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流的說法最先是對于諸子百家的稱呼,起源于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所著一書《論六家要旨》中,司馬談將諸子百家劃分為“道家、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六家。
之后劉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馬談的基礎上,將“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加上上去,此時共有十家。再往后班固在《漢書》中指出:“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于是人們就將“小說家”去掉,這時候開始有了“九流”的說法。
不過由于其他幾家沒落,九流中只有道、儒兩流還在流傳,后來又加上了新的流派佛教,于是這三個比較流行的“家”,形成了三大教派,也就是儒教、道教、佛教,這也就是所謂的“三教”。
而此時的“九流”也有了新的定義,舊社會的階級制度森嚴,將人分為三六九等,人們的工作也被分成不同的等級,這時候“九流”就用在了人們的職業上,而且也不能叫“九”這個數了,因為此時已經分成了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而上中下九流,也并不是就分了27個職業,它只是一種統稱。我們來看看在舊社會,上中下九流分別都代表了哪些職業。
上九流:帝王、隱士、修仙者、文人、武士、農民、工人、商人、官員等。中九流:醫生、算命的、書生、和尚、道士、尼姑、畫畫的、寫字的、彈琴的等。下九流:小偷、強盜、妓女、戲子、巫師、媒婆、乞丐、搓背的、馬戲團的等。
其實三教九流剛開始,只是對于人們從事職業的分類,并無高低貴賤之分,只不過由于上中下九流中,職業的區分有些大,上九流一般都是好職業,下九流一般都是被人看不起的職業,所以“下九流”才會有一種損人的含義在里面。
另外,在不同的朝代九流的含義不同,比如唐朝和元朝的時候,就不分上中下九流,而是直接叫九流,并且由于唐朝、元朝對職業的認可度不同,導致其九流的排列也不同。
比如唐朝的時候排名依次為帝王、道士、文士、官吏、商人、醫生、僧尼、士兵、農民、工匠。而到了元朝的時候則變成了帝王、文士、官吏、醫生、僧尼、道士、士兵、農民、工匠、商人。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