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的說占三方財是什麼意思的簡單介紹

解夢佬

來源:人民論壇網

人民論壇網福州9月30日訊(劉時安 陳雨桐) 觀八閩大地,紅色光芒放萬丈;看東海之濱,黨旗飄揚砥中流。

福建,是“紅旗不倒”的革命圣地,思想建黨的發源地、古田會議和古田全軍政治工作會議所在地,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在這片“群芳競放”的熱土上,一代代八閩兒女,將“紅心”鐫刻在基層,將“熱血”揮灑在一線,正奮力書寫著大潮涌動、峰巒莽蒼的壯美答卷。

鄉村振興

——黨建領航拓寬鄉村致富路

行走在寧德市下黨村,滿目青山,白云悠悠。溪水潺潺流經村落,百年鸞峰橋橫跨其上,來往游人不時駐足、拍照。

下黨之美,又豈止眼前景致。昔日赤貧,今朝新景,下黨的巨變,印證著脫貧攻堅的碩果累累,描繪出鄉村振興的光明路徑。

旌旗獵獵,戰鼓雷鳴。

“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給下黨鄉親回信,希望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

多年來,寧德市堅持黨建與發展兩手抓、兩促進,打造24條鄉村振興示范線,以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為引領、串聯帶動沿線行政村,延伸輻射產業薄弱村。

從做強“8 1”特色農業,到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從提升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到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八項行動”,寧德市持續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形成了區域協同發展、良性互動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在福安市潭頭鎮,南巖村通過成立由全村資格村民參股、分紅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將收益分配與每位成員的遵紀守法、遵守村規民約、對村集體的貢獻情況等緊密掛鉤,治理成效顯著。村集體經營收入由2018年不足1萬元,增加到2020年51.3萬元,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得到有效提升。

2021年初,寧德市柘榮縣靴嶺尾村成為全縣“支部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試點,領辦3家經濟實體,發展文創、旅游、農業種植體驗等多元化產業,并由“幫帶導師團隊”具體指導,實現了村財、村民雙增收。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6年前,三明市尤溪縣半山村還是有名的垃圾村、賭博村,破敗不堪。在村黨支部書記林上斗的帶領下,半山村改風氣、優環境、創產業,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村。

2017年,半山村與周邊相對薄弱的通演村、汶潭村組建通汶聯村黨總支,根據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實現村級發展抱團聚力、整體推進。

半山村的“跨村聯建”,既加強了基層黨的建設,又推動了農村區域化同步發展。2018年,汶潭村實現貧困村摘帽,通演村去年集體經濟突破10萬元,為推進三明乃至全省全國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樣本。

跨村聯建,關鍵在“聯”,如何聯出成效?福建省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等原則,突出“大村帶小村,中心村帶周邊村,強村帶弱村”,引導村黨組織資源聯合、聯建,合力打造特色鄉村產業。

據了解,目前全省共有1879個行政村實施跨村聯建,有3368個村與3543家企業建立共建關系。其中,泉州、三明、莆田、寧德等地已從市級層面出臺指導性意見,龍巖有超過95%的村實行村企共建。

農業,是南平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南平素有“中國竹鄉”“南方林海”“福建糧倉”之美譽,持有“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中國錐栗之鄉”“中國丹桂之鄉”等眾多特色名片。

南平市浦城縣蓮塘鎮通過整合優化山、水、林、田等分散化資源,創新“政府 公司 加盟商 農戶”模式,打造出蓮塘鎮十里蓮塘田園綜合體。優美的景致,讓這里成為眾多游人心目中的“打卡勝地”,年游客可達20萬人次,帶動采摘、餐飲等年增長100余萬元。

蓮塘鎮的生動實踐,是南平市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帶中的一顆璀璨明珠。2020年以來,南平市全力打造“一帶N點”模式示范,建設“圓夢村”試點,推進7個鄉村振興重點縣、12個特色鄉鎮、110個試點村建設,并串點連線打造22條鄉村振興示范帶,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南平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以鄉村振興之窗,展現中國廣袤農村大地的風華正茂——這份使命,如日月之光,照耀著八閩兒女走在共同富裕的路上。

“新新”向黨

——讓黨旗在改革發展一線飄揚

“黨建做得好,公司就更加有動力;黨建做得強,企業就更有競爭力”“時時沖在前,事事靠得住,黨員已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助力”“緊跟黨的步伐,為祖國發展貢獻力量!”……在走訪期間,耳旁時時響起的,是福建企業家們一心向黨的真情流露。

