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一百三十三。(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谷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
(接前文)方位五行的思路,中央是屬土,土是調配其它四行,土又分為陰土和陽土。戊土是屬陽土,己土是屬于陰土,“戊己”是中間化合,一個升一個降,“戊己”的一升一降就運化了四周圍的升降,土往上升清陽,往下降濁陰,在中間就像一個自行車軸一樣,它是在軸心的位置,(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往上升的那個行就是木行,升到頭就是火,土的陰氣往下降一下就變成金,金降到底就是水,水降到底再往上升的那一點就是冬至——冬至一陽生,然后升到頂再往下降就是夏至,夏至就是“一陰生”,就開始往下降。
所以懂了這些,把二十四節氣里的所有的東西全都能串起來,其實它講的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有時間我可以專門跟大家講講陰陽五行這些內容,因為講《黃帝內經》會順帶講給大家聽,時間長了也就全串起來了,(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中國的文化就是這樣,它需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熏來熏去就明白了,有時一下還不知道是從哪兒明白的,反正就知道了。這就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會從不同角度來啟發你,啟發你一下就全明白了,就串起來了。
中央是黃色,我們都知道每種行都有自己的顏色,木行是青色,火行是赤色,紅色,金行對應的是白色,水行對應的是黑色,土行對是黃色,入通于脾,開竅于口。脾開竅于口,這一點在臨床上經常見到,我們看到嘴里邊長口瘡的,口臭的這些人大多數的問題都是胃火,脾胃的火氣比較重。
這時候怎麼辦呢?以我的經驗,尤其是口瘡比較嚴重的人,我們可以用一些瀉火的藥,像黃芩、黃連。光瀉火也不行,還有補充中焦,避免苦寒傷脾胃,這時候就得配上一些甘草,所以用黃芩、黃連,甘草,有時候治口腔潰瘍非常管用。但是還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到底是陰虛還是陽虛,是氣滯還是血瘀,有時候需要加減化裁一下。
有的人不是口腔潰瘍是口臭,這種人也很多,一張嘴,嘴里味兒特別大,這種情況下怎麼辦?也是清胃火。我的經驗就是給他用上一點點蒲公英,蒲公英清肝火、清胃火力量都是比較中和的,不是像黃連、黃芩這些藥都是苦寒的,比較重。還有青蒿,茵陳這些藥一用多了之后就容易拉肚子,所以我喜歡用的藥是蒲公英,蒲公英這味藥相對來講平和一些,它既能清了胃火,又能清了肝火。
所以我在這里用的時候,因為這個人上火,多數上火的人都多少帶著一點肝火,所以我就給他用蒲公英,蒲公英再配上一點薏苡仁,脾虛的人用炒薏苡仁,脾濕熱重的用生薏苡仁,火就清掉了,口臭沒過幾天就消除了,這就是一些臨床上的思路。所以有的時候讀《黃帝內經》,帶著臨床的思路去讀,也能讀出很多內容出來。
“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所以脾病是在舌本,心病在五臟,“肝病發于驚駭”,肝主驚,肺病是在背,因為背的前面就是肺,所以都是相應的。腎的病是在“溪”,很多人問“溪”是在哪里?以后會再講,“溪”就是小溪的“溪”,“溪”是山里的小河溝,就是溪水的意思,這個地方的“溪”就是連于筋骨之間的這種小肉之分,這是《素問集注》里的注解,以后我會專門來講這個意思。這都是不同的臟對應的不同的病的方位。
“病在舌本”所以我們看到有很多人舌頭上,第一是舌邊尖紅,代表肝有火、心有火,舌尖代表心火,舌邊代表肝火,有的人是舌體胖大邊有齒痕,這是典型的脾虛有濕。舌頭伸出來之后,周圍都是齒痕,為什麼有齒痕?因為舌頭胖了,嘴里的地方不夠了,于是就受周圍牙齒的擠壓,時間長了之后就有齒痕。什麼叫齒痕呢?就是牙齒印兒壓在那里這就是齒痕。(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前提就是舌頭特別胖,放在口腔里比較占地方,放在周圍有點撐。所以古人經常說,舌胖有齒痕,我們用中藥一利水、一化濕、一健脾之后,舌體就沒那麼胖了,就收縮了,一收縮了之后旁邊就沒有牙齒印了,沒有牙齒的印就沒有齒痕了,這就是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所以為什麼會收縮?很簡單,就是把水濕給利下去。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脾虛的人虛胖了,看上去就有點腫,臉也腫,眼睛也腫,身體也腫,有的人是腿腫。腿腫分為很多種類型,有一批是腎病導致的,這些人除外。還有就是那種腿腫,查小便、查腎功能都沒有問題,肌酐也不高,尿素也不高,也沒有蛋白尿,也沒有潛血,什麼都沒有,就是一個腿腫。再看看他的舌苔特別胖,特別干,有齒痕,你再問問他的身體狀況,(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他說身體特別疲勞,累,渾身就困,總是懶洋洋的,這其實就是典型的脾虛有濕。像這種主要在腿上的腫,張仲景喜歡用的方劑就是五苓散,用五苓散給泄水消腫,再兼有脾濕的人,加點生黃芪,補氣行水。這樣一來,水也消掉了,濕也下去了,腿也不腫了,身體也有勁兒,這就是中醫學的治病的思路。都是出于對“陰陽五行”的這種認知的基礎之上所衍生出來的。(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一百三十三。(更多精彩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1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