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精神健康講記》連載08
活在角色中的現代人
我們現代人,用腦、用意識太多了。如果一個成人能有像小孩子那種不過度隱藏和遮掩的狀態,就會離自己的內心更近一些,也容易知道、容易接納自己的痛苦和軟弱。
一旦開始接納自己有軟弱、無知、恐懼,或者傻不拉幾、被人誤解、輕視的種種“不良狀態”后,我們離自己的內心的原點就近一點了,活得真實一些了。這樣就不會一直在某種“優良狀態”中沉溺錯位,成為某個固定象限的社會人,或者“人生典范”,也不會因為拼命掙扎想逃離自己的“不良狀態”而越陷越深。
從社會心理學來說,在1978年之前的中國,因為歷史的原因,工作、住房戶口、職稱、檔案、糧票等生活必需,都由一個力量強大名叫“單位”的機構控制,很多人都“不敢亂說亂動”,要“老實聽話”“低頭認罪”,這個過程把個體的精神空間束縛了。整個社會生態,包括文化、藝術、教育、媒體,都很狹窄、呆板、臉譜化、模式化。
比如那個時候,無論你是知識分子、政府官員,還是工人、農民,思想、行為、語言都有某種刻板化的顯現。人們會因為長期的刻板化,把自己陷入某種固定的象限中無法流動。這個無形的社會規范也會影響和限制人的發展和認知,并且會影響下一代。
比如那時候的上海人會刻意強調自己是“城里人”,于是乎把所有上海之外的都叫作“鄉下人”;我所居住的常熟也類似,會把所有外地來的叫作“野人”。
剛到北京生活的時候,我有點奇怪,發現有不少人,比如在咖啡廳或者餐廳,在進行兩人或兩人以上的談話時,讓人感覺他們的表達方式像是在上演舞臺劇。后來發現在別的城市,也有不少人是這樣的。他們的言語、手勢、表情和使用的聲調,不像是私人談話,更像是做給旁人看,說給旁人聽,就像進入某個新聞發言人或者某個電影電視的角色。
這是為什麼?在無意識當中,很多人習得了很多社會化的、媒體的、后天的某種表達方式,這是識神的作用。當這個部分太強的時候,他離自己的內心就比較遠了,心身就容易出問題。
所以,從某種角度講,做個安心的、樸素的自然人其實比較健康,離自己的真實狀態比較近。比如像我們做老師、醫生或領導等角色的,用上海話講就是“習慣朝南坐”的人。一旦退了休無事可做,又沒培養起新的興趣愛好的話,心身狀態就容易往下掉,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于某種固定的生活、交流、被對待的方式了。
一個心身正常的人,他的神與氣沒有固化僵硬,而像一個圓球,內和外,上和下,都是均勻的。如果遇到了某些困境,有了輕微的心理問題或生理問題,自己能夠退回來,不硬撐著,就可以慢慢化掉。
神氣的封閉與偏力的顯現
所有心身疾病的第一階段,是內在開始有某種程度的封閉。
比如說,我們學了中醫,會害怕風、寒、濕等邪氣,擔心這些身體無法消化的能量太強烈,會傷害到我們。但其實,當我們眉頭一皺,心里一緊,風寒還沒影響到我們,神氣就已經受了束縛,內在已經有些封閉了。
所以,在中醫來看,不管我們得的是抑郁癥或焦慮癥,是心臟病或者感冒,哪怕是癌癥,只要最內在的這一層封閉能打開,它就會給我們更大的空間和機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最終痊愈。
這一層的打開,一定要配合身體的動。
心身一體,不同的運動給我們帶來的內在影響是不同的。有時候,對有些封閉久了的,或者這層封閉太堅固的時候,需要有一個外在的力量,把它破出來。這個時候練一些武術,比如詠春,對著木人樁或者拳靶“溝通”一下,就很合適。
把內在積壓的東西表達出來,對壓抑的現代人太需要了。比如你如果是一個一直不敢表達自己的人,可以先練習打沙袋,練拳擊,打到一定時候,你就擁有某種突破的力量了。
開始也許只是一點點的進步,但可能會讓你下一次去餐廳,就敢把話說出來了:“請給我一杯咖啡好嗎?不要加牛奶。”有些人在餐廳都不敢說自己想要什麼,那他在更重要的問題上,就更不知道應該怎麼表達自己了,所以要練。
當你送別人“一朵花”,別人沒收,而你心里有了某種程度的在意,那一刻,內心已經開始封閉。而這種狀態會不斷累積,到了某個高點,就會產生外在可見的疾病。
從“神機”的原因來說,有自殺傾向或行為的抑郁癥,有的是內在的原因,意志薄弱,覺得很痛苦,不想活了;還有是因為其他的力量,古代叫邪祟,西方叫邪靈,當人生命力不夠的時候,保護自己的能量層就薄弱了,其他的力量就乘虛而入,他可能會聽到某種“建議”:向前走吧,前面是廣闊的藍天,進入就可以解脫。我碰到過這樣的病人,那真是很可怕。
所以,別讓自己的能量太低,太低的時候會失去自控。不只是抑郁癥的自殺行為,到了這個時候,各種負面程序會啟動,什麼問題都有可能發生。
聽眾:老師,我也碰到過被環境遺留的負面能量影響的事。我還想問一下,是不是有一部分所謂的精英分子,心里其實是沒有根的?
