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關于“龍生九子”的說法起源于民間,古人以“九”為“數之極”,“、龍生九子”中的“九”也就是表示“多”的意思。根據神話記載,龍確實有九個相貌不同,性格不同,并且各司其職的兒子,分別為: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赑屃、螭吻。后來人們漸漸把美好的寓意與九子相連,祈求保佑。今天小編就介紹一下龍的九子各有哪些,又怎樣的象征意義:
老大囚牛(qiú niú):囚牛為龍和犀牛所生,由于繼承了母親老實忠厚的基因,囚牛也性格溫順,龍頭牛身的囚牛,一不弒殺,二不暴虐,唯獨喜好音律,經常蹲立在琴上彈撥音樂,所以人們會在制作琴的時候雕琢囚牛的樣子,到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龍頭胡琴”。
關于囚牛,還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囚牛曾長期居住在云南一個叫瀘沽湖的湖底,湖畔是彝族村落,美麗少女瑪雅的父母都被當地的惡霸擄去做苦工,想念父母的瑪雅經常在湖邊撫琴表達相思。囚牛被瑪雅的音樂吸引,浮出水面相見,瑪雅剛開始嚇壞了,但是囚牛并沒有傷害瑪雅的意思,而是趴在岸邊平和地看著她,瑪雅放下心來,心底相思又起,低頭撫琴。一來二去便成為了好朋友,父母不在,瑪雅便經常和囚牛訴說心事,然而好景不長,惡霸看到了美麗的瑪雅,為了得到她便拿父母的性命來威脅,瑪雅肝腸寸斷,來到湖邊,琴聲里充滿悲傷。囚牛得知真相,一向溫順的它暴怒而起,騰出湖面殺死了惡霸,然而也因此觸犯了天條,玉帝要將其處死,龍王不忍便向玉帝求情,奈何囚牛早已看淡生死,只想自己死后可以留下身軀一部分化作瑪雅琴頭的雕塑,這樣就再也不受規則制約,永生永世陪著瑪雅,聆聽琴弦發出的天籟之音。
老二睚眥(yá zì):睚眥為龍和豺狼所生,非常兇殘,斗兇好狠又剛烈,心思狹隘古語有:睚眥必報,說明千萬不要得罪否則不死不休。睚眥經常被刻在刀劍上,兇狠猙獰的臉與武器和殺戮非常搭配。
據說,龍很嫌棄自己的這個兒子,想要把它殺死,睚眥母親百般求情,才得以保住一條性命。成年后,睚眥告別家門,自立門戶,心想:雖然我非龍身,不可吞吐云霧,翱翔長空,但身分龍子,一樣有龍的志向,這大好山河,何處不能施展我的抱負?一定要讓后輩記住我龍子睚眥的名字。于是云游山河,以尋機遇,恰逢周文王姬昌被紂王追殺,一路逃命,路遇一人,只見那人,面如豺狼,身如虎豹,身披黃金戰甲,手持銀色彎刀,腳蹬熊皮戰靴,手裹鹿皮手套,坐于巨石之上,扯生肉而啖之。文王大驚,忙問:“壯士何許人也,怎生得如此怪異?”睚眥回答道:“龍子睚眥,你又是誰?”周文王說道:“岐山姬昌也,睚眥也是一驚,知道自己建功立業的時機來了,忙問道:“周公何以如此狼狽?”,姬昌便把被紂王追殺的事告訴了睚眥。睚眥暴喝:“夫紂王者,荒淫無道,殘暴兇虐,文王何不取而代之?”,姬昌一驚,知道遇到了神將,忙俯身行禮,說:“先生賜之。”睚眥說:“吾乃一介武夫,沖鋒陷陣尚可,治國安邦無為,文王可沿河而前,尋一垂釣老者,姓姜名尚,號子牙,雖年逾花甲,卻是經天緯地之才,得此先生輔佐,天下可定。”
姬昌按照睚眥的話,一路沿河行走,果然尋得姜子牙。后來周朝建立,睚眥立下汗馬功勞,待分封天下之日,卻不辭而別,周文王唏噓不已,便命工匠將睚眥相貌刻于刀劍之上,來表示對睚眥功勞的認可。
老三嘲風(cháo fēng):嘲風為龍和鳳凰所生,長有雙翼,生性好險,喜歡站在險要的地方向遠處望,所以經常作為屋檐上的裝飾。人們相信將嘲風放在屋檐上可以威懾妖魔、清除災禍。
傳說有一年的中秋,皇宮中大擺宴席,歡慶佳節,然而天干物燥,廚房的一個角落不慎起火,不多時便火勢失控,宮中大亂。嘲風當時云游四海,正躺在皇宮屋檐休息,看到火勢漸起,便主動現身,翻騰云霧,長鳴天際,不多時烏云密布,大雨傾盆而下,熄滅了火災,保住了宮殿。皇上感恩嘲風的救助,便命工匠把其雕刻在殿角之上,也祈福可以永保皇宮安寧。
