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關于同心圓圖形易經是什麼意思的信息

解夢佬

同心圓圖形易經是什麼意思

沉思神秘的瑪雅文明

易亞蘇

“瑪雅”地球上神奇的土地,“瑪雅”人類神秘文明的結晶地。

一、瑪雅數字與《易經》

古瑪雅人僅用三個符號,就組成了所有數字。考古學家稱這三個符號:一個貝殼(代表0),一點代表1,一杠代表5。古瑪雅人就是用這三個“原始”符號演變出“0到19”二十個遞增數字,瑪雅數字20進階,現代考古學家稱“20進制”。

從中國考古出土原始時期陶器上的數字符號,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古老數字1~19與古瑪雅人1~19個數字,其“描述”如出一轍。比較中國古老數字與古瑪雅人數字1~5:中國古老數字1將古瑪雅人數字代表1的“1點”寫成“1杠”,將代表2的“2點”寫成“2杠”,將代表3的“3點”寫成“3杠”,將代表4的“4點”寫成“×”,將代表5的“1杠”寫成“扭曲”符號;從6~10:中國古老數字6將古瑪雅人數字代表6的“1杠上1點”寫成“1杠上1短豎”,將代表7的“1杠上2點”寫成“2杠上1短豎”,將代表8的“1杠上3點”寫成“3杠上1短豎”,將代表9的“1杠上4點”寫成“×上1杠1短豎”,將代表10的“2杠”寫成“十”。可見,古人使用的兩種數字在“記載”和“方法”上一脈相承,各有千秋。我認為古瑪雅人數字和中國古老數字都從《易經》八卦來,準確地說“八卦”從數中來,數字從“八卦”中來。

古瑪雅人數字為什麼是“20進制”?我認為,古瑪雅人的數字表面看是20進制,其內涵是“4進階5進制”,與中國古老數字一樣都體現了《易經》數理精髓(中國珠算的精髓就是“4進階5進制”)。在瑪雅紀年9個數量級中第五個數量等級(“伯克盾時期”)最初被現代學者稱為“循環”,西方學者當時已經意識到了瑪雅數字奧妙“5進制”和“周期”。古瑪雅人數字中“貝殼”0是“太極”,1點是“太陽”,2點是少陰,3點是少陽,4點是太陰。《易經》八卦“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在古瑪雅人的數字中得到充分體現與完整繼承。在古瑪雅的數字中沒有出現五個點,也沒有出現“四杠”,這都是因為《易經》“河圖”、“洛書”數理精髓“藏五中居,似有似無”和八卦由“三爻一卦”的緣故。“三爻一卦”中卦的內涵是循環、是周期。周期是瑪雅數字的靈魂。

從對“0”的運用和數的“進制”看,古瑪雅人似乎比古中國人更“精通”《易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的道理。

河圖:東八、南七、西九、北六、中五;東方(木)八五三為朋,南方(火)七五二同道,西方(金)九五四為友,北方(水)六五一共宗,中(土)十五相守。

洛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

“河圖”、“洛書”的精髓“藏五中居,似有似無”。從古到今我們中國人潛心研究《易經》,前人有“天定卦”也頗得《易經》數理要領。

離(3)巽(2)坤(1)兌(4)

乾(9)艮(6)坎(7)震(8)

我認為,瑪雅的數字從“八卦”演變出來,并獨有其完整的體系,也這樣代代相傳保存下來。瑪雅數字“獨有的完整體系”就是“零”和“周期”。古瑪雅人對4、9、13等數字的“運用”和“崇拜”都源自《易經》數要。

二、《易經》與瑪雅祭祀歷法

瑪雅祭祀歷法一年260天,現代考古有的稱“卓爾金年”(也有稱“卓金年”、“短算歷”等)。在古瑪雅人留下的許多天體方面的史料中,最令人驚嘆不已的莫過“卓爾金年”。有人奇怪,既然古瑪雅人的地球年、金星年是針對太陽系兩個大行星而言,那麼卓爾金年一定也與某個天體有聯系。于是出現什麼古瑪雅人是外星人,什麼太陽系有“瑪雅星”等等神秘。

我認為瑪雅“卓爾金年”并非從天上來,“卓爾金年”從古瑪雅人對數字的原始崇拜而來,相對現代人而言,也可以說從《易經》中來。

現代史學家、天文學家把古瑪雅人“卓爾金年”稱為古瑪雅人的宗教祭祀年,1年共有260天(有260個不同的名稱和順序),劃分為13個月,每個月以20個“瑪雅神”為中心。有人也稱“卓爾金年”為“瑪雅甲子”。

古瑪雅人數字從0至19有20個,20個數字是古瑪雅人的20個數字神(其實沒有20個神,古瑪雅人只有9個數字神,常用的是8個)。“卓爾金年”定為13個月(我們至今尚不明白古瑪雅人這13個神的名符),從《易經》“天定卦”9+4=13來(9-4=5是古瑪雅人數的進制)。

古瑪雅人運算出來的著名金星公式:

(月球)20×13=260; 260×2×73=37,960

(太陽)8×13=104;  104×5×73=37,960

(金星)5×13=65;  65×8×73=37,960

古瑪雅人在長期的生活觀察中發現“卓爾金年”與“胡納伯.庫(Hunab Ku)創世神”的周期有差別,于是才有了以天體為基準的地球年、金星年。

人不是生來就知“天命”的,相對人而言,宇宙無法抗拒的規律讓人類后來才學會“知天樂命”。古瑪雅人是地球上“土生土長”的人,也是地球上最樸實、智慧的人。長期對“天象”的觀測,使得古瑪雅人更加智慧,也使人類文明更加成熟。瑪雅祭祀年260天的實質是“數字”的周期,與天體沒有關系。我們覺得不能認為人類在未認知“天體”前從不計時,也不能認為“結繩”計數是為了“捆住”某個行星。我認為“瑪雅星”是人的一種臆斷。臆斷是人“愚昧”的必然結果,它最終都是以“神秘”的形式在人類文明中“彌漫”,繼而又無聲無息的去“嘲弄”人類文明。

學海無涯,從易到難。人類文明的興起也是從簡到繁,從原始到科學。

三、瑪雅文字應該稱為“數象文字”

中國有社會學家在云南瀘沽湖地區發現許多摩梭人的“經書”,被稱為“天書”、“算日子的書”。這些經書有的是“符號式”經書;有的是“象形文字”歷書,應該稱“數象文字”。我認為,“瑪雅文字”與摩梭人的“數象文字”有“兄弟之源”。摩梭人有“算日子的書”,“瑪雅石柱”也曾經被稱為“計日子的書”。

我認為瑪雅文字應該稱為“數象文字”。何謂“數象文字”?“數象文字”是用“數”和“象”組成的人類最原始的文字,是人類文字的起源。“數象文字”中的“象”是“數”所代表“神”的符號,“瑪雅文字”起源于十多個“數象文字”。古人對“數”的概念根深蒂固、對“神”的崇拜日益加深之后,“數”逐漸從文字體系中退出,就產生了不同形式的“象形文字”。人類的文字演變從繁到簡(從數象文字到象形文字),文字多了又從簡到繁,后來才再從繁到簡。

我認為蘇美爾人的“楔書”、古埃及人的“鳥獸文”、古中國人的“甲骨文”等“象形文字”其起源都晚于古瑪雅人的文字,應該稱瑪雅文字為“數象文字”,而不是象形文字。

了解瑪雅文明的人都熟悉“蘭登石牌”,“蘭登石牌”正反都有雕刻,反面“大字七個,小字八個”。第七個“大字”是瑪雅文字中一個最常用的“符號”。我認為,這個符號“翻譯”成現代漢語念“元”,代表“元”、“始”,它與其它“符號”結合組成了“開始”、“智慧”、“靈魂”等瑪雅文字。

瑪雅文字的許多符號都從“元”這個符號來。如果用“綱舉目張”形容組成瑪雅文字的符號,那麼“元”這個“符號”就是“綱”。“蘭登石牌”第七個“大字”是“元”標準的符號形式,它在瑪雅文字中有很多變化,“上下左右、東倒西歪、殘缺不全”。不管這個符號怎樣“變”,都很容易辨別出來。“元”的符號像現代漢字部首、偏旁,但又不完全相同。“瑪雅低層世界九個神的名符”的第九個名符(參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全景瑪雅》第178頁,西爾瓦納斯.G.莫萊(Sylvanus Griswold Morley)著),其上部分也是“元”的一種形式。

瑪雅“方舟傳說”有十三顆“水晶頭骨”,頭骨代表什麼?頭骨代表死亡。我認為十三顆“水晶頭骨”是古瑪雅人從數字崇拜中來,與中國“地支”十二個字有某種聯系。為什麼二者在數上相差有一?古中國數字與古瑪雅人數字內涵區別在“零”。“方舟傳說”由一顆大頭骨和圍繞大頭骨的十二顆小頭骨組成,大頭骨就是“零”。

代表“瑪雅數字神”的符號與中國“甲乙丙丁”、“子丑寅卯”大同小異。在中國象形文字里有“東西北南”,還有“昭穆幽明”,還有“震兌坎離”,還有“八九六七”,也還有“木金水火”等等,瑪雅文字中也有這樣的道理。西方人研究瑪雅宗教信仰發現有一個“雨神恰克”,得出“東方的恰克紅色的人;西方的恰克黑色的人;北方的恰克白色的人;南方的恰克黃色的人”。“雨神恰克”的“方位”與“顏色”的這種關系在《易經》“八卦”中都有。

我認為,瑪雅文字也許是甲骨文的“前身”。

四、中國考古中的瑪雅文字符號

中國考古中有一文物——“玉人頭飾件”,亦稱“龍山文化玉人頭像”:該文物呈乳白色,局部有褐色侵蝕,為裝飾品。以陰線雕刻,線條洗練成熟。考古學家認為是部落首領或具有崇高地位的神職巫師形象(參見中國商業出版社《中國玉器鑒賞圖錄》(下)第281頁,李建偉、邱運榮編著)。

中國考古中還有一文物——“勾云形玉佩”(橫長22.5厘米,寬11.5厘米,厚0.5厘米)是紅山文化代表性玉器之一,通常出土于等級較高的中心大墓,其放在墓主人的胸部等人體關鍵部位。考古學家認為,“勾云形玉佩”不是一般的裝飾品,可能是被用于溝通上天與祖靈的專用物品(參見萬卷出版公司《玉器鑒定十八講》第12頁,方輝、楊波著)。

以上兩個考古文物是什麼?

“龍山文化玉人頭像”也許是“部落首領或具有崇高地位的神職巫師形象”,但是,在很多瑪雅文字中我們不難找到這個“頭像”的符號。比如:所謂“瑪雅低層世界九個神”的名符“第六”,瑪雅歷中20天的專用符號“t”等等(參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全景瑪雅》第178頁、第202頁,西爾瓦納斯.G.莫萊(Sylvanus Griswold Morley)著)。我認為“龍山文化玉人頭像”是瑪雅文字的一個符號,在瑪雅文字中念什麼?“翻譯”成現代漢語念“首”,可能還引申為部落首領等瑪雅文字。

“勾云形玉佩”又是什麼?漢字中“明”字由日月組成,太陽和月亮在古人看來是天上最亮的天體,所以古人有日神和月神的崇拜。月有圓缺,古人相信月亮具有死而復生的神秘力量。考古中墓主人的胸部擺放“勾云形玉佩”是代表月亮,祈求復活。如果把“勾云形玉佩”看作符號,它與瑪雅文字中代表“太陽”、“月亮”、“星星”、“金星”的符號極其相似(參見大象出版社“文明探索5”《瑪雅》,第42頁)。我認為“勾云形玉佩”是瑪雅文字中代表“月亮”的符號。

“解讀”以上兩件文物(“玉人頭飾件”和“勾云形玉佩”)是想引起考古學家和語言學家對“龍山文化”與“大汶口文化”某些文物的再考證,本來“龍山文化”與“大汶口文化”的分界就存在“模糊的時間段”,我認為,這時期的考古對中國文字起源考證十分重要。

也許還有大量類似的文物“符號”散落民間,我們沒有發現。

“瑪雅”似曾去過的昔日熱土,“瑪雅”似曾熟悉的古老文明。

開篇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為人類進步和世界和平而來。

“瑪雅”地球上神奇的土地,“瑪雅”人類神秘文明的結晶地;“瑪雅”似曾去過的昔日熱土,“瑪雅”似曾熟悉的古老文明。

現代天文學一年長度365.2422天 ,舊儒略歷紀年一年長度365.2500天 ,我們現在通用公歷紀年一年長度365.2425天 ,古瑪雅人公元前的天文常識一年長度365.2420天。古瑪雅人使用的歷法無疑要比現代人常用的歷法更精確,其誤差只不過 0.0002天,一年也只差17.28秒。原始時代的古瑪雅人神奇的天文常識讓科學時代的現代人“目瞪口呆”了500年,為什麼?

