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五路是什麼意思啊

解夢佬

在西安城(明城墻)東北區域,也就是東大街以北、解放路以東的八條東西街道當中,有一條向東可以出朝陽門,向西過了解放路、北大街可以直出玉祥門的路就是東五路。

在1988年,西安市文史館編印的《四十里長街——西安街巷話古今》(作者田克恭、白浪)當中說“東五路最初拓建于1928年,當時把它與現在的西五路連在一起組成了崇禮路,1950年人民政府廢除了原來的路名”將解放路以東到朝陽門命名為東五路。

其實細翻歷史我們就不難發現:在《西安市志》第一卷當中轉自1934年出版的《中華民國新地圖》里邊民國十九年(1930)的《西安市圖》上并沒有朝陽門。

在民國二十一年(1932)五月,西安市政處李賦都等繪制的《西安市區域圖》上朝陽門的位置也沒有城門。

1939年4月,市建委(西京市政建設委員會)第一二一次會議記錄里邊記錄了在當時日本飛機轟炸西安城,城里群眾疏散不便的情況下,一位姓龔的委員在會議上提議增辟城門(防空便門)數量,后來的決議通過的第一項就是開辟柏樹林、大差市、大油巷、西北三路、崇禮路五處城門,由建設廳繼續開筑。當時計劃開辟的幾個防空便門的高、寬定的都是三公尺。

然而,在民國二十八年(1939)五月西京市政建設委員會繪制的《西京市現有道路交通圖》上朝陽門的位置也還沒有城門。

在1986年,西安市地名委和西安市民政局編印的《陜西省西安市地名志》里邊寫道:東五路……解放前道路狹窄,1955年拓寬,辟建了新東門(朝陽門)。

當然也有資料顯示朝陽門辟建于1954年。

我分析了這些資料之后,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在《圍城時期》東五路東頭的城墻因為戰火出現了一個缺口,到了抗戰全面開始以后,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便于在空襲轟炸的時候便于疏散,后來才計劃把那個豁口開辟成防空便門(但有可能沒能落實),所以民國時期的那些史料和地圖當中后來東五路東頭的城墻上才沒有城門。

清軍進入西安以后在東大街以北、北大街以東修筑了供旗人居住和供八旗軍駐軍的滿城。辛亥革命時期,滿城在炮火中變成了一片廢墟。民國時期大量從河南逃難來的難民沿著隴海鐵路到了西安以后就在清朝時期的滿城區域的廢墟上搭起難民棚扎根落戶。后來,南院門的商戶逐漸東移,火車站正對面的解放路也就逐漸發展成了西安最繁華的一條商業街。五路口東南角那時候形成了一個國民市場,解放后國民市場改名叫人民市場,市場北門就在尚儉路西邊的東五路上。

解放以后,大概應該是從1954年開始到1955年在東五路東頭的城墻上擴大了豁口,從那以后東五路東頭的城墻下邊才正式可以從朝陽門直接駕車出城進城。

解放路向東轉到東五路一側,沿街曾經是公有性質沒有改造完的瓦房,以修鞋、賣雜貨、賣小吃的為主。路邊人行道上,經常有賣烤紅薯、花干夾饃、爆米花等流動的商販。固定商戶第一家是東五路水果店,第二家是一個經營一些配飾的服裝店等,第三家先是修鞋的,后來賣小百貨,啥好賣就買啥。

八幾年,由于東五路往來的人非常多,所以有些膽子大腦子活的人就開始在路邊倒賣些時髦東西逐漸成了西安改革開放以后的第一批富人。

90年代初,原來人民市場沿東五路的那一排小房子拆了之后向南收進去了一些,改成一排小二樓,那時候那一塊的“泌沁園川菜”館做的臘腸是一絕。

東五路南側,解放路與尚儉路中間凹了進去了一塊,公交公司和長途車站在那一截立了十多路長短途車站牌,站牌下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沒過末班車時間總是站著等車去人。

后邊的通道是人民市場北門,西邊是東五路理發店,市場北門東邊是勤儉食堂。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都很低,能到食堂吃一頓比現在人們吃大餐給人們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要強烈的多,到食堂開一頓“葷”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是最美好的事。所以,勤儉食堂給人們留下了美好記憶。

1956年公私合營時期成立起來的勤儉食堂是一個合作性餐館,以倡導勤儉節約為主旨,按計劃配給制經營,聽說當時有職工20多人,每天分早班6:00—14:00,晚班14:00—22:00兩班,賣的有豆漿、油條、餛飩、小籠包子、炒面、燒餅、小菜和啤酒。由于挨著大路,門前口又有長途、短途車站,生意一直都很紅火。那時候沒有城管,炸油條、炒炒面、蒸小籠包子、打燒餅都在店門外邊的路沿上露天經營。勤儉食堂的炒面在那個以吃飽為標準的時代堪稱一絕!所以很多人那時候進城總是想著能在五路口吃一頓炒面就好了。

