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頻道儒道易行
弘揚道統易學文化,傳播圣賢智慧 踐行中國式管理!【導讀】
未來究竟會發生什麼變化?現在怎麼做,未來才能更好?這些可能是每個人都想要探知的問題。而《易經》的占卜功能,就是根據數的變化,以及自然規律,來預測未來。
那麼,究竟如何占卜,才能盡可能準確地掌握未來的變化規律?這些占卜方法是否有據可循?占卜成卦之后,又該如何正確解讀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曾仕強教授的解讀。
易經的智慧-自占自解很多人都很關心,為什麼我們遲遲不講占卦的事情?這是有原因的。因為占卦是非常迷人的事情,如果不對易理有一個初步了解,貿然就去占卦,就很容易一頭栽進去,難以自拔。那種受害是很難挽回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很想知道未來會怎麼變化,這完全可以理解。尤其現在的時代,變化之快簡直出乎大家的預料之外。因此我們都會去想,明天會怎麼樣?明年會怎麼樣?這幾年會有什麼變化?我該怎麼做?
也就是說,我們對于預測,對未來的變化,都非常關心。而《易經》則可以通過占卜的方式,來告訴我們未來的變化,因此很多人就非常向往。
我們還是尊重孔老夫子的說法:不占而已矣。他這個“不占而已”,并不是說反對占卜,沒有這個意思;也不是說占卜是不存在的,是迷信,也不可能是這樣;更不是說你們都不會占,我一個人來占,他沒有那麼自私。他只是說,大家還是要把易理初步弄清楚,再去占,你才會比較安全。
我們怎麼知道這些事情呢?因為系辭傳講得很清楚: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里面都用“玩”這個字,玩就是玩味和揣摩的意思。
孔子說我們在平時有空的時候,就把易卦拿出來,看看每個卦卦象的變化,看看卦爻辭講些什麼,以便對這些道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因為一切都是有道理的,不可能沒有道理。當我們行動的時候,就要看這個卦的變化,卦序為什麼這樣安排,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借著占卜,然后來玩味、揣摩,看看給我們哪些參考。
他講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我們不要依賴占卜。人一旦依賴占卜,就失掉了自主性,連生存的尊嚴都沒有了。我們想想看,每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要占卦,這就等于人在做卦的奴隸。卦叫你做你就做,卦叫你不做你就不做,人完全是工具,還有什麼價值呢?所以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在哪一種情況之下,遵循什麼程序,用什麼心態去占卜,然后才可以叫做“玩其占”。
孔子又說:極數知來之謂占。這是在解釋什麼叫做占卜,就是通過占卜中數的變化來預測未來。其實現在科學也在預測未來,概念就叫預測學,也可以叫趨勢學、未來學。連天氣預報其實都是在告訴我們未來天氣的變化,只不過不是通過占卜而已,但也是通過一系列數的變化來預測,其中的原理是相通的。
孔子不僅在《系辭傳》中解釋了占卜,占卜就是通過數的變化預測未來,還闡釋了究竟該如何占卜。那麼這些占卜步驟的依據是什麼?占卜的時候,數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又該如何根據這些變化占卜成卦呢?
我們來看《系辭傳》第九章,上面寫得明明白白的:大衍之數五十。我們要卜卦,以前是用五十根蓍草。因為蓍草的尊貴性和難得性,所以不要一下把它拔光了,以后沒有了,那就糟糕了。我們現在不用五十根蓍草,用五十根筷子、五十個樹枝、五十個銅板、五十個扣子,只要是五十個同樣的東西,都可以卜卦,而且也不會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說“大衍之數五十”呢?衍就是演繹、推演的意思。關于五十的說法很多,有說這樣的,有說那樣的,大家都可以參考。現在,我們去看看《易經》六十四卦的卦序,第五十卦是什麼呢?第五十卦就是鼎卦。鼎卦的意思是說:我現在要卜一件事情,祈請不管是哪方神明,都要鼎力相助啊!大衍之數到底怎麼來的,因為當時沒有講得清楚,所以后來大家都要猜測,那我們也猜測,不是更簡單了嗎?
