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算命說雙喜盈門是什麼意思

解夢佬

中國非遺的時代光彩

——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揭曉活動側記

光明日報記者張玉玲劉夢

元宵節,不僅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也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在這樣特別的日子里,中國的非遺人迎來又一年的盛會。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主辦,光明網、“文化強國”光明日報協同推廣平臺承辦的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揭曉,張伯禮、陳正雷、楊先讓、朝戈金等十位在非遺領域辛勤耕耘的代表人物走到了前臺,講述著自己的非遺故事和人生感悟,分享了自己的非遺緣分和文化情懷。真摯的情感、樸實的話語,展現了非遺千姿百態的時代風采,更讓人看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

掃一掃觀看更多精彩

大戰大考顯非遺力量

前一天剛在人民大會堂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獎章,第二天就出現在非遺年度人物的會場,來自大涼山的彝族手工刺繡縣級代表性傳承人喬進雙梅可謂“雙喜盈門”。

“我身上這件現代彝繡,在傳統紋樣中植入時尚設計,以黑、紅、黃為主色調,小小的三色文化,代表著吉祥如意。”喬進雙梅的一襲彝族服飾,就是繡娘們脫貧攻堅的“新作品”。“我和彝繡的故事,三天三夜講不完,我心里感恩的話,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接過“中國非遺年度人物”獎杯,她的語調有些激動,“非遺,改變了深山里婦女的命運;小小的繡花針成了脫貧致富的秘密武器。”

另一位身著民族服飾的宋水仙,是貴州的水族馬尾繡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她也帶領鄉親們把祖祖輩輩的刺繡技藝變成脫貧致富的金飯碗,還學會了互聯網帶貨,讓水族刺繡走出大山,走進現代人的生活。

算命說雙喜盈門是什麼意思

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抗疫斗爭取得偉大勝利,這兩大主題鐫刻在2020年的史冊上,也深深地留下了非遺人的獨特貢獻。與喬進雙梅、宋水仙一樣,在這個舞臺上完成身份轉換的還有“人民英雄”張伯禮。

在去年的抗疫戰場上,張伯禮院士和武漢“肝膽相照”,感人至深。他多次獲獎,但以中醫傳統制劑方法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的身份獲獎卻是第一次。因公務不能到活動現場,張伯禮便早早地等在了連線屏幕的那一頭,他激動地說:“中醫藥全程參與抗擊疫情,在各個階段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中醫藥也成為中國抗疫的亮點。”

的確,在驚心動魄的抗疫斗爭中,古老的中醫藥貢獻了杰出的東方力量。數據顯示,全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有7萬多人使用了中醫藥,中醫藥總有效率達90%以上。

“作為一個大國,我們的科技進步、產業進步了,我們的文化也同樣要進步。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光大,才是一個大國的立國基礎。”張伯禮堅定地說,“非遺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非遺年度人物活動是個很有意義的活動,我為獲得這個榮譽而感到榮幸,也將繼續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而努力。”

鏗鏘前行中初心不改

凝神靜氣、閃展騰挪,伴隨柔和舒緩的樂曲,太極拳(陳氏太極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正雷和他的兩位弟子舒展筋骨、吐故納新,以靜制動、以柔克剛,一招一式間與天地對話、與自然相融,在活動現場盡展太極的剛柔之美、神韻之美和協調之美。

太極拳、送王船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2020年中國非遺的里程碑式事件。至此,我國人類非遺數量增至42個,居世界第一,凝結著一代代非遺人的傳承、堅守和奉獻。

獲得“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是對陳正雷60多年來苦練不輟、傳藝不停的最高褒獎。從一個人、一個家庭,帶領一個團隊,一套拳走遍世界;從河南陳家溝到60多個國家的100多個教學點;從書本只有中文到翻譯成9種文字、在100多個國家出版發行,陳正雷坦言“一路走來滿是艱辛”,但支撐這位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嫡宗傳人的“初心”是:“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太極拳發揚光大,要為人類健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的回信中提到,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星光燦爛,有三位戲曲舞臺上的“角兒”獲獎:昆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王芳、潮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姚璇秋、京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朱世慧。

不同的劇種、不同的表演,但相同的角色都是“傳承人”,有著相同的“初心”:戲大于天,要演好每一出戲、每一個角色;既要在舞臺上唱念做打,還要帶弟子,口傳心授、代代傳承。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潮州考察指出,以潮繡、潮瓷、潮雕、潮塑、潮劇和工夫茶、潮州菜等為代表的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潮劇是用地方方言來演唱的,潮劇的故事就是潮汕人的故事,深受海內外潮汕人的熱愛。”已屆85歲的潮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姚璇秋退休20余年,但退而不休,還一直忙于傳承工作。她帶領的一批批潮劇人不懈努力,讓有著500多年歷史的潮劇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潮劇更“潮”,丑角不“丑”。“京劇第一丑角”朱世慧這樣理解自己的角色和初心:“京劇有生、旦、凈、丑四大行當,各個行當有各個行當的美。丑角就是京劇中的喜劇演員,我們就要磨煉和精進自己的表演,讓丑角也有自己的藝術美,為觀眾帶去笑聲和歡樂。”

算命說雙喜盈門是什麼意思

王芳不能來京參會,在遠程連線中她解釋了原因,“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我們正在抓緊時間排練一部原創現代蘇劇《姑蘇人家》,向中國共產黨百年獻禮。”王芳說,“作為黨員,非常高興在這個特殊日子里為黨獻上充滿誠意的生日禮物;作為一名非遺傳承人,將繼續努力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把傳承傳播工作做好!”

接續奮斗中根深葉茂

“一把土養育的是他那片沉甸甸的情,一本書記錄的是那顆滾燙燙的心,他讓民間美術登堂入室,超越時空,滋潤炎黃子孫的心靈。”

當91歲的楊先讓拄著拐杖緩緩走上領獎臺,全場響起熱烈持久的掌聲。在中央美術學院創立中國第一個民間藝術系;第一次系統梳理黃河流域的民間文化寫成《黃河十四走》——兩個“第一”成就了楊先讓的學術高峰。

為什麼要用腳步丈量母親河,要用田野調查的方式投身民間美術這片汪洋大海?“社會在不停變化,許多東西像潮水一樣消逝,我著急啊!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黃河文化將多民族的文化都吸收進來,是最具代表性的,所以我要走!”楊先讓的“先知先覺”和中央“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判斷不謀而合: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這一年,更多的研究者、策展人、設計師、藝術家、企業家參與到非遺工作大格局中,推動非遺事業根深葉茂、基業長青。

跨界創新,使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獲得“中國非遺年度人物”。紡織類非遺涉及門類多、覆蓋面廣、品種豐富,包括紡、染、織、繡等傳統工藝和各種民族服裝服飾。孫淮濱認為,隨著紡織服裝產業鏈向高端邁進,加大紡織類非遺資源的發掘力度,非遺時尚化、產業化、國際化,將不斷為紡織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多年來從事中國非遺的國際交流,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朝戈金實至名歸,獲得“中國非遺年度人物”。在他看來,非遺是老百姓的文化,歷史上很多時候僅由老百姓自己保護,但這種做法在今天遠遠不夠:“知識在細化,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也在提升,特別是國際社會的非遺動向也值得關注,需要既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又結合中國的特點。這樣,有政府的管理指導、群眾的積極投入、學者的深度參與、中介組織的廣泛支持,多種力量共同作用,方能為非遺傳承發展貢獻‘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01日1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