我們現在所知古瑪雅人歷法累積計日分9個數量等級,由小到大分別是金(Kin)、烏納(uinal)、盾(tun)、卡盾(katun)、伯克盾(baktun)、皮克盾(pictun)、卡拉盾(calabtun)、金契盾(kinchiltun)、阿勞盾(alautun)。現代人分析除“烏納”是18進制外,其余都是20進制。1金代表1天,1烏納(月)為20天,1盾(18烏納為1盾)為360天,1卡盾為7200天,1伯克盾為144000天等等。古瑪雅人“盾”的概念近似我們“年”的概念。

摩利斯.科特羅(Maurice M.Cotterell)曾著《瑪雅大預言》一書并獲得Volutario文化獎,又作《瑪雅王的圣數》一書風靡二十世紀末的世界。摩利斯.科特羅稱在瑪雅族的“古代文獻”里找到1366560這個“圣數”(sacred number)。聰明的作者將瑪雅紀年中的五個數字(其實是數或數的周期):144000、7200、360、260(且不論數列中加入260有何道理)、20之和乘上9,“魔術”般也得出了1366560這個“魔術數字”。于是,有書商聳人聽聞將“圣數”稱為“掌握全球60億人口的存亡密碼,邁進千禧年最真實的未來預言”。真是這樣嗎?人類二十世紀末的科學當時又到哪里去了?

一、《易經》與“瑪雅”

《易經》來告訴您所謂“圣數”是什麼。

從摩利斯.科特羅的“圣數”公式:1366560=(144000+7200+360+260+20)×9中,我們可以看出,所謂“圣數”從古瑪雅人原始天文歷法周期、祭祀歷法和數的進制而來,從《易經》“天數”9而來。

(一)瑪雅數字體現《易經》精髓

“瑪雅數字”很奇妙,也非常原始。“瑪雅數字”其內涵體現的是《易經》數理要義。

古瑪雅人的1阿勞(alau)等于23040000000,這是一個天文數字,現代人日常生活中極少用到如此巨大的數據。1阿勞23040000000÷360=64000000,如果用天作單位,1阿勞近似6400萬年(8×8=64,10×10=100,80的平方等于6400)。古瑪雅人正是因為有像“阿勞”等龐大的“天文”數字(現代人只有在測量星際距離和星際航行時才可能用到這樣大的數據),才使得古瑪雅人有相當精確的天文歷法。

智慧的古瑪雅人僅用三個符號,就組成了所有數字。考古學家稱這三個符號:一個貝殼(代表0),一點代表1,一杠代表5。古瑪雅人就是用這三個“原始”符號演變出“0到19”二十個遞增數字,瑪雅數字20進階,現代考古學家稱“20進制”。

從中國考古出土原始時期陶器上的數字符號,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古老數字1~20與古瑪雅人1~20個數字,其“描述”如出一轍。比較中國古老數字與古瑪雅人數字1~5:中國古老數字1將古瑪雅人數字代表1的“1點”寫成“1杠”,將代表2的“2點”寫成“2杠”,將代表3的“3點”寫成“3杠”,將代表4的“4點”寫成“×”,將代表5的“1杠”寫成“扭曲”符號;從6~10:中國古老數字6將古瑪雅人數字代表6的“1杠上1點”寫成“1杠上1短豎”,將代表7的“1杠上2點”寫成“2杠上1短豎”,將代表8的“1杠上3點”寫成“3杠上1短豎”,將代表9的“1杠上4點”寫成“×上1杠1短豎”,將代表10的“2杠”寫成“十”(也可以理解為“1杠1短豎”)……中國古老數字20為“1杠2短豎”,古瑪雅人數字20為“貝殼進階”。可見,古人使用的兩種數字在“記載”和“方法”上一脈相承,各有千秋。為什麼說是“一脈相承”?因為古瑪雅人數字和中國古老數字都從《易經》八卦來,準確地說“八卦”從數中來,數字從“八卦”中來。

古瑪雅人數字為什麼是“20進制”?其實,古瑪雅人的數字表面看是20進制,其內涵是“4進階5進制”,與中國古老數字一樣都體現了《易經》數理精髓(中國珠算的精髓就是“4進階5進制”)。在瑪雅紀年9個數量級中第五個數量等級(“伯克盾時期”)最初被現代學者稱為“循環”,聰明的西方學者當時已經意識到了“瑪雅數字”的奧妙“5進制”和“周期”。為什麼不堅持呢?因為不懂《易經》,不明白“瑪雅數字”如何來。古瑪雅人數字中“貝殼”0是“道”,也是“太極”;1點是“太陽”,2點是少陰,3點是少陽,4點是太陰。《易經》八卦“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在古瑪雅人的數字中得到充分體現與完整繼承。在古瑪雅的數字中為什麼沒有出現五個點?又為什麼沒有出現“四杠”?這都是因為《易經》“河圖”、“洛書”數理精髓“藏五中居,似有似無”和八卦由“三爻一卦”的緣故。“三爻一卦”中卦的內涵是什麼?是周期。周期是“瑪雅數字”的靈魂。

從對“0”的運用和數的“進制”看,古瑪雅人比古中國人和現代中國人更“精通”《易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的道理。西方人研究瑪雅數字,因為不懂《易經》所以判斷為“20進制”。如果懂《易經》就不會稱“20進制”,而稱“20進階”或“4進階5進制”。對此,不知我們當中一味將《易經》作為玄學(玄奇之學)研究的人該作何感受?潛心研究《易經》的預測功能,不如研究“瑪雅預言”,因為“瑪雅預測”得到過《易經》真傳。

河圖:東八、南七、西九、北六、中五;東方(木)八五三為朋,南方(火)七五二同道,西方(金)九五四為友,北方(水)六五一共宗,中(土)十五相守。

洛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

“河圖”、“洛書”的精髓“藏五中居,似有似無”。從古到今我們中國人潛心研究《易經》,前人有“天定卦”也頗得《易經》數理要領。

離(3)巽(2)坤(1)兌(4)

乾(9)艮(6)坎(7)震(8)

瑪雅的數字從“八卦”演變出來,并獨有其完整的體系,也這樣代代相傳保存下來。瑪雅數字“獨有的完整體系”是什麼?就是“零”和“周期”。古瑪雅人對4、9、13等數字的“運用”和“崇拜”都源自《易經》數要。

人類的數如何來?從無到有,無是零(我們后來才有無窮大的數學哲理概念)。先有0后有1,有1才有2,有2就有3,有3必有4、5、6……如此“生生不息”。人類自從“悟出”了數,“后天”萬物也就“相繼而生”,正如圣人老子在《道德經》中凝練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數就有少與多的區分,由少及多,“少”與“多”的概念就在人的觀念中建立起來了。概念形成觀念,人的思想也就豐富起來。可以這樣理解“數——概念——思想”同時在人的思維中產生。人的思維上升為思想后,才開始有成熟的語言;語言產生后,才有成熟的文字。人類有了文字,才有成熟的文明;人類主流文明最終才給人類帶來科學。數字是人類文字的起源,對數的理解是人類原始文明的起源。

人類文字從記數的“點與劃”開始,“點”多了有“劃”,“劃”多了自然刻出“符號”。有了“點與劃”才有刻出的“符號”,有刻出的“符號”之后,才不斷優化形成我們今天的兩大類文字——“象形文字”和“字母文字”,而后又形成兩大語系——“印歐語系”和“漢藏語系”。

“八卦”是中國古人長期對數及其內涵體會后的“濃縮”,并又通過了不斷對“天地萬物”觀察體驗后的“沉淀”。《易經》起先“有卦無字”,文字是古人后來通過“八卦”的內涵升華出來的,所以古人稱“易”為“經”。“易”是數,是變,是變數。其實我們讀《易經》是我們在讀“自己”,因為人的觀念依靠“文字”表達,而文字源于《易經》“八卦”對“數”的凝練。文學評論家說:一千人讀《紅樓夢》就有一千部《紅樓夢》,普通的道理。

萬物皆有數,并被數描述。數使我們認識宇宙萬物,如果人類離開了數,宇宙就會變得模糊了。數是點亮人心靈的太陽,讀《易經》沒悟出這樣的道理,您就該去散步了。

(二)《易經》與瑪雅祭祀歷法

瑪雅祭祀歷法一年260天,現代考古有的稱“卓爾金年”(也有稱“卓金年”、“短算歷”等)。在古瑪雅人留下的許多天體方面的史料中,最令人驚嘆不已的莫過“卓爾金年”。有人奇怪,既然古瑪雅人的地球年、金星年是針對太陽系兩個大行星而言,那麼卓爾金年一定也與某個天體有聯系。于是人類又開始出現了神秘,什麼古瑪雅人是外星人,什麼太陽系有“瑪雅星”等等。

臆斷是人“愚昧”的必然結果,它最終都是以“神秘”的形式在人類文明中“彌漫”,繼而又無聲無息的去“嘲弄”人類文明。

瑪雅“卓爾金年”并非從天上來,“卓爾金年”從古瑪雅人對數字的原始崇拜而來,從瑪雅數的周期而來,相對現代人而言,也可以說從《易經》中來。

現代史學家、天文學家把古瑪雅人“卓爾金年”稱為古瑪雅人的宗教祭祀年,1年共有260天(有260個不同組合的名稱和順序),劃分為13個月(考證有13個專用名稱或名符),每個月以20個“瑪雅守護神”為中心(考證有20個專用名稱或名符)。有人也稱“卓爾金年”為“瑪雅甲子”。

古瑪雅人數字從0至19有20個,這20個數字有學者稱是古瑪雅人的20個數字守護神(其實古瑪雅人只有9個“數字守護神”,常用的是8個)。“卓爾金年”定為13個月,從《易經》“天定卦”9+4=13來(9-4=5是古瑪雅人數的進制;研究瑪雅文明至今尚不知這13個守護神的名符),當然,“天定卦”是后來中國人的“體會”。

古瑪雅人運算出來的著名金星公式:

(月球)20×13=260; 260×2×73=37,960

(太陽)8×13=104;  104×5×73=37,960

(金星)5×13=65;  65×8×73=37,960

聰明的古瑪雅人在長期的生活觀察中發現“卓爾金年”與“胡納伯.庫(Hunab Ku)創世神”的周期有差別,于是才有了以天體為基準的地球年、金星年。

人不是生來就知“天命”的,相對人而言,宇宙無法抗拒的規律讓人類后來才學會“知天樂命”。古瑪雅人是地球上“土生土長”的人,也是地球上最誠實、智慧的人。長期對“天象”的觀測,使得古瑪雅人更加理智,也使人類原始文明更加成熟。瑪雅祭祀年260天的實質是“數字”的周期,與天體沒有關系。“260天”如何來?13×4=52,52×6=260,都是從領悟《易經》“八卦”來。我們不會認為人類在未認知“天體”前從不計時吧?我們也不會認為“結繩”計數是為了“捆住”某個行星吧?我們為什麼要臆斷存在“瑪雅星”?體會一下圣人為什麼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許對思考有幫助。西方人在研究“瑪雅”時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很不容易,其實我們至今仍然沒有真正理解“瑪雅”。學海無涯,從易到難。人類文明的興起也是從簡到繁,從原始到科學。

古瑪雅人數字由來很久,既原始又自然;古瑪雅人文字由來很久,既原始又樸實;瑪雅文明由來很久,既原始又精美。我們對瑪雅文明的歷史斷代存在諸多主觀因素,我們為何要做出“夜郎自大”的違心判斷?貶低他人難道不是在貶低自己?