“其用四十有九”,就是五十根蓍草用四十九根,有一根不用。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更容易理解了。因為如果說用五十根,兩邊一分剛好一邊二十五,那不糟糕了嗎?因為兩邊都是奇數。如果拿掉一根,剩下四十九根,無論怎麼拿,都是一邊是奇數,一邊是偶數,這樣就分出陰陽了。而且《易經》的第四十九卦正好是革卦,革卦的意思是說要有所變革,想革故鼎新,棄舊開新,所以才請神明鼎力相助。
通過這樣的一種表達方式,占卜者就能把心念集中在一起,發出誠信的那種力量。這樣解釋不是很簡單嗎?而那個不用的一根就當做太極,太極是不動的。
然后是“分而為二以象兩”,把一根拿出來,說:拜托,請鼎力相助啊!我現在想要有一番作為,革故鼎新,請告訴我情況怎麼樣。然后把四十九根分而為二。分而為二就是太極生兩儀,分陰分陽。
“掛一以象三”,就是從一側里拿出一根,掛在另一只手的無名指與小拇指之間,就變成了三才,代表天地人三才,完全符合《易經》的道理。掛一以象三,是拿左邊的還是右邊的?正面看和反面看,左右正好相反,所以怎麼拿都有道理。
比如我們到廟里頭去,要靠哪邊走呢?我們常常說左青龍、右白虎,到底是以坐向定還是以面對定?就很難搞清楚。我們以前所講的方向,大概都是以坐向確定的,都是以它為主,不是以我為主。兩儀在左邊的象天,在右邊的象地,即在左邊的策數中分出一策象人,掛在右手的小指間,以象天地人三才。
取左邊的蓍草,執于左手,以右手四四揲之。就是以四策為一計數單位,揲之就是數之,一數就是四策,以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數到最后,視所余的策數,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數,即將此奇數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三第四指之間。此即“歸奇于扐以象閏”。已經四四數過之策則放回左邊。
次取右邊之策執于右手,而以左手四四揲之。這也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數到最后,視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都算是奇數,而將此奇數之策扐在左手的第二第三指之間。此即“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后掛。”已經四四數過之策則放回右邊。揲蓍到此,是為第一變。
檢視扐在左手三四指間的左余之策,以及扐在左手二三指間的右余之策,如左余一策,則右余必三策,左二則右亦二,左三則右必一,左四則右亦四。合計左右所余之策,以及在右手小指間的一策,即是一掛二扐的策數,不是五策,就是九策。即將這五策或九策另置一處,第一變即告完成。
再將左右兩邊已經數過的蓍草合起來,檢視其數,或是四十四策,或是四十策,再度分二、掛一、揲四、歸扐,如第一變這樣。最后檢視左右所余之策,左一則右必二,左二則右必一,左三則右必四,左四則右必三。合計左右所余之策,以及掛在右手小指間的一策,即是一掛二扐的策數,不是四策,就是八策。即將這四策或八策另置一處,是為第二變。
又將左右過揲之蓍合起來,檢視其數,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如第二變那樣分二、掛一、揲四、歸扐。最后檢視左右所余之策,與第二變同,則將所余之策與掛一之策合之,另置一處,是為第三變。
三變而成一爻,計算三變所得掛扐與過揲之策,便知所得何爻。如三變合計得掛扐十三策,以減四十九策,則知三變合得過揲的策數是三十六策,以四除之,因為揲蓍時是以四四數之,此處故以四除,則三十六得九,是為老陽。如三變合得掛扐二十五策,則知三變合得過揲二十四策,四除,得六,是為老陰。如三變合得掛扐二十一策,則知三變合得過揲二十八策,除以四,得七,是為少陽。如三變合得掛扐十七策,則知三變合得過揲三十二策,以四除之,得八,是為少陰。
如是三變而成初爻,即將初爻畫出。以下不再命蓍,即用四十九蓍,分二、掛一、揲四、歸扐,再經三變而成二爻。以后每三變都是如此。
一卦六爻,十八變而成一卦。畫卦時,由下往上畫。前九變而成三爻,出現一個三畫卦于內,即是初二三爻,稱為內卦。后九變又出現一個三畫卦于外,即是四五上爻,稱為外卦。得內卦是小成,得外卦是大成。六十四卦皆是如此。
可見占卜,就是經過十八次數的變化,最終成卦的。但是占卜的目的,不是得到一個卦象,而是要預測未來;人們在占卜成卦后,該如何正確解讀卦意,指導未來生活呢?
