清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里記述:“高、雷、廉三郡多虎。”這里說的高、雷、廉就是指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高州府轄境六屬相當于今茂名的茂南區、高州市、電白區、信宜市、化州市、湛江的廉江市、吳川市、坡頭區以及麻章區硇洲島、霞山區特呈島等地。雷州府轄境相當于今湛江赤坎、霞山、麻章、雷州、遂溪、徐聞等市縣地。廉州府轄境為今北海、欽州、防城和原屬靈山縣的部分地區。這三府也就是兩廣交界的粵西、桂南一帶,有山有水有海,在未開發之前,原始森林茂盛,自然資源豐富,盛產多種動物植物,曾是華南虎活躍的天堂。
原始森林本是老虎的領地
人類和老虎相處了幾千年,老虎以捕食林中的小動物為食,如果人不威脅到它,它一般也不吃人。老虎行動穩秘,喜靜,喜暗,白天休息,晚上才出來活動,不喜歡在人多的地方,生活軌跡與人并沒有什麼交集。縱觀歷史,人與老虎的沖突并不算多,“武松打虎”的事件只是少數,何況在冷兵器時代,人類很難打贏老虎,常常要付出慘痛的代價,除非天生神力或身負絕世武功,所以,雙方都盡量避免發生沖突。
那麼,在中國,人和老虎是怎樣成為死敵的呢?人為什麼一定要置老虎于死地呢?這要從番薯的引進說起。
據《電白縣志》商務印書館于和1934年編印的《辭源》記載,吳川梅菉人林懷蘭在明朝萬歷年間,冒死將番薯從越南引進廣東。番薯非常適合雷州半島和粵西的土壤氣候,“遍種于粵,因不患兇旱。電白縣有懷蘭祠,題曰番薯林公廟”。番薯的大量種植,解決過去常常因干旱引發的饑餓逃荒問題,人口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據歷史學家考證,清朝中期的人口大爆炸,人口從清初的6000萬左右,增加到道光末年(1850年)的4個億!要知道,在之前的任何朝代,中國人口從來沒有超過1.2億人!
番薯讓中國人口暴漲
人口的增長,就需要開拓大量的耕地和活動空間,人類就必須“與虎謀地”了。這時的山區、淺山、緩坡被開發,人們從淺山走向深山,從緩坡走向陡坡,從而形成了對深山密林區大規模的深度開發,墾殖的規模擴大。墾辟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破壞了植被,使虎失去了棲身之所。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獨居的老虎需要占有的面積很大,至少需要20-30平方公里,有的達到50公里左右,而且必須以喬木為主體,要有干凈的水源、濃密的草叢和大量的活躍野生動物。沒有這種綜合立體的生物群落生態,老虎就難以生存下去。如果周邊沒有方圓上千平方公里以上的叢林或大山,根本容納不了一個老虎小種群的發展,只能近親繁殖,但老虎的本能不想這樣做。
于是,當原始森林被人類占領后,很多小動物失去了家園或是被人類獵食。老虎的食量非常大,沒有食物也無法生存,只能向人類的畜禽下手,如果不是餓極了,老虎也不會吃人。但是,清末民初的社會治安相當混亂,雷州半島和粵西地區土匪橫行,常常殺人越貨,棄之荒山野嶺。饑餓的老虎找不到鮮活小動物,沒辦法只能吃剛被殺的人尸,習慣之后,老虎便開始吃人充饑。活動的范圍也從深山老林走向沿海、城市、村莊。
老虎下山覓食
早期的時候,老虎只敢在山林里撲食獨行者,后來膽子越來越大,下山揾食,穿村入院,找人來吃。餓得不行的時候,即便看到幾個人同行,老板也敢撲食其中一名。特別是母老虎哺育的時候,捕殺食物特別兇狠。
徐聞縣城南北潭村有一姓鄧的農民,大年甘九晚吃了年飯后出門“坐村”(村民小聚),對人說,算命先生斷言我活不過今年,笑話!過了今夜,今年就過去了,我會過不了今夜麼?想不到“坐村”后回家時,他在一條小巷上被老虎叼走了。
