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茜
“唐先生玩硯,找到一塊硯石,他自己作詩,然后請徐素白、沈覺初等他的朋友們刻硯,注重的是這樣一個玩的過程。”汪大文回憶說,唐云喜歡把自己的玩物拿出來供大家賞玩,有些硯臺是放在他的床下,汪大文就按吩咐爬到床下去取硯臺。
澎湃新聞藝術版《藏界》欄目,本期關注的是海上畫家汪大文及其與三位老師錢瘦鐵、唐云、程十發學藝和藏硯往事。
年過七旬的汪大文坐在一桌子的硯臺前邊,兩鬢斑白,笑意盈盈。她曾師從滬上書畫大家錢瘦鐵、唐云、程十發。
很多人羨慕她拜的老師個個是海上名家,這與她的家庭出身密不可分。汪大文的母親是上海美專第一屆圖案系畢業生,父親年輕時從事攝影。父親豪爽、好客,家中常常高朋滿座,像錢瘦鐵、唐云、江寒汀等都是往來汪家的常客。
心之音硯 盒蓋由程十發題
汪大文形容自己的第一位恩師錢瘦鐵是一位義士。據汪大文介紹,盧溝橋事變后,錢老不惜在日本典衣當物,秘密將郭沫若從東京送到神戶登輪回國。事后錢老被捕,在法庭被要求下跪時,他斷然拒絕,拎起要他畫押的銅墨盒向法官頭上砸去,結果被判四年徒刑,后被驅逐出境,永不能踏上日本國土。
她能拜錢老為師,緣于父親一次偶然的撮合。1956年汪大文14歲,錢瘦鐵已經60歲高齡。“我坐在客廳一角臨一張山水畫,一位老人走過來用吳語口音說了一句‘畫得倒蠻好’。我父親聽了極高興,即問鐵老:‘能收這個學生嗎?’又對我說:‘這是位大畫家呀。有福啦。’”錢瘦鐵答應收汪大文為徒,汪父就在上海 ‘洪長興’飯店請了一桌酒菜,還要行拜師禮。“記得當時來的客人有董天野、張雪父、謝稚柳……我跪下向錢瘦鐵老師磕頭。”以后每周日,汪大文都會坐有軌電車叮叮當當穿過外白渡橋到錢瘦鐵家中學畫。
錢瘦鐵在刻印 資料圖
汪大文的一方印文為“大文”的自用印,即是恩師錢瘦鐵所刻。錢瘦鐵在為汪大文刻章時,還發生了一件頗有趣的事情。原來汪大文小時候常生病,算命先生說她命里缺水,為其取名汪大汶,但還是不斷生病。后來錢老在為其刻章時,他說汪字有水,汶字有水,水太多了,取名汪大文吧。說也奇怪,改名之后好像病少了些,汪大文這一姓名也從15歲那年開始一直沿用至今。
錢瘦鐵后來又親自撮合汪大文拜唐云為師,這在傳統師門觀念中亦是不簡單的事。“有一天,錢老師對我說,你學了山水,再去向老唐學花鳥,他的畫,花卉中沒骨用色法,我有時會用在我的山水中。”汪大文說。錢瘦鐵親自提議,唐云哈哈大笑。第二日汪父送了一壇泥封的老酒給唐云,汪大文成了唐云的入室弟子。
汪大文形容唐云為俠客。“唐先生那時40歲出頭,他做人很瀟灑,書桌是自己設計定制,中間只留可畫三尺畫的空間,兩邊均是他的玩物, 如硯臺、墨、紙鎮、茶壺、印盒、竹刻……我稱這些為他的玩具。”
每天早上九時后等唐云先生起床,汪大文就從唐家亭子間上了古文課后轉上一個短短的樓梯到他的畫室,給他收拾畫桌、換水、磨墨、鋪紙,這都是入室弟子要做的事情。十時左右客人逐漸來了,唐云先生朋友很多,汪大文記得的就有石瓢和尚、徐素白、沈智毅、王壯弘。“他畫室椅子不多,椅子上全堆了紙,客人多的時候幾乎都是站著聊天。”
唐云舊藏八大山人作品,現收藏于唐云藝術館 資料圖
唐云喜歡把自己的玩物拿出來供大家賞玩,有些硯臺是放在他的床下,汪大文就按吩咐爬到床下去取硯臺。“唐先生玩硯,找到一塊硯石,他自己作詩,然后請徐素白、沈覺初等他的朋友們刻硯,注重的是這樣一個玩的過程。”唐云亦教她識硯研磨的方法,“唐先生教我們墨磨的時候要平,不能磨斜了,斜掉墨就難看了;磨的墨不能夠粘到硯臺的邊沿上;硯臺質地也一定要好,硯臺粗的話毛筆很快就壞了。”汪大文說,之所以如此注重研磨,因為研磨也是修身養性的過程,畫畫前要先靜下心來慢慢地磨墨。
