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丨陳宇航
信星座、轉錦鯉,年輕人的玩法越來越野了。
他們熟練掌握星座運勢,隨時隨地轉發錦鯉,一個個真的很愛“玄學”。他們一邊堅定地拒絕父母安排的相親,卻在孤獨的夜里被AI的文字擊中內心,相信大數據測姻緣99.9%的準確率。
當算命成為流行文化,融入年輕人的日常生活,自然就會有人忍不住“為命運充值”。
那麼,為什麼從小接受無神論教育的年輕人會熱衷于算命呢?
與時俱進的算命師,正在成為年輕人的“精神鴉片”“掰掰手指頭算算,我算過塔羅牌、紫薇斗數、周易八卦、星座星盤。平時會關注相關的星座公眾號,平均每個月都會去找算命師算一次,每次算完之后迷茫好像都能少一點。”
劉婷是一名即將畢業的研究生,和大多數迷茫的年輕人一樣,算來算去,她每次算的都是“感情運勢如何?就業是否順利?會不會發財?”之類的問題。
在窺見自己的命運之后,冥冥之中事情好像真的朝算命師的說法那樣在發展。
算命師說劉婷和男友不和,不久后她果然就和男友分手了。
劉婷說:“其實算命更多只是覺得好玩,就像扔硬幣一樣,當硬幣拋向天空的時候,我們心里就已經知道答案了。當問出問題的那一刻,她心里已經做好了決定。”
算命占卜準嗎?這個是大多數人都會關注的問題,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的。
剛工作兩年的李佳告訴“螳螂財經”,自己找的算命師很準確地算出了自己從事的行業以及男朋友以前膝蓋受過傷的事情,并且通過五行八字算命師預測了她未來的工作將十分順利。
雖然聽不太懂那些專業術語,但是聽著挺順耳的,不知不覺中,李佳就買了單。
當然,也有碰到一些不準的,比如小云。三年來她每次做測試都說會有很多桃花,懷抱著滿滿的希望,結果就單身了三年,至今連個聊天的對象都沒有。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迷信。就比如平時,左眼跳,這是要發財?右眼跳,去他的迷信!大家都是沐浴在科學的陽光下長大的,無神論早已經根深蒂固,算命其實就跟春節拜年一樣,可能就是圖個樂吧。”
說白了,“信”與“迷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年輕人對算命結果會有一定的傾向,但是毫無自主判斷的“迷信”卻遠遠談不上。
對于這種說法,算命師舍先生就比較認同,他今年37歲,干這個行當已經十幾年了,目前主要開展線上算命,他告訴“螳螂財經”,傳統走街串巷、支個攤兒、掛個八卦旗的“鐵口直斷”早已經out了,現在的年輕人算命也就圖一樂,真正將測試結果用來指導命運的,其實少之又少。
在他看來,算命作為一門玄學,本來就不是科學的,所以更多的要靠悟性。舍先生透露,他和他母親都是做算命的,從小家里耳濡目染,也并沒有專門學過,自己看了一些書就很快上手了。
找他算命的人群,也不乏高學歷的學者,比如麻省理工、哈佛、北大、清華那樣的高學歷學生,甚至還有一些大學教授,很多都是通過朋友推薦的方式聯系上的。
至于收入,目前大概在1至10萬不等,在同行中屬于中等水平。
說起現在年輕人熱衷的星座、塔羅牌、面相,舍先生顯得不屑一顧,他認為相比五行八字,星座這些都太簡單了,人的面相又容易發生變化,就連玄學都把不準。
“螳螂財經”又陸續采訪了幾位“大師”,與風水有關大師占主流。比如,鄧娟女士就十分喜歡在朋友圈里分享一些風水小知識,她與舍先生的經歷差不多,也是受家學淵源影響,從小就對風水學產生了濃厚興趣,進入職場后樂于幫助別人解決困惑,后來干脆做起了全職。
