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討《周易》之象、數的原意,因此對現行《易經》的版本進行了必要的取舍。至孔子的易傳,已經是明顯的傾向于人文解讀,其中的象的解讀,也是傾向于人文化的。而其中的數,在十翼中才有所涉及。
因此將可能是《易傳》中的內容不再考慮,以免產生先入為主的問題。那麼就形成了一種類似戰國時期的人看《周易》的效果。
戰國時期的人使用的是金文的語義,而現在我們可以從兩個語義的出發點來看待這些文字--甲骨文和金文。如果字義有改變,優先考慮甲骨文的語義。
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偷偷將《易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幸免。今天我們所說的“周易”通常指《易經》和《易傳》二者的結合。
乾卦的內容(乾為天)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文中通常還有以下內容: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 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再田,德施普也。終日乾 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 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 故曰:乾:元亨利貞。」
彖曰就是小結的意思,是對卦爻的總結。這從著書角度而言,這部分內容可能是原作者所寫,也可以是后世基于原始內容的補充。
象曰,則是基于卦象的類比、比擬。
文言曰,則重在解釋其中的字義。從解讀來看,明顯是基于彖曰、象曰的進一步展開,思路是一貫的,也就是傾向于人文性的解讀。
筆者前文探討了元亨利貞四字的甲骨文意義,與之有很大差異。當然,你可以認為是筆者解釋錯誤。
基于此,在內容的取舍上,將這部分內容也去掉了。這樣再看,為何卦爻之象、數會產生卦辭的內容。
乾字乾的篆字
研究之初便遇到麻煩,乾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尚未發現。
而金文造字構件融合了四個內容:氣、蒸蒸日上、火、朝的簡化(甲骨文的朝是月盡日出的意思)。
朝的甲骨文
這四個造字構件,就已經顯示出這個字的意思。如日出東方,在太陽提供的熱量基礎上,大氣的溫度提高,蒸蒸日上。這就像一幅漂亮的中國畫,是一個美好的具有發展的圖景。
(乾為天)乾上乾下乾卦同時有兩個意思,八卦的乾和64卦的乾。而64卦是基于八卦的兩兩排列組合,當兩個八卦的乾重疊在一起的時候,就是64的乾。
在伏羲先天八卦中,乾就是天之意象。
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一乾、二兌、三離、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這和二進制的排序正好逆向。而先天八卦這是中國古人使用的卦順,二進制這個順序,是現代人基于西方的數學方法搞出來的排序。
這種二進制方法忽略了一個關鍵的數理文化問題。誰規定陽爻必須是1、陰爻必須是0了呢?古代數理兼容,陰陽明顯是廣義對稱性的一個概念組合。即便陽爻按1考慮,陰爻可以是-1,可以是與1不同的任何數字等等。因此,現代二進制方法研究周易,這本身就是偏頗的禁錮方法,把古人思想中的東西,又丟了一大部分。古代的數理兼容方法,重點在兼容上,這樣才有古代數理大一統的這個概念。
先天八卦順序與二進制順序的比對
這個表格至少證明,古人的排序是有意識的數理推衍結果。
卦序的改變乾作為首卦,這源于伏羲八卦。后世出現其他方式作為首卦,這是基于數理”用“的考慮。
后天八卦又稱文王八卦,震卦為起始點,位列正東。按順時針方向,依次為巽卦,東南;離卦,正南;坤卦,西南;兌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東北。如象征節氣,則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坤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冬,坎為冬至,艮為立春。 即是序數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為中宮,乾六、兌七、艮八、離九。
這是為了兼容洛書數理進行的改變。
至于傳說中的連山以艮卦為首,或者其他奇門易數,以其他卦為首,都是基于數理的用。這相當于數學的下定義,定哪個卦爻為首并形成順序,之后就需按這個順序的定義進行推衍。從數學角度而言,這些轉變只要不存在數學邏輯錯誤,那麼就可以進行推衍。
中國古代的數學實際有兩個分支,一種數學是基于漢字的數字進行表達推衍,這就是數量意義的數字,與現代的阿拉伯數字是同樣的表達;另一種數學就是基于卦爻的推衍,而這個卦爻代表的數字是基于原始定義的數,并不完全是數學意義的數。
例如八卦本來是基于八進制的數字表達,但64卦在”用“的時候,是兼容二進制、三進制、六進制、八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六十四進制、三百六十進制的。這樣才達到數學自然數大覆蓋率的數理兼容表達的目的。這才使表達的時候出現晦澀難懂的問題,或者出現牽強的數理解釋。
這也是用數學思維方式研究卦爻遇到的最大麻煩。卦爻遵守的不全是數學規律,而且,數的定義方式與數學不同,同時,它又是兼容多種定義基礎的數學表達的。
古人的數理思想的一個大前提是天圓地方的一統,之后才形成天地人三才思想。把最極端的兩卦乾、坤用在表達天地,這是有意識的安排。坤絕對沒有不好的卦的意思,解釋坤卦再談。