企業家們的高度認可,得益于多年來全省樓宇、園區黨建工作的有力實踐。

——深化服務,讓企業和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有發展

從留不住商戶到“網紅企業”紛紛入駐,“深化服務”成了廈門市湖里區創新園華麗轉身的“密碼”。黨群中心、創新驛站、創享天地和天地雅園,是園區服務企業、服務員工的“四大平臺”。

其中,黨群中心借助網格化管理,服務園區基層黨建工作;創新驛站通過多項措施,推動企業創新創業發展;創享天地的優良設施,為員工休閑娛樂提供了便利;天地雅園的溫馨環境,為符合條件的人才解決了住宿問題……

黨建強,則服務強。在各級黨組織的努力下,廈門非公企業發展迅速。從海滄區商務大廈的“政企懇談會”,到集美區創業大廈的產學研對接平臺;從創辦廈門城市黨建學院到開展“紅色引擎”助企行動……黨組織強有力的領導、精細化的服務,成為廈門市“兩新”組織快速發展的沃土。

近年來,福建省委組織部、省委兩新工委出臺進一步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質量提升八條措施,持續開展“強黨建促發展”聯合行動。

“‘黨企新時空·政企直通車’平臺,旨在應用‘互聯網 ’,構筑企業直通黨委政府的快速通道,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有機結合。”福建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企業可通過平臺咨詢政策、反映問題、提出建議、表達訴求,省委組織部、省委兩新工委、省政府辦公廳、省工信廳組織專人第一時間分辦、落實、反饋,通過省市縣聯動、各部門協同,助力福建企業高質量發展。

算命的說占三方財是什麼意思的簡單介紹

——完善機制,實現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作為全國民營經濟的重要發祥地、“晉江經驗”的誕生地,2017年,泉州在全國率先推行民營企業“黨建入章”,進一步推動了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法定化、制度化。

唯敢為人先,路才越走越寬。為全面提升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水平,泉州創新推行“1533”工作機制,從法定程序上確立了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多措并舉為黨建工作提質增效,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規范化的工作機制,為泉州各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黨建強,則發展強。從“晉江經驗”到“泉州模式”,這座“光明之城”,向世界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活力和潛力,經濟總量已連續22年領跑全省,成為福建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方。

地處福建沿海中部的莆田市背山面海、人多地少,自古就有“闖天下”的傳統,現有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近70萬人,其中黨員10268名,在外創辦企業5000多家,產值超1200億元。

離鄉不離黨,流動更留心。福建省莆田市創立“兩地聯動聯創、三為共建共享”雙向管理工作機制,在全國31個省建立了149個駐外黨組織,設立流動黨員先鋒崗2300多個、示范店1270多家,相繼與80多個城市簽訂流動黨員雙向管理協議,確保流動黨員流而不失、流而有為、流而有序。

泉州、莆田等地的實踐,是福建省非公企業加強黨建工作的典型縮影。從“黨要我建”到“我要黨建”,黨建工作已成為眾多企業發展方向的“向導”,發展決策的“參謀”,業務經營的“推手”,凝聚員工的“旗幟”,內部管理的“后盾”,文化建設的“先鋒”。

——互聯共贏,為企業發展牽線搭橋、凝聚合力

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企業依托區域、產業等作為聯結點,走上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寬廣道路。

作為福州的核心城區,鼓樓區在全國首創樓宇“黨代表”制度。作為企業和企業、企業和政府的溝通橋梁,樓宇“黨代表”定期深入一線“噓寒問暖”,同時聯動“一樓八員”,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非公企業黨組織和黨員要把發揮作用擺在第一位,讓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相融合,以實際行動和成效贏得企業主和廣大職工的更大認可和支持。”福建省委組織部部務會成員、兩新工委專職副書記孫智英表示。

沿著鼓樓向南,便來到了閩江沿岸。放眼望去,南、北江濱黨建示范帶如“瓊花玉島”,在兩岸交相輝映。各示范點千姿百態、亮點紛呈,共同提升了區域經濟發展水平。

晉安區則圍繞“以點串線、連線成帶、以帶促面”的工作思路,打造“紅領福興”兩新組織黨建示范帶,形成了以福興經濟開發區為龍頭,輻射帶動東二環商圈,兼具園區、樓宇、商圈等類型。

