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所說的臨界線是什麼意思

解夢佬
算命所說的臨界線是什麼意思

□楊獻平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道家,尤其是道教乃至儒釋道合一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一直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可以說,我們真正的文化傳統核心正是出自《易經》。這部書現在一貫被視作算命打卦,問卜吉兇方面的指導大綱。事實并非如此簡單,甚至更令人覺得它的博大精深、無所不往和無所不知。通俗說,《易經》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思維發端并始終貫穿于我們的日常風習當中。1929年,瑞士的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在收到他的朋友,德國漢學家衛禮賢翻譯的《太乙金華宗旨》,之后,這本中國的道教內修和煉丹方面的書籍,對他的震動和影響是巨大的。榮格在他與衛禮賢合著的《金花的秘密》一書中如是說:“就在這時,衛禮賢給我寄來這部著作——《太乙金華宗旨》,使我從困境中擺脫了出來,它正好包含了我在諾斯替教(基督教的一個異端派別)中費盡心機也找不到的東西。這部文獻使我有可能發表一些基本的研究成果,至少以一種暫時的形式發表出來。”

在此基礎上,榮格闡解說:“事實上,《易經》的科學并非基于因果性原理,而是基于一種我們從未遇到因而迄今尚未命名的原理,我姑且稱之為“同步性”原理。……任何一個像我這樣有幸能在與衛禮賢的精神交流中體驗過《易經》占卜能力的人,都不會對一個事實長久地視而不見,那就是我們已經觸及了一個有可能動搖我們西方心態基礎的阿基米德點。像衛禮賢那樣對一種本性上異于我們的文化進行豐富多彩的描繪,其意義絕非微不足道,但比這更重要的是,他把中國精神的鮮活胚芽接種在我們身上,能使我們的世界觀發生本質改變。我們不再僅僅是臨淵羨魚或品頭論足的旁觀者,而是已經成為東方精神的參與者,能夠體驗到《易經》活生生的效力。”

衛禮賢起初是一個德國傳教士,伴隨著諸多的傳教士來到中國。窮其一生,他在中國乃至對中國文化的發現和翻譯是足夠巨大的。在彼時年代,作為現代科學和工業肇始而持續強盛的西方,對于中國,所有人的眼光大地是輕蔑的。而衛禮賢不僅在中國有驚異的發現,并且將《易經》《大學》《老子》《莊子》《中國動亂的原因》《西藏問題》《中國婦女在婚姻中的地位》《中國-民族與特性》《中國的儒教》《黃河精靈——中國的民間童話》《古代中國人關于世界沒落的觀點——摘自中國哲人列子的著作》《呂氏春秋》及一些道教的典籍翻譯成德文。更有趣的是,衛禮賢在中國的研究和翻譯,使得他從一個上帝的仆人而成為了一個儒學家。他甚至在中國沒有發展成功一個神教徒。

而在我們這里,至少在西學東漸百年之后,人們,甚至包括諸多的知識分子,對自己的文化傳統,特別是由《易經》或者說儒釋道合一而形成的/固有的東方思維模式以及生活風習,仍舊采取了鄙視的態度。一味地覺得西學乃至西方的文化傳統更合乎人類的文明進程和社會發展。在這個問題上,我以前也是西學及其價值觀的追隨者,甚至有些極端,因此,我覺得自己至少在某些方面是錯了的。即,任何一種人群先天或者根源性的文化之所以能夠蔓延發展,影響一地之萬千民眾,就一定有其非凡之處。如中國的道教,它的起源和影響包含了太多的玄妙成分。然而,這個玄妙的成分當中,又確鑿無疑地包含了無以倫比的智慧,使得中國在綿延數千年的封建傳統中,有過極其輝煌的制度性高潮乃至燦爛不朽的人文創造。

只要稍微回顧一下歷史,我們就可以看出,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和平崛起的時代,其統治者奉行的思想和專政理念一定是黃老之學。如西漢的文景之治,強壯、開放、雍容的初唐和盛唐,以及道氣彌漫的兩宋……再者,凡是群雄爭奪天下之時,便會有道家和道教的代表人物全程參與其中,西漢的張良、初唐的李世勣、安史之亂時期的李泌、宋時代的陳摶、朱熹、邵雍、司馬光,明初的劉伯溫等等。這樣的一種現象,似乎在所有的中國人書寫的歷史書中沒有看到相關的闡解。這不能說不是歷史研究發現上的一個遺憾。