關于”乾坤不作數“這句話,常看見,但是并未找到原始出處。
乾、坤在周易的爻辭解釋中可以看出,這兩卦通常是被認為是全文的總綱,與其他卦爻在文中的地位并不盡相同。
如果僅僅是為了湊數理,也會產生這樣的表達。因為有時候62更有用,有時候64更有用。
這里僅僅提到,不做解釋。
逐爻解讀元亨利貞在前文連載中已經解讀,不重復了。
初九整個乾卦六爻,以龍為比喻的意象。
初九就是從下面開始數的第一爻。殷商出土的六爻甲骨,是從上往下數。但是,從數理而言,這種定義的改變,不影響解讀。
九二,是從下向上數第二爻;九三是從下向上數第三爻。至九三,一個八卦的乾卦完成。
九四,為從下向上數第四爻,九五是從下向上數第五爻。上九為從下向上數第六爻。
除乾坤兩卦有用九,用六之辭,其他卦爻均沒有這兩個詞。
后人解讀用九,分為"用九可用"和"用九勿用"兩種。
這種提法,是基于算命的,不予探討。
從上下行文內容來看,用九的意思就是這種全陽的狀態的一種描述。出了這個界線,就是古人的方外了,進入玄學領地。也就是用這種數理無法描述的部分了。這部分內容,被后世的玄學、迷信、宗教所填充。而周易至此為止,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思路源于此。這部分用當時的數理無法表達。
后世用負數這種鏡像進行數理描述,神仙鬼怪也就成了人間的一個虛鏡像或者說反鏡像。
再后來,西方出現歐拉,發明了數學的虛數i,這樣數理文化也升級,形成了基于虛數的虛時空的鏡像表達。這也是現代西方數理文化和玄學的基礎。神仙鬼怪終于找到一個”合數的“無法驗證的虛時空,可以用這種數講數理了。
盡管歐拉的i對于數學是巨大貢獻,同時它也是對西方現代玄學和數理文化的一大貢獻。數學的i,這是一把雙刃劍,促成了現代西方數理文化的升級。而這部分內容中包括物理,同時也包括西方的現代玄學。你不懂數學的i,根本無法分辨。
這些都是后續的數理文化的衍變。
在易經中,九代表陽爻,六代表陰爻。這樣就算沒有卦象,也能準確用文字表達卦象了。
初九:潛龍,勿用。后世有”龍游淺底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之說,實際是這句的化意。
這個潛,有潛伏的意思。就算你是龍,時機不成熟,環境不對,還是老實地不要張揚。當然,這個時機,也是最好的韜光養晦、提高修養和能力的時機。
爻辭通常描述的是一種比擬的狀態。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大人與現代的大人不是一個意思。古代這是指有資歷的、年長的或者仕途成功、貴族的稱呼。現代通常指年長的。同樣,小人被后世貶義化,而古代的小人通常是說地位低下者。
龍從水下出來,或者說從潛伏的狀態出來,對于“大人”是有利的,因為龍很有能力。
這時候,龍已經明顯不是龍圖騰崇拜了,龍僅僅作為一種圖騰的象征了。因為此時已經是崇拜天地了。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君子,后世理解為謙謙君子,很難準確描述,原始出處在于此。
要想做君子,就得終日乾乾,乾乾在這里是形容詞,我們知道乾造字的本意了,那麼乾乾這種狀態,也就只能會意。就象八九點鐘的太陽一樣努力的狀態,努力的年輕人的一種狀態。
厲,積極努力的狀態;惕,驚慌不寧的意思。夕惕若厲,演化為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這是一種如縷薄冰的狀態,恐怕有失的狀態,一種再接再厲繼續努力的一種狀態。
朝花夕拾(魯迅)、朝錯夕改(漢書),都是基于此意。
無咎,這樣就沒什麼問題了。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或,有的人。
有的人通過努力,向”大人“的路上繼續前進。從而進入深水或潭中,龍是善于游水的。這形容如魚得水的狀態。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龍在天上才輝煌,進入這個層次,又利見大人了。利見大人此卦出現兩次,這是遞進關系,這次的利見大人的利已經是很不同了,同樣大人也是更高一個層次了。
這種狀態,對于”大人“的益處更大一些。干了一些有成就的大事,儼然現代意義的成功者。
上九:亢龍,有悔。后有物極必反,說的同樣是這個道理。
亢,過激的意思。這里被后來迷信化,如何算過激呢?這是一個人文要素,如何準確衡量?這并不容易表達。
同樣是陽爻,在最高處,卻由陽生陰意。這就是古代陰陽轉化的關鍵之處,也就是太極魚眼要表達的意象。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群龍無首意思是一群龍沒有領頭的。比喻沒有領頭的;無從統一行動。
這是現在的解釋,而卦爻中居然是吉。
卦爻本意,如果達到乾卦這種終極狀態,并且超越了,就會出現群龍無首的狀態。就像原始的部落一樣的狀態。這反映出與后世老子一樣的思想,道法自然,不強加干涉的一種管理方略。周朝的這種方略,使諸侯快速發展,乃至戰國,周皇室形同虛設。
這與后世儒家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意圖并不一致,儒家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說的并不是這種無首的管理狀態。儒家強調的是基于大同(求同存異)的一統,群龍有首才吉。
雖然基于伏羲八卦和周易才產生了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但是百家爭鳴表達的意愿卻并不完全相同。這也是基于歷史的文化發展。
待續。。。。。。
明日解讀坤卦。。。。。。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4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