有人說古瑪雅人的祖先是外星人,其實是將自己當作了外星人,或者說將自己當作了神。相對地球人而言“外星人”是智慧高于地球人的“神”,說古瑪雅人的祖先是“外星人”的人,他不是個“神”至少也是個通神的“智慧人”。

忘本的人是沒有根基的人,沒有根基的人是虛無縹緲的人魔。

(三)《易經》與瑪雅“圣數”

所謂“圣數”:1366560=(144000+7200+360+260+20)×9

首先,在144000、7200、360、260、20這五個數中,“260”出現在數列中間沒有連貫的邏輯道理,好似“雞立鶴群”,帶有極為濃重的“文明痕跡”。

古瑪雅人“144000”這個數怎樣來?360×400=144000。400從哪里來?20×4×5=400,20、4、5都是“瑪雅數字”的進階或進制,與先天“八卦”的個數8有“周期”關系。400是“20、4、5”三個數的“共享”周期。周期是什麼?周期的內涵是什麼?宇宙時間的本質就是周期。所以,伯克盾144000曾經被西方學者稱為“循環”,這位學者能夠看到“循環”就證明他了不起。

144000÷1=144000

144000÷4=36000

36000÷9=4000

4000÷16=250

250÷25=10

1、4、9、16、25是什麼?在《人類開始走入溫故知新的時期》(天方夜談篇)中,根據《易經》精髓和“萬有引力定律”、“庫侖定律”推演出了“宇宙數學”。如果宇宙的數是1、2、3、4、5,其對應的“自然數”數值就是1、4、9、16、25。以上五個等式足以看出《易經》“宇宙數學”在人類天文歷法中與自然數“十進制”的關系,用《易經》的語言解釋就是“天數”與“地數”的關系(這里所說的“天數”與“地數”并非《易經》所謂“天數”1、3、5、7、9和“地數”2、4、6、8、10)。“宇宙數學”從東方古老哲學《易經》和西方現代科學中來,可惜我們現在尚不認知“宇宙數學”,更不明白“宇宙數學”對人類的意義。相信“圣數”?還是相信“宇宙數學”?您自己去做決定。人都有自己判斷是非的權力,精神上人人平等。

再說所謂“圣數”。

1366560÷260=5256

5256÷9=584(金星歷年的天數)

1366560÷260=5256

360/5256=10/146(古瑪雅人沒有小數點)

146÷4=36.5(4從“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中“四象”來,36.5是十分之一年)

古瑪雅人所使用365天和260天的歷法,前者叫太陽歷(從天體來),后者叫少陽歷(從數字來),都是古瑪雅人對數與天體周期變化的認識。古瑪雅人的“太陽歷”、“少陽歷”、“金星歷”皆從《易經》八卦來。《易經》八卦數理中“暗藏”了天體“數象”關系,《易經》是科學,《易經》也是科學的靈魂。

中國哲學史研究“開山者”有二人,一位是胡適先生,一位是馮友蘭先生。二位老先生對哲學都有精辟的定義,胡適先生認為哲學包括:1、宇宙論,2、人生論,3、知識論,4、教育論,5、政治論,6、宗教論;馮友蘭先生認為哲學包括:1、宇宙論,2、人生論,3、知識論。二位哲學先驅對哲學的概括沒有本質的區別。

中國古哲學從《易經》來,哲學是思想,思想是科學的“靈魂”。

(四)剖析《瑪雅王的圣數》第一部

摩利斯.科特羅《瑪雅王的圣數》一書分為兩部,第一部“破解生滅線索”。以下將有針對性地剖析“破解生滅線索”部分內容,以正視聽。剖析前說明一二:摩利斯.科特羅是一位比較客觀而聰明的西方人,《瑪雅王的圣數》一書并非宣揚神學;摩利斯.科特羅還是位善于思考的學者,可惜他不懂《易經》,也不太懂象形文字。

《瑪雅王的圣數》第一部“破解生滅線索”講述的“故事”用一句話概括:為什麼“瑪雅王的圣數”1366560與“日斑周期”1366040如此“吻合”。作者推導出“圣數公式”1366560=(144000+7200+360+260+20)×9,并主要借華梭斯基(Warshofsky)《世界末日》(Doomsday)一書中“金星說”引證“圣數”,當然還引用了現有天文地理科學知識等。以下提三個思考:

1、誰使金星“突然”停止下來?

《瑪雅王的圣數》一書提到“金星說”,“金星說”表述“古書曾經記載在四千余年前發生一件天文怪象”。有人認為是當時的木星曾遭遇某種地殼的變動,拋出一塊巨大的隕石,這塊隕石就是后來的金星。根據中國古書的天文記載,當時在穹蒼確曾出現一顆疾馳而過的不明天體,其亮度可媲美太陽。古猶太人的經典里,也記載著這顆星球的亮度非比尋常,可謂“照亮了整個宇宙”。《舊約》“出埃及記”有“水變血之災”。中國古書描述在神州大陸陷于一片火海之后,連續幾天都見不到旭日東升。于是得出金星對地球“苦苦相逼”,地球陸地“重新洗牌”。

人類科學在數學基礎之上建立,后來有了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太陽系所有行星的質量之和與太陽的質量不可同語,如果說金星是從木星“逃逸”,并曾經飛過地球奔向太陽,那麼誰使金星“突然”停止下來?按科學的說法“金星”應該直奔太陽而去,可現在我們所認識的金星,始終在圍繞太陽旋轉。“金星說”顯然與科學相悖。為什麼“相悖”?科學有很多駁斥“金星說”的理由,“金星說”沒有自圓其說的邏輯。有兩種可能:1、如果“萬有引力”描述的物體間距離接近零時,引力將變成斥力;2、科學理論證明“金星說”悖謬。我不懷疑前者,但相信后者。

之所以說“不懷疑前者”,因為當兩個物體相撞,無論怎樣物體間都存在“彈力”。相對太陽的體積與半徑,金星實在太小太近,也許可以按“彈性碰撞”來解釋“金星說”,但目前人類尚未從星體關系上建立這樣的科學理論。“金星說”尚不成立。

2、“圣數”與“日斑周期”為什麼“吻合”?

在《人類開始走入溫故知新的時期》天方夜談篇中,根據物理學建立至今還依然存在的“謎團”、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之間依然存在的矛盾,分析了宇宙“時間和空間”的本質,得出結論:時間的本質是周期,空間的本質是距離。

為什麼古瑪雅人非凡的天文知識讓現代科學“汗顏”?為什麼古瑪雅人神奇的天文知識讓現代人“不解”?因為古瑪雅人與我們有“對數的不同理解”,究其實質是有不同的“時空觀念”。所謂“圣數”不過是古瑪雅人對宇宙天體周期的判斷。我們在“汗顏”和“不解”的時候,應該反思一下我們的觀念。古瑪雅人與我們現代人沒有什麼本質不同,所不同的是宇宙觀,具體而言是對“時間概念”的理解,當然也包括對“空間概念”的理解。因為“時間和空間”這個最基本的觀念不同,所以古瑪雅人的天文歷法讓現代人“望洋興嘆”。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慮”地去思考“時間和空間”概念,我們就會明白許多“不知道”的道理;如果我們能夠“理智”地去理解“時間和空間”概念,我們就會懂得許多“神秘”的神秘。科學先驅愛因斯坦曾經對“時間和空間”概念進行了“挑戰”,他將“時間和空間”統一,但愛因斯坦對“時間和空間”的革命不徹底,不過偉人已經邁出了人類的“第一步”。

地球的變化有周期,這個“周期”與太陽、地球和其它行星所處的相對位置密切相關。水星、金星會有“凌日”現象發生,火星會有“大沖”現象發生,地球有“近日點”與“遠日點”之分。地球在“近日點”或“遠日點”與太陽的連線上,總會發生所有行星形成“列隊”的“壯觀天象”,并將呈“周期”出現。那麼太陽系的行星在“特定時間、特殊空間”形成一線的“壯觀天象”其內涵是什麼?對地球而言就意味著受到的“引力”最大或最小,這是“改變”地球的關鍵。對此,數千年前的古瑪雅人早就計算出來了,得出了我們稱之為的“太陽紀”。我很遺憾,因為現代人還在“神秘地嘆息”。其實,現有科學完全也可以計算出“改變”地球的關鍵“時刻”,從而得到某種意義的更準確的“周期”。“日斑周期”的內涵是什麼?不過也是太陽周期變化在我們科學中的一種反應。

因為時間的本質是周期,所以地球也具有某種意義的周期,因此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人類必定也有某種意義的周期,但所謂某種意義的“周期”并不代表地球的毀滅,也不代表人類的終結。如果說人類有“終結”,人類在地球上早已經“終結”了無數回。然而,不屈不饒的人類仍然在地球上生生不息,人類文明仍然在世界各民族中傳承與更新、發展與光大。

人類的存亡豈能由“巫師”臆斷了就算?人類的命運也許不完全由人類自己確定,但人類的命運可以由人類自己“掌握”。人不僅僅有“求生”的本能,人還有“求知”的本能(人的本能“求生與求知”在《人類開始走入溫故知新的時期》“天方夜談篇”中有詳細陳述)。人的本能決定人是地球上智慧的,人的本能也將證明人是宇宙中智慧的,所以稱之為“人”。相信我們能夠從與“古瑪雅人的差距”中醒悟,其實那也是“溫故知新”。

如果說人是神依照自己而創造,那麼誰還能比人更得天獨厚、更聰明智慧?如果我們真正認識到“瑪雅文明”對人類的意義,明白“瑪雅文明”給我們的提示,我們就會改變我們的某些觀念。“瑪雅文明”失落了,但她不消失,這是古老的瑪雅文明對我們現代人的厚愛。所以在《人類開始走入溫故知新的時期》天方夜談篇中,要說“《老子》書名的故事是每一個有良知人的座右銘!”

瑪雅文明給人類的深遠意義就在于古瑪雅人的時空觀念,可惜快“歷經五百多年”了,我們還沒有真正理解她“偉大的啟示”的價值。

3、“水晶城”究竟在暗示人類什麼?