汪大文說,在唐云先生那里學習,其實就是玩,學習唐云先生玩物的過程,這些經歷塑造了她的喜好。汪大文好硯,除了受家庭熏陶,多半緣于唐云的影響。
清代竹節硯
汪大文收藏的硯臺中,有兩方硯臺是他父親留下來的,其中一方是清代竹節硯。“唐老師來看了非常喜歡,他看得仔細。唐先生對我說,這方硯臺刻工好,包漿好,硯盒和硯刻工融合一體。用完后用洗臉剩下的水來洗硯臺,硯臺就會很滋潤。”汪大文說她從14歲開始寫字畫畫都用這方硯臺,硯池微凹,當時還在想,等自己用它到50歲的時候,硯池這個地方大概還要凹下去,轉眼已是70多歲的老太了,不過這方硯臺后來舍不得用。
明代澄泥硯 盒蓋由程十發題 徐素白刻
另一方硯臺是明代的澄泥硯。“唐先生在我家里畫畫,我給他磨墨,磨完后就把墨放在上邊,結果墨粘在上面,拿下來的時候硯臺就粘一塊了。唐先生就責怪說,‘好東西到你手上,你看一點不小心的’這句話使我慚愧不已,以后再也不敢發生這種現象。”這方硯臺還有一個原配的盒子,盒蓋上是由程十發畫、徐素白刻的朝鮮族小女孩,頭上頂著一個魚缸。題款為“壬子九月重陽后三日,為大文藏硯畫小品,十發題,素白刻, 大文之硯”。
談及此不得不提汪大文的第三位恩師程十發。1960年由唐云和上海市少年宮推薦,汪大文進入上海中國畫院成為程十發的弟子。汪大文形容程十發為一名智者,充滿智慧。“當這方硯臺跟著我進入中國畫院,被程十發老師看到了,他說:‘這是好硯臺,我來畫。’他給我畫了盒子,畫完以后請徐素白刻。”汪大文說。
硯盒 程十發畫 徐素白刻
真正意義上屬于汪大文的第一方硯臺,亦是1976年跟程十發先生去安徽歙縣時所得。當時安徽的制硯大師方建成送了汪大文一方歙硯,硯池旁刻著一頭水牛。程十發見了,信手拈來就寫下一首詩,“對牛彈琴,何知牛不入耳,對牛研磨,以牛為知音,清水一泓,牛我共居”在場的另一位刻硯大師馮國文將文刻于硯臺上。“程老師這個人跟唐先生他們都一樣的,這些文人隨手都可以寫跋題詩。” 這方硯后來成為汪大文的第一方硯臺,跟隨她幾十年了。
硯盒 程十發題
汪大文藏硯
汪大文藏硯
汪大文藏硯
汪大文藏硯
汪大文說,她從小在老師那里學到的是傳承。哪怕現在藏硯也是玩一個過程,找一塊好石材,請朋友們一起做,將其變為一件藝術品,最重要的是其上寄托了自己的情懷。“就像當初唐云先生邊上有徐素白、沈覺初一樣。”
汪大文
Q&A 收藏十問
Q:你怎麼走上收藏之路的?
A:我說過我不是收藏我是玩,玩過程。我們從小在老師那里學到的是傳承。
Q:你記憶中最早的藏品是什麼?
A:家里傳下來的一方清代竹節硯。
Q:你最喜歡的藏品是什麼?
A:“佛在空中”硯,它給人一種感覺,就好像你看到宇宙里面,人對太空宇宙最不了解,將宇宙縮小到硯臺里,可以看到很多,覺得人渺小,有很多可以發揮想象的空間。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麼?
A:找到一個好的石材,請我的朋友們一起來做,把它變成藝術品,我們只是玩一個過程。
Q:藏品主要通過什麼渠道收藏?
A:購買,朋友贈送。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嗎?
A:三四十方,還在繼續收。
Q:你覺得自己是收藏家嗎?
A:我不是收藏家,我是畫畫的人。
Q:你覺得收藏帶給你的最大樂趣是什麼?
A:在于玩的過程,過程開心。
Q:收藏中遇到過贗品或挫折嗎?
A:這不可能出現贗品。
Q:有一天能放棄你的藏品或捐出嗎?
A:傳承,傳給后代。
責任編輯:顧維華
校對:施鋆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3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