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周易》就是“周朝的易經”。在商朝的甲骨文里,確實找不到《周易》的痕跡。比如在甲骨文里就找不到周易的卦名“乾”這個字。
殷商王族迷信占卜,幾乎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要先占卜。但他們占卜根本不是用《易經》,而是用甲骨。也就是通過燒龜甲,然后通過觀察龜甲的裂紋來判斷吉兇禍福。
在商朝遺址找不到《易經》的痕跡,而在三星堆(夏朝遺址),卻找到了《易經》的最早雛形。
易經卦爻
而且還有一個表示“乾”字的符號:
在漢語里,表示眼睛的詞是muk(目),藏語是mig(མིག)。
漢語里還有一個表示眼睛的詞ngan(ŋan),就是眼睛的“眼”,同音字是“乾”。所以周朝易經里的“乾”,其實是“眼”的通假字(也就是用同音字代替)。
所以我認為那個眼睛符號就是“乾”。
眼=乾
藏語里有一個表示“掌控”的詞འཛིན(ɦjin),很可能也和眼睛(乾)有關。
由此可見,《易經》最早的源頭,來自夏朝人的“眼睛崇拜”。
《易經》里每一個卦的名稱,都是和眼睛有關的字:
乾——眼(ngan),坤——盲(hong),坎——看(kham),離——睝(lei),震——臣(dyin),巽——觀(hsun),艮——見(gyin),兌——睟(dui)。
眼(ngan)☰,盲(hong)☷,看(kham)☵,睝(lei)☲,臣(dyin)☳,觀(hsun)☴,見(gyin)☶,睟(dui)☱。
八卦名稱
三星堆銅像的瞽目
三星堆銅像之所以是“瞽目(盲人)”形象,就是因為“瞽目”代表坤(盲)☷,是《歸藏易》的第一卦。
夏朝文化屬于“歸藏文化”,注重內斂,隱藏鋒芒。這也是道家以柔克剛、以無為戰勝有為的思想內涵。
坤☷
乾坤太陽輪
“坤”其實是“盲”的通假字。
盲,現代音是mang,在古代可以是多音,可以有wang(khung)的音,所以可以用“坤”和“荒”代替。
“荒”字還有一個簡體形式“川”,就是“荒”的下半部分,所以“乾坤”也可以寫成“乾川(乾荒)”。
荒(khung)就是坤(khun),代表大地。《山海經》里經常提到“大荒”,就是大地。
顓頊帝的本名叫“乾荒”,其實就是“乾坤”。古籍記載“顓頊絕地天通”,其實就是“絕坤乾通”,就是“絕盲眼通”。意思是說顓頊帝在觀察事物的時候沒有盲區(絕盲),有點類似傳說中的“千里眼”(眼通)。
顓頊帝的縱目面具:
艮☶
“艮”字的古音是gyin,和“見”同音。在三星堆的符號里,表示“艮(見)”的是一只帶鉤的眼睛: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