老四蒲牢(pú láo):為龍和蛤蟆所生,嗓門極大,最喜歡大喊大叫,往往一聲大喝能響徹天際,穿云裂石,身形似龍,卻膽子極小,尤其怕鯨魚,每次遇到鯨魚都會拼命大喊因而遇到事情就喜歡大叫,聲音還特別大,所以經常被雕刻在鐘上。敲鐘時,讓鯨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云霄”且“專聲獨遠”。
據傳蒲牢被龍王趕出龍宮,就是因為其過于聒噪,毫無來由的吼叫,吵得水族不安,連龍王也難以安定心神,屢次教訓無果,只得把它驅趕出去,龍宮又恢復了往日的清凈,出了龍宮之后,蒲牢在海上遇到了最為害怕的鯨魚,于是大叫著逃到了岸上,雖然離開了海,它又不忍離海太遠,陸地對它來說畢竟是過于陌生了,于是它長年在沿海一帶出沒,游走在海陸之間,在那些形狀變換不定的潮間帶出沒,成了邊緣地帶的孤獨行者,蒲牢的長旅漫無止境,正如邊緣人的命運無法改變一樣。
蒲牢害怕身形巨大的鯨魚,尤怕鯨魚們群起而攻之,那些鯨魚最怕蒲牢的吼叫,圍攻蒲牢,卻只能讓蒲牢叫得更響。
每當遇到鯨魚圍攻時,蒲牢就借著風力攀上浪巔,居高臨下發出一聲大吼,把一眾蠢笨的鯨魚的身子震出去,而這些鯨魚不依不饒,蒲牢的吼聲剛落下,就又圍攏上來,逼得蒲牢連發大聲,使大吼連成一片,才沖出了鯨魚的包圍圈,不久之后,經那些鯨魚之口散播,說蒲牢好出口傷人,使鯨族傷亡慘重。鯨群數目眾多,而且以長身巨相示人,說出的話真令人信之不疑,于是東海處處流傳著蒲牢的惡名,人人對其敬而遠之。
后來,東海一帶鑄鐘的工匠們聽說了蒲牢和鯨魚的宿怨,在澆筑洪鐘時,把蒲牢的形象作為鐘鈕,雄踞于種頂,鐘槌的前端則雕刻成鯨魚的形狀,鐘槌頻頻撞鐘,模仿鯨魚和蒲牢的爭斗全過程,鐘槌每撞一下,以蒲牢為鈕的洪鐘就格外響亮,仿佛借用了蒲牢的神通,鐘聲響起,鯨形的鐘槌也模仿鯨魚,迅速退后,似乎是被蒲牢的吼聲震退。
從此以后,蒲牢和鯨魚的恩怨從海上傳到了內地,工匠們為了一己私利而毀人名聲,這樣的行徑,在我們的時代隨處可見。在古國的大地上,幾乎每一口鐘上都有蒲牢的身影,可見我們正在無限利用蒲牢和鯨的仇恨,它們之間的疙瘩也越系越緊,這種方法,如今到處都在用。
老五狻猊(suān ní):狻猊為龍和獅子所生,身形如獅,天生威武,能使虎豹,喜靜不喜動,尤為喜歡煙火氣息,喜靜不喜動,喜歡找個地方坐著噴煙吐霧,因為這個特點在香爐的腳上經常雕有狻猊的樣子。
相傳在古代,國家林立,經常為爭奪土地發生戰亂,民不聊生,老百姓苦不堪言。就在兩個國家交戰之際,一支身披黑金戰甲,手持黃金寶劍,高大威猛的軍隊,每個人都騎著一只像獅子一樣的野獸突然闖進戰場,不管交戰雙方是哪國的士兵,都一擊制敵,打的兩國節節敗退,最終只能悻悻而逃,戰爭結束便突然消失,再也找不到一絲一毫的蹤跡。然而只要哪里有戰亂,這只神奇的軍隊便會出現在哪里,直到交戰兩國都鳴金收兵后又再次消失。各國君主都懼怕這支軍隊,便相互之間簽訂和平協議,不再相互打仗,戰爭也因此戛然而止。老百姓認為這支神奇的軍隊是上天派來的,騎的怪獸便為狻猊,稱之為“狻猊鐵騎”,因此狻猊也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瑞獸,保衛和平,減少戰亂。
老六霸下(ba Xia):又名赑屃(bì xì),龍與神龜所生,身形似龜,長有龍頭,力大無窮,常馱碑而行,因此也被人們稱為“神龜馱碑”。象征著長壽和安康,在各個廟宇常能看到它的雕像,觸摸會帶來好。
傳說里霸下在上古時期喜歡駝著三山五岳到處跑,生性好動,因為他力大無窮所以也沒有人能修理他,這就導致霸下經過的江河湖泊老是發生水患。最后大禹治水制服了霸下,霸下感恩大禹不殺,又深刻體會到自己的頑劣,終于甘心歸于大禹麾下,大禹利用它的長處,讓其充當治水先鋒,察看水情,移山開道,在治水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并造了一座沉重的石碑讓霸下背著,壓制他不許亂跑。
老七狴犴(bì àn):龍與猛虎生狴犴,身形似虎,生好訴訟,代表公正、嚴明、剛正不阿,能辨是非,秉公而斷,所以經常被裝飾在衙門里,用來維護公堂正義。
