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兵荒馬亂。
別抱怨,越怨越難;也別訴苦,越訴越苦。
畢竟都是幾十歲的人了,我們總該把哭聲調成靜音,做個不動聲色的大人。
1、生活實苦,但你是甜的生活有著其自身的可愛,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是幸運還是災難。
1915年,年僅15歲的張幼儀在父母長輩的安排下,放棄學業嫁給了徐志摩,從此過上了全職太太的生活。
徐志摩因不喜包辦婚姻,對張幼儀總是不冷不熱。
情竇初開的張幼儀卻對這位才子動了芳心。
面對徐志摩的嫌棄,張幼儀一一忍了下來。
三年后,他們長子出生,徐志摩卻拋下張幼儀母子出國求學,放飛自我。
不僅結識其他女子,更是與林徽因情根深種。
張幼儀知道后,也選擇忍了下來。
兩年后,迫于雙方父母的壓力,徐志摩不得不將張幼儀接到了身邊。
知識分子身上的無情,有時讓人難以理解。
張幼儀剛剛生下次子一個月后,便收到了徐志摩的離婚書。
尚來不及高興,迎接她的便是如此冷酷的結局。
也罷,有些夢想,終究照不進現實。
那個打算托付一生的男人,終究離她遠去了。
但苦難并沒有離她而去,三年后,次子也因病去世。
愛情破滅,婚姻破裂,喪子之痛,張幼儀都承受住了。
不僅如此,在往后的歲月里,她回到祖國,開始重新起航。
修學、辦銀行、當總裁,一路上摸爬滾打,成功逆襲為“霸道總裁”。
最終,上天還是沒有忘掉這個如鉆石般閃耀的女子。
1954年,她與蘇紀之醫師結婚,婚后兩人不僅恩愛有加,還常常一起旅游。
一次,當她與蘇醫生一起到英國康橋、德國柏林故地重游時,不禁熱淚盈眶:原來,自己也曾那麼年輕過!
在生活的暴擊下,張幼儀扛了下來,還用自己的韌性,給予命運絕地反擊的機會。
去世后,在她的墓碑上刻著四個字:蘇張幼儀。
沒有人不會痛,只是有的人痛得只剩沉默。
生活終究還是要繼續,與其哀怨,不如努力尋找辦法破局。
直到最后,你會發現,曾經那些以為天塌地陷的大事,也不過是笑著說出來的故事罷了。
2、抱怨不如改變人活著,不會永遠事事順心,卻可以順勢而為。
有一位叫塞爾瑪的女人子,為了陪在丈夫身邊,不得不住在沙漠中的一個陸軍基地里。
白天,丈夫奉命外出到沙漠里演習,她便只能一個人留在陸軍營地的小鐵皮房子里。
房子不僅炎熱難熬,還因語言不通,根本沒有人與她聊天,她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等丈夫回來。
時間一久,她便越來越難過。
無奈之下,她只好寫信給父母抱怨這種苦悶的生活。
而她父親的回信卻只有三行字:
“兩個人從牢房的鐵窗望出去,
一個人看到了泥土,
一個人看到了星星。”
她讀了一遍又一遍,漸漸感覺到了其中的深意。
羞愧之余,下定決心要在沙漠里找到自己的星星。
從那時起,她開始主動學習當地的語言,主動和當地人交朋友,開始了解當地人。
不久之后,她不僅收獲了當地人許多舍不得賣給旅客的禮物,還開始迷戀上了沙漠仙人掌和沙漠動植物。
春去秋來,她觀看沙漠的日出日落,尋找幾萬年前這沙漠還是海床時便留下的海螺殼,自得其樂。
兩年后,她寫的書《快樂的城堡》出版了,并很快成為暢銷書。
大自然有著亙古不變的運行規律,人力難以左右,但我們卻可以改變自身的態度來改變事情的結果。
如遇到消極的事,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消極也會變成積極。
沙漠里能看到海螺,牢房里能見到星星,膚色不是障礙,人生永遠沒有絕境。
3、生氣不如爭氣曾在朋友圈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中年人,因長期得不到領導的賞識而抱怨連天。
一天,他去拜訪恩師,并向恩師道出了自己的煩惱。
恩師聽完后,領著中年人來到河邊。
他彎腰撿起一塊小石子,然后用力往河里一丟,問道:“你能把我剛才扔出去的石子撿回來嗎?”
“不能。”中年人答道。
“那如果我扔出去的是一顆鉆石呢?”恩師再問。
中年人看著恩師慈祥的面容,恍然大悟。
人生,其實就如那顆石子,即便長得再好看,也還是塊石子,并不會讓人對你刮目相看。
可倘若你是顆鉆石,那誰又能忽略你呢?
對這個世界所有的不滿,都是因為自己還是顆石子,卻想要如鉆石般引人注目。
倘若你覺得自己不被賞識,那一定是因為你還不夠優秀。
正如網友常說:懷才就像懷孕,遲早是能看出來的。
抱怨對當下的生活毫無改進,只會越怨越難。
與其如此,還不如收拾好自己,繼續上路。
4、小結人活得最明白時,一定是在受苦受難時。
只有此時,你才知道,沒有人的生活不苦,沒有誰的人生一帆風順。
只是,有些人早就戒掉了情緒,有些人知道說了也沒人懂。
在你還沒有成為鉆石之前,沒人會在意你在深溝還是高樓。
每個人都活得很累,并不是只有你有委屈。
每個人都活得很努力,并不是只有你在拼命。
那些笑著給你講故事的人,一定都曾如此刻的你一般,努力且上進,無奈且煎熬。
別害怕,別沮喪,你并不孤獨,熬過去就好了。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