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張愛玲說:于千萬人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
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
緣分這個東西很奇妙,我們遇見一個人以為是天賜的幸運,但仔細琢磨就會發現其實一切都是注定的,所有的遇見都是一種償還。
《前任3》里孟云和林佳曾是一對多麼羨煞旁人的眷侶,可是時間的長河中,孟云和林佳還是走散了。但很神奇的是孟云后來遇見的女孩和林佳極其的神似,相貌神似、氣質神似、性格神似,就連煮泡面時往面里加雞蛋也一模一樣。
孟云沒能給林佳的陪伴、守護,最終以另一種方式償還給了另一個女孩;林佳在孟云身上沒有得到的照料,同樣在王鑫身上得到補償。
冥冥之中,一切早就安排好了。
可是真的有上帝存在嗎?其實我們所有人都知道上帝并不存在,上帝之所以被塑造出來,只是為了慰藉我們對很多事情的無法解釋。
命運輪回實際上是我們自己潛意識的選擇,只是當時的自己沒有辦法察覺而已。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強迫性重復,就是一個人會在不斷的重復某些事情,或反復重溫某些痛苦的經歷和體驗,可以理解為一個人曾經關系模式的不斷重復。
比如很多女孩會反復的愛上渣男,或者很花心不斷的更換伴侶,仔細追究會發現她們的父親或者母親都曾經因為家庭成員以外的異性背叛過他們,所以他們在成年以后不斷重復進入這種背叛的關系。
在這種關系里,雖然他們很痛苦,但感覺是安全的,潛意識會很享受這種痛苦,因為這是他們最熟悉的社交模式。
精神分析認為,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當事人在試圖治愈童年創傷的本能努力,只是因為當事人沒有理性的認知,導致結果總是和過去一樣失敗,失敗又會激發下一輪的努力,如此周而復始。
在每一次重復痛苦的時候,內心都懊悔不已,我們真的沒有辦法打破這種魔咒嗎?
并不是,如果一個人能夠有意識的覺察自己的行為,改變內心已經習慣的行為模式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過程必然漫長而艱難。
如果一個人能學會控制自己的意識,那就可以說是掌握了自己的生命。
在每一次的輪回過程中覺察自己,糾正讓自己陷入痛苦的行徑,升級自己的內在模式,生命的質感即可在這一場又一場的輪回中實現升華。
跳出強迫性重復的第一步:覺察自己。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明明是想表達被忽視的委屈,一開口卻成了指責對方不負責、自私冷漠。
表述的方式決定了表述的內容能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傳達,即便對方忽略了你,當聽到指責的表述時也會心生不悅。所以我們在表達的時候,要有意識的審查自己,是不是只是在表達情緒,而忽略了真正需要說出來的需求和想法。
當情緒被覺察,它就不會有那麼強烈的殺傷力。
生活中,很多事情之所以變得復雜,就是因為我們難以覺察自己的情緒。覺察情緒從根源上斬斷痛苦的產生。
第二步:打破原有模式,重組認知。
嬰兒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什麼認知都沒有。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點積累的,而家庭決定了認知模式的健康與否。
有的孩子不夠幸運在成長的過程中,建立的自我認知模式在成年以后總是將她拖入黑暗。若不想在糟糕的事件里輪回就要學會打破原有模式,重組內心的認知方式。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自己在對事物的反應來了解自己的認知,比如童年時沒有得到足夠愛護的孩子,會在成年以后本能的認為自己不配得到愛。
那麼在萌生這種想法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的告訴自己,每個人都值得被愛,過去的你并沒有錯。
第三步:接納。
幸福說到底是一種接納的藝術,因為這個世界就像一臺永動機,它只會機械的向前走,不會因為任何人事而停留。
而我們作為在其中生存的人,要想要怡然自得,就要學會接納那些沒按照自己想法發生的事情,接納看似無可奈何,但其實是對能量的修復和重啟。
每天都有24小時,所以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進行一場輪回,在一場又一場的輪回,我們遇見償還,實現生命的終極意義。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5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