“瑪雅”的土地上遺址林立,“真假”未辨,“先后”未明。

1952年亞勃.路易耳(Alberto Ruz Lhuillier)所率領的考古隊打開了瑪雅“水晶城”(帕倫克神殿)的大門。摩利斯.科特羅根據“水晶城”的遺跡,在《瑪雅王的圣數》一書中演義了一個由“11111、22222、33333、44444、55555、66666、77777、88888……”組成的數字“故事”,可惜又將其神秘。一個頗有《易經》數理含義的“水晶城”,被肢解得“七零八落”。雖然沒有機會臨考古現場一觀,零零星星的文字記載、模模糊糊的圖片顯示、神神秘秘的考古解釋,讓我感到十分“惋惜”。難道真的說1就是1、說2就是2?立說若要說出“一二三四”、“子丑寅卯”,總該有其自圓其說的道理,哪能“先入為主”?又豈能“先聲奪人”?人類的神秘往往都是這樣開始,并由此不斷彌漫“侵蝕”我們的心靈。

“水晶城”究竟在暗示我們什麼?告訴您去問《易經》。

理智的人,不要相信“神”的臆斷。古瑪雅人說:地球并非人類所有,人類卻是屬于地球所有。“瑪雅預言”在說什麼?其實古瑪雅人在告訴后人,不要謀求“霸道”,人不可能“占有”地球。所謂的“瑪雅預言”,一句明明白白、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道理,怎麼就成了“外星人”對“地球人”的“警世恒言”。真是可笑到了極點,也可嘆之極。

《易經》能打開瑪雅文明之謎,《易經》也能打開人類文明起源之謎。易,日月也。晝夜綿延,日月麗天;四季交替,日月耀地。天上有個太陽,天上有個月亮;心中有個“太陽”,心中有個“月亮”;《易經》就是太陽,《易經》就是月亮。

我曾經承諾一位善于思考的聰明人“送出四把鑰匙”,以下的文字將履行承諾。

(五)漫說“龜島”傳說

上面說到“瑪雅預言”,想起土著人“龜島”傳說。

在美洲土著人觀念里,很久以前,美洲和澳洲是相連的大陸叫“龜島”。龜島有一座金字塔內存放有一神物,由來自12個神圣行星的12顆水晶頭骨排列成圓圈,中央擺放一顆更大的水晶頭骨形成“方舟”陣勢組成。中央的頭骨代表所有世界精神的統一,把所有神圣行星的智慧聯結一起,從而具有無比了的神力。龜島神物最早由歐梅克人保管,后來“方舟”向北遷移,瑪雅人才得以繼承,繼而又到了阿茲特克人手中。因為人濫用了“方舟”的智慧和神力,水晶頭骨分開,并回避相遇“唱著歌在世界流浪”的其它頭骨。直到有一天我們學會與他人分享,治愈他人的創傷;我們學會教育,在地球上和睦相處了,水晶頭骨才會再度相聚。(該傳說根據西方人的記敘“濃縮”。)

美洲土著人祖先留傳下來的傳說,既樸實又真誠,雖然帶有神秘,但“神秘”的背后流露出對人類和平的期望和心聲。如果我們理智地對待尚未理解的文明,我們就能從中發現人類文明的共性。從而,既找回“失落的文明”,也找回“失落的自己”。

“Galapagos”在地理詞典中翻譯為“加拉帕戈斯群島”,西班牙語的本意是“大龜”,人們習慣稱“龜島”。龜島1535年被發現,1832年成為南美洲厄瓜多爾共和國的領土。這座太平洋西部海域的群島,現在稱科隆群島,總面積約7900多平方公里。據說島上曾經到處都是海龜和陸龜,大的重400至500公斤,身長1米多,龜背可以馱上兩個人行走,后來龜遭到大肆捕殺,現在已所剩無幾。中國福建和山東都有龜島。福建龜島,又名:芹仔,鏡澳。龜島(Title)位于連江縣,馬祖列島的北竿島上芹壁澳口。因為遠看這個小島像海龜伏臥于海中,背上的甲殼栩栩如生,也跟海龜的紋理形似因此而得名。龜島四周海域清澈見底,有“鏡澳”之稱。龜島附近是極佳的天然釣魚場。山東煙臺是秦始皇東巡的目的地,也是全真教的發源地。煙臺沿海島嶼眾多,最有仙境的是龜島(也稱鱉砣,像一片巨大的龜殼扣在龜的身上)和仙鶴島(也稱三孤島,像一只仙鶴浮游海面)。這一龜一鶴滄桑自然,屬煙臺的八景之一“龜鶴雙壽”。

中國古代傳說龍生九子,長子像龜,任勞任怨,酷愛文字。女媧“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形成古人“神龜四足,撐天四柱”的觀念。龜齡能過千年,龜善性靈慈悲。佛說放生還債,消除業障;人積慈悲心腸,知恩圖報。凡人眾善奉行,將心比心;塵世眾生萬物,皆有性靈。普度凡人塵世,南無阿彌陀佛。

從傳說到自然,從神話到信仰,人們對龜的長久崇拜,“龜卜”后來深入民間,成為華夏民族一種古老的特殊文化。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霸主“積勞慮心、欲膨望脹”,聽信仙丹可以長生不老,可以無所不能。傳說仙丹生長在怪石綠蔭的靈山神岳、布滿青苔的水洞石窟,或在漂浮可見、遙遠莫及的海上孤島。霸主令人各處尋找,終無所得。于是將人間仙境的愿望寄托在仙山、神島、仙鶴、神龜之上。這樣的蓬萊神話傳入日本,聰明的日本園藝從虛幻的憧憬中悟出“鶴龜蓬萊”的意境,日本庭園更加靈氣。日本民族有值得學習的“謙虛”。

謙虛使人進步,老生常談。謙虛的內涵“青出于藍,青勝于藍”。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是二十世紀美國著名詩人,1930年生于舊金山,1956年東渡日本居住10多年,并曾出家3年專習禪宗佛教,后回到美國定居于加利福尼亞北部荒僻的山區。他先后出版了十六卷詩文集,主要有《砌石與寒山詩》(1959)、《神話與文本》(1960)、《僻野》(1968)、《龜島》(1974)、《沒有自然:新詩選》(1993)、《無終的山水》(1997)、《加里.斯奈德讀本》(1999)等多卷,其中《龜島》獲得了1975年度普利策詩歌獎。加里.斯奈德的詩在創作意境、語言形式和藝術技巧等方面受中國古典詩歌的啟發,特別深受寒山詩的影響。他的詩大多以自然風光和勞動生活為題材,獨具一格的簡約風格和獨樹一幟的樸實意象,給吟誦的人悄然震撼的啟迪。他的獲獎詩集《龜島》(Turtle Island,1957)中收有其自認為最好的詩《松樹冠》(Pine Tree Tops):“In the blue night. /Frosthaze,the sky glows/With the monn. /Pine tree tops/Bend snow-blue,fade/Into sky,frost,starlight. /The creek of boots. /Rabbit tracks,deer tracks,/What do we know.”詩人面對自然界的美麗神秘,痛感現代人類的無知。

善的文明都會自然而然,從各個領域深入人心。神秘的文明也會無聲無息,從各個領域侵蝕人心。

(六)《易經》與人類的神秘

人有時挺可笑,有人說“瑪雅王的圣數”,有人馬上就強調“掌握全球60億人口的存亡密碼”。人類的神秘究竟從哪里來?人類的神秘都是從某些人的愚昧、附和、煽動而來。難怪陰謀家說:假話說一萬遍,假話就成真理。原來陰謀家確實懂得陰謀,所以陰謀家才能有精辟的總結,或許人類的“陰謀家”都有同樣的結局吧。當然,我們中許多人并非陰謀家,他們都是“上下而求索”的冷靜學者、科學先驅。然而,人類的戰爭毀滅了人類的文明痕跡,我們看不見自己的“腳印”了,“道”自然而然就“彎曲”了。

真知是道,道是科學;文明是德,德有非德。

人類16世紀帝國的文明“血洗”和“焚燒”了古瑪雅的“野蠻”,“殘酷”的征服將“瑪雅文明”幾乎毀滅已盡;20世紀初西班牙帝國爆發內戰,現代文明又“血洗”了帝國的輝煌,“文明”在昔日帝國的土地上進行著世界二次大戰的“預演”,“瘋狂”的戰爭給昔日帝國帶來傷亡75萬人,其中7人就有1人無棲身之地;今天古瑪雅人“野蠻”的“水晶頭顱骨”還在默默“愚弄”我們的現代科技,現代人引以為豪的工藝技術在“水晶頭顱骨”的光芒下依然黯然失色。1987年在中國安徽含山縣凌家灘“大汶口文化”的墓地出土“含山玉片”,有人認為是“河洛圖書”,并冷靜地將“歸藏”與“龜藏”聯系起來。考古發掘似乎在人類的“后院”將人類的古老神話傳說變成“事實”。人類的文明為什麼會走上如此的“怪圈”?難道人類文明的進程也存在有“周期”?

21世紀初人類的戰爭“冠冕堂皇”的又在人類古老文明的土地上,繼續毀滅人類的“痕跡”,現代的“文明”再次重蹈古代的“野蠻”。從此“迷途的羔羊”將更加無奈地注視“支離破碎”的人類遺跡,新的神秘和新的不解又將在我們面前同時產生,并伴隨著人度過苦難的“求生與求知”歷程。當然,“冠冕堂皇”戰爭的戰爭者都在開始反思和覺悟,也許這是人類新的“曙光”,因為戰爭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會了戰爭的內在含義。文明人從“文明”的戰爭和“戰爭”的文明中體悟出文明的“良知”,這是人類的“希望”。

人類的神秘都是人給人造成諸多不解的臆斷,人類戰爭在“神秘”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其實我們本來對“戰爭”也就是“不解”。

聽一則隨處可見的神秘故事:“1948年墨西哥考古學家魯茲教授在瑪雅帕倫克神殿巨大石室的墻上,發現刻有奇妙頭飾的青年浮雕,在浮雕中暗示著各種技術特征,有一個前端尖形的流線形物體上,坐著有獨特體形的人物──太空人,頭戴盔甲,頭盔后飛揚兩條辮子似的管子,這個人彎著腰和膝蓋雙手正在操縱著一些操縱桿,位置較高的那只手,似乎正在調節把手般的東西,較低的那只手四根指頭,似乎在操縱類似摩托車,把手般的控制器,雙眼前視。左腳跟擱放在有好幾道槽痕的踏板上。雙操縱桿前面并排著許多復雜的儀器,操縱者后面有個類似內燃機的機關槍物體”。

這個所謂“在瑪雅帕倫克神殿巨大石室的墻上”的“浮雕”,其實是帕倫克宮殿里瑪雅國王巴加爾棺槨(棺材外所套的大棺材)重達10000磅的頂蓋。本來豎看的“浮雕”,有人偏偏要橫看。看的人頭歪了,“思想”失去平衡了,也就出“鬼”了。附和的人還給這“棺槨頂蓋”取了個頗有現代科學色彩的名子——“瑪雅火箭圖”。這是一則人類神秘的制造過程,并且至今還在到處“彌漫”。想一想還有人捏造了多少個這樣的神秘,文明就是這樣在“愚弄”文明。“巨大石室的墻上”與“棺槨頂蓋”豈能同語。我無言而“汗顏”,因為我“聽見”瑪雅國王巴加爾的“靈魂”在笑,笑我們之中的可笑之人。捏造“瑪雅火箭”的人難道想擁有棺槨“大石室”?手握“乾坤”的瑪雅國王巴加爾也許會同意將“大石室”送給他永久“住居”,以獎勵他在人類的“偉大發明”。

古瑪雅人運算出來的金星公式中有一個數“73”,古瑪雅人為什麼能推出73這個“周期”呢?這個“周期”與中國古話中“7384”有什麼必然的聯系嗎?您還是去問《易經》吧,那里有答案。宇宙中客觀存在的某種“周期”,必然會影響宇宙中的物質運動(包括生命過程),有的受其影響大,有的受其影響小。其實“7384”根本就沒有什麼神秘,不過是故弄玄虛的人有意將事物的外表擴大化,從而遮擋了事物的本質。

您若將《易經》當作預測之書,《易經》肯定就用“預測”來嘲弄您。其實,若將《易經》比為一匹神馬,那麼《馬前課》也好、《推背圖》也罷,以及諸多類似之書,都不過是這匹神馬身上的一根毛。

在此,我要再說《易經》博大精深,精深博大。苦苦求索的“智者”回頭是岸,不要糟蹋祖先的智慧,以免遭到祖先的唾棄。

綜上所述,難道古瑪雅人真的懂《易經》?古瑪雅人怎麼會懂中國的《易經》呢?

二、從“亞特蘭蒂斯”說起

“亞特蘭蒂斯”是“大西洲”一座令人幻想的城市,她的名字首次出現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的著作中。傳說公元前11500年“亞特蘭蒂斯”突然遭遇地震和水災,這片“圣土”一夜之間沉入海底。傳說傳開后2300多年來,人類在地球上判斷有數十個“亞特蘭蒂斯”遺址。為什麼?

