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林。
林的本義是成片的樹木或竹子。有樹,有竹,林有了繁茂之感。
以林為姓,像極了林木枝葉茂盛的樣子,郁郁蔥蔥,煥發著蓬勃生機。
《秀石疏林圖》卷 (元)趙孟頫繪
林之立足:比干后人發祥西河
樹茂成林,竹茂美林。
古人造字很形象。“林”是會意字,從二木,表示叢聚的樹木,也像樹連樹的樣子。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編撰的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說:“林,平土有叢木曰林。”“林”少一“木”,為象形字“木”,木的本義為樹木;“林”多一“木”則為會意字“森”,“森”表示“大林”。林的數量和規格,在木和森之間。“林”跟著“木”、攜著“森”,迎來滿目翠色。
成片的竹子也稱為“林”。竹是禾本科竹屬草本植物。竹不像木本植物樹那樣有年輪,竹的莖呈圓柱形,有節,中空,木質,其地上莖從地下莖成簇狀生出來。竹是美的,以高大挺拔、清麗飄逸、芬芳雋永的形象,為林增添了耀眼的色彩;又以生長迅速、用途廣泛、質地堅硬的特點,為林增加了深遠的內涵;還以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寧折不屈的品格,為林增添了高貴的氣質。
可見,“林”若僅僅只是指成片的樹木,是略顯單調、黯淡和參差不齊的,而有了大片的、一色的、模樣周正齊整的竹子,林才變得出色起來。
于是,當陽光普照,那林間就變成溫暖、明亮、清幽之處。夏季高溫酷熱時,林地內的溫度比外面要低幾度;冬季嚴寒多風時,林能使風速降低而起到一定的保溫作用。那冬暖夏涼的綠色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人平靜、舒適、放松。林間的很多綠色植物能分泌一些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清除和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病菌,凈化空氣,釋放氧氣,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人血壓平穩、精力旺盛、免疫力提高、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增強。綠色植物的葉面還能蒸騰水分,增加空氣濕度,令肌膚滋潤光滑。
竹林更是格外有利于身心健康。置身其間,仿佛與自然同意、與天地同心、與唐代詩人王維之詩的境界同美:“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篁就是幽深又茂密的竹林呢。
可惜,林姓的得姓始祖林堅,出生和生活在林間的時候,是沒有任何愉悅感的,有的只是恐懼、慌亂、屈辱和各種不堪。
林堅的父親是商朝貴族比干。比干是商匡王子托(亦稱太丁、文丁)的兒子、商德王子羨的弟弟、商紂王子辛的叔叔。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左右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商德王,后又受商德王囑托,輔佐商紂王。見商紂王殘暴無道,比干多次犯顏強諫,終遭商紂王不滿,于初冬時節被剖心殺害。彼時比干夫人媯氏已經懷孕三月,擔心禍及自身和胎兒,便帶著幾個侍女逃出當時的都城朝歌(約為今河南省北部),藏進有著茂密之林的長林(約為今河南省衛輝市獅豹頭鄉龍臥村),在密林掩映的石洞里生下林堅。那時的林堅,不敢隨父姓,也不叫堅,他的母親只為他取名泉,字長思。
林堅像
那如泉水一般長長流淌的思念里,應該滿是比干的身影吧。林堅和母親躲在長林所過日子之苦,是可想而知的。他們終于可以見光,是在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周武王姬發滅了商紂王之后。周武王敬佩比干的忠心,修繕了比干之墓,尋找并善待比干后人。泉也得以隨母親拜見周武王。泉是在林間出生的,周武王就賜以林姓,改名為堅,拜為大夫,封于西河(約為今河南浚縣、滑縣一帶)。西河成為林姓的第一個發祥地,林堅開基的第一個林氏世系是西河林,林氏總堂號也為西河堂。
林姓的出現,很有悲情色彩。幸虧他們得到周武王強有力的支持。后來,林堅被改封為博陵(約為今河北安平縣),后裔子孫也多在博陵一帶生活。
林之發散:舉家入閩治理晉安
光陰似水,滄海桑田。
林姓也好似林一般,不斷生長、發散,從中國北方發展到中國南方。
公元274年,三國之間的戰爭硝煙已然散去,魏國采下勝利果實還沒有多久,就被司馬氏取而代之。此時,西晉建立已近十年。大約在這一年,有個叫林祿的男孩呱呱落地。
林祿(約公元274—357年),字世蔭,他應該算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林祿的祖父林禮是比干第46世孫,原屬“濟南林”。濟南是繼西河之后林姓的第二個發祥地,是部分林姓望族遷徙到齊郡鄒縣(約為今山東境內)形成的,齊郡后來演變為濟南郡,林姓就被統稱為“濟南林”,以“濟南堂”為堂號。林堅的裔孫、官至太子太傅(即為太子的師傅)的林尊,是“濟南林”的開基始祖。