阿墨也算是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他的爺爺輩以前是走街串巷給人算命的盲人,父輩也開了一家玄學店鋪,線上和線下的算命都做。小時候在父輩們的熏陶下,也還是逐漸接觸這個行業,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來而去就干起了這個行當。
當然,相比于老年人,他更喜歡和年輕人打交道,店鋪里沒有生意的時候就在微信上給人看,每一次收費200元,每年年底生意最好的時候,月收入達到二十萬塊很正常,現在幾乎不用宣傳,幾乎都是熟人介紹。
這也是互聯網算命大師的共同之處,他們大多有著相似的經歷——出自易學世家,自幼研習風水命理,天資聰穎,學習數十載,習得真諦。
而這種經歷又會形成一個很好的標簽,讓人更信服的同時,也披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互聯網+算命”的背后,有何“財富密碼”?早些年,全國各地的廣場掀起了過一場“電腦算命”風潮,大致就是在一些繁華的地段,支起一個大棚子,里面擺放著一臺電腦和一個打印機,只需要輸入測算者的生辰八字,就會打印出一個紙條,上面寫著電腦自動生成的測算結果。
在披上“科學”的外衣后,這種“電腦算命”一度頗受中老年人喜歡。隨著互聯網浪潮的來臨,算命這門老手藝也在變得更年輕,大師們早已經乘著互聯網的東風自由翱翔。
現如今,隨便點開一加算命服務的店鋪,店主就可提供學業、事業、婚姻三種運勢的分析和選擇建議。而算命占卜市場收費一直都是沒什麼標準,貴的可以到兩三千,便宜的發個朋友圈宣傳一下就可以!
1996~2003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做了三次調查,三次的調查結果都顯示:每四個中國人里面,至少有一個人相信算命,總人數超過3億人,有過算命行為的人高達四成,三分之二的人表示自己的日常行為會受到算命結果的影響。
2011年,美國普度大學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中國有將近1.45億人相信風水,1.41億人相信財神,3.62億人曾在過去12個月內算過命或看過相。
十來年后的今天,年輕一代對算命“佛系”了很多,但是仍然無法掩蓋一個事實——信不信是一回事,但算命仍然是一個好生意。
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假設,在中國的14億人口中,16-50歲的目標用戶占比約45%,保守估計會有30%的付費用戶,再保守估計他們的年均占卜算命最低消費為500元,那這就是一個達千億的市場!
據“某企業信息查詢平臺”數據,算命相關公司從2011年開始增加,2015年新增53家,風水相關的公司從2000年開始就如春筍般涌現,2000年新增611家,隨后逐年增長,僅僅2019年就達到了3673家,截至目前風水相關企業總量已經近4萬!
據鉛筆道不完全統計,占卜算命賽道中已經融資的項目共計20個,其中完成A輪融資的項目為9個,Pre-A輪2個,天使輪5個,種子輪4個。對外披露的數據中,獲得千萬融資以上的項目有9個。
打著用互聯網精神變革風水行業,讓算命更公開透明化,讓商業模式標準化的旗號,這些神棍公司一家接一家的拿到數千萬的融資。
就以“神棍局”為例,作為一個玄學類型的自媒體,“神棍局”公眾號從2016年12月到2017年7月,短短8個月時間,就吸引了35萬人關注,發布的文章篇篇10W+。甚至只要在文章中出現一次名字,就需要投10萬的廣告費。
甚至有些公司,還成功上市了!