李辛:你的思維跳得很遠啊。
前兩年有文化學家在探討一個論題,討論關于某類人的悲情性格。這種悲情,其實是一個民族的或者是整個時代的記憶。
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比如我們現在用的所有程序,搜狗輸入法的詞匯,等等,都是從整個數據庫里下載的。我們每個人的情緒、念頭、記憶也是如此,我們的很多東西不一定是我們自己的,也不一定是某個人或者某個團體的,而是所有人共同參與和共享的。
當一個人屬于自己的根扎得不夠深,他就容易被環繞在周圍的“群體意識”所驅動、植入、暗示。
人類的很多風俗有它的作用,古代叫作圣人設教,圣人制定了某些風俗,比如我們中國風俗中的過年、祭祖、清明節等等,可能大家沒有去想背后的道理,其實是讓我們內心有一個根,一個錨點。
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要保持精神健康,心理上需要一個身份認同,國家、地域、民族、信仰、家族都是幫助我們獲得最初身份的共有屬性。雖然從佛法來說這只是一個虛幻的相,但是呢,對于凡人來說需要這麼一個相。
如果我們學習了傳統文化中的一些比較精微深入的東西,會體會到“天下一家”“赤子之心”,生活的關注點不再僅僅是“我的痛苦”“我的需要”“我的孩子”......而去嘗試跟世界更大的那部分交流,我們就可能不只是從認定的某個局限的根上去吸取養分,而會發現這個世界到處都有養分。
這兩面需要平衡,作為個人、作為團體、作為民族、作為國家的強盛和發展,需要有某種強大的內聚力。但當這個力量過強的時候呢,會形成孤立、封閉、對抗的形態:這是我的、我們的,這是你的、你們的。
但凡有這樣想法的人,他生命的根其實是相對單薄的,生命力養分的來源途徑很單一。中東的問題就是這類情況,本來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們,歷史、文化、信仰、生活交融了很多世紀,卻常常只能互相用暴力來溝通,這是長期的恐懼和匱乏,加上痛苦和仇恨形成的惡性循環。
因為關注大眾心理,我會不定期瀏覽網上大小事件下方的網民評論,通過評論我能了解到這個時代、這個階段一部分人的想法。我常常看到莫名其妙的攻擊性評論,這類留言者正在把平時累積的憤怒和不平的力量投射在別人的問題上。長期在這種情況下的人,非常容易得心理問題。
在生理上,長期的心身不平衡,就容易處在過虛或過實或虛實夾雜的狀態,比情緒相對平穩的人更容易出現軀體方面的問題。
不同的人出現不同的病癥,可以理解為一個偏執的力量在不同的容器中的變化與呈現,個人的心身狀態就是不同的容器。
從厥陰到少陽、陽明
聽眾:您前面講的企業高管的例子,她能做到高管,在單位肯定不能用那種唯唯諾諾的方式,必須是干練、利索的狀態,讓她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我的問題是,在精神能量這方面,比如夫妻之間,是什麼使得某一方一直處于弱勢的狀態,從一個企業高管變成一個唯唯諾諾的家庭主婦?