“亞特蘭蒂斯”由哲學家和其后的幻想家構建的傳奇城市,一直在激勵人類的想象力,澄清“亞特蘭蒂斯”是為了“想象”的冷靜。

(一)“亞特蘭蒂斯”的來歷與“考證要素”

公元前380年,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著作《克里特阿斯》和《提奧邁斯》中記述了關于大西洲的故事。根據記載柏拉圖的表弟克里西亞斯是“大西洲故事”的講述者之一。克里西亞斯與柏拉圖都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在他們二人的對話中,克里西亞斯三次強調“大西洲故事”是真實的,并稱亞特蘭蒂斯故事是他的祖父從希臘政治家梭倫(柏拉圖是梭倫的第六代后裔)那里得知。梭倫是雅典的立法者,被譽為“最誠實的人”。傳說梭倫說“大西洲的故事”是他在公元前590年到古埃及時,從古城莎利耶一位老祭司那里聽到。柏拉圖描述“亞特蘭蒂斯”是“大西洲文明”的核心。

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古城是由“紅黃黑三色石頭”構筑的、由“5個同心圓劃分為5區”規劃的城市。眾神之王宙斯(太陽神)與他的兄弟波塞東(大海和地震之神)、哈得斯是亞特蘭蒂斯人的統治者,也是崇拜的神。這座古城某處豎立一根巨大的黃銅柱子,上面鐫刻有海神波塞東為亞特蘭蒂斯市民制定的神圣法律。

美國考古學家德奈利被譽為“科學性的亞特蘭蒂斯學之父”,他提出“考證要素”十三:(1)遠古時代大西洋中確有大型島嶼,那是大西洋大陸的一部分;(2)柏拉圖所記述的亞特蘭蒂斯故事的真實性不容懷疑;(3)亞特蘭蒂斯是人類脫離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4)隨著時間的推移,亞特蘭蒂斯人口漸增,于是那里的人們遷居到了世界各地;(5)圣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伊甸園”,指的就是亞特蘭蒂斯;(6)古代希臘及北歐傳說中的“神”,就是亞特蘭蒂斯的國王、女王及英雄;(7)埃及和秘魯的神話中,有亞特蘭蒂斯崇拜太陽神的遺跡;(8)亞特蘭蒂斯人最古老的殖民地是埃及;(9)歐洲的青銅器技術源自亞特蘭蒂斯;(10)歐洲文字中許多字母的原形,源自亞特蘭蒂斯;(11)亞特蘭蒂斯是塞姆族,也是印度和歐洲各民族的祖先;(12)12000年前,亞特蘭蒂斯因巨大變動而沉沒于海中;(13)少數居民乘船逃離,留下了上古關于大洪水的傳說。

柏拉圖的描述和德奈利的觀點說明:(1)“亞特蘭蒂斯”確實曾經存在過;(2)人類的文明源自“亞特蘭蒂斯”;(3)在12000年(定在12800年前~6400年前比較合適)前一場“大洪水”改變了地球,“亞特蘭蒂斯”沉沒了。

歷史考古學家發現,世界500多個古老的民族各自都有“大洪水”的傳說。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古老經書,難道是“亞特蘭蒂斯”文明的證明?古中國的大禹治水,偉大的“諾亞方舟”,輝煌的埃及、希臘、印度古文明中無不都有“淹沒整個大地的洪水”的“記憶”。人類如何經歷“洪荒時代”?人類的神話為什麼共有相同的主題?現代學者對此或早或遲都有“沉思”。可是,現代考古學又告訴我們,根本沒有地質資料證明大西洋中有一塊沉沒了的巨大陸地。

假如有“亞特蘭蒂斯”,那麼“大西洲”在哪里?溫故知新。

(二)大西洲究竟在哪里?

16世紀哥白尼創立了“日心說”,我們開始明白地球不在宇宙的中心;17世紀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我們才“測量”出地球是一個略扁的橢球體;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和拉普拉斯研究了地球起源,我們從此對地球有了進一步的認知。人類地質學家相對認同“泛大陸”和“泛大洋”學說。1984年美國科學家證實地球上的大陸圍著地球緩慢而不間斷地運動,大陸板塊漂移理論獲得科學的證實。

1910年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沉思”大西洋海岸線,1915年他在《海陸的起源》一書中,提出了地球陸地原先是連在一起的“原始古陸”,后來漂移分開,首創“大陸漂移假說”。1961年到1962年期間,美國科學家赫斯和迪茨借用地幔對流理論提出了“海底擴張說”,大陸不是獨立地沿著洋底漂移,洋底與大陸一樣也在移動,海底擴張是大陸漂移的新形式。1967年到1968年期間,法國地質學家勒皮維和美國人摩根、麥肯齊及帕克將轉換斷層概念外延到球面上,定量的論述了板塊運動,確立了“板塊構造說”。此后在人類文明中建立起相對科學的“板塊構造說”。科學家預言:若干年以前大陸曾是聯合一起的,后來才漂移分開;若干年以后,大陸又將在太平洋區域匯集。

“板塊構造說”包含“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全部精華,又充實了大地構造活動的新理論,它凝聚了人類數代地學家的辛勞智慧,是二十世紀地質學對地質構造及地質作用的新認識。

“板塊構造說”將全球巖石層主要分為8大板塊(也有分6大板塊等)和其中鑲嵌著的14個小板塊,共22個板塊。8個大板塊為:歐亞板塊(EU)、北美板塊(NA)、南美板塊(SA)、努比亞板塊(NB)、太平洋板塊(PA)、印度板塊(IN)、澳洲板塊(AU)、南極板塊(AN);其間鑲嵌的14個小板塊是:阿拉伯板塊(AR)、婆羅州板塊(B)、加勒比板塊(CA)、加羅林板塊(CL)、可可斯板塊(CO)、印度支那板塊(I)、胡安.德富卡板塊(JF)、華北板塊(NC)、納茲卡板塊(NZ)、鄂霍茨克板塊(OK)、菲律賓板塊(PH)、斯科舍板塊(SC)、索馬里板塊(SM)、揚子板塊(Y)。

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證據主要有三:(1)大陸岸線的相似性:南大西洋兩岸,即非洲與南美的海岸線輪廓相互匹配,可以拼接成為一個整體,說明這兩個大陸曾經相連接。褶皺系的延續性:南大西洋兩岸,即非洲南端與南美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南的二疊紀褶皺山系同是東西走向的,而且地質情況相當,可以連接;歐洲挪威、蘇格蘭、愛爾蘭與北美紐芬蘭的加里東褶皺帶也是可以連接的。(2)古冰川的分布:南方諸大陸(南美、南非和南澳大利亞)和印度南部廣泛分布的晚古生代冰川痕跡,若將分布地拼合在一起,能較好的解釋冰川分布的規律。(3)化石:在南方各大陸和印度南部的晚古生代冰磧層上普遍覆蓋有原始的裸子植物“舌羊齒”化石的含煤地層,證明南方各大陸與印度過去是一個整體。

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許多證據得自南半球,當時他的理論沒有能被北半球的歐美學者所接受。1930年11月,魏格納為了尋找大陸漂移的直接證據而前往格陵蘭實測格陵蘭島的經度,在荒涼的冰源考察途中不幸遇難。魏格納和他的“大陸漂移說”應該讓人類永遠記住他、懷念他。一位勇敢的“求知”者,一位聰明的“求生”人。

有分析家利用計算機把“大陸漂移說”各大陸“拼接”后發現,只有很小的區域對不上,似乎有力地支持了大陸原來曾經是一個整體的觀點。計算機所拼接的大陸近似一個正方形,還似乎“印證”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之說。科學可真是如此“奇妙無比”。

可不可以認為我們的“拼接”有缺陷?如果說北美板塊從歐亞板塊自西分開,大西洋兩岸又如此“天衣無縫”,那麼“大西洲”怎麼可能在大西洋?除非“大西洲”本身不是“沉沒大西洋”,而是從大西洋海底升起來的一個洲。可是柏拉圖的“傳說”并非在說“從大西洋升起一個大西洲”,難怪我們找到40多個大西洲“遺址”。

“大西洲”到底在哪里?“亞特蘭蒂斯”究竟在何方?如果有“大西洲”、有“亞特蘭第斯”,那就在太平洋。

(三)板塊漂移成因說

“板塊構造說”繼承了“大陸漂移說”假設,認為從前地球上只有一塊泛大陸,大西洋和印度洋尚不存在。泛大陸的北部稱為勞亞古陸,包括今天的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南部稱為岡瓦納古陸,包括今天的南美洲、非洲、印度次大陸、大洋洲和南極洲。勞亞古陸與岡瓦納古陸之間有一片古代的大洋,名叫“特堤斯洋”。

按照“板塊構造說”地球上的陸地與海洋究竟怎樣形成?

板塊地殼構造學說認為,目前的大陸約在3億年以前形成,而漂移運動則始于1億8千萬年前(對板塊漂移的年代,也有人認為發生在“1萬2千年”,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發生在幾百萬年以前)。板塊漂移運動的起始時間一直有學術爭議,說始于“1億8千萬年前”只是一種推測而已。

“3億年”和“1億8千萬年”的內涵是什麼?

人類科學在解釋自然現象時通常有三種模式:一是科學解開自然現象之謎;二是科學 “無可奈何”將自然現象之謎“神秘化”;三是科學“不知不覺”將自然現象之謎“遙遠化”。“漂移運動始于1億8千萬年”就屬于“遙遠化”的解釋,其實是半神秘化。此判斷無論對錯,人無法證明,因為這個“時間”實在太久遠,久遠得不屬于“人類文明”。

宇宙千變萬化,也時刻變化。預測“1億8千萬年前發生的事情”與預測“1百萬年前發生的事情”沒有什麼本質區別,都一樣帶有“自欺欺人”的無奈。與其預測“遙遠的年代”,不如不去推測年代。預測“遙遠的年代”看起來很具體,其實是很抽象、很無力的解釋。既顯得有些“無可奈何”,又說明科學存在“玄妙”。這樣的做法也違背了人類科學的實質和宗旨。

宇宙是變化的,宇宙的變化也是變化的。預測“1億8千萬年發生的事情”是人在“自欺欺人”,因為“1億8千萬年”根本不屬于人類文明。人類文明解釋“非人類文明”是非常不理智的,就像我們不可能知道動物在“想”什麼一樣,其實人與人也都沒有完全做到“心心相通”。想一想,人類的歷史有多久?再想一想,人類文明的歷史有多長?我們現在所能知道的人類文明歷史沒有超過1萬4千年,我們連2萬年時發生的歷史都說不清楚,如何說得清楚“1億8千萬年”,這不是“自欺欺人”又是什麼?這樣看來人成了宇宙中“夜郎自大”的奇怪“生物”。這不是人本來應該有的能力,更不代表我們的智慧,而恰恰走到了它的反面。人的智慧被人的虛榮遮擋了,人的理智被人的欲望蒙蔽了。人類文明即將要讓我們看清宇宙,人類文明為什麼又馬上讓我們變得模糊?“文明”誰在背后操縱著您?