2012年6月28日,新加坡的著名風水公司“新天地集團”登上了倫敦證券交易所另類投資市場,堪稱“算命第一股”。
新天地的主營業務就是“風水命理”,旗下的緣中秀風水館“緣中秀”在華人較多的馬來西亞、香港、澳門等地開設了近20家分店,員工人數超過了180人,每年營收數千萬。
算命,到底在算什麼?其實,算命這個現象,在世界范圍內并非某一個民族獨有。
從遙遠的瑪雅預言、耶穌復活、巫師占卜,再到星座、塔羅牌、八字、面相等等,大到預測世界末日,小到個人禍福吉兇,似乎每一個文明都未來都有自己獨特的預測體系。
就以中國為例,已知最古老《連山》《歸藏》《周易》這三部經書,都與預測未來有關,其中《周易》被學界認為是“群經之首”。
在古代,遇事不決先算一卦,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事。
“早期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先民們對于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借助神意預知橫禍和做事后果,以達到趨利避害。”
一位社會學研究者告訴我們,人類的基因里潛藏著不安全感,也帶有天然的“造神”傾向,無論是八字、面相、星座、塔羅牌等等手段,其實都是人類希望總結出一套系統規律,為自己的行為活動做出一個更正確的指引。
當然,指引可能也事與愿違。
即便是“神棍局”的神算子們,算來算去也沒算出自己會被封號。
同樣滑稽的是,就在我們和舍先生聊完后不久,我們發現他在朋友圈發了一條水滴籌的消息:
原來,“知過去、測未來”算命師也算不準自己的命運?
當然,我們并不嘲弄這種現象,反而更應該深思——明知不科學,為何當代年輕人依然如此癡迷?背后僅僅是“好玩”這麼簡單嗎?
這讓我想起一件往事。
大約七八歲的年紀,有一次我去村里一戶人家玩耍,熱熱鬧鬧的,還有不少客人。一個老婆婆坐在昏暗的椅子上,閉著眼睛搖頭晃腦,一驚一乍,說一些晦澀難懂的話。
旁邊,幾個大人輪流問她一些問題。大概就是“我兒子什麼時候能賺錢”、“他什麼時候能娶上老婆”、“有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之類的,具體內容我已經記不清了。
后來我們才知道,老婆婆在我們那里有一個專門的稱謂,叫做“仙娘婆”,她有一項本事,就是請“仙娘”附身,村里婦女們可以以她為媒介,與“仙娘”溝通交談。
如今想來,所謂的“仙娘附身”荒謬無比,但是卻有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老婆婆走的時候,幾名婦女都高高興興的包了一個小紅包,很長一段時間內,她們的心情都很好,對子女的未來充滿信心。
這不就與我們“買一張彩票,心情好一整天”是一回事麼?在很多情況下,算命大師不就是我們身邊觸手可及的“平民心理咨詢師”麼?
中國科協有一項統計,對于“您為什麼要算命”這個問題,回答“好玩”的人最多,比例達到了30.3%。說明近三分之一的人算命是好奇心作祟,圖個新鮮。而剩下兩部分,共有50%的人算命是為了驅邪消災和得到應對各種問題的方法。因此中國科協認為,尋求解決困難和心理安慰是公眾算命的一個重要原因。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生活壓力越大,人就會越迷信,而這種迷信是為了重新獲得對生活的控制感。
人都需要心靈寄托。老年人明知保健品無效,還是愿意買,因為保健品銷售比親兒子還關懷老人,老人不過是花錢買心靈寄托。年輕人又何嘗不明白封建迷信搞不得,算命占卜更是不能信?
其實他們只是焦慮,找不到方向罷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巴納姆效應”,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并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即使內容空洞。
很多人,將之稱為“冷讀”。
而算命師正是利用這種“巴納姆效應”,用一些模棱兩可言之無物的話讓人覺得切中要害。但由于預言的事情很久以后才能驗證,在算命的當下也就變得不可證偽。
蝴蝶扇動一次翅膀,就足以引起一場風暴,人生中稍微作出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決定,也足以引發蝴蝶效應。
也就是說,人的命運和結果有成千上億種,是無法進行計算的。
就比如說,我這兩年胖了很多,算命師說我“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以后必成大器”,那我到底能不能減肥?
在線等,挺急的!
結語人活一輩子,好不容易來人間一趟,既有人告訴我們“命中注定”,也有人說“人定勝天”,這本身就是一種處事哲學。
但,如果把把性格交給星座,把努力交給雞湯,把運氣交給錦鯉,然后對自己說:“聽過許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樣的話,當然過不好。
真正能解決問題,幫助走出困境的,只有真真實實的自己,而不是算命師。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