李辛:我相信她在公司里會有一個正常的職場表現,她屬于在特定模式下出現的唯唯諾諾。
比方,我在她面前是老師和醫生,這在社會角色中是一種權威代表。而父親,通常意義上是家庭角色中的權威代表,他是孩子心目中第一個權威的原始意象、原型。結婚后,丈夫也屬于同一類原型。她父親在她從小的原型塑造中被定義成某種類型,所以,只要面對她心中的權威代表,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親密關系或者家庭關系中,這種一方壓倒性的優勢是常見的。在心理學或者社會問題中有一些非常耐人尋味的觀點,比如,為什麼有的人愿意做被虐的一方?施虐這一方還容易理解一些,他能找到一種快感和權威感。為什麼有些人愿意進入一種被虐的角色呢?而且這個“角色機會”會一直重復出現。
我原來有個心理病人就是這樣,她換了三四個男朋友,都是同一類的,都會虐待她。
我眼前出現了一個圖像,一棵正常的樹,如果從幼小開始是在正常的環境和土地上生長的,它的根和枝葉是往各個方向自由生長的。但是如果它長在了一堵墻的邊上,或者石頭縫里的話,它的一部分生長能力會被擋住,長勢會扭曲。人也是這樣,在某些極端環境下,會形成某一種特定的模式。這個模式固化后,即使換了一個環境,也很難改變。
她原本應該有的那部分生命表達與發展被剝奪了,外在的剝奪、恐懼和嚴酷的環境會導致內在的封閉,而內在的封閉也會吸引“外在的相應”。內在的封閉模式固化之后,會使一個人在生命能量很低的時候,沒有多余的力量去尋找出路了,只能解決基本存活的問題。最終會進入一種固定的外在應對模式,而且不需要、不接受別的東西了,別的東西對她來說反而可能是一種恐懼。
有的人,即使很有錢了之后,到高檔場所還是會很緊張,某種意義上這是過去遺留的東西在起作用。而在親密關系當中,有的女孩子或者男孩子,當她/他遇上真正美好的、能夠給予她/他幸福的機會的時候,反而會躲開,會放棄那些能給她/他帶來幸福的人,而在冥冥之中選擇一次次的磨難......
為什麼耶穌基督會被釘死?為什麼圣女貞德被燒死?這其實也是兩個對待。某些圣人,已經完全超越了當時那個時代的群體意識,他們帶來的光明,會被解讀為灼熱和震撼,會松動眾人賴以生存的無意識地基和社會習俗城堡。太多的人,還習慣在自己的狹窄世界中去判定道德和好壞,寧愿不思考、不改變,選擇舊有模式下帶來的“安全感”。
當一個民族在某一階段太苦難之后,有些真正美好的東西,會在某個階段被拒絕,那是整個民族的厥陰階段。
我認識的一位大學哲學系的教授,他也研讀《傷寒論》,在他的《古典文教的現代新命》里,談到了這個觀點。大意是:經過近百年的起起伏伏,現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少陽階段,如果這個階段能夠慢慢穩定發展下去,中國真的會偉大復興,進入陽明階段。
這可能會是個很長的過程,以中國這個偉大的民族,這麼深厚的文化和土地,如果我們能夠重新消化過去百年的苦難,它將會成為我們未來的養分。
* 轉載請注明:摘自李辛《精神健康講記》
更多李辛醫師講解的“中醫”和“精神健康”類文章,刊登在微信公眾號“李辛的空間”(2017年11月起),以及騰訊QQ“李辛的空間”(2017年11月前)。
關于作者李辛,中醫師,心身醫學碩士。師承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
著有:《兒童健康講記:一個中醫眼中的兒童健康、心理與教育》2015年,立品圖書。《經典中醫啟蒙:一個中醫眼中的生命、健康與生活》2018年5月,立品圖書。《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精神健康講記:一個中醫眼中的心身調適與精神發展》已出版。
《精神健康講記》簡介
本書從中醫的角度來看當今時代一些典型的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癥、神經衰弱、焦慮癥、躁郁綜合癥等產生的原因,并根據患者與學員自身的講述,現場進行一問一答式的分析,從個體的生活狀態、認知和能量水平等方面,幫助學員理清思路,回歸健康的正道。
作者以自身的實踐經驗和學習經歷,分享很多有益心身健康的覺察練習,比如靜坐與全觀等,幫助我們從熟悉自己的身體入手,保持獨立的觀察和思考,擴大與世界的連接,一步步展開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心身的健康。
..............................................................
《兒童健康講記》簡介
本書講解的內容有關“人體的三焦、氣血理論”、“人的神氣形”、“如何判斷人體的體質”、“常用治療方法和OTC藥物的正確使用”、“如何打坐和安心”等等。
《經典中醫啟蒙》簡介
系統講述中醫的整體思維和學習方法,引導大家對日常生活、工作、人際交往等周圍的一切進行感受、體會式的觀察和理解,培養學習中醫乃至各門學科最基本的感知能力。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