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之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第三講:丙
古代的科舉考試,除了考學問之外,還要看你的書法(以書取仁),所以在古代凡涉及文字的東西,如皇帝的圣旨、大臣的奏章、科考的卷子、民間的書信契約、甚至藥方子,用今天的審美觀點來看,那都是書法作品。書法是讀書人的基本功,讀過大書的人都能寫一手好字。
字寫的好不好,首先要看結構。字架子沒搭好,筆畫不成比例,字當然就難看。所以在過去,學寫字先要描紅;學打拳的先要扎馬步樁。拳架子沒擺好就開始學套路、字架子沒搭好就開始寫行書,結果一定是歪歪扭扭、不成體統。
我們經常說“字如其人”。西方有“筆跡學”,專門為法庭判案提供證據。
漢字每一筆一劃都有意義,只要你一下筆,每個筆畫就都帶有你的信息。如果你能解讀這些信息,感應到對方潛意識的層次,那麼對方所具備的信息就能夠被你解讀出來。
進入正題,我們今天講十天干第三個字:“丙”。“丙”字甲骨文
“丙”字 鄧石如 篆書寫法
“丙”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面,“丙”的字型是個有兩只腳的青銅器,里邊可以點燈。
所以這個“丙”字,又有炳然通明的意思,和帶火字邊的“炳”字是同樣的一個意思。
但是在后來的字典里邊,“丙”字都按照會意字來解。
比如在《康熙字典》里邊,把“丙”歸在“一”部,它“從一入冂”,也就是把“丙”字拆成一個“一”字,下邊一個入字和一個冂(冂讀音jiōng,字意:遠界也。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冂。象遠界也。)字。
入和冂又組成了“內”字。(注意:“內”字的解釋本來就是:內,入也。從口,自外而入也。)
“一”是什麼意思呢?“一”是道體,稱為“元”,我在之前《說文解字》的文章里解釋過“元”(“元”的說文解字)。
“一”可以橫著寫,也可能豎著寫。“一畫分陰陽”是橫著寫的“一”,它可以分割出不同維度的空間。古代有傳說,伏羲“一畫開天”,就是說“一”畫分天地,也就像把空間分割出了不同的維度。(盤古一斧天開劈地,斧子的軌跡也是個“一”嘛。)
縱向垂天地,是豎著寫的“一”,它是生命之氣的流動。我們講的“元氣”,上一講的“太乙”都是縱向的“一”,是生命之氣的流動(“乙” 說文解字)。
下面的“內”,又讀作“納”,是真一之氣流入體內,賦予生命以動力,成為生命之火。
所以“丙”在五行里邊又稱為“丙火”。
《說文解字》里說:
“丙,位南方,萬物成,炳然,有文明之象(人類文明的象征就是會使用火)。”
“丙”在十個天干中排第三位,居南方,屬火,所以在漢語里“付之丙丁”就是把東西燒掉的意思。(丁,也是居南方,屬火。丙屬陽火,丁屬陰火。一陰一陽。)
此外“丙”這個讀音通“病”,陽氣不足就是病的開始。
我們看“病”這個字,從疒從丙。“疒”讀音nè,表示倚靠(象形),人有疾病,像靠著、挨著的樣子。《說文解字》里說“丙”的象是
“陰氣初起,陽氣將虧,體內一陰生,陽始虧,病初起”。
所以“丙”音通“病”。后世把“疾病”兩個字組合連用了,其實,病是指內傷、疾是指外傷。
我們看“疾”這個字,從疒從矢,矢就是箭,就是被人射中一箭的意思。所以說“疾”是指外傷。
古書《爾雅·釋魚》曰:‘魚枕謂之丁,魚腸謂之乙,魚尾謂之丙’。乙之象魚腸,丙之象魚尾,可無庸說。”但是漢朝以后就不用這個意思了!
希望通過此講,能讓大家更了解漢字中蘊藏的奧秘,更喜歡漢字。歡迎大家點贊、轉發與收藏。
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廣老師講國學”頭條號,我會不斷的更新,同時也歡迎大家在文下留言評論,因水平有限,難免訛誤,還望大家不吝賜教,共同進步。
以上內容,是根據劉弘毅老師的語音課件加以整編、修改、補充,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賜教。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