林祿像
在那個講究門第家世的年代,出生名門便意味著將來仕途一片光明。林禮深受西晉王室的信任與寵愛,先為主簿,即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后來也做到了太子太傅。林祿的父親林穎,后來官至黃門侍郎,具體職責是侍從皇帝、傳達詔命、負責掌管機要文件等,地位很高。林穎的長子林懋任太守(即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等職。林祿是林穎的次子。
林祿無疑當屬幸運兒。只是,當時西晉建立還未多久,時局動蕩,分封而來的地方諸侯國勢力越來越大,日益威脅中央朝廷,周邊不斷增多的少數民族又在中原地區肆意燒殺搶掠。不得已之下,林禮、林穎只得率領子孫跟隨西晉政權南移,從山東濟南遷徙至徐州,定居下邳梓桐鄉(約為今江蘇睢寧縣古邳鎮),形成“下邳林”。這時的林祿已經擔任瑯琊王府參軍,即為幕府參謀,正式踏上歷史舞臺。
從林祿開始,南方的林姓就浩蕩而穩定地發展起來了。
東晉初年,林祿奉命出守晉安郡(約為今福建福州一帶),為林姓入閩第一人,舉家定居晉安。林祿恩威并施,平定叛亂,鼓勵農桑,提倡儒學,將晉安治理得不錯。稍有閑暇,他還帶領大家植樹養竹,改善環境。林祿即是“晉安林”的開基始祖,也是林姓的開閩始祖,形成“晉安世系”或稱“閩林晉安世系”。“晉安林”開創了林姓在東南沿海一帶發展的歷史,成為天下公認的林姓最大的支系。
林祿也官至黃門侍郎。他歷經多次戰爭,戰功卓著,先后輔佐晉元帝、晉明帝、晉成帝、晉康帝、晉穆帝五位皇帝,是忠心耿耿的“五朝元老”,逝后被追封為晉安郡王。
林姓的佼佼者,也頗像林的特點,成片成簇,堅固守護。當風雨來襲之時,那林便以枝干迎風抵擋,以枝冠截留儲蓄水分,以根須緊扣土壤、穩固地面,吸收并引流水源,讓其滲入土壤深層和巖石縫隙,形成地下水緩緩流出,達到防風固沙、防水土流失之目的。
林祿帶領大家種植的那些植物,后來也蔚然成林,好似一片綠色海洋。
林之點亮:河清海晏媽祖信俗
(清)佚名 《媽祖奇跡圖》
在那一片林海中,媽祖文化誕生了。
“媽祖”原本是東南沿海一帶對女性長輩的尊稱。但是,有一位年輕女子約在987年被人們奉為媽祖。這個女子名叫林默(960年—987年)。
林默是福建湄洲人,約為林祿22世孫女。林默從誕生到滿月,從未啼哭過,父親林惟愨就為她取名“默”,昵稱“默娘”。史書是這樣記載的:“父惟愨,一名愿,為宋都巡官,娶王氏,生一男五女,太祖建隆元年庚申再生一女,至滿月不聞啼聲,因名曰黙。”
相傳林默在降生之時就已初顯不凡,當時天降祥瑞,一道紅光從西北的天空射過來。她也確實天生悟性高,自小就聰明勇敢,8歲從師學習,過目成誦,悉解文義。10歲隨母親誦經禮佛,事親至孝。15歲能行醫救人,扶危濟困。林默還水性極佳,懂得天文氣象,可以預測禍福,常為漁民預測出海和返航時機。她常常駕船、挽纜,巡游于島嶼之間,于風浪里救助遇險船舶和人員。四方鄰里對她稱頌不已,喚她“通賢靈女”。
當時,沿海生活與海洋漁業生產、海事活動密切相關,海員、水手、漁民等因海難不能生還者不可計數,人們希望得到海上守護神的庇佑,林默的愛心和本領恰好順應了人們的希求。所以,人們對生命有多熱愛,對林默就有多感激和崇拜。可惜,林默在湄洲島救人時不幸遇難。當地老百姓悲痛之余,仍然相信她的傳奇,對外宣稱林默已成仙,會在海上顯靈救助眾人。湄洲島的島民還為她建了一座小小的祠,敬稱“媽祖”。湄洲島遂成為媽祖的成神地,媽祖文化也由此發祥。據記載,林默“常衣朱衣,顯圣海上,若遭風難,呼神無不救應。”“時顯靈應,或示夢,或示神燈,海舟獲庇無數,士人相率祀之。”媽祖信仰成為習俗,即媽祖信俗。
1123年即宋徽宗宣和五年,媽祖信俗從民間上升到國家層面。這一年,宋朝官員路允迪奉詔出使高麗,搭船至東海,遇到狂風,同行的8艘船中有7艘沉沒了,幸免于難的那艘船恰是路允迪所乘,一個林姓船員說是自己祈禱后湄洲女神林默顯靈了。路允迪也被深深打動,出使回來即上奏朝廷,請求封賜,朝廷即賜廟額為“順濟”,立廟祀于江口,媽祖被正式列入國家祭典。從宋朝開始,媽祖封號又經歷了元、明、清三個朝代,共獲得約36次褒封,從“夫人”“妃”“天妃”直至“天后”“圣母”。據統計,歷代皇帝對媽祖的封號,總共達到600多字,創中國神仙封號的最高紀錄。
因為溫暖慈悲、無私善良、英勇無畏,媽祖的職能越來越多,各個地方、各行各業的人,都祈求她庇佑,祈求的內容也越來越廣,求子、求平安、求幸福、求長久等等。擴散到海外的林姓華人還把媽祖信俗傳播到世界各地。2009年9月30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媽祖信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媽祖文化也體現了林姓的性情,只要是他們熱愛的,他們就要盡力塑造和傳揚。這依然像了林,當惠風徐來,林間之葉便隨風滾滾而動,掀起林浪。那林傳播的,是人們對河清海晏、時和歲豐的期盼。
林默,含笑娉婷于青山常在、碧水長流的輕影里,成為林姓的一束亮光,鮮妍輕靈在人間四季的光艷中。(責編:沈灃)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