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湯是殷商家族第十四代佼佼者。他帶領族人征伐了二十二個國家,從而奠定了殷商部落在整個天下的地位,然后帶著這些部落與當時的天下領袖夏桀進行了決戰,將夏桀戰勝,流放到鳴條,建立了殷商王朝。
商代是個方國林立的時代,國家的外部表現形式為方國聯盟。商代的方國在殷墟甲骨文中稱為“某方”、“多方”、“邦方”等等,方國首領的稱謂有“候”、“伯”、“邦伯”、“任”、“田”等。這些方國多由各部族獨立發展演變而來,與商王國缺乏內在聯系,因而具有很強的獨立性。諸方國與商王國的關系錯綜復雜,有的始終為敵,有的或降或叛,有的長期結盟。商朝并不是大一統的國家,而是一個以商王國為主體的松散聯盟,商王國與諸方國并非中央王朝與地方政權的關系,而是國與國之間的關系。
商王對于其他方國首領而言,具有盟主的性質。商帝權力的大小取決于商王國勢力的興衰。只有在政治和經濟實力雄厚之時,商王國才得以凌駕于諸方國之上,形同中央王國,商帝才能以諸侯之長和盟主的身份對外行使王權,以命令的口吻支使方國首領。這種命令稱為“呼”或“令”等。殷墟卜辭中有許多商王“呼”“令”某候、某伯的記載,說明商王對這些方國有一定的支配權。西方最強的周在名義上也承認商王為天下之共主。
周人是來自西方夷狄之地的一個小部落,以耕種農作物為生,這一生活習性讓他的部族成員以及周邊的夷狄部落能夠安定生活,畢竟農業的穩定性和農作物能夠儲藏這一特點讓他們可以穩定生存,這是有別于狩獵、游牧和商業的氏族部落所不能夠達到的。然而農業最需要的就是穩定,但是周邊部落卻不斷襲擾,使得周部落也不得不內遷,最后搬到岐山這個地方安定下來。周人學習中原的習俗,建筑城池宮室,設立五官有司。西周的始祖名曰棄,圖騰為飛鳥。
周人在商武丁時,被武丁妻子婦好帶領各方諸侯征服,遂臣服于商,接受商人的封爵,執行商人的命令,尊崇商人的祭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多有武丁時“令某族伐周”、“命周候”、“令周”的記載,但是周并非殷商的內服諸侯,而是方伯。內服諸侯多為殷商盟友,而方伯多為殷商敵人。因此商王武乙曾親征周人,卻死于其間。史書記載“武乙獵于河渭之間,暴雷震死”。
武丁死后,殷日衰,周人大舉興兵,統一周邊地區,逐漸東侵,而商人不能制。商人遂采取“和親”政策,將皇族女性嫁給季歷為妻,生子姬昌。季歷在前往殷商朝拜時被帝乙之父文丁拘禁而死。帝乙又將其妹嫁給姬昌。
西周到了姬昌這一代,國力日漸強盛。他遵從祖上的律法,尊老愛幼,禮賢下士,每天不吃中午飯招納天下有用之才,還設立了養老院,積德行善。《史書》為何頻頻對西伯侯“善養老”這一舉動給予贊譽之語,概因那時的部族多以游獵為生,而游獵部族奉行叢林原則,其重要特性之一為“貴少壯而賤老弱”。
“養老”這一措施只有在農耕文明極大發展、物質產品較為豐富的地區才能夠施行起來,因此能夠“養老”在當時是非常值得大書特書一筆的。正是這一舉動引起了已經再次確立諸侯權威的殷紂王(帝乙之子)警惕,他聽從了一位名叫崇侯虎的諸侯建議,將西伯侯囚禁。之后的事實確證了紂王這一警惕的必要性:西周克商的得力人物姜尚,就是風聞西伯侯“善養老”而不遠千里前來投奔的。
姬昌被殷紂王關在大牢,生死未知,遂想卜一卜自己的命運,卜筮的理論基礎便是《易經》。《易經》分為《歸藏經》和《連山經》。《歸藏》意即萬物皆歸藏于地,《連山》意即萬物如山之出云,連綿不絕。
易的本意就是蜥蜴,易通蜴。《說文解字》:蜥易,守宮也,象形。蜥蜴又叫“變色龍”,能夠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出各種不同的體色。
《說文解字》又說,“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澤就是水中,水中的蜥蜴就是鱷魚,也就是蛟龍。鱷魚也非常善于偽裝,整個身子藏在水里,從水面上看宛如一段枯木,極具迷惑性。