積力之舉無不勝,眾智之為無不成。近年來,福建省積極推進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和區域黨建互聯互動,探索引導各領域黨組織打破體制、隸屬、級別壁壘,建立同向共贏的紐帶,整體效應持續提升。

近鄰守望

——共建和諧溫馨“大家園”

具有紅色基因的深田,是“近鄰”模式發源地,被譽為“龍巖有古田,廈門有深田”。

算命的說占三方財是什麼意思的簡單介紹

時間回到30多年前,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生活期間,與居住地思明深田社區的居民們結下了深厚的鄰里情,離廈后給鄰居寄來手書“遠親不如近鄰”的明信片,“近鄰”理念從此落地、生根、發芽。如今,“近鄰”模式已走出廈門,遍布福建,“近鄰”之花在八閩大地絢麗綻放。

眾力并則萬鈞舉,人心齊則泰山移。自福建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推開以來,一項項舉措落地、一項項任務破題,基層黨組織服務水平有效提升,活力充分發揮,成為城市基層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骨干支撐。

“服務”,是基層黨組織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社區工作者是其中的重要力量。

“希望群眾一進來就能找到我。”在福州市臺江區,鋪前社區黨委書記劉巾棋指著她的辦公桌說,不設隔板、面向群眾,雖然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奔波,但為民服務的心永遠敞開。

“我們把一樓作為居民的活動場地,辦公場所搬到樓上,盡量做到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居民最大化。”廈門市禾盛社區黨委書記林軍鏈介紹說。

“群眾的支持就是我們工作的最大動力”“一切為了群眾,一切還要依靠群眾”“只要是群眾的事,就沒有小事”……

扎根在基層,奮斗在一線。全省1.9萬名社區“兩委”干部、9000多名新進黨群工作者、34.5萬名“雙報到”黨員,共同描繪著基層黨建的繁星滿天。在他們的努力下,福建省5819個“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枝繁葉茂”,“近鄰”黨建如火如荼。

在廈門市金安社區的大街小巷里,活躍著15支志愿服務隊伍。3642名志愿者或愛心義賣,或清潔社區,或參加治安巡邏,或照看孤寡老人……從2009年到現在,共開展2600余場次形式多樣、貼近民生的志愿服務活動,受益群體達35萬人次。

專業化的建設,精準化的服務,讓金安社區獲得了社會的肯定。社區先后榮獲“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全國社會工作示范社區”等稱號。

放眼八閩大地,群眾自治熱火朝天,治理成效有目共睹。

在福州,傲梅苑小區居民成立業委會,出實策、干實事、見實效,群眾的贊美之聲不絕于耳。

在泉州,聚龍小鎮居民自覺遵守《小鎮規約》,群眾自我管理從“紙間”走向“心間”。

在漳州,錦繡社區黨支部牽頭創設“居民議事廳”,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治理的積極性。

在三明,將樂縣普遍推行以小區黨支部為龍頭、群眾廣泛參與的“周二議事”“隨事隨議”制度,小區治理難題得到有效解決。

……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隨著福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深入推進,各地基層黨組織引領多元主體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園的腳步日益加快,信心日益堅定。

“我們堅持立足‘近鄰’理念,用活黨建‘繡花針’,通過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找準群眾需求的‘落針點’,將各類資源‘穿針引線’地鏈接群眾需求。”談到如何應對老舊小區治理難題,廈門市巡司頂社區黨委書記葉曉軍如數家珍。

社區黨委通過聯合共建單位、群團組織、在職黨員、社區志愿者等多方資源形成“微聯盟”,協同配合助推社區精細化治理,逐步形成主體多元、服務多樣、共建共享的大服務格局。

念好“聯”字訣,下足治理功。在泉州市茗城社區“730”議事廳里,“三方”定期協商共治小區7類問題;在鯉城區金魚巷,街巷長團隊走街串巷提供“上門”服務;在邵武市的每個街道,每名市委常委定期召開季度會議共商治理難題……

打造上下聯動、共駐共建機制,打通街道社區各單位力量,成為福建省推動社區治理的有效途徑。

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福州市鼓樓區軍門社區時,作出了“三個如何”的重要指示。

這是殷切期望,又是殷殷囑托。多年來,八閩兒女牢記使命,闊步前行,用最有溫度的黨建書寫了“一心為民”的幸福答卷。

看前路,八閩大地本色依舊,萬山磅礴主峰顯。

再出發,八閩兒女高擎黨旗,踏海蹈浪勇向前!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