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每個學校都迎來了新的萌新們。有接手新小一的老師們一看花名冊,又默默地拿起了詞典。
之所以說“又”,因為這不是第一年了——最近幾年來,不少老師都注意到,現在孩子們的名字里的生僻字,越來越多了。
比如,在錦江區某學校一個班里,西華師范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的班主任張老師透露,今年她教一年級兩個班,共遇到了8位學生名字里帶有“生僻字”,如果不查字典的話,有一半名字自己都不能確定怎麼念,比如:翧(xuān)、蓺(yì)、葰(suǒ)、垌(dòng)等。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們名字里的生僻字有增多的趨勢?父母們又為啥要用這些字給孩子命名呢?名字里的字過于生僻,孩子們是否有煩惱呢?
但凡接手新小一
先看花名冊認認字
“別以為語文老師認的字就夠多,經常都有被認字難到的時候,而且不止一次!”溫江區的一位班主任譚老師告訴記者,去年自己剛拿到一年級花名冊的時候,也被個別學生的名字難住了。
印象最深的一個是“頨”字。譚老師想了一陣,確定自己不認識這個字,然后默默地打開了字典。終于搞清楚,“頨”字讀音為yǔ,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形容頭形美好,第二種解釋是中間低、四周高的一種頭形,傳說孔子是這種頭形。
跟譚老師在同一學校的劉老師回憶稱,班里有一個學生名字叫劉煕*,當時劉老師還把“煕”錯寫成了春熙路的“熙”,后來仔細一看才發現,“煕”字中間的口沒有合上。“這兩個字簡直太像了,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來!”劉老師說。
劉老師上網查詢發現,“煕”有兩種讀音,分別是“xī”和 “yí”,讀“xī”時同“熙”,有四種解釋:光明;歡喜,和樂;興旺;通“禧(xǐ)”,福。讀“yí”的時候是古人名用字。
記者跟多位老師聊了聊,老師們都表示,現在但凡接手新班級,第一件事就是看花名冊,“免得點名的時候出糗。”
當然,老師們的處理方式其實挺多的,比如雙流區的周老師告訴記者,自己遇到名字生僻字,會有三種處理方式:
·第一種可以先故意遺漏這名學生,再詢問班上哪名學生沒有被點到名;
·第二種可以邀請學生做自我介紹;
·第三種是比較靈活的處理方式,將名字里的生僻字寫在班上,反問學生怎麼讀,然后引導學生們用查字典等多種方式了解讀音,“師生一起學習了”。
生僻字取名成趨勢
為什麼要用這些字呢
“近5年,學生名字中的生僻字確實在逐漸增多。”錦江區一學校老師表示,自己是從2007年開始在學校任教。“早些年,點名的時候很少遇到生僻字。”
新都區一教務處陳主任也坦言,自己常年從事學生工作,經常會登記學生名冊,他也發現現在學生名字里的生僻字變多了。遇到不認識的字只能直接粘貼復制。“另外,這幾年,浩宇、紫萱、可馨等名字的頻率在逐漸增加。”
記者查閱了某學校近1000名小一新生花名冊,發現名字中含生僻字的學生約有25人左右,比如“禤(xuān)、緱(gōu)、蓺(yì)、凎(gàn)、爻(yáo)”等字,如果不查字典,猛的一下還真是無法念初讀音。
有意思的是,這25人中,經了解,至少超過8人的名字是請算命先生代取。
之所以要給兒子名字里取一個“燚”字,父親楊先生解釋,因為找人算過,孩子五行缺火,而且要一個十六劃的字配,后來家人翻了字典,同時又征求了算命先生的意見,定下了“燚”字。
當然,在走訪中,記者也發現也有生僻字是學生家長自己取的,比如X芳蕤,這個名字就是孩子的媽媽取的。
對于名字的由來,芳蕤媽媽稱是家人查字典、古書所取。“不想隨大流,現在太多人叫浩然、子軒之類的。希望給孩子取一個獨特的名字。‘芳蕤’出自晉陸機 《文賦》中的詩詞——播芳蕤之馥馥,從青條之森森。”
為了避免溝通尷尬
專家不建議名字用太生僻的字
名字里帶生僻字,孩子們是什麼感受呢。有學生表示,主要會在自我介紹時遇到些不大不小的尷尬。
有學生告訴記者,自己每次做自我介紹或者被問及名字時,都要解釋一遍:“老師,我名字里的這個‘蓋’字不讀gài,要讀gě,也不是蓋子的意思”。有時候老師念錯了,全班同學還要一陣大笑后,集體糾正老師。“也不至于說太難堪,但是小尷尬是有的。”
對于名字里的字過于生僻,尤其是請算命先生取名,四川研究民俗多年的文化學者張志海對此不太贊同,也不建議用生僻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字詞匯豐富,取名時如想與眾不同,許多同音轉義的字已能滿足日常取名所需”。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院長雷漢卿是詞匯學、漢字文化以及漢語言文字方面的資深教授,也是一位博導,他則建議,取名既要遵守社會基本用字的規范,又要考慮到交際的方便,更要考慮社會公共意識,適當考慮別人的感受,選用生僻字作為名字常常會給自己和他人都帶來麻煩。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五龍山校區校長李俊直言,給孩子起名時盡可能不用生僻字,因為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社交,還會徒增一些不必要的煩惱。過去,人們給孩子取名時趕時髦、隨大流,造成了大量的重名,如今,社會觀念日益多元包容,人們給孩子取名更強調個性。從隨大流到重個性體現了社會的進步,但值得提醒的是,如果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取名時將怪異當個性,將生僻當創意,也有失明智且麻煩多多。
延伸>>
不同年代取名有不同的高頻詞
2月8日,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了《二〇二〇年全國姓名報告》。
據報告顯示:
2020年出生并已經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名字中,使用頻率最高的50個字依次為“梓”“子”“宇”“辰”“一”等。與2019年相比,“玥”“伊”“昕”“可”等字受到新生兒父母的青睞。
2020年出生并已經進行戶籍登記的男性新生兒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名字依次為:“奕辰”“宇軒”“浩宇”“亦辰”“宇辰”“子墨”“宇航”“浩然”“梓豪”“亦宸”。與2019年相比,“奕辰”首次入圍并登頂榜首,成為男性新生兒父母起名的首選,“亦辰”“宇辰”“亦宸”也進入前十。
其實,不同時代名字的變化,折射了經濟社會發展、生活水平提升和思想觀念革新。
新中國成立時,為了紀念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時刻,很多男性取名為“建國”“建華”,很多女性選用“英”“蘭”。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名里“軍”“勇”“英”“麗”等比較常見,時代延續性較為突出。八十年代,人名里很多選用“偉”“磊”“靜” “麗”,反映人們一心追求簡潔、平靜、樸實的生活心態。九十年代名字則注入了風雅的文化元素,“杰”“浩”“婷”“雪”等字更多地被選用。進入21世紀后,“濤”“浩宇”“浩然”“婷”“欣怡”“梓涵”等“文藝范兒”的名字大受歡迎。
紅星新聞記者 王婷婷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1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