炒面分葷素,素的一毛八一盤、三兩糧票;葷的三毛五、也要三兩糧票。葷的比素的多了一點點肉絲,但油放的多,那時人們肚里的油水少,吃一盤炒面就是開洋葷,現在多油的食物很多人都不愿意吃怕長胖,怕高熱量,怕高脂肪,但放在那時候確實最好的食物,吃炒面的人恨不得把盤子碗都徹底舔干凈。

勤儉食堂除了炒面以外的另一個招牌是小籠包子。十個一籠的包子來兩籠只要一斤糧票糧票九毛錢。更多的是1兩2兩那樣買的,1兩糧票9分買兩個小籠包子,咬一口,連皮帶肉、帶湯,那個香啊,一下子就把人給拿住了!附近如果誰家里來客人了,就買小籠包子回家招待客人。

勤儉食堂除了炒面、小籠包子忒色以外,還有二兩一份只賣八分錢素面(片)、一毛5五二兩的肉面,那時候勤儉食堂一兩一份的餛飩才賣一毛五。在那個年代,人們的組織生活太差,所以無論是炒面、小籠包子,還是其他什麼吃的,只要是食堂里買來的,都是人們眼中的美食,那個味道純之又香,對當下而言是遺失已久的味道。

勤儉食堂的燒餅也是一絕,那時候沒有治污減霾的說法,燒餅都是用炭火烤出來的。打燒餅的時候加些油和炒熟的小茴香,燒餅外面烤的焦黃焦黃,剛出爐敲著外皮彭彭的響,小茴香和油香交織,一個燒餅就能俘獲了一個人心。如今,為了治污減霾,城市里不能燒煤燒炭,勤儉食堂里曾經的那種燒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才能再吃到。

有人還影影忽忽的記得,再人民市場北口過去還有一個賣辣子蒜羊血的老太太,粗瓷小碗里的羊血堆的小山一般,頂上一勺雪白的蒜蓉,只要看一眼就能頓時讓人食欲大增。

順著路往東走,尚儉路口的公廁是西安改造比較早的水廁,有專人管理,衛生也不錯,那個時代特有的黃色瓷片外墻給許多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時代在變城市在發展,勤儉食堂原來的地方,現在是萬達廣場地下停車場北口。

過去書店少,看書的人也少,東五路理發店東墻上有個娃娃書(小人書)攤,一二分錢就可以在旁邊看半天,一到禮拜天圍的全是小學生。平時,學生上課,一些等長途車的人也會花幾分錢翻看娃娃書。

尚儉路東邊有尚勤路,尚勤路東邊還有尚愛路,都跟解放路相交。只不過尚愛路向南只能通到東四路的四十三中學門口。

尚勤路以東的東五路路南在兩千年前后有很多賣麻將機的店鋪,路北曾經在尚儉路和尚愛路之間有些買防盜門的。大概尚愛路到尚儉路之間過去由西長排門面,是標準縫紉機的店面。

很多人也許都不知道:尚儉路原本也串連著東一路到東八路是因為拆遷改造尚勤路西邊路南的尚儉路在萬達廣場開建以后就變成了一條步行街。

曾經五十年代中期的東五路只有18米寬。

因為有4路、11路、42路、105路、301路等多條公交線路從東五路經過,沿線又連接著輕工市場、康復路等西安老牌的批發市場和火車站,曾經西安運行路線最長、連通西安東郊的灞橋到西郊三橋的301路車也從東五路經過。所以,作為西安城里除了東大街——西大街以外,東五路——西五路——蓮湖路組成的西安城第二條東西主動脈的東五路段交通也是非常的便利。

也許有人還記得過去的105路等公交車(那時候叫公共汽車)是有軌電車,車頂上邊有兩個“大辮子”接觸了沿路上空的電纜導軌(橋架)才能運行。過去東五路沿路兩邊空中都架著有軌電車的的電纜導軌(橋架),從五路口一直架到城外各路電車的終點站。隨著有軌電車的逐步淘汰,那些電車和空中的電纜導軌(橋架)都成了西安八零后以前的人們的回憶。當他們在給別人說:那時候公交車上的售票員可厲害,不論公交車多擠、行駛中搖晃多厲害、一個站上車的人再多,她們都能做到不落下一個人、雙手不扶任何地方在車廂里來去自如的收錢賣票的時候九零后的公交車司機還會覺得他們是在開玩笑,總覺得世界上不可能有那樣的人。

