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些老話,往往不能從字面本身來解釋,主要是其中的暗示會引起的一些聯想,會讓人感到愉快和不愉快。“胖人三分財,不富也鎮宅”屬于這類的老話。
1、古代我國民間說人“胖”和“瘦”的潛臺詞這里先舉例說說我國民間的關于胖和瘦的語言習慣。過去,說別人“胖”和“瘦”往往暗示一些眾所周知的含義。
在農村,父母很久沒有看到兒子,或者女兒,見面后,他們要仔細端詳,然后說,兒子你胖了,或者女兒你胖了。這里所說的“胖”,說明父母對兒女最近過的日子比較滿意和放心,說明兒女的日子過得很好,他們心里很高興。聽到父母說這樣的話,兒女心里自然也很高興,沒有人認為父母是用“胖”字來責備或貶低兒女所過的日子。
相反,如果父母說,兒子你瘦了,或者女兒你瘦了,那就是父母在為這段沒有見面的日子擔心了。其中的含義,可以指兒女這段時間很勞累,或者境況不太好,也可以指身體上出了什麼狀況,或者說心里過得不愉快等。父母的一個“瘦”字,說明他們對兒女近段所過的日子比較擔心。
同樣的道理,兩個老朋友離開后,再次見面時,可能也會說,你胖了,你瘦了,這類的話。問候朋友時說“你胖了”,意思指朋友身體健康,日子過得幸福。問候朋友時說“你瘦了”,指朋友的日子過得不好,令人擔憂,或者身體狀況令人擔憂。
讀者朋友可以回想一下,我們在過去的日常生活中,民間的“胖”和“瘦”之說,是不是暗含了這樣的意思?
在古代,民間把“胖”看成是健康和幸福的代名詞,胖是對別人的一種美稱,是富態的象征。與“胖”相比較而言,“瘦” 一般暗含生活坎坷,事業不順的意思,或者說身體不好的意思。
也就是因為如此,即便是提倡養生的今天,人們把胖當成是一種美的傳統觀念有所改變,很多人怕發胖,減肥風靡民間,有一些人開始忌諱說他們胖。但是,大多數的人并沒有將別人說自己作為一種忌諱。在民間,人們往往把發胖說成是“發福”,或者說成是“福態”、“富態”。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與“胖”相關的描述,用詞不同,褒貶有別。比如說,小伙子比較胖,你說他壯實,他們心里美滋滋的,女子比較胖,你說她豐滿,她不一定很高興,至少不會生氣。再比如,民間依然用“生了一個胖兒子”,“生了一個胖閨女”來贊美剛出生的嬰兒。
然而,在說人家胖時,言辭還是要委婉一些為好,不然容易犯忌諱。比如說,現在說比較胖的人,用“胖”字,人家一般不會生氣,也算是中性詞,不褒也不貶。但如果用“肥”字來說人家,含貶義,人家肯定會生氣,等于是在拐彎抹角罵人家。“肥”字讓人產生聯想,自然就會想到豬,因而,比較胖的人最忌諱別人說他們“肥”。當然,一些人上電視娛樂節目的人為了噱頭,稱自己是“肥婆”、“肥仔”等,那是另外一回事,自己說自己不要緊,但說別人時,還是慎重為好。
2、胖的人是不是天生福氣相?我國古代人們把看成是健康和幸福的代名詞,是富態的象征,因此,古代人們認為胖人有天生的福氣相。民間現在一些年紀大的老人,尤其是農村的老人,至今依然固執地堅持這種觀點,對“胖人三分財,不富也鎮宅”的說法也是非常認可的。這與過去的歷史背景以及聯想方式有關。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使人們對人“胖”與“瘦”產生了“福氣相”聯想。
一是古代的“胖”人大多與生活過得好與差有關。在古代,正如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中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意思是貴族人家里飄出酒肉的香味,窮人們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可以說,在封建社會,這種貴族生活無憂,底層人民連生活都難以維持下去的狀況,歷朝歷代都客觀存在。
生活好的人家,衣食無憂,自然“心寬體胖”,而窮苦百姓挨餓受凍,大多骨瘦如柴。再說,那些過著衣食無憂的階層,自然也是很少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生活的悠閑也養胖了他們的身子,而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往往又是生活水平低下的人,自然胖不起來。人的胖與瘦也就成為當時人們判斷生活好與差的標準。古代人們的對福氣的標準非常簡單,就是看能不能過上好的生活,要不要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
二是古代人用是否“胖”來評判人是否健康。由于古代醫學不發達,人們往往把比較“胖”的人看成是身體比較健康的人。按過去農村的普遍說法,胖人的身體“本錢”多,經得起疾病的折騰,一些小毛病,挺一挺就過去了。當然,太胖的人另有說法,人們認為是“虛胖”,是一種病態的“胖”,古人也不是認為人越胖越好,只是相對而言的。一般來說,男人與“結實”是同義的,女人與“豐滿”是同義的。
再說,人的身體原來比較結實,也就是比較胖,突然間就瘦了,往往是因某種疾病引起的,是身體不好的體現,當然不是之福,而是人之禍。
三是與古代佛像形象普遍比較豐滿 有關。這 一點,相信讀者朋友都有直觀的感受。“佛” 與“福”諧音,再加上民間普遍信仰佛教,受影響也是很自然的。這里就不多談了。
從上面兩個方面就可以理解“胖人三分財,不富也鎮宅”這句話了。人們認比較胖的人,因很少生病,其身體的“本錢”就可以為家里節省看病的錢,家里有病人是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這種人不給家里帶來經濟負擔的人,天生帶了“三分財”。“不富也鎮宅”就比較好理解了,胖人因身體好,是家里的頂梁柱,全家都得依靠他。即便是不富裕的普通人家,家里有這種人,雖然一時富不起來,但過日子不愁。也就是說,家中有頂梁柱在,家里就不會倒塌,這就是所謂的“鎮宅”。
不可否認,這句話在農村,很多人用迷信的觀點來理解。人們認為胖人天生在命里就帶有錢財,“八字好”,是“天生福氣相”。只要家里有這樣的人在,就猶如鎮宅之寶,會給家里帶來福氣,因此被視為“鎮宅之寶”。也就因為如此,舊時,農村一些人家的父母在挑選兒媳婦時,喜歡選身體胖的女子,認為這樣的女人是“天生福氣相”,既“旺夫”,也“旺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文學作品中的一種理想,所謂的才子佳人也只是戲劇里,要不為什麼古人有“自古紅顏多薄命”之嘆?因為人們認為,理想中的不胖不瘦的美女命運,總的來說是坎坷的,甚至是悲慘的。
《紅樓夢》中林黛玉瘦弱的身材,就是容貌再美,注定要敗給身材比較豐滿的薛寶釵,這是小說中的安排,也符合古代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更是一種社會心理的選擇。寶玉做不了主,小說的作者曹雪芹也同樣做不了主。
現在,“胖人三分財,不富也鎮宅”這句農村老話已經沒有人相信了,人們沒有理解再相信“胖”與“瘦”可以主宰人的命運。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0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