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品名:白露之聲
出廠日期:2021年9月7日
產地:北緯25.4°,福建莆田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
——雍陶《秋露》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五個節氣
秋季第三個節氣——白露
白露,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
和仲秋時節的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
“水土濕氣凝而為露
秋屬金,金色白
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這一時節,暑氣漸消
天氣轉涼,寒生露凝
萬物逐漸蕭索、成熟

△ 仲秋稻黃時
白露有三候
一候鴻雁來
二候玄鳥歸
三候群鳥養羞
白露之后,候鳥開始遷徙之路
鴻雁從北方飛到南方
古人常以“鴻雁”
比喻書信和傳遞書信的人
鴻雁南飛
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
南方的玄鳥(燕子)
這時也飛歸北方
“羞”通“饈”
百鳥此時都開始儲食御冬

白露時節
也正是中國各地大忙時節
在福建,白露前后
是龍眼收獲之時
福州等地有
“白露吃龍眼”的傳統習俗

當地傳統民謠
《十二月水果歌》中唱到
“七月荔枝掛滿樹
八月龍眼卡遛儂”
意思是說
大家在白露這天都要吃龍眼
有的人隨地吐核
路人踩了會滑一跤
所以是“卡遛儂”


△ 莆田龍眼熟了(莆田市委宣傳部供圖)
這段白露之聲
采集自福建莆田北郊
東圳水庫靜臥于此
在水庫壩頭放眼四望,湖水微瀾
白露時節,這里依舊蒼翠滿目
行人走過,驚起白鷺
在水面上久久盤旋
更遠處,是漫山遍野的龍眼樹
經過春日的播種,夏日的生長
龍眼已經長成
“外袞黃金色,中懷白玉膚
臂破皆走盤,顆顆夜光珠”
當地人在白露這個最美的時節
品嘗龍眼豐收的喜悅


△ 龍眼是莆田市的地理標志產品(莆田市委宣傳部供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白露晨已重,晚花秋正繁”
“白露收殘暑,清風襯晚霞”
“大江白露下,秋氣橫滄浪”
……
白露
同樣是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氣
聆聽白露之聲
詩酒需趁年華
天涼莫忘加衣
▌本文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ID:zgzs001)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2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