有人預測了宇宙的起源,也有人預言了地球的終結。我們在科學中常有這樣或那樣的臆斷,為什麼?因為科學開始迷失方向,我們早就迷失了“故鄉”。

以下先表述“板塊漂移成因說”,其后給出部分解釋,并一同去沉思“瑪雅”、沉思“復活節島”、沉思“英國巨石陣”,沉思人類種種神秘。

地球板塊在漂移,現在可以說勿庸置疑。大陸板塊如何漂移?為什麼板塊要漂移?板塊漂移的起因是什麼?板塊漂移的動力又是什麼?板塊漂移的速度是越來越快?還是越來越慢?板塊漂移速度的快慢又是為什麼?科學從來就沒有正面明明白白地回答這些問題。

地球在“泛大陸”時期,勞亞古陸由于火山眾多且爆發頻繁,導致“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分離開;“北美板塊”是自“歐亞板塊”東漂,“北美板塊”在“歐亞板塊”的東邊并不在其西邊;板塊漂移完成后,在太平洋沿岸形成了幾乎封閉的火山地質帶,地學稱“環太平洋火山帶”;“火山地質帶”既是勞亞古陸分裂的原因,也是結果。岡瓦納古陸由于在非洲加蓬發生的“核爆”,“震動”將岡瓦納古陸地“四分五裂”;“南美板塊”西移,努比亞(非洲)、印度板塊“東征”,澳洲板塊、南極板塊“南下”。“南美板塊”西移與“北美板塊”東漂在某一時期“相遇”形成了現在的美洲,地球才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地球現在的陸地和海洋肯定不是“同一原因、同一時期”形成,各板塊漂移的速度和方向當然也不同。地球地質決定“板塊大小”,天體引力決定“漂移方向”。就我們現有的科學,其實可以考證“有的板塊漂移”絕不是發生在遙遠的“1億8千萬年”,也不是發生在還是遙遠的“幾百萬年”。

勞亞古陸與岡瓦納古陸之間的“特堤斯洋”,是柏拉圖所指“亞特蘭第斯”的所在地。“特堤斯洋”所在的范圍,在從喜馬拉雅山到中國沿海的帶狀區域。“火山爆發”、“加蓬核爆”與“萬有引力”造就地球陸地和海洋現在的格局。“火山爆發”(“造地球運動”后形成環太平洋地震帶)與“加蓬核爆”(“造地球運動”后形成地中海—印尼地震帶)都是地球自然地貌的變化,而且變化將呈現“周期”。我們似乎已經看到“北美洲”在“回歸”,不過地球“周期”變化無法回到前一“周期”狀態。

地球在變化,地球的變化也在變化。看待宇宙萬物,要有“相對論”思想(“相對論”思想的精髓是“物極必反論”,在《人類開始走入溫故知新的時期》“天方夜談篇”中有詳細闡述)。

(四)誰給人類一把“固定的尺”?

科學是人類近百年來才建立的理論,科學幫助我們打開了許多自然之謎,同時科學又“幫助”我們關閉了許多自然之謎。科學既是人類文明的“尤物”,又是人類文明的“怪物”。科學既“豐富”了人類文明,科學又“奴役”了人類文明。人類文明不僅制造了許多人類“神秘”,人類文明還制造了許多宇宙“笑話”。

聽一則宇宙“加蓬笑話”:有人說,在非洲加蓬共和國著名鈾礦區奧克洛,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史前遺跡古老的核反應堆”。據考證,該礦生成年代大約在20億年前,“核反應堆”在成礦后不久開始運轉,運轉時間長達50萬年之久。而在20億年前的史前時代,地球上才剛剛萌芽出最原始的生命,人類的出現只不過是距今二三百萬年前的事。

只有不假思索的人,才會相信這樣的宇宙“笑話”。科學一方面說“人類的出現只不過是距今二三百萬年前的事”,科學一方面又說“該礦生成年代大約在20億年前,核反應堆在成礦后不久開始運轉,運轉時間長達50萬年之久”。現代文明在宣揚什麼?現代文明在宣揚宇宙外星人,現代文明在宣揚宇宙的神。“通古斯”因為曾經存在過類似的“笑話”,所以至今也還是地球自然之謎。

相對而言,我們科學判斷“年代”的方法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方法,然而被科學判斷的“對象”卻時刻在發生變化。那麼,用“一成不變”的科學方法去判斷時刻變化的物質對象,得出的“年代”意味什麼?科學一方面說“宇宙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一方面又用一個“固定的尺”去衡量“物質”的年代。科學的“言行”一致嗎?誰給人類一把“固定的尺”?

在《人類開始走入溫故知新的時期》(天方夜談篇)中,曾詢問了“誰給了愛因斯坦一把尺”?在這里要詢問“誰給了人類另一把尺”?“愛因斯坦尺”是我們“量天”的尺,這把“固定的尺”是我們“測地”的尺,正是因為有這樣“兩把尺”,我們的科學才迷失了方向,我們也迷失了“故鄉”。

科學,您這條“諾亞方舟”,究竟想帶領我們去向何方?

揭開科學的“面紗”,您就可以看到“科學”這個“月亮”永不面向“地球人類”的另外一面。所謂非洲加蓬“核反應堆”帶著“人類文明的痕跡”,我們應該這樣說“加蓬核反應”。“核反應堆”的“堆”是人類科學賦予自然的,不是自然固有的。太陽上時刻都在發生“核反應”,地球也“遺留”有核反應(或外來物質帶來的核反應),同樣都是“核反應”,為什麼不稱太陽上的核反應為“核反應堆”,偏偏要稱地球上的核反應為“核反應堆”呢?這就是人類語言的奇怪,其實是人的思維在“誤導”人。“加蓬”也好,“通古斯”也罷,只要我們不將自然現象文明化、神秘化,就可以找到“核反應”的真正原因。

(五)科學與神話的關系

我們既要尊重科學,也不要忘記人是科學的主人。一旦人成為科學的“奴隸”,科學理論就必定變成人類新的神話,這是“科學”與“神話”的關系。科學對人類文明進步具有作用力,但科學對人類文明也存在反作用力。科學變成神話的突出表現,就是科學否定曾經作為科學基礎的理論。人靠雙腿腳踏實地,地球是我們行走的“基礎”;神可以飛天,神的行走不需要“基礎”。人類的科學一旦出現否定曾經作為科學基礎的新理論,我們就應該“深思熟慮”了。想一想,人類科學的基礎是什麼?“經典力學”算不算“科學基礎”?找一找,我們的科學理論中哪個“理論”否定了“經典力學”?

科學在發展中成長,科學在完善中升華。但是,“完善”科學理論與“篡改”科學理論有天壤之別。在我們的科學中有沒有篡改“基礎理論”的理論?人類勇敢的科學家請您出來說句“科學”的話吧!善良的人在期待您,宇宙之神在注視著您。說錯了并不說明您就不是科學家,我們的科學從來都是從錯誤到正確,一步一步建立。

其實,在宇宙之神的眼里,“科學”與“神話”沒有什麼區別;在宇宙之神的眼里,人類的“權威”和人類的“無名小輩”沒有什麼區別。如何判斷我們中的“所謂的科學權威”?追求真理而善良的“無名小輩”,您請牢牢記住!所謂的科學權威都有一個共同的口頭禪:“胡說八道”。我們真正的科學家、學者從來不說“胡說八道”這四個字。想一想,“權威”哪里來?“權威”是無名小輩無償的奉獻,體現了無名小輩求真的渴望和對科學的尊重。因此,科學要尊重人,尊重每一個人。尊重人是科學的基本準則,科學都是從人思想中來。

為什麼說地球在陸地和海洋的形成中“有的大陸漂移”可以考證?如何考證?有“瑪雅文明”為證,有科學的結論“加勒比板塊”為證,有人類各民族宗教信仰和各民族神話傳說為證。

想一想,人類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是什麼?再想一想,人類各國家的科學理論又是什麼?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各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前人建立起來的崇高“神話”,人類各國家的科學理論也是后人建立起來的崇高“神話”。神話的基礎是什麼?神話的基礎是古老的傳說;傳說的基礎是什麼?傳說的基礎是先人的經歷;經歷的基礎是什麼?經歷的基礎是先人對宇宙的觀測;觀測的基礎是什麼?觀測的基礎是宇宙變化的規律。人類文明的傳承開始都是先由“口授”而來,人類的文明在起源時“先有口授后有書”,現代科學也是這樣的“書”。

人類祖先起初不理解“日升日落”、不理解“星轉斗移”、不理解“風雨雷電”,于是有了“太陽神”、“星神”,有了“風神”、“雨神”、“雷神”、“電神”等等。我們現代人尚未透徹理解“時間和空間”概念、尚未完整理解“物質和運動”內涵,于是科學有了種種“借口”,有了“時間隧道”、“空間扭曲”,有了“黑洞”、“奇點”。所謂的“時間隧道”、“空間扭曲”、“黑洞”、“奇點”與“風神”、“雨神”、“雷神”、“電神”到底又有什麼區別?

科學,您為什麼要“捏造”連您自己都無法解釋的“神話”?

我們如果不改變“時間和空間”的“陳舊”觀念、不改變“物質和運動”的“片面”理解,宇宙對我們永遠都是謎。

醒來吧!“沉睡的雄獅”。醒來吧!“迷途的羔羊”。

(六)古瑪雅人的“記憶”是板塊漂移的“線索”

在古瑪雅人傳下來的“記憶”里有西部“Nohenial”和東部“Cenial”兩個古老印象,前者是“全部下來”,后者是“下來”。祖祖輩輩生活在“瑪雅熱土”的土著人解釋說,由于從西面來了許多人(“從西面”是指東移的北美板塊從西邊來,當時“北美板塊”上已有人類的家園),相反幾乎沒有人從東面來到這塊土地(“從東面”是指西飄的南美板塊從東邊來,當時“南美板塊”上還是人類的荒原)。“瑪雅熱土”上的先民對東西方位的“記憶”里“隱藏”了人類文明的奧秘,也“隱藏”了人類的奧秘、地球的奧秘和宇宙的奧秘。

瑪雅人種毫無疑問是蒙古人種,瑪雅的原始文明從哪里來?古瑪雅人的天文知識真的從“天上掉下來”嗎?在世界“文明古國”中哪一個古國保存有大量詳實的古天文文獻記載?中國考古夏代前的輝煌歷史“失蹤失影”是什麼原因?古老而神奇的瑪雅文明“無根無源”又是什麼道理?

古人屈原早已經向天發問了,也許我們只能再對地發問。

“提問是人思想力量來源的無窮源泉”這是思想的定律,也是一條神也害怕的真理(摘自《人類開始走入溫故知新的時期》“天方夜談篇”)。

在地球大陸漂移時期,也許由于當時天體對地球的作用強烈(現代天文學研究得出星系在彼此遠離,星系遠離的內涵是什麼?至少我們應該意識到星系遠離會給“萬有引力”帶來大小變化),地球上火山和地震爆發頻繁不斷。地球上“山崩地裂”,腦海里“天旋地轉”,人類最初的“伊甸園”沉陷了,“海水”上漲陸地變成了汪洋。北美板塊由于火山爆發和星體的引力帶動開始與歐亞板塊分離,并迅速向東移動,“亞特蘭蒂斯”沉沒了,人類古老的文明“沉沒”了。當時在北美板塊(包括加勒比板塊或者只是加勒比板塊)上“勞作”的古人,對大自然突然“劇烈的抖動”和“震撼的聲音”感到巨大的恐懼,他們丟下手里的“勞動”本能地去尋找回到大陸(歐亞板塊)的逃生方法。倉惶中求生的絕大部分人葬身“汪洋大海”,化身“紅水泥流”。從此將“文明的痕跡”留在“漂浮的瑪雅”(加勒比板塊),而“文明”卻在一夜之間突然“失蹤”,這就是神秘“瑪雅文明”的由來。

漂移的板塊是人類的“諾亞方舟”。如果您覺得北美板塊這條“諾亞方舟”太大,那麼“加勒比板塊”無疑是一艘最合適的“諾亞方舟”。為什麼說加勒比板塊“最合適”?因為目前科學對大陸板塊如何漂移尚無定論,如果您只承認“北美板塊”原來在“歐亞板塊”西邊,那麼“加勒比板塊”究竟從哪里開始漂移?

“大西洲”這塊神奇的土地沉入了太平洋,“亞特蘭蒂斯”在歐亞板塊的東邊沉入了太平洋。可不可以說,我們因為“大西洲”名字的緣故,錯誤判斷“大西洲”在大西洋?