南宋時期,有一個叫狴犴的官員,主要管理監獄事務,狴犴為人剛正,絕不容私,在獄中經常教導犯人改過自新,引導他們重獲新生,給他送禮要求照顧獄中犯人的請求都被他嚴詞拒絕,因此很多人對他恨之入骨。宋高宗趙構迷信風水,常常請道士為其算命,一個叫封咒的道士被奸人收買,在給趙構卜卦時,故意把龜殼摔在地上,一分兩半。趙構大驚,忙問卦象如何,符咒支支吾吾不敢說話,趙構不耐煩的時候,說出了五個字“犴裔乃瘟神”。
趙構讓秦檜處理此事,秦檜便抓來狴犴準備問斬,老百姓知狴犴公正無私,都為其鳴不平。狴犴一聲長嘆:“我狴犴處處為國為民,絕無私心,到最后卻被奸佞之臣污蔑,就算是死了也要找你們算賬!”說完便被砍了頭,老百姓失聲痛哭只見突然雷聲滾滾,一只巨獸憑空出現,在天空中“麟頭豸尾西龍翼,足踏祥云照九州”,一個擺尾把道士和眾多奸臣掃飛,掉在了山石縫隙中,又一個擺尾,巨山崩塌,將這群人全部埋在其中。
老八負屃(fù xì):傳說它是霸下的親兄弟,都是由龍和烏龜所生,但雖說是親兄弟,但他們的性格卻相差甚遠,霸下非常老實,但這個負屃啊,卻非常的喜歡裝B,這還要從它的愛好說起,因為它特別喜歡文字,所以經常會出現在石碑上。那些記載著文字的石碑,石碑兩旁的文龍,便是負屃。它特別喜歡這種閃耀著藝術光彩的碑文,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加讓人覺得壯觀無比。后人還給它取了個名字:文龍!以此來襯托那些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為典雅秀美。
傳說,負屃在龍宮中便嗜愛文學,但總覺得自己水平不夠,便化身一白衣書生游歷天下,讀天下書,以求自己可以成為文學大家,每逢見到好的文章,往往會寸步難離。然而負屃天資一般,讀了很多書,看了眾多文人作品,自己水平也不見提升,于是負屃便不再追求自己的文學造詣,轉而把好的文章刻成石碑,并露出真身化刻成龍紋,匍匐于石碑之上,去襯托這些千古奇文,也成就自己愛文嗜文的美名。
老九螭吻(chī wěn):螭吻乃龍和魚所育,魚身龍頭,好望喜吞,常常位于宮殿屋脊的邊緣,做出吞脊之姿,常常被一把寶劍定住。喜歡水討厭火,所以民間傳說裝飾螭吻可以辟火,又因魚龍結合,逐漸有“魚躍龍門”、“登者化龍”的美好象征。另一說為佛教的護法,有祛穢鎮邪,保家安宅寓意。
螭吻被認為是來源于印度佛教。相傳大約在南北朝時期,由印度摩羯魚隨佛教傳入后變化而來。它的形狀呢,有的說像被剪去了尾巴的四腳蛇,也有的人說啊,螭吻是龍頭魚身。
關于螭吻,有一個傳說,說的是古時候,有工匠們要給皇帝蓋房子,皇帝說,我的房子要蓋得高高的,寬寬的,美美的。于是,勤勞的工匠們就為皇帝建了一個有9間房子那麼寬的大房子,房頂的脊也砌得長長的、直直的。這一下,就被天上的螭吻給看到了。他呀,本身就喜歡冒險,喜歡去那些別人不敢去的地方。它嘴巴大、嗓子粗,還喜歡吞吃一些大東西。他從天上看見皇帝的房子上,有著這樣一條長長直直的東西,發著美麗的光芒。越看越喜歡,嘴里便不自覺地說道:我得去冒冒險,嘗嘗它的滋味。于是啊,螭吻就呼嘯著從天上下來,叼起屋脊,想把它給吃下去。這可急壞了工匠們,你說,好不容易蓋好的房子,把屋脊砌得這麼直,要是讓它給吃了,皇帝知道了,不就完了嗎?大家心里急得直嚷嚷,可就是沒有辦法。
這時候,正好一個叫許遜的仙人路過,他幾步就跨到了房頂上,舉起一把劍,念動咒語,照著龍頭就扎了下來。竟然把龍頭固定在了屋頂上,那條直直長長的脊,它想吃吃不下,想吐吐不掉,后來啊,就被卡在那啦!得嘞——正好就趴在那屋頂上,保佑人們風調雨順,萬事如意吧!
中國人稱自己是龍的傳人,以龍為祖先。龍的歷史在中華大地源遠流長,遍及南北。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拼搏,繪就中華民族的精神和脊梁,也繪就中華民族屹立不倒,強大繁盛的力量和鐵骨。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1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