三國時曹操劉備青梅煮酒,曹操對龍有一段絕佳描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
龍的最大特點便是“乘時變化”。所以易就是變的意思,《易經》就是關于“變化”的學問。
姬昌研究了七年《易經》,悟出八個卦象,后世稱為周易八卦。
需要大家特別注意的一點是,文王演繹八卦是在大牢中進行的,他的一舉一動都受到殷紂王密切關注。紂王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口才很好,能清楚敏捷地說明任何問題。他學習能力很強,對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相當強,異于常人。他武功也很高,可以空手格斃猛獸。他覺得所有下屬都不如他,他是天縱奇才。
因此,姬昌的《周易》八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便是他對殷紂王的“保證書和效忠書”。他演繹八卦,絕非沒事閑著玩,他的父親季歷就是被紂王祖父文丁關在大牢凄慘死去,據一些歷史學家考證,很可能被殷人殺死祭天了。就在姬昌坐牢期間,他的長子伯邑考,西周候位法定繼承人,也被紂王召入朝歌,殺死燉成肉湯,還端了一碗給姬昌喝,姬昌毫無悲戚之情,不動聲色一飲而盡,還吧唧吧唧嘴說,挺好吃。
所以,文王演周易,主要目的便是讓自己能夠逃出生天,不要步父親和長子的后塵。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曾說,“武王狠詐,文王有算計”。《周易》,便是周文王的一本“算計之書”。
我們試舉兩卦。
第一卦,乾卦。乾為天,剛健中正,象征德才兩全的君子,表明興盛強健,根據萬物變通的道理,教導人們要遵守天道。
乾,元,亨,利,貞。
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姬昌開門見山,向殷紂王表白,自己從一開始就沒有反叛商朝的想法,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效忠朝廷,周國和商國是和平共處的國家,自己是個正直和順的人。
初九:潛龍勿用。
潛龍就是潛藏在水中的鱷魚,也就是上文說得易蜴。這句話是說,自己只是一條潛藏在水中的龍,沒有任何非分之想。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此處的大人,就是殷商朝中的權貴。紂王被關起來以后,姜子牙和散宜生積極奔走,要把他“撈”出來。姬昌也在獄中想著怎麼跟這些大人們搞好關系,讓他們給自己跟紂王說好話,從而打消紂王猜忌。后來他就是被這些朝中“大人”向紂王進言放出來的,其中就有紂王的哥哥微子啟,紂王的叔叔比干。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姬昌跟“大人”們接上關系的時候,正是紂王下決心要不要放他的時候,此時的一舉一動都要加倍小心,一言一行都要格外注意,絕不能犯任何一點細微的錯誤。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大人們在外面進展比較順利,自己可以稍微有一些積極動作了。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這里的大人,毫無疑問便是殷紂王。經過多方奔走,紂王看姬昌確實沒有反叛之心,決定親自召見,最后看看他的表現。姬昌跟紂王表示了周國“雖然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仍然臣服于商”,絕不反叛的決心,紂王很高興。