“北美板塊”東移,在臺灣島(省)至日本島(國)一線形成地震火山帶,并在太平洋形成“黑潮”。難道“北美板塊”東移是生成“黑潮”的起因?難道“北美板塊”東移也是太平洋“洋脊平坦”的謎底?難道“北美板塊”漂移才在美國阿拉斯加的白令海海面畫出“阿留申群島”斷斷續續一筆?也許在“北美板塊”東移前很久,非洲加蓬地區就因某種原因發生了一場災難性的核爆,“努比亞(非洲)板塊”與“南美板塊”等陸續分離。難道“南美板塊”西漂是形成赤道潛流自西向東的成因?“北美板塊”與“南美板塊”東移西飄,把地球整個海洋“推”動了,“洋流”周而復始的“慣性”又給海洋增添了許多“海”的神秘。從此,地球上一個“神秘”帶來另一個“神秘”,“神秘”中又包含著其它“神秘”。如果我們再不冷靜地去思索,我們的科學終究逃不出“神秘海洋”,我們終究逃不出“文明”撒給我們的“神秘大網”。

宇宙一切物質運動,不可能“無緣無故”。想一想,大陸的分離總歸有什麼原因?“環太平洋火山帶”和“加蓬核殘留”難道不能讓我們察覺是大陸分離原因的“痕跡”?想一想,板塊的漂移也總歸有什麼原因?“開普勒行星三定律”和“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難道不能讓我們“思索”是板塊漂移原因的“動力”?

我們是否還記得,化石植物中原始的裸子植物“舌羊齒”是支持“魏格納大陸漂移說”的一個分子。那麼,作為珍稀植物的“夏臘梅”僅為東亞和北美特有,“夏臘梅”能不能也成為“板塊漂移成因說”這樣的分子呢?人類現有的科學,應該可以很容易將以上種種給予充分的證明。然而,人類國家的劃分“蒙蔽”了人的視線,人類戰爭的苦難“擾亂”了人的眼睛。

宇宙變化,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地球變化,也無時無刻不發生變化。研究地球歷史的“捷徑”要善于總結人類的地學發現,研究人類歷史的“捷徑”要客觀研究人類的信仰來源。不過,艱辛的人生沒有捷徑。

“回憶”是人類認識人類最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溫故知新”。

三、中國《二十世紀疑古思潮》詢問

人類最古老的“書”,莫過人類各民族中傳承保留的經書。經書如果能為統治者所用,經書就得到很好的研究和發掘;經書如果不被統治者所用,經書就在民間“蟄伏”。只要是一個民族的經書,永遠不可能在民族的長河中沉沒。

翻開人類各民族的歷史,各民族的經書無不與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融會貫通”。客觀地、理智地去“再認識”世界各民族的宗教,相信而不迷信本民族的信仰是一個民族對本民族祖先起碼的尊重。如果一個民族“完全放棄”了本民族的崇高信仰,這個民族將以何去立足世界民族之林?對民族信仰的“去偽存真”、“除莠存良”,民族的傳統就可以發揚光大;但“去偽存真”、“除莠存良”絕對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麻木不仁”。一個優秀的民族,一定繼承和發揚著本民族悠久的優秀傳統。猶太民族在其苦難的歷程中幾度“亡國”和險遭“滅絕”,但是偉大的猶太民族“傳統”依然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發揚光大”,這就是民族傳統的魅力。民族傳統是什麼?把民族傳統具體化,民族傳統就是民族的偉大精神。民族精神哪里來?民族精神從民族古老的哲學來,古老的哲學從古老的經書來。

中國土生土長其歷史最悠久的經書是什麼?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是博大精深的道的哲學,然而我們把“哲學”遺忘了,我們將“哲學”和“應用哲學”本末倒置了。

人類各民族的經書都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古老哲學”,用現代科學去研究“古老哲學”,我們就可以找到我們文化的根源,從而找到民族的尊嚴,找到人的價值。

(一)人類“諾亞方舟”的起點

古中國與“瑪雅”在社會階層、宗教信仰等“文明痕跡”中有著許許多多讓人難以相信的一致性,許多中外學者對此也有很多不可辯駁的“考證”。當然,人會隨環境變化而改變,文明也會受到環境改變的巨大影響。但是有兩點是“永遠”不可能改變的:一是地球人種,二是地球地質。

人類學家研究得出瑪雅人種屬于蒙古人種已經勿庸置疑,古瑪雅人的祖先來自“東方”也有學術上的一致。地質學為什麼稱中美洲地貌為“中國地貌”?難道僅僅是“借用”名詞而已?“瑪雅文明”所處“熱土”的沿海與中國東南沿海,從北部灣到南海、東海、黃海、渤海海岸,在地質上肯定還有某些驚人的“相似”和“固有”的聯系沒有被發現。“加勒比板塊”這條“諾亞方舟”的起點,最有可能的地方在福建、山東沿海。如果用詩的語言來贊美“加勒比板塊”這條“諾亞方舟”,那麼遙遠的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就是她后來“航行的燈塔”。在此“吟詩”,并非“呻吟”。因為在“云(云南)貴(貴州)廣(廣西)西(西藏)”等少數民族的文化里也有極其豐富的內涵沒有被認知。西藏之所以稱為“圣土”無疑有其深厚文化沉淀,但不僅僅如此,那里也是人類之源。

相對中國神話歷史時期而言,中國歷史文獻上開始有比較完整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夏朝亡后而立商。但是,夏朝以前的歷史在哪里?《山海經》算不算歷史?語言是活的化石。傳說是語言的記錄,其實傳說也是某一時期“活的化石”的原始記錄。

美洲土著人一位現代女教授、專家(波拉.甘—艾倫)說:“人們都對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深信不疑,但卻認為口頭的歷史和傳說不可信。實際上,在口述傳說故事的時候,講述者很注重保存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這些故事不是‘瞎編’的,它們是一個民族的歷史,不能因為沒有文字記載就認為它們是假的。”

多麼樸實的語言,多麼真實的道理。

瑪雅文明的歷史在哪里?瑪雅文明的歷史的歷史又在哪里?

有人推測有殷商人隨“黑潮”漂洋過海“移民”去美洲,并且還有人從美洲將玉米種子帶回了故鄉(中國曾有考古發現在古墓中有玉米種子)。浩瀚的太平洋“波濤洶涌”相對當時殷商人能夠擁有的航海能力,恐怕只能是“有去無回”,如何能帶回“玉米”之種?有人看到了白令海峽,推測殷商人走過海峽來到中美洲。難道美國、加拿大美麗、富饒、遼闊的“處女地”就留不住殷商古人?也許吧!所以數千年之后的“殷商精英”才去那自由的國度尋找“反思”;難道殷商古人選擇中美洲是想證明自己有與火山抗爭的能力?也許吧!因為誠實善良的“殷商農民”曾經就創造出與自然抗爭的“愚公移山”壯舉。自然的規律誰也無法抗拒,誰破壞了大自然,誰就將遭到大自然的遺棄。

云南瀘沽湖上蕩漾的“小木舟”和古瑪雅人的“小木舟”,究竟能漂流到哪里?

人類考古對“瑪雅文明”的研究發現其中有許多與中國古代風格酷似的墓碑祭壇、雕塑石器、文字紋飾、圖騰崇拜以及相類似的風俗習慣、社會階層等,這些能不能證明古瑪雅人和古中國人是有相同淵源的人?難道是“太平洋的波濤”在“克隆”人類文明?

“漂移”讓中美洲的先民在新的地理環境下創造出中美洲獨特的文明,這是中美洲先民在豐富與其同根文化極相似的“瑪雅文明”,并在特定環境留下了人類最古老、最燦爛文明遺跡。這是中美洲人的驕傲,也是中美洲人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美國學者西爾瓦納斯.G.莫萊在《全景瑪雅》書的結尾對“瑪雅文明”做了這樣的評價:“瑪雅文明的形式使瑪雅文明成為早期高度發達文明中的獨特一員”,“瑪雅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居于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公平地說,瑪雅文明在世界史上占有無可厚非的重要地位”。西爾瓦納斯.G.莫萊的冷靜和理智是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開始。

不要用歧視的眼光去看待“少數民族”的文明,尊重人類各民族的文明,完整保存人類各民族文明的遺跡,遠離戰爭、愛好和平吧!每一位求生和求知的善良人。

(二)中國考古與疑古“變化”

中國考古由于種種原因,考古發掘十分艱難。

以前,中國華夏文明為什麼在黃河流域有諸多發現?這與人類的“大洪荒”有直接的關系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中都有幾乎相同的“洪水泛濫”記載,也都有幾乎相同的“人類起源”故事,為什麼?因為人類文明同源,準確地說是人類“主流”文明同源或者說人類文明“主流”同源。

“洪水泛濫”的“教訓”使人類遷徙“高原”,從人類文明的“軌跡”里可以發現有這樣的規律,文明從“平原(海濱、流域)”進入“高原(山巒、高地)”,又從“高原”回到“平原”。為什麼?歷史是時間在“流淌”,時間的本質是周期。宇宙有“周期”,物質運動有“周期”,地球也有“周期”。地球的“周期”必然影響人類的活動,這種影響必然能在人類文明中找到反映。為什麼中國現已發掘出的文明遺跡中,古老文明久遠的重要遺跡又開始大量出現在長江流域?不遠的將來中國沿海還會有更多、更大的考古奇跡發現。

“諾亞方舟”是偉大《圣經》中神圣的人類故事,瑪雅有“太陽紀”洪水“方舟”預言,佛經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道教講“上善若水”。水是人類的命脈,生也是“水”死也是“水”,人類就是在“水深火熱”之中生生不息。“諾亞方舟”太神圣,神圣得讓人不敢“妄加斷語”。

簡要補充上章節“板塊漂移成因說”:南美板塊這條“諾亞方舟”從“努比亞(非洲)板塊”向西漂移開后,不知過了多久,復活節島東邊突然出現“滔天巨浪”和“科迪勒拉山系”,兩個龐然大物讓復活節島上的先民震驚了。震驚之后的復活節島上留下了“震驚”的痕跡,歷史的偶然使得“復活節島”有了她神圣的名字。真是偶然的巧合和巧合的偶然,真是地球的神秘和神秘的地球。

人類不斷更新的觀念讓人類不斷淡忘人類的過去,地球不斷變遷的歷史讓人類不斷神秘人類的文明。觀念從哪里來?觀念源自觀測,體現在信仰。只有觀念解放了,才有人的真正解放。只有人真正解放了,人才敢對神圣“妄加斷語”。人的觀念解放是21世紀人類繁衍生息的首要“議題”,誰也無法阻擋。人的觀念解放靠21世紀的科學對科學的“審視”,誰也無法抗拒。

回到“疑古”的話題。

21世紀初,中國眾多學者集體探索總結了中國《二十世紀疑古思潮》,其文底蘊深厚,讀之感受頗多。什麼叫“疑古”?為什麼要“疑古”?“疑古”的出發點是什麼?“疑古”是沉思的開始,“疑古”是求真的發現,“疑古”其實是個體對整體的“審視”。“疑古”要建立在“尊經”基礎上,如果沒有“尊經”,“疑古”就沒有價值,“疑古”就沒有最終目的。“疑古鄢能疑經,不懂鄢能不學”普通的道理而已。

“自大”讓我們學會了“疑古”,“自尊”讓我們不敢去“疑今”。我們為什麼不去學會“疑今”呢?人的虛偽,虛偽的人。圣人告訴過我們“溫故而知新”,圣人還告訴過我們“三思而后行”。然而,現代人在尚未解開“能量”、“運動”的謎團,甚至連“時間”、“空間”概念都不能理解透徹時,卻還要夸夸其談“廣義相對論”、“量子物理學”,就像某些天文“愛好者”連冥王星長什麼模樣都不清楚,甚至其一生也無緣與“冥王星”一見,卻還要夸夸其談“第十顆行星”、“第十一顆行星”。科學是求真務實,然而,有時我們弄不清科學是在務實?還是務虛?

信古、疑古、釋古是中國“古學”三大流派,也是中國國學研究的“脈絡”,這條“脈絡”連接沉思的“心跳”。

以下摘要《二十世紀疑古思潮》中有關考古的部分“點滴”,并結合“沉思”提出思考,稍加自己“求知”的短語詢問。但愿您能在“詢問”中感受“啟迪”。

A、中國的“考古工作者在長江下游發現了良渚文化;在長江中游發現了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在長江上游發現了四川廣漢三星堆文化;在東北遼河流域發現了紅山文化;在西北甘肅天水發現了大地灣文化等等。這些考古發現打破了過去所謂‘中原文明中心論’之說,中國古代文明是多源并起,相互促進,呈現多元一體的格局”。

為什麼“呈現多元一體的格局”?中國古代文明的“一體”在哪里?沒有“一”如何有“二”(黃河流域文明與長江流域文明)?中國的“一”在哪里?

