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易經中的仁澤什麼意思

解夢佬

在楓橋歷史上,曾經有過兩幢名塔,一是元祐塔,又稱東化城寺塔,位于紹興市諸暨市楓樹橋鎮鐘瑛村紫微山上,始建于北宋元祐七年(1092),至今有千余年歷史,磚木結構,塔身平面呈正方形,原高7級,現存4級,全塔純磚結構,呈四方形,技藝高超,造型別致,屬國內罕見。另一幢塔是建在楓橋匯地村牛頭山上的乾元塔。關于這兩座塔的歷史,都和明代畫家陳洪綬的父親陳于朝有著絲絲縷縷的瓜葛。

萬歷年間,建塔盛行,究其原因,主要是為了“風水運勢”。例如諸暨城關,就建立了兩幢塔,按照風水學的解釋,諸暨縣城的地形東南高而西北低,東南方為巽方,主文運。巽方又為文昌位,按儒家說法,巽為“文章之府,塔有卓筆之形”,故稱“文峰塔”。于是就在東南方建立了巽塔(金雞塔)。又在西北建立艮塔,艮為山,用來彌補西北塌陷的缺點,浣江沿城而過,從西北方流出,在風水中,為泄氣之處,而艮屬性為土,能止水,在艮方建塔還能留住文氣、財氣、福氣。

萬歷癸卯年(1603),原廣東左布政使陳性學和原湖廣副使駱問禮均已致仕返鄉。陳性學字所養,號還沖,是明代著名畫家陳洪綬的祖父,明萬歷五年(1577)進士,返鄉后建立了號稱“越中藏書之冠”的藏書樓“七樟庵”。駱問禮(1527—1608),字子本,號纘亭,楓橋鐘瑛村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著有《續羊棗集》、《萬一樓集》、《外集》,編纂了隆慶《諸暨縣志》。兩人均遭權貴誹謗致仕,返鄉后經常聚在一起,憂國憂民。兩人認為,楓橋一帶的地形,與諸暨縣城十分相似,東南高聳,西北塌陷,而且牛頭山水口是楓橋江、櫟江、孝泉江三江匯聚下泄之處,因此風水角度來說,導致了楓橋人文寥寥。這不但相關楓橋的利害,而且相關上游鄉鎮都會受到影響。在楓橋江上游的東南方紫微山上,舊有一座東化城寺塔,雖然已經破敗,修葺后可以作為巽方的文峰塔。于是兩人和駱洵、樓成材等倡建,召父老集議,商定將于牛頭山立一浮圖,名曰“乾元塔”,止水聚氣,以振楓橋文風。取乾元,是天道伊始之意,取自《易經》第一卦《乾》,十翼之一的《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建塔之意既定,于是陳性學指示兒子陳于朝給諸暨知縣寫呈文,希望得到官府的批示,其文曰:

為懇恩給發簿示建塔以補地靈事。夫浙之文物[i]固不能雁行[ii]南都[iii],而越之聲名則庶幾[iv]巨擘[v]。東海[vi]大都,萬壑千巖之秀,蔚聚會稽,故孕靈為獨隆。乃若崇山峻嶺之雄,盤踞浣水,而得氣為最濁,溪流則倏漲倏涸,而無瀠回潴蓄[vii]之清平。地則或天或淵,而少壙闊平夷之趣。人文不競,民俗難馴,皆歸咎造物之獨偏,而思補地維之不足。某等竊睹楓橋在通邑下流,而建塔為地方雄鎮,眾議建乾元塔于牛頭山,修元祐塔于化城寺。事由公舉,何分利己利人,功足濟時[viii],不計當年后世。伏乞準給簿示,鼓舞人心。仁澤淵深,永作萬年香火;慈云普照,功高七級浮圖。

就這樣,修元祐塔和建乾元塔就提上了日程。四方募集錢財,為建塔做準備。而此時,陳性學因為年老體弱,撒手人寰,不能見到乾元塔的落成。其實從建塔之初,一直是陳于朝在主事,而在陳性學逝世之后,建塔的資金還遠遠不夠,于是陳于朝以父親的名義給父親的同仁以及長輩寫信募捐,如他曾給河南道監察御史劉光復的父母父母寫過這樣一封募捐信:

於越[ix]之不以暨重也,意者山川之頑濁,實唯是造物者之限人耳。楓橋故嘗蟬聯相望,而年來巽方浮屠被災,其鋒不銳,遂爾寥寥。且乾位水口傾陷,堪筑一浮屠,以鐘靈秀。先嚴嘗與駱纘老[x]謀興其役,未就而歿。會父老以故牘來白,覽之不勝悲痛,緣與父老更謀成之。一議修,一議建,一切僦費[xi]皆憑附近士民協助,同心共舉。而興役之始,懇藉給賜簿示,以鼓人心。老父母遐邇,福星所賴,搏捖[xii]乾坤,以補地靈。不敢仰屈檀越,而萬世尸祝之典,端與浮屠長存宇宙矣。

通過陳于朝等人的努力,乾元塔終于在萬歷三十三年(1605)前竣工了。陳性學健在時,曾經請無窮師主其事謀建塔牛頭山。在陳洪綬的《永楓庵山主無窮師塔銘》中是這樣描述的:

“無窮師者,姓駱氏,諸暨人。其俗好斗,師獨出家楊侯廟,結茅虎豹之群。日則塞戶禮《蓮花經》,夜則出經行峻嶺間,獸跡錯履,魅嘯呼名,不為止。弟子諫之,則正色曰:‘必使此等眾生聞佛名號,業消皈依,收為眷屬’。弟子又諫曰:‘佛法雖大,師力甚微,脫弄爪牙,或攝精氣。’師笑曰:‘彼如禍我,定業使然’,不為止。明日有樵薪者為虎食之,且成群繞其庵側,魅又白晝仆人,師為結壇誦咒,倀復聚哭四山。又設瑜伽、焰口道場于嶺上,虎徙而鬼息,人皆神之。師先不識一字,禮經后,見諸經論如舊記者,聲隆諸剎。有以為俗謀之言止之者。師曰:‘佛法必藉國王大臣、富室長者而興,塔建則其地永不絕富貴,佛目永不墮,吾何惜方便入俗作佛事?’乃抱腰而來。王父率先君子諸伯叔父拜而迎之。師曰:‘塔下當為貧道結奄,貧道將終焉此塊土’。王父即捐俸為結庵焉。師乃履霜犯雪,以募金錢,濡雨炙日,以先眾力,唱佛一聲,眾和山震,啜藜半缽,滿堂腹果。期年而落成也。……”

因為在建塔之時對無窮師有過承諾,陳于朝再次倡建牛頭山道場,建造了永楓庵,陳洪綬時常往來于此,與大和尚抱膝論道,作有《游永楓庵記》,據說庵中曾有陳洪綬年輕時所作的猛虎壁畫一幅。乾元塔因此也叫永楓塔,牛頭山因建塔而被稱為塔山,

[i]文物:文人,文士。宋葉適《劉子怡墓志銘》:「今兩鄉文物,爭自磨洗,齊衡一州,自君始也。」

[ii]雁行:指朝廷上的排班。《南史•張緬傳》:「殿中郎缺,帝謂徐勉曰:‘此曹舊用文學,且雁行之首,宜詳擇其人。’勉舉緬充選。」

[iii]南都:明人稱南京為南都。如吳應箕記南京召試事,書名為《南都應試記》。清顧炎武《贈于副將元剴》詩:「乍領射聲兵,南都已淪傾。」

[iv]庶幾:差不多;近似。《易·系辭下》:「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高亨注:「庶幾,近也,古成語,猶今語所謂‘差不多’,贊揚之辭。」

[v]巨擘:大拇指。比喻杰出的人物。《孟子•滕文公下》:「于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趙岐注:「巨擘,大指也。」

[vi]東海:指我國東方濱海地區。《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齊》,曰:‘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大公乎!’」

[vii]潴蓄:亦作「潴畜」。指蓄洪貯水。宋蘇軾《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昔之水面,半為葑田,霖潦之際,無所潴畜。」

[viii]濟時:猶濟世,救時。《國語•周語中》:「寬,所以保本也;肅,所以濟時也。」

[ix]於越:春秋時越國,地在今浙江省一帶。亦以指浙江。《春秋•定公五年》:“於越入吳。”

[x]即駱問禮。

[xi]僦費,雇運之費。《史記•平準書》:「弘羊以諸官各自市,相與爭,物故騰躍,而天下賦輸或不償其僦費。」

[xii]捖:變化;馴化。清魏源《〈孫子集注〉序》:「變化者,仁術也;上古圣人,以其至仁之心捖水火而勝之,捖龍蛇虎豹犀象而勝之。

易經中的仁澤什麼意思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