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易經大師等級劃分圖
近來網絡頻傳“易經大師級別圖”,《易經》(周易)再次和“大師”之名號綁在一起被調侃。有些視頻號、快手號、抖音號、“量子云云”公眾號也有相似的“周易算命”“周易看相”“五行易術”的不少段子。模仿江湖術士,博得網友一笑,這些段子手自以為揭穿了所謂的封建迷信或騙術。其實不然,大都是嘩眾取寵。無知者無畏,很多講段子的人本沒看過《易經》,現行本《易經》原文可有“算命”?有“五行”?有“面相”或有“量子”嗎?所以,誠勸這些人先通讀一遍《易經》,再來寫段子、敲鍵盤。打著“易經算命”招牌行走江湖的部分人,被冠以“易經大師”的稱號,這不但不尊重經典,好好的“大師”一詞也被帶偏了。用流行的話講,《易經》躺著也中槍。
就事論事,給“易經大師”分級別化層次的無非三種人。要麼學了幾天《易經》,對易學延伸的數術淺嘗輒止、侃侃而談,以五十步笑百步;要麼,就是易理派(學院派)高人看不慣擾亂學術環境的一些個跳梁小丑,說了幾句逆耳的真話;要麼就是圈外人士,善于給與易相關的書籍和愛好者亂扣帽子。可氣的是他們沒有完整讀過一遍《易經》。
有些“引流”公眾號,所謂的“讀懂周易(易經)這五句話,人越來越有福氣”,還有什麼“易經:做人最忌諱的,是太有身份感云云”;“好夫妻,一直都在裝傻”“讀易經可以走上坡路”等等,這樣的雞湯文章,幾乎每篇閱讀量突破10W+。諸如此類的雞湯文章,所謂出自《易經》的那些話,不知他們從哪個合訂本摘抄來的,今行本或簡帛易并非如是說。仔細端倪,有些話摘錄于古籍《尚書》《左傳》《國語》等,然后從平臺留言頻頻點贊稱快來判斷,這碗雞湯,他們真干了!你以為這碗雞湯喝的是“易理”麼?其實,只不加了點藥引子在里面罷了。有些人云亦云者中毒至深,管中窺豹,以為《易經》本該如此。如圖所述,這些人同樣該看看“某專科”。也由此可見,給“易經大師”分層次,不僅僅是易學界的悲哀,也少不了看客給自己不懂的學問瞎定論之嫌疑。
不可否認,《易經》包括象數理占,由占而聯系到預測。由易數到數術,便與河圖洛書相聯系。可謂儒門釋戶道相同,有共性而已。把算命、看相、五行術與易經捆綁在一堆抱團取暖,這自然不是易經的初衷,但卻是有些術士的終極目的。所謂以道御術,術這東西過于玄就失去了吃瓜群眾,所以要講理,有歪理也能走遍天下。好比是水泊梁山打著“替天行道”的大旗,有些人卻貼著囧臉密謀詔安一般。很多人說易經是算命的書,易經原文也這麼講麼?很多人就是對《易經》誤解太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古往今來這個行業的確有不少不學無術之人。其實,易卜與算命真不是一套體系。
易卜或從《連山》《歸藏》走來,源遠流長。可惜《連山》失傳,好在從殷商甲骨卜辭可窺探龜卜。考古發現,殷墟文字丙編·247號(藏于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甲骨包括“前辭”、“命辭”、“占辭”、“驗辭”。“前辭”刻錄占卜的時間與負責貞問的貞人姓名,“命辭”討論這次占卜要問的問題,甲骨占卜“占辭”是商王根據卜兆所作的預言,“驗辭”就是實際應驗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占辭”和“驗辭”常常被省去。省去“占辭”才使占卜大眾化,省去“驗辭”是因為有些事的應驗期較長,不便跟蹤刻錄。由此可見,龜卜之法從選材(龜甲)再到打磨鉆鑿,最后烤出裂紋和鐫刻文字,邏輯清晰,體系完善,一絲不茍。
重要的話講三遍,而《周易》講占筮,占筮比算命高級多了。因為它關乎國家大事、人文情懷。占筮是繼龜卜之后的一種重要占卜方法,《左傳》“筮短龜長”的說法是很好的佐證。筮法選材并非骨材,而是50根(合大衍之數)蓍草推三才(天地人)之數,講究“感而遂通”“相由數生”之法。筮法要經過分、掛、揲、歸、扐等步驟,十八變才推演一卦,使用起來并不方便,這就有了京房“火珠林”占法,只需要三枚銅錢就可代替50根蓍草,三枚銅錢擲六次就可以成,之所以講“擲銅錢”而不說扔銅錢,是古占筮者對占卜的講究與敬畏。 《易經·蒙卦》就有:“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的說法。不用多數,筮有原則,再三筮之,則不恭。
科學家、院士們也講:“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古人為什麼要占,初心是美好的,無非就是想預知未來。人天生對未來充滿好奇,也對以后要發生的事寄予厚望。殷墟甲骨的大量出土真實反映了商代占卜概況。王室貴族上自國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氣候、收成、征伐、田獵、病患等等無不問卜,所問之事概括起來,無非三大問三種模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辦”。等同于靈魂之拷問,“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這一問一答就回到了哲學的境地。有人說這不科學,其實易學不必是科學,科學也不必是易學。科學一詞源于拉丁文,指知識、學問之意,相當于希臘文的“智慧”之意,其疊詞的“philosophia ”系為哲學,18 世紀后,在西方演變為廣義的“科學”。足可見“科學”一詞的源頭與哲學相關;也可見,用18 世紀后“名詞”去評論商周之際成型的《周易》,顯然不妥。