B、“安徽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墓葬中的玉龜、玉版及其與巫術有關的圖紋,大汶口文化陶尊與良渚文化玉璧上的日、火(月)、山劃刻符號等,都清楚地告訴我們,中國古代傳統的宇宙論中一系列概念,如道、陰陽、四時、五行、八卦、三才,以及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等,在很早的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甚至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萌芽,在以后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加以完善,豐富,這樣使我們對中國古代宇宙論的起源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中國古代傳統的宇宙論中一系列概念”從哪里來?《易經》八卦的歷史有多久?《易經》八卦到底是什麼?后代文明將前代文明歪曲,前代文明才“忍辱負重”數千年,這就是“道”的博大。誰是歷史的罪人?

C、“我國發現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但甲骨文已是一種十分成熟的文字系統,六書俱備,文法完善,記錄完整。因此,它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此前應還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國文字的出現,要比甲骨文早,這是可以肯定的”。

“漫長的發展過程”如何體現?甲骨文如此成熟的“象形文字”之前又該是什麼文字?是“符號”嗎?是“名符”嗎?是什麼符號?是什麼名符?

D、“大汶口文化的一些遺址中,如山東泰安大汶口、安徽蒙城尉遲寺等地,也發現有大量陶器符號。陶寺墓葬中也發現毛筆朱寫字符的扁壺,可能是一種用于祭祀等宗教活動的禮器。1992年,山東鄒平丁公龍山時代遺址的出土物中,發現了一件刻有5豎行11字集中書寫的陶片,內面刻有文字。陶文是燒后刻寫,書體多為連筆字,筆劃流暢,排列有序,有獨特的文字系統,內容與祖先祭祀類宗教崇拜有關系”。

“祖先祭祀類宗教崇拜”的是什麼?“崇拜”與“數字”有關系嗎?“八卦”是“崇拜”嗎?“八卦”是“數字”嗎?

E、“紅山文化出土了玉玦、玉匕、玉鑿及管狀玉玦等八件玉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玉雕龍,玉質呈碧綠色,形似‘C’字,玉龍整個身體彎曲如蛇,顯然是某種被神化了的靈物”。

瑪雅有什麼樣的玉器?“瑪雅國王”手中握有的“方玉”和“球玉”代表“乾坤”嗎?“瑪雅國王”雙手十指上戴的“玉質戒指”是八枚?還是十枚?中國考古已發現的“商代羽玉人”是什麼?“商代神鳥”又是什麼?

F、張光直先生說:“到了龍山時代的初期,大約公元前三千年左右,現代中國境內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東海岸地區,分布著成千上萬的城邑。通常數個城邑構成一個‘國’或‘邦’,國的居民在國內國外組成宗法制度的親屬群”。

張光直先生身在“異國他鄉”為什麼有“東海岸地區”獨到的見解?張先生所說的東海岸地區的“邦”到哪里去了?沉沒了嗎?漂移了嗎?

G、“種種跡象表明,人類源于非洲,然后向四處遷徙。中亞細亞也是一個重要中轉點,即在鄰近喜馬拉雅山的區域。以中國境界論,應該在云貴廣西以及西藏青海一帶。地質學家在爪哇島發現了時代更早的猿人化石遺存,它與北京猿人不僅同種(Family)同屬(Genus)而且同類(Species)”。

“云(云南)貴(貴州)廣(廣西)西(西藏)”文化早于黃河流域文化嗎?人類的起源地能代表人類“主流”文明的起源地嗎?在人類的歷史中,人類文明的“野蠻”扼殺了多少“野蠻”的文明?智慧的“瑪雅文明”又是怎樣失傳?

H、“遠在17-18世紀,西方學者就對中國發生了興趣,中華民族及其文化起源問題成為他們討論的焦點,具有代表性的說法主要有埃及說、巴比倫說、印度說、中亞說等,其中尤以‘中國文化西來說’最為流行”。

人類現在已考證歷史最悠久的文明是什麼?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從哪里來?蘇美爾人究竟來自東方何處?“中國文化西來說”,西到極處還是東,還是“東來說”。中國人要有自信,這是做一個中國人應該有的自尊;但不能自大,世界各民族都是優秀的偉大民族。

I、李濟先生說:“殷商時代的中國文化……發展的背景,我們認為是一種普遍傳播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始文化。在這種原始文化的底子上,殷商人建筑了一種偉大的青銅文化。而青銅文化本身卻有它復雜的來源,這些來源中,有一部分,我認為是與兩河流域——即中央亞細亞有密切關系的。若是我們把歐、亞、非大陸在最近1200萬年所經過的變遷,及動植物移動的歷史弄清楚了,這一現象可以說并不奇怪”。

李濟先生是一位看問題非常透徹的學者,他看到了問題的實質。不過1200萬年說得太遙遠了,對研究人類文明起源沒有意義。但是,李老能說出“1200萬年”實在是很大的進步,比“1億8千萬年”要理智“十倍”。考古發現最悠久、最成熟、最完美的“青銅文化”在哪里?青銅時代(Bronze Age)前是什麼時代?在銅石并用時代(Chalcolithic)、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Period)的“石頭文明”哪里去了?中國“神話的年代”是什麼年代?神話文明真是憑空幻想的嗎?

J、張光直根據中國古代與美洲古代文明之間在許多美術象征符號上有相似性,因此,他提出一種假設:“把殷商文明與中美的奧爾美克(Olmec)和瑪雅(Maya)等文明看做同祖的后代,把它們的祖型文化(可以追溯到10000多年以前美洲印第安人祖先還在亞洲的舊石器時代)叫做‘瑪雅中國文化連續體’。”

張光直先生也是一位看問題非常透徹的學者。“祖型文化”的故鄉在哪里?在美洲生活的“印第安人”和“古瑪雅人”究竟怎樣來到“他鄉”?他們又為什麼要“背井離鄉”?能不能這樣理解,“古瑪雅人”是因為“漂流”而離鄉?北美洲生活的“印第安人”是因為“尋找”而離鄉?

自強不息的炎黃子孫,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漂流”探險去“尋找”的究竟是什麼?尋找新的“古老文明”,尋找文明的“脈搏”,尋找文明的“老根”。

“好話不在言多”。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文明流傳下來的遺產,盡管汗牛充棟,但論及能總括中華民族的基本傳統、思想與精神“一言以蔽之”者,無容質疑,當首數老子的《道德經》(亦或直呼為《老子》)。其精煉的九九八十一章,僅以簡潔優美的五千文字,洋洋灑灑深邃博大地,構造出了一個樸素、自然、豁達、飄逸的宇宙觀、人生觀、方法論的宏大框架。影響所及,不但融匯于儒、釋、道鑄成三位一體的華夏文明基本肌骨,隨著中華民族的走向世界,《老子》也被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所推崇(摘自道教經典《道德經》(又名《老子》))。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傳統宗教,因以“道”作為其最高信仰而得名,它是在中國古代社會宗教信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土生土長的宗教,相對而言也是東方宗教之一。老子是道教信奉的教主,又稱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春秋時期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近2000多年來《道德經》這一中國古老文明,經過一代代哲學家、道學家、智者高人傳承下來。哲學家、道學家、智者高人對《道德經》都有非常獨到而精辟的闡述,從而更加豐富了我們的華夏文明,他們為中國文明的延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他們是華夏民族的驕傲,中國的驕傲,東方的驕傲。

我們現在常見的《道德經》與馬王堆漢墓帛書本《道德經》都是八十一章,《道德經》通行本與馬王堆漢墓帛書本除了在章的序列編排上略有不同外,文字上沒有太大區別。《道德經》馬王堆漢墓帛書本、任繼愈《老子今譯(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結合自己對《易經》的理解,總結讀馬王堆漢墓帛書本《道德經》按九章為一篇,八十一章共九篇。第一篇:德(修養);第二篇:智(教育);第三篇:國(立國);第四篇:治(效法);第五篇:人(上善若水);第六篇:善(玄德);第七篇:器(利用);第八篇:道(返樸歸真);第九篇:恒(道行長久)。以下解讀重點分篇,注釋篇章要義,點到即止,共同探討。

第一篇:德(修養)。

(1)三十八章(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天道地德,天有道,地成德,萬物資始。天仁、地義、人信(禮)。

(2)三十九章(德之規)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耶?非乎?故致數譽無譽。是故不欲祿祿如玉。珞珞如石。

(3)四十一章(德之器)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4)四十章(德之性)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5)四十二章(德之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6)四十三章(德之范)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7)四十四章(德之本)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8)四十五章(德之實)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9)四十六章(德之象)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二篇:智(教育)。

(10)四十七章(智)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智者是善,善者順天承運,德合無疆。

(11)四十八章(智之器)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2)四十九章(智之德)

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圣人皆孩之。

(13)五十章(智之性)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陵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孔子說: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

(14)五十一章(智之初)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5)五十二章(智之本)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啟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習常。

(16)五十三章(智之失)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馀,是為盜竽。非道也哉!

(17)五十四章(智之實)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積善成德,積德成道。

(18)五十五章(智之象)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峻(去‘山’換‘血’)〕zui1。)

大智若愚。

第三篇:國(立國)。

(19)五十六章(國之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立國,人立。

(20)五十七章(國之器)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21)五十八章(國之德)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2)五十九章(國之性)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為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23)六十章(國之初)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24)六十一章(國之失)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25)六十二章(國之實)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26)六十三章(國之本)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7)六十四章(國之象)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持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持,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自然而不敢為。

第四篇:治(效法)。

(28)六十五章(治之道)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29)六十六章(治之德)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0)八十章(治之器)

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31)八十一章(治之本)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32)六十七章(治之初)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33)六十八章(治之性)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34)六十九章(治之失)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5)七十章(治之實)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36)七十一章(治之象)

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五篇:人(上善若水)。

(37)七十二章(人之道)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38)七十三章(人之器)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姍然而善謀。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39)七十四章(人之德)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40)七十五章(人之性)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不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41)七十六章(人之初)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居下,柔弱居上。

(42)七十七章(人之失)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見賢。

(43)七十八章(人之本)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44)七十九章(人之實)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左契而不責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恒與善人。

(45)一章(人之象)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六篇:善(玄德)。

(46)二章(善)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47)三章(善之道)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

(48)四章(善之器)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49)五章(善之德)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窮,不如守中。

(50)六章(善之性)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51)七章(善之初)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52)八章(善之本)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53)九章(善之實)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54)十章(善之象)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修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第七篇:器(利用)。

(55)十一章(器)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56)十二章(器之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57)十三章(器之德)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58)十四章(器之失)

視之不見,名曰微;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于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59)十五章(器之性)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60)十六章(器之初)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61)十七章(器之本)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62)十八章(器之實)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63)十九章(器之象)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第八篇:道(返樸歸真)。

(64)二十章(道之真,人之初)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儡儡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淡兮,其若海,望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65)二十一章(器)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66)二十四章(德)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馀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居。

(67)二十二章(性)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68)二十三章(失)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69)二十五章(初)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0)二十六章(本)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71)二十七章(實)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神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72)二十八章(象)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復歸于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無割。

第九篇:恒(道行長久)。

(73)二十九章(圣人之道)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74)三十章(治國之道)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75)三十一章(武之道)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76)三十二章(文之道)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77)三十三章(人之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78)三十四章(道之初)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79)三十五章(道之象)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80)三十六章(道之性)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1)三十七章(道之實)

道恒無名,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地將自正。

《憶古》:

青牛紫煙漫邊疆,

故人云游下斜陽。

奉天行道成水德,

背負前程面朝鄉。

修性大過非亦是,

養生自然短也長。

蒼穹薄意大地情,

得失厚重小肚腸。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六日星期二(二〇〇六年四月六日修訂)

(阿拉伯數字為馬王堆漢墓帛書本《道德經》順序。)

���Q&�g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