上九:亢龍有悔。
這句話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是紂王轉變態度之后,周文王向紂王表示臣服的卑微態度。亢字象形為人兩腿之間加著桎(古代撐在兩腳之間的刑具),乃是“桎”的初文。亢龍有悔,意即我這條被關在牢房里的蛟龍對過去的錯誤表示非常沉痛的懺悔,我錯了,我回去一定痛改前非。
姬昌被族人以“美女奇物善馬”保釋出獄后,回到周國,大氣不敢出,督建了一座玉門,玉門旁建了一座靈臺,選取一些女童,每天撞鐘擊鼓,懺悔自己的過失。當然了,這是姬昌專門做給紂王看的,讓紂王放心,“以待紂之失”。
還有一卦:歸妹。
六五,帝乙歸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幾望,吉。
帝乙就是殷紂王父親,帝乙的妹妹,便是周文王的偏室(周武王的母親),此時已經去世。歸妹,便是帝乙把妹妹嫁給姬昌。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意思是說,姬昌正室的衣服沒有偏室的衣服穿得漂亮好看。月幾望,吉。就是說,花好月圓之夜,我們在良辰吉日結婚了。
《詩經·大明》忠實記錄了這段婚姻之隆重:天監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這段話是說:上帝在天明察人世間,文王身上天命集中現。就在他還年輕的時候,皇天給他締結好姻緣。文王迎親洽水北,就在渭水河岸邊。文王籌備婚禮喜洋洋,殷商有位美麗的姑娘。殷商這位美麗的姑娘,長得就像那天仙一樣。卜辭表明婚姻很吉祥,文王親迎來到渭水旁。造船相連作橋渡河去,婚禮隆重顯得很榮光。
姬昌為啥要在卦辭中說自己娶媳婦的事?毫無疑問也是寫給紂王看的。文王意思,我當年娶你姑姑時候何其風光,我的正妻衣服都沒你姑姑衣服穿得好看,我們周國對殷商一直是非常忠順的啊。現在周國的繼承人,便是你姑姑的親兒子姬發,你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伯邑考是姬昌正妻所生,也就是嫡出,武王是庶出。伯邑考死后,武王方才自立為繼承人。)
云云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要想讀懂《周易》,關鍵注意兩點。第一,本書第一個讀者便是殷紂王,周文王是寫給殷紂王看的。第二,書中寫了很多商國和周國的歷史,需要深度揣摩。《周易》作為五經之首,它首先是本歷史書,《詩經》《尚書》《禮經》《春秋》,都是歷史書,《易經》也不例外。搞不懂那個時候的歷史,無異緣木求魚。
《周易》成書一千年后,身為殷商后裔的孔子研讀了這本書。孔子說,吾五十始學易。孔老師在五十歲知天命之年,方才開始研究《周易》,整整研究了二十年,直到七十歲,眼看去日無多,也沒有弄明白,喟然嘆息道,假吾數年,可以言易矣。如果上天能夠再給我幾年時間的話,我就可以跟大家講講這本書了。可惜僅僅過了三年,孔老師便撒手人寰,他的易學研究終于沒有流傳下來。
雖然他的易學研究沒有流傳下來,但是他的事跡流傳了下來。司馬遷在《仲尼弟子列傳》中講了一個故事。
孔子逝世以后,學生們都很懷念他。弟子有若長得很像孔子,學生們于是共同擁戴他當老師,就像當年侍奉孔子一樣對待他。
有一天,學生進來問:從前先生正要出行,就叫同學們帶好雨具,不久果真下起雨來。同學們請教,先生怎麼知道天要下雨呢?先生回答:《詩經》里不是說了嗎,月亮依附于畢星位子上,接著就會下雨,昨天夜里月亮不是宿在畢星位子上嗎?但是昨天晚上月亮也宿在畢星位子上,卻沒有下雨,你說咋回事呢?
商瞿年紀大了還沒有兒子,他的母親要替他另外娶妻。孔子派他到齊國去,商瞿母親請求不要派,孔子說,不要擔憂,商瞿四十歲以后會有五個男孩。事后果然應驗。請問先生當年怎麼能夠預先知道商瞿四十歲以后會有五個男孩呢?