易經與風水,自然也是同氣相感。易經有風(巽☴)也有水(坎☲),但并沒有直接講風水,所謂六十四卦分金,十二辟卦擇時等,都是風水學對易經的解讀。周易講時空,風水亦如是。別的不論,講中國古建筑就離不開風水。古建筑測繪,察山水走勢,相土嘗水、規劃布局,多與易理吻合,二者相似理論也是穿越時空的,經得起考證。可以說,一個是充分條件,一個是必要條件,二者自成體系,但又有交集。比如風水羅盤層數的演變,恰好說明了這一點。就風水而言,是一門研究地理的學問,不知有些人從哪里讀到了封建迷信,多數誤解與爭議,都是不懂風水的人講風水造成的。
滑稽的是,有人竟然認為五行出自《易經》,可現行本易經中的確沒有“五行”一詞,可他又說五行與易經是一類的,真是《尚書》《易經》傻傻分不清。五行自《尚書》《黃帝內經》打通了易理的督脈,同樣創造了穿越時空的理論。所以,關于易經的一些個名號,是有委屈的。也有人將易學過度神秘化,脫離其成書背景鼓吹《易經》,這也是不可取的。易經自成書以來,就有很多謎團,有些人唯恐它不夠玄奧,臆想創造、胡言亂語,真是“成易不足,添亂有余”,實為可恨。這些人顛倒是非,硬生生把經典演繹成了牛鬼蛇神,所以說給“易經大師”分層次,不僅僅是易學界的悲哀。
將要攘外,必先安內。自古學易之人,真是魚目混雜,參差不齊。被列入“六個層次”內的易學人士,還真不少。我想,給“易經大師”分層次級別的人,就難跳出這“六個層次”。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言,人生有三重境界,這“六個層次”就是昨夜西風凋碧樹,望盡回頭路,仍一片茫然。用哲學家馮友蘭的話講,這些個層次還停留在自然和功利境界,譬如搞學術研究或文學創作等,坐十年的冷板凳也不見得有油水,而學數術恰恰相反。早上拜師,拿著羅盤和師傅拍個照,吃了午飯就可以自立門戶。自立門戶以后,先拿到如圖所示的“易經一級證書”,到處參加宣傳,給自己貼金。有了這些證書,好比老鼠有了殺手锏,敢和貓斗嘴,固執己見,自以為是,侃侃而談。
然久而久之,發現自己懂得那點學問,別人都懂。于是乎又拿起了書本,開始啃書,所謂衣帶漸寬終不悔;有了“易經二級證書”,加上量子神奇的助攻,開始和人辯論,這就拿到了“易經三級證書”。難免奇談怪論,胡言亂語。實力不夠,就有更玄的學問來湊。不可否認,量子力學與《易經》理論有相似之處。當經典力學走向困惑時,來拯救學科前沿的量子力學,首先在玄的領域與《易經》碰撞,如用“波粒二象性”來解讀陰陽等等。說物質波是陰質,而波粒之粒為陽。可以確定的為陽為“形”,不可確定的為變化之象、為陰、為暗物質,這種研究仍然離不開二者的共性。除了《易經》與量子的共性,還有易經卦爻辭與量子的糾纏,這一研究,目前還徘徊在二者的共性與相似性之間,尚未有新的突破。
既然量子解讀不了《易經》之謎(如彖爻象數、卦序之論等),那麼,天下懂易之人,舍我其誰。于是乎,到處和別人抬杠,如“宇宙易經研究會某副會長”說他破譯了“易經密碼”,一口一個別人誤讀錯解《周易》。到這個份上,算是拿到了“易經四級證書”了,所謂“爭論不休、興奮狂顛”。好比英語考試,有了四級證書還得拿六級,要做易學研究型人才,這是一條捷徑。開始羨慕那些入世則為王侯將相,出世也能看山是水的高人。經過一番內心的掙扎,終于開始著書立說,不管寫什麼,總之自認為自己站在“金字塔”之上,其實內心充滿了疑惑。最后有些人還是從惶恐里走了出來認真研究易學,所謂“易經七級證書”也被雪藏了。
給“易經大師”劃層次,將古往今來的易學大家置于何地?話說回來,害群之馬推不倒歷代研易大家鑄的易學大廈。試問?田何、周王孫、丁寬、施仇、焦延壽、鄭玄、王弼、孔穎達等人應該頒發幾級證書?這事兒估計辦證之人也犯困。每個人都有給“易經大師”劃分等級的權利,但級別終究是名號,華而不實的東西稍縱即逝。不以名號級別說大師,但為學術辟蹊徑。用史學大師陳寅恪的話說,這樣才能與光同塵。
研易路上,我們除了稱贊易道廣大。還有很多事要做,周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仍有待商榷;周易的內容和性質有待論證,易傳的作者時期、卦序排列依據等等仍在探討,帛書、簡易的考古易研究以及易學史、易學哲學史、易學與其他學科交叉比較等都刻不容緩。這些問題解決了,外界偏見也會消失,“易經大師”的名號終成過往,丟掉所謂層次與級別,靜下心來研讀《易經》,算是一個好的開始。
作者:亦無名(周莊狂鶴),于2020-08-25刊于周易參考。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