事實上,前邊說的那些都不算完!那時候的售票員還有一張技能,就是當電車在運行當中突然后邊的“大辮子”脫軌的時候,她們還要在最短的時間里擠下車,然后爬到車后邊,拉出“大辮子”下邊的繩子,讓脫軌的“大辮子”精準無誤地接觸到電纜導軌上。過去的105路除了火車站在五路口轉彎的時候,一不小心“大辮子”就脫軌了。所以五路口也是過去售票員下車拉繩子最多的地方之一。

如今從環城東路走朝陽門進城直到五路口之間都叫做東五路,沿路兩邊栽著整齊的大樹都有幾十年的樹齡,無論冬夏樹幾乎蔭覆蓋著整個東五路尚儉路以東的路段。

尚儉路到五路口之前也栽著大樹,不過是在解放路下邊修地鐵四號線的時候挖掉了,所以現在才光禿禿的。

算命五路是什麼意思啊

曾經的五路口天橋

東五路西邊過了解放路是西五路,三條路的交匯處是一個十字路口,西安人都把那個路口叫做“五路口”。

1986年,在東五路西頭的五路口架起了西安市第一座環形人行天橋——西安五路口環形人行天橋。

算命五路是什麼意思啊

曾經無數人到西安出了火車站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五路口天橋,三十年前的五路口天橋完全不亞于現在那些網紅橋網紅路,但凡那時候經過五路口的人都會在上邊留下照片紀念,所以就催生了照相產業。在我的印象里至少在地鐵一號線開通的2010年左右五路口天橋上還有拿著照相機專門給游客和路人拍照,那時候都是立等可取,還可以選擇塑封、寫上留念的話語。一張也就十塊二十塊錢。

除了有照相的,那時候因為五路口天橋整個是一個環形設計,東五路——西五路和解放路交匯形成的十字路口(五路口)整個都在天橋下邊,經過的人不用走多余的路,就可以非常安全、方便的從十字路口的任何一個方向通到大家想去的方向。

算命五路是什麼意思啊

因為通行方便所以行人愿意走也喜歡在上邊逗留,因此也催生了很多擺攤的產業,當時市面上最新潮的服飾、玩具、小家電幾乎都能在五路口天橋上邊找到,除了那些以外,經常還有很多擺攤看相算命和乞討流浪的人。兩邊的小攤曾經一個挨一個,天橋上的行人經常也是一個擠一個,那些乞討流浪的人認準了地方也在那里安營扎寨向路人乞討。

算命五路是什麼意思啊

在很多西安人的記憶里,五路口天橋還有一個外號叫做“吊棒”橋。

最早“吊棒”是男孩子追求女孩子的意思,累死于泡妞和現在的撩妹之類,但那時候的“吊棒”比后來的其他詞匯都要純潔的多。后來“吊棒”慢慢的變了味兒,成了一種黃色交易的代名詞。之所以被叫做吊棒橋就是因為九十年代以后,每天天色暗下來就有一些衣著暴露、濃描艷妝的女人在上邊招徠路過的男人,有點錢的男人看到順眼的就會帶走,然后他們找地方干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后來,隨著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曾經五路口天橋上吊棒的事情就成了歷史。

有人說那時候的五路口天橋太亂,然而,在我看來,那時候的五路口天橋上卻是非常的繁榮因為到現在,西安也沒有哪里能夠像曾經的五路口天橋人氣那麼旺,生意那麼好,畢竟它只有那麼小一點地方。

如果說給西安所有的天橋做一個排行榜,西安人一定會把五路口人行天橋排到第一名。

到2018年1月23日五路口環形人行天橋開始拆除,五路口環形人行天橋在東五路西口足足有三十多年,可以說五路口天橋見證了東五路和解放路乃至整個西安市改革開放以后到2018年的發展和輝煌以及路過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們。

細究起來,五路口天橋的拆除和解放路以及東五路的擴寬還有很大關系。由于解放路和東五路的擴寬,原本在路口四角的天橋步梯“跑”到了路中間,人們再要過從天橋上馬路的話就要先從路面上走到天橋上,下了天橋還要再從馬路上走到路邊,無論那個方向都是那樣,所以天橋就開始顯得多余。再加上后來五路口地鐵站的建成,行人可以從地下通道過馬路了,五路口天橋逐漸喪失了起初的作用同時也開始成為阻礙交通的障礙,所以最后才被拆除。

雖然現在地鐵下邊的地下通道也很好,但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遠不如曾經的五路口天橋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如今,五路口沒有了天橋,每當我經過五路口的時候都會覺得空蕩蕩的。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