歷史上,文人將相之精通易理和術數者實在太多,《易經》位列五經之首,是讀書人的必修課。如朱熹。《宋史》說他:“所著有《易》本義、《蓍卦考誤》。”可見其也是研究易學的大家。又如《元史﹒耶律楚材傳》中記載:“己卯夏六月,帝西討回回國。祃旗之日,雨雪三尺,帝疑之,楚材曰:‘玄冥之氣,見于盛夏,克敵之征也。’庚辰冬,大雷,復問之,對曰:‘回回國主當死于野。’后皆驗。”如此等等,倘若只是一些偶合的荒誕不經的事件和現象,作史者未必會一再書寫這類奇像怪談。《易經》普遍被認為是“大道之源”。宋代文章家歐陽修著有《易童子問》,其中有曰:“筮者,上古圣人之法也。其為數也,出于自然而不測,四十有九是也;其為用也,通于變而無窮,七八九六是也。惟不測與無窮,故謂之神,惟神,故可以占。今為大衍者,取物合數以配蓍,是可測也,以九六定乾坤之策,是有限而可窮也,矧占之而不效。夫奇耦,陰陽之數也;陰陽,天地之正氣也。二氣升降,有進退而無老少。且圣人未嘗言,而雖《系辭》之厖雜,亦不道也。”至近代,《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作者李約瑟說:“古人是如此眷愛發明創造者,以致有許多人的名字都收錄了 中國偉大的自然哲學秘籍《易經》之中。它是一部 上古奇書。此書原本收集的盡是農家判斷自然界征兆的資料,其間匯總了大量古代占卜方面的資料,最后成書時已成為一部詳盡而系統地闡述各種符號 及其解釋的著作了。眾所周知,卦分八八六十四卦,各以長短線條的不同排列組合為標志。因為每種卦 象部有其特定的抽象含義,故而全套卦象就扮演了 中國科學發展的思想寶庫的角色,而那些符號估計 代表的正是外部世界展示威力的各種力量。”

人生的災難莫過于內心和精神的被摧殘。當我的生活狀態表現出按部就班的悠閑的時候,忽然的遭際讓我無所適從,整個人的精神和內心似乎進行了一次完全性的毀滅——六神無主、肝腸寸斷、不知所為、崩潰在即、九死一生、苦厄深重……2016年三月,我到西安次日,在一位戰友的幫助下,又轉到周至縣的火龍山下,我在一個農戶家里住了六天。每日素食。時正值春天,麥苗瘋長,桃花杏花梨花次第開放,滿山的溫和陽光、青翠嫩草,以及晴空炊煙中飛翔的鳥雀。

每天早上,我拖著太陽從村莊走向山坡,蜿蜒的溝壑里,村舍人家遍布。從一家門前經過時候,冷不丁看到黃紙黑字的對聯,我知道,這是家里有人故去之后的風習,我老家也是如此。在溝嶺上行走,忽然有圍滿花圈的新墳出現。其中有一天,我還聽到了來自對面村莊的嚎哭聲——肯定又有人去世了。那種猝然的感覺,而我覺得了人間浩茫,生命無常。我忍不住想:命運這個東西,確實存在的嗎?再者,每個人的命運為什麼不同?包括我們在世上的所有遭遇,其中的厄難、幸福、通達和梗阻、悲切和失敗、生離死別、愛恨情仇等等,難道確實是先天定數嗎?關于這些,大致是觸景生情之后的一些胡亂想法。在此之前,我是不信任這些宿命論點的,甚至糟粕的無稽之談的。然而,正因為自己在人生較為順利和快樂的時候,遭到了一種無來由的挫折甚至致命的打擊,方才人生、命運、定數等等已經被人拋棄多年的玄學,有了一些覺察。

但我還是不信!放置許久,卻又沒來由地半信半疑,也心有不甘。回成都之后,我搜羅了諸多的書籍。中國的《窮通寶鑒》《淵海子平》《神相鐵關刀》《邵子神數》《梅花易數》《葬經》,以及曾仕強、褚佩榮等人解讀易經的書籍,李零的《中國方術考》等。如此連番的閱讀,再加上照葫蘆畫瓢,我忽然覺得,玄學里面,居然有著非凡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比如易經,每個卦象當中,都包含了某種似是而非的玄機。如乾卦的剛直、相對簡單,以及坤卦的復雜,其中預示的便是,在一般意義上,女性比男性更加費解,她們的變化和隱秘的部分也較男性多而細微。但《易經》六十四卦,卻沒有一個卦是靜止不動的,它們相互勾連,時刻都在變化。如看似逆境的否卦,下一步的變化,可能會在某個低落的運勢和狀態中持續,但物極必反,人和事物一旦到達某種臨界狀態,便會轉向另外一面。如李澤厚在《屠新時書法序》中所說:“你看,那八八六十四卦,囊括了天地、人生、自然、社會,它們藏往知來,預卜命運,幫助人們趨吉避兇,作出判斷,那氣象萬千未可窮盡的推移變化,“既濟”之后卻是“未濟”,永遠沒有完成。這不神秘嗎?但是,卦辭、爻辭和系辭,又確乎包藏著豐富而復雜的歷史經驗、遠古傳說和人生哲理,憑此即可指導人們的行動和觀念,這不又很現實嗎?”