前山綠溝村村民譚某,一天晚上正坐在屋里抽煙,聽見屋門響起身開門,見無人,又關上。門復響,他復開,一虎躍來,前雙爪搭在肩膀上。譚說:“是誰?別開玩笑!”認出是虎,他大驚失色,猛地推開老虎,關上門,鎖上門,才得逃得一命。
龍塘下池村一農婦在自家廚房煮飯時,發現一只老虎正探頭從鍋灶的排水口瞪著眼睛看著自己,農婦驚慌失措,把一大鍋剛煮沸的粥從灶頭的排水口中潑出去,滾燙的沸粥飛濺在老虎身上,老虎方才落荒而去。
最不可思議的是,膽大妄為的老虎甚至從城門硬闖入來,大搖大擺跑到縣衙門口來坐著,縣長回來時,遠看以為是牛,近看原來是虎,嚇得魂飛魄散,逃之夭夭,才保住了性命。
以上《徐聞縣志》記錄的上世紀30-40年代的幾起老虎侵襲人類的事件,類似這樣的事件在兩廣地區層出不窮。老虎除了咬人吃人,也大量地獵殺豬、牛、羊、狗等牲畜。要知道,這些牲畜要麼是人類的食物,要麼是重要的生產生活工具。比如牛被咬吃了,怎麼耕田,又沒多余的錢買牛,那還不得餓死?這是間接地謀殺人類。自此,老虎與人類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怎樣防虎呢?老百姓也想了很多辦法。首先是祈求神靈保佑,“土地公”成了防虎的最佳神靈,家家村村必拜。如果擔心“土地公”不管用,就多拜幾個神,總有一個靈的,所以湛江很多農村都是多神信仰。沒辦法,雷州半島的各咱災害太多了,連老虎也來湊熱鬧。
當然,神靈護佑主要是精神支持,重點還是靠人自己。主要措施如下:
一、天黑后要避免人員外出,家畜也要關好。如果想把狗放在外面看家護院,就要在墻邊挖一個小洞供狗出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狗洞”。
二、如果天黑一定要出門,必須結伴而行,并用亮燈和火把照明。老虎喜暗怕光,一般會回避。人多也會震懾老虎。
三、如果要運貨,一定要用水牛。水牛有尖尖的彎角,是對付老虎的利器。老虎咬人畜喜咬喉致死,但水牛有角,老虎很難得手。曾發生過水牛護主,將主人的小孩掩于腹下保護,并用彎角將老虎頂成肉餅的事件。
四、人外出時,一定要帶雨傘。舊時的雨傘是竹子和布做的,可以突然撐大。曾有陶瓷器商人遇虎,把所有的貨物打碎,發出聲響,老虎也不退縮。最后,商人無奈拿出布傘,突然對著老虎打開。老虎看到一根棒突然變成一個大圓形,以它的智力理解不了這是什麼,結果被嚇跑了。
五、老虎進村時,家家戶戶要敲鑼并大聲呼喊。村民們約定,老虎進村時,發現者敲鑼為號,聽見鑼響,家家戶戶得跟著敲鑼或唬喊,此起彼應。這突發的響聲,震天動地,常常把老虎嚇跑。
據傳,曾有一只老虎,夜晚鉆進一戶人家的牛棚,欲撲咬棚中黃牛,可它的行蹤已被村民發現。老虎所進的牛棚,正巧有一個賊也在偷牛。偷牛賊在牛棚中摸著,摸中老虎,以為是牛,騎上虎背。這時村民們敲起鑼來,頓時鑼鼓鈸聲大作,仿佛山呼海嘯。老虎以為末日來臨,倉惶竄出牛棚。偷牛賊被顛落保住一條命,老虎驚逃不止,直到遠遠逃離村莊。
由于這一招比較靈,很多農村都喜歡用敲鑼打鼓來避邪驅妖,比如瘟疫,甚至之前說過的“縮陽癥”,老百姓都認為是無形中的“鬼”在作怪,希望用巨大的聲響來趕走它們。
六、家中常備刀叉甚至火槍。在舊時,林區附近的村莊,常常虎患盛行,加之官府不作為,村民只能自備武器,隨時準備與虎戰斗。村民們也個個勤練武藝,除了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要隨時準備與老虎、土匪搏斗。總之,在舊社會要生存下去,真是太難了!
游神時常見到虎叉(來自《徐聞視窗》)
關于兩廣及湛江地區曾經猖獗一時的老虎,你有什麼看法?你知道有哪些防虎的方法?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5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