現在要舉一個三國時代的案例,來讓大家知道怎麼占卜,怎麼解卦。三國時代有一個非常出名的事件,叫做“大意失荊州”。我們現在不管是不是大意,我們只是把這個過程的一個案例說出來。
孫權聽說關羽失敗了,他就很緊張,因為不知道結果到底會怎麼樣。東吳朝中有一位在易學界很有名的人,叫虞翻。孫權就對虞翻說,你那麼會占卜,就再占一下,關羽這次會怎麼樣?那虞翻只好占了。
占出來第一個數字是七,就是初九爻。第二次的數字還是一個七,就是九二爻。第三次的數字是八,就是六三爻。第四次的數字是八,就是六四爻。第五次的數字是九,就是九五爻。最后一次的數字是八,就是上六爻。那麼大家看一看,整個的卦象就出來了,剛好就是一個節卦。
我們講忠孝節義,而關公就是節的代價,他是氣節薄云天,那麼就卜到這個卦。這個卦里面數字有七有八有九,而七八是不變的,因為七是少陽,八是少陰,都不會變。只有一個九是老陽,會變,陽就會變陰。原來的這個卦叫做本卦,而九五爻陽變陰以后,就變成另外一個卦了。所以卜出來的結果,本卦是節卦,變卦是臨卦。
卦卜出來了,就要斷卦了。當時的情況當然急得很,那到底會怎麼樣呢?虞翻說,不出兩天關羽就斷頭了。他怎麼敢這樣子鐵口直斷呢?就是因為他了解當時的狀況,如果他不了解當時的狀況,鐵口直斷那不是太危險了嗎?
那麼看這個卦的變化,九五是代表誰呢?代表關羽。當時在荊州關羽就是主事的人,沒有再比他大的了,他就是九五之尊,所以這件事情當然要發生在關羽身上。而關羽是一個最重忠孝節義的人,既然節卦變成臨卦了,看初九和九二兩個爻,就是兩天之內,他的頭就斷了。結果就變成了事實,因為虞翻很了解當時的狀況。
如果不了解這些現實狀況,就憑一個卦象怎麼斷卦呢?一般來講就是憑兩樣東西:一個是根據變爻。比如這個節卦就有一個變爻,就是九五爻變了,其他各爻都沒有變,那就表示所有的變化,都集中在這個爻上。
另外還有一個線索,就是《系辭上傳》第九章講的: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天數就是奇數,一三五七九一共五個,五個數加起來是二十五。地數就是偶數,二四六八十,五個數加起來是三十。三十加二十五等于五十五。
《易經》第五十五卦是什麼卦呢?就是豐卦,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天地之間。“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易經》通過數字的變化,通過數字的象征,構成一個非常靈活的變化體系,可以貫通天、地、人、鬼、神。
我們從節卦所卜出來的數,可以來算算看,七加七,加八,加八,加九,加八,和為四十七。天地之數五十五,用五十五減掉四十七是八。那麼哪個爻是八呢?由下往上數,初九是一,九二是二,六三是三,六四是四,九五是五,上六是六,然后再把上六重復一下,上六是七,九五正好是八。可見九五還是變爻,又是那個最關鍵的爻,這樣判斷就更篤定了。
那麼九五爻的爻辭是什麼內容呢?是“甘節,吉,往有尚”。說明關羽沒有怨恨,而是心甘情愿的:死就死了,我盡力了,問心無愧。雖然看起來很凄慘,事實上屬于好死,他死得心安理得!像這樣的卜卦,是非常賦有戲劇性的。當然,一定要配合實際的情況來做判斷。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把卦卜出來以后,要跟現實狀況去對應。如果差得太遠,就要有懷疑態度:是卜卦的過程有問題,還是預示未來的變化?凡是現在一點痕跡都沒有的預兆,那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未來要走上這條路,所以要提高警覺,防患于未然。如果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兩年前就是這樣了,那麼現在為什麼還沒有變化呢?那就要從變卦去看一看。
比如上面卜關羽的那一卦,如果節卦已經成為過去時,那就看它的變卦臨卦。看臨卦的六五爻,因為臨卦的六五爻是從節卦的九五爻變過來的。如果看了臨卦的六五爻的爻辭,就知道了在提醒什麼,這樣推斷起來就八九不離十了。
我們可以經常練習卜卦、斷卦,把每一次的情況都記載下來,事后再進行對證,然后總結經驗教訓。這樣慢慢就會找到一條路徑了,自己非常熟悉、非常管用的路徑。
為什麼老是說為自己,而不是為別人呢?這是不是很自私啊?其實一點也不自私。比如,孔子就告訴我們:“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我們做學問,是要提升自己,卜卦是告訴自己怎麼樣思慮才會周全,而不是胡言亂行去害人。
我們為人做事都要謙虛謹慎,而不是目空一切:就自己行,別人都不行。只要我們說自己行,老天就會覺得好笑,沒準什麼時間就會讓我們出丑,叫我們很難堪。這就是《易經》第十五卦謙卦沒有學好。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好好學習占卜,很誠心地去占,很仔細地去解。解完后還要參考現實情況,跟大家研究研究、討論討論,然后形成一個比較可靠的判斷,這樣才比較妥當。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