在《易經》當中,好和壞,通達和阻塞,都是相對的,隨時都在變化當中的。而有些東西則是永恒的,如天地的分野、君子和小人的相對守恒、人之生死的必然……其中最好的一個卦是地山謙。凡事謙卑、低調,會無咎。其卦象為山在地下,寓意是巍峨者而隱身于廣闊大地,不顯山露水,如此便可避開諸多的風霜雷電之襲擊,也不招人嫉恨,不與人為仇,則為大吉。

再如八字之說,相信人的命從一出生便決定了,為先天定數。而運是可以改的。古人講“時也命也”,則是強調時運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懂得天下大勢和自身命運的人都善于把握時機。有的英雄一世最終一敗涂地,如楚霸王及后來的一些草寇梟雄等,當時勢力壯大且勇猛無比,勝算的幾率很高,最終卻連遭慘敗,以至于湮滅無聲。有的人籍籍無名,找對時機,可以戰龍于野、飛龍在天,如劉邦、劉秀、沮渠蒙遜、石勒、楊堅、李淵李世民、朱元璋等等。會觀察和利用時機和服務對象者,如韓信、諸葛亮等,皆是借適當之時機于草野黔首之中脫穎而出,終成更進歷史的主要參與者與留名后世的人。

所謂的八字命理,是由十天干、十二地支按照時間、空間順序組合而成的。其中,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如,一位生于1999年4月8日早9點的男孩,其八字稱乾造,八字分別為己卯、己巳、甲戌、己巳。(女孩則稱坤造)。其中,己為土,卯為木,此為年柱,以此類推,月柱己土巳火;日柱甲木戌土,時柱己土巳火。所謂解八字,便是從這八個字中讀取信息,如祖業、父母、兄弟姐妹,以及自己財運、婚姻、事業、疾病、子女、學業、性格等等問題,通過天干地支、陰陽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刑沖合害等關系來進行,并可以此推定流年大運及具體年月的吉祥禍福,甚至一生所有的遭遇。

幼年時,村里有擅長此術的長輩,母親多次問及。他說我三十歲以前一事無成,且混蛋忤逆,人生窘困。待到三十歲以后,越來越好,人也端正了。并且,預言我不會留在家里做農民,一定是六親無靠、離祖成家、移動遷居外地之人。再者,那些年間,村里不斷有殘障人來,用類似六十四卦的紙牌為人測算。或許是母親太希望我能夠為這個家掙點面子或者希望了,每次遇到,他都會讓我抽牌預測。許多年后,我只是記得我抽的最多一張牌,叫“老鼠拉木锨。”起初不明其意,后來才知是一句歇后語:“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邊。”意思與村里那位長輩所說基本一致。

至到現在,我仍舊會想起少年時候,在村里一些問卜。及至有所了解之后,也才知道那位長輩所有之術數,也是八字解析。這些年來,村里找他測算的人也很多,有的說非常的準確,有的則說一點不靠譜。2016年之后,我也拜訪過幾位精通此術的人,他們說,推算八字之事,能夠達到百分之百的準確率,那就是神仙了,一般而言,能夠說到七八成的準確就非常了不起了。他們還告訴我說,天機不可泄露,再者,按照周易物極必反的鐵律,世上任何人事物都是不可完美的。完美的另一個代名詞便是結束、死亡和毀滅。因此,推八字若是準確無誤,不僅對命主不好,且預示著掌握此術者,也就要遭受厄難了。

由此來看,在古人或者鄉村長者的心目中,一直以為這個世界并非獨有人為至尊,冥冥之中,有更大的力量在左右著世間萬物。人之所以在很多時候能夠窺破天機,蓋因掌握了一定破解方法而已,術數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掌握此術者又不敢膽大妄為,心中一直有一種敬畏感。我覺得,正是這種敬畏感,形成了既往人群集體遵守或者思維意識當中的某種克制和自律意識。就此,我也請教過幾位讀書甚多的人,他們幾乎都在說,凡事不可做絕,也不可求全,全和滿、都是極端狀態,接下來,就會翻轉。如乾卦第六爻亢龍有悔。一個人做到事業和人生的最佳狀態,倘若不知謹慎、守正持中、謙卑待人,便會陡轉之下,甚至一敗涂地。從這個層面說,人生及人做事,求得七八分,留下一些缺憾,也不是什麼壞事,說不定會福壽綿長。

