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祥
母親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不知道曾經發生在哪個堡子。
有一戶人家,家道還算殷實,不愁吃不愁穿,就是養不住兒子,先后生了三個胖乎乎的小子,都在三、五歲之間夭亡。在擔驚受怕中盼來了第四個兒子,一家人捧在手里怕飛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給兒子拜了兩位干大,起了個惡名,脖子上拴著個馬掌鐵打的鐵鏈子,生怕養不活。不知不覺間到了五歲,有一天,這家的女人坐在炕上做針線,兒子在炕沿下柜子的抽屜里翻著耍活,咯咯洛洛地自語,女人做著活,看著胖乎乎的兒子,好心情溢于言表。兒子從柜子里翻出了一個木滿滿(木碗,也叫撲滿),一邊自語道:“這個是我第一次來時用過的。”然后又從抽屜里掏出第二個木滿滿,自語道:“這個是我第二次來時用過的。”等到從抽屜旮旯取出第三個木滿滿時,女人已經面無血色,那些木滿滿正是前面夭折的三個兒子用過的,為留下念想,沒有扔,藏在柜子里。女人趕緊下炕,緊緊抱住兒子,盯著兒子看,兒子卻一臉懵懂,不知道為什麼娘如此慌張。不久,胖乎乎的兒子病倒了,不出一個月,夭折了。悲天愴地的哭聲之后,堡子里的廟里泥塑神像腳跟多了一尊小小的童子塑像,據說是這家的兒子被某位神仙采了童子。
與兒子在仙界修成正果相比,喪子之痛顯然會被更美好的希望所替代。是有心人的刻意安排還是自己欺騙自己,沒人去探究,只是廟里從此多了一位膜拜的對象,這個村落也多了一位佑護者。
在關中農村有一句惡毒至極的罵人話語——三輩子活了十二天。這句話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在醫療衛生相對落后的地區,有一種由破傷風桿菌所引起的急性疾病叫做四六風,大概是因為接生不潔導致臍帶或者皮膚黏膜感染病毒,嬰兒出生后四天或者六天,出現抽風癥狀,一般活不過當天晚上。分析這種詛咒式的罵人語言,就是三次到人世都沒有逃過四六風之劫,累計活不過十二天。
這種現象說明了一個事實,在醫學沒有引入現代高科技之前,嬰兒的死亡率高得驚人。據有關數據表明新中國成立前的嬰兒死亡率達到527‰甚至更高。就是說由于難產、破傷風、天花、麻疹、溺死女嬰、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死亡嬰兒遠遠多于活下來的。舊時代的很多村落都有一處義田,專門供養寺廟、義學,但也有別樣的用處,就是用作扔死嬰兒的場所,俗稱“死娃窖”,很多人家對于夭折嬰兒司空見慣,他們懶得埋進土里。扔進“死娃窖”后的嬰兒尸體有兩種去處,一種是被狼吃,一種是被人吃。被狼吃掉也許是最環保的一種生物垃圾處理辦法,而被人吃掉在舊時似乎也司空見慣。當然自己人是不會吃掉自己骨肉的,虎毒尚且不食子。但是假如得了一些禱告神靈都無濟于事的怪病,死嬰就成為不可或缺的藥引。死嬰大補的功效對營養嚴重不良導致的各類病癥有著奇特的作用,于是拿把刀子去“死娃窖”割些藥引自然被全社會所包容。
肉身被吃掉,精神去處也不同,不投胎做人就做神靈。為什麼很多民間宗教活動場所供奉著很多嬰幼兒狀的神像,這就是答案所在。把自己的兒子供奉在神廟里,與其說是給夭亡兒子的美好歸宿,還不如說是一種內心深處刻骨銘心的辛酸記憶。
在嬰兒高死亡率的時代,童子是千辛萬苦祈子后事與愿違的悲慘結局。如今,祈子神廟香火一如往昔的旺盛,而童子則隨著醫學的發達和普及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