有若沉默良久,無言以對。學生們站起來說:有若先生,你還是躲開這兒吧,這個位子不是您能坐的啊。
其實孔子能夠算出老天下雨還是不下,商瞿有子還是無子,就是多年潛心研究《周易》的結果。
孔子之后兩千五百年,年近古稀的著名文化大師余秋雨先生也潛心研讀了《周易》。己亥年冬到庚子年春,全民居家防疫,窗外的道路天天闃靜無人。這讓他在古典的日子中,遙想到了更古典的年月。
他說:我在學理上已頻頻出入先秦的叢林,就連非常艱深的老子、孔子、莊子、屈原都進行了譯釋,那麼,還有哪一座先秦的山崗有待于再度攀援呢?答案是《周易》。它一直被人們稱為“群經之首”,是一座名分極高的神秘山崗。攀援這一座山崗,要非常安靜,而且,是長時間不受騷擾得安靜。全民居家防疫,提供了這種機會。我的這次攀援,態度極為虔誠。
他說:首先要明白一個簡單的事實,即《周易》起自于占卜。上古時代的祖先在艱難生存中相信,世事的兇吉禍福,是由上天安排的,因此要用一些特殊方法向上天探問。他們的慣用方法,是先提出一個問題,然后在龜甲和獸骨上鉆孔,再用火燒,從燒出的裂紋中來判斷答案。有時,也會在一把蓍草中抽捏轉換,來尋找答案。這一些做法,就叫占卜。
初一看,這種方法很原始,甚至很盲目。但是,占卜的資料積累越多,漸漸看出了某種規律。很像現代的概率論和大數據,在沒有邏輯的一大堆行為因果的組合中,出現了大邏輯,發現了一些出乎意料的神奇秘密。原因還沒有找到,理由還沒有呈現,事實卻神秘地重復了。重復概率愈高,愈引起人們重視,相比之下,“原因”和“理由”反而不重要了。如果硬要找“原因”和“理由”,那也應該面對大數據慢慢捉摸,構建起一整套特殊的學理模式。
他如是闡釋乾卦:乾卦,象征著天,意指著“健”。《周易》把“天”作為首項命題推出,意味著整體格局的宏大、開闊、剛健。正是“天”,包容了春、夏、秋、冬,運行不息,變化無窮,構建起世間的勃勃生氣。《周易》以此開局,格局高暢,也可體現中國文化的初醒之氣。
乾卦的中心含義,是“元、亨、利、貞”四字,被稱為“四德”。我經過反復比對和長期思考,決定把“元、亨、利、貞”四字概括成四種高貴的特性:元——開創性;亨——通暢性;利——有益性;貞——可續性。
有此四性,也就有了我所理解的“天”,我所理解的“健”。世間萬物,很難辨識優劣,但《周易》一開頭就告訴我們,只要具有了開創性、通暢性、有益性、可續性,那就是生機所在,希望所在,前途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這四性,在很多情況下往往不能并存共濟。有創新,卻不能普及;普及了,卻未必有益;即便這三項都有了,卻又不能堅守延續。也就是說,有“元”,未必“亨”;有了“元”、“亨”,卻未必“利”、“貞”。要四項皆備,才符合《周易》的標準。
為此,我總是提醒一切試圖深入《周易》堂奧的朋友,不妨先在門廳里多停留一些時間,把“元、亨、利、貞”這四個字記住。
乾卦在這四個字后,出現了以卦爻數位“初九”引出的正文:“潛龍勿用”。“龍”,在乾卦中顯目地出現,是剛健之體、天地之氣、君子之德的象征。唐代李鼎祚在《周易集解》中引用沈驎士的話說:“稱龍者,假象也。天地之氣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龍之為物,能飛能潛,故借龍比君子之德也。初九既尚潛伏,故言勿用。”
龍本是神話中的神奇動物,拿它來象征,主要不是象征其至高至尊,而是象征它靈活多變的運動狀態。沈驎士說得好,龍之為龍,是能飛能潛,能升能降,能行能藏。因此,“潛”,并非它的無奈狀態,而是它的基本生態。“勿用”,是指勿顯擺、勿逞才、勿施展、勿鬧騰。何時施展,要看時機。乾卦中這一則的爻位是“初九”,意味著時機未到,應保持住隱潛狀態。這既是警示,更是揭示了龍的一大特性。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或躍在淵,無咎。余秋雨譯述為:君子整天剛健自強,到了晚上卻能謹慎自惕,那樣,即使遇到危難也能避過災禍;他們既可以騰躍在上,又可以下沉在淵,因此能避過災禍。
云云等等,不一而足。
余秋雨先生對《周易》的理解當然也是一家之言,但他“解決了當代人讀周易的大痛點:難懂;提煉了當代人讀周易的大價值:應變”。用現代觀念教你把握《周易》的核心價值:認知方法,多元主義,理想人格,等等。
只有懂得變化之道,才能從容應對未來。
這本《周易簡釋》適合零基礎的讀者閱讀,用廣為讀者喜愛的余式散文娓娓道來,提升讀者思維,錘煉讀者德行,更有余秋雨先生行云流水的親筆行書抄錄,燙金精裝,實為閱讀收藏贈人之佳品,喜歡的朋友趕緊入手一本看看吧,點擊下方鏈接即可直接購買。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5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