人生之好,不是最好,也不是不好,而是“正好”。不深不淺,不多不少,“取乎中”是最好的策略和狀態。關于這種說法,中國人的日常用語中比比皆是。《增廣賢文》中有:“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求財恨不多,財多害自己。”“生不認魂,死不認尸。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義重也分離。”等等,此外,已經成為中國人日常用語的“變卦”“滿招損,謙受益”“十分才華用七分,但留三分給子孫”等,也如是。僅出自《易經》的漢語成語便有數百條,如“樂天知命”“觸類旁通”“洗心革面”“修辭立誠”“潛龍勿用”等。

在歷來的官方典籍當中,關于《易經》的重要性論述也不在少數,唐代的書法家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以拜相。”從概括性的角度和高度,說出了《易經》在中國王朝中做官以及統攬大事中的思想性作用。在古人看來,《易經》是一門宏觀性與微觀性兼具的哲學體系,可以統攝天地人神及宇宙萬物萬事。其至大無外,至小無內。謂之“太極”。《莊子﹒秋水篇》說:“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又云:“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老子《道德經》云:“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愛因斯坦說:“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物理學家丁肇中也曾說:“中國古代關于物質的基本結構,有兩種觀點,粒子觀和連續觀……粒子觀起源于八卦……連續觀起源于道”。哲學家黑格爾說:“《易經》代表了中國人的智慧(是有絕對權威的)。”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看到《周易本義》中所載《伏羲六十四卦圓方圖》之后,對他的中國朋友白晉說,“這幅易圖所顯示的陰陽符號互變原理,同我所發明的二進制原理完全一致。”而榮格,則更加明確地說出了《易經》的價值:“談到人類唯一的智慧寶典,首推中國的《易經》,在科學方面,我們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來的事實所推翻,唯獨中國的《易經》亙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價值,而與最新的原子物理學有頗多相同的地方。”

可以肯定地說,《易經》絕不單純是一部算命的書籍,它所包含的哲學乃至對事物的認知方法,確實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之根和思維之祖。現在,我們放棄了這一門哲學的學習和研究,實在是令人痛惜的。記得2016年,我在陜西的周至火龍山下隱居時候,偶然從喜馬拉雅app上搜到了臺灣曾仕強教授在央視百家講壇中關于易經和《道德經》的解讀講座。一連數日聆聽,頗有啟發。從中,我忽然意識到,人之為人,不是隨性的,所有的盛衰榮辱不可避免,苦難厄難痛苦堪稱人生常態。至于美好、幸福、快樂,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近乎理想的希冀。每個人看起來灑脫自在,甚至可以為所欲為,但最終還要受制于某一種看不見但卻強大、無所不在的律令及其恒定的裁決方式。

再了解一些八字命理,多次試著解讀自己八字。地支中有申寅,申為猴為金,寅為木為虎。一在日柱一在時柱,緊挨,相沖,便會引發一些糾葛、不順,甚至斷絕。盡管,在這個方面,還要參考其他天干地支,但在2016到2108年,對我個人來說卻是相當嚴重的,事實也是如此。了解了這一些,我此前的憋悶和仇恨心態逐漸緩解。我也知道,很多事情不是誰對誰錯了,不論是誰,在某些時候,會莫名其妙地做一些癲狂甚至自我戕伐的事情。

從這時候開始,我對所有的人和事,忽然轉變了心態,即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其根源的。宿命一點說,若不相欠怎會相見?若非緣滅,何能恩斷?也由此,我想到了爺爺奶奶乃至鄉村時代諸多人們講給我的民間故事和現實發生的蹊蹺人事,忽然覺得,那些荒誕不經的神怪妖精僵尸故事之中也包含了諸多的《易經》以及道教術數的因素,且非常濃厚,具有典型的以《易經》為開端,融合了儒釋道的文化習性和傳統。我覺得應當重新記敘幼年時候在風吹明月或者積雪照亮世界的土炕上,經由爺爺奶奶而講給我的故事,也應當對北方鄉野之間的種種傳奇,特別是帶有啟蒙和教誡性質的“聊齋”加以整理和傳播。

當下的鄉村孩子,已經沒有了這種意識,他們的祖輩和父輩也都不再以這種方式去哄孩子,教育孩子,影視和手機的普及,使得現在鄉村的孩子們逐漸遠離了深植于草莽大地的民間傳統,即使歷來被遵守了數千年的各種禁忌、禮節、講究,也都置于腦后,甚或淡漠不堪了。但是,我無意于重繼傳統和風習,也不想由此而達到什麼樣的文化效果,只是想,在時間之中,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心靈藥劑與激發靈思、理想的方法,然而,科技已經統攝了我們的肉身和精神空間,消失的傳統和文化肯定一去不復返,淹沒無蹤。作為一個有過此類經驗的人,我記錄下來,或許僅僅是一種虛妄之為,也或許是一種有略勝于無的紀念和留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