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周易對我們最終的作用是什麼意思的簡單介紹

解夢佬
周易對我們最終的作用是什麼意思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之一,距離我們已有幾千年之遙,那麼,對的人們還有什麼實際的用處嗎?這的確是今天研究國學的人不能不回答的問題。

大家已經知道,《易經》中蘊含著以其獨特方式揭示的宇宙萬物變化的糖同時揭示了人與自然之間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律,所以,《易經》成為了千衰的經典。于對生活在科技飛速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今天的人們,我以《易經》仍然具有十分深廣的價值。也就是說,仍然有著廣泛的不可替代的實處。下面我們簡單地概括四個方面的用處。

一、《易經》可以補充我們思維的不足之處

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大都習慣于經驗式思維。即對自己周圍的人或事物的判斷,都是憑借自己已有的經驗(包括你的經歷、你的閱讀和你了解的別人的經驗等),來認定其是非好壞、有利無利,然后決定對應的辦法。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我們已有的經驗僅僅局限于自己所經歷過的和閱讀過的內容,而你沒有經歷過的、沒有閱讀過的(包括沒有聽說過的),對你而言就是陌生的,就沒有經驗可以憑借,就是一片空白。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空白。這就是我們思維的不足之處。比如:我們常常會聽到人講:“這種人從來沒見過”,“這事我頭一回碰上”等等。這就我們沒有經驗可以憑借造成的。但有時你需要去干這麼一件陌生的事,怎麼辦呢?你不了解這件事的具體情況,又一定要干,就難免會莽撞行事,盲目蠻干;或者,因為你無法預見這件事情的后果,難免心里沒底,畏首畏尾。《易經》在這個時候就可以補充你思維的不足之處。通過卦辭和爻辭,或者是提醒你周全一點,切忌莽撞蠻干;或者是堅定你的勇氣,不必畏首畏尾。

周易對我們最終的作用是什麼意思

二、《易經》可以糾正我們思維中很多似是而非的偏見

比如說:自信。很多家長鼓勵孩子要自信,很多老師教導學生要自信,同事之間聊天,也常常贊許自信。報刊、圖書里更不乏贊美自信的文章。自信成了社會生活中一種公認的、似是而非的“美德”。我為什麼說是“似是而非的美德”呢?大家看看結果就知道了。被鼓勵成自信的孩子,與父母之間有多深的“代溝”呀?孩子不聽家長話的情況不是比皆是嗎?被教導成自信的學生,跟老師對著干,在大、中、小學校哪里沒有呢?同事之間由于自信而相互產受芥蒂,各種心照不宣的事在身邊時有發生,不也是常有的事嗎?其實,自信的核心中很大成份就是自我,就是只相信自己。那些充滿自信的言論或行為,對一個家庭,對一個團隊,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乃至對社會,常常會產生諸多負面的東西。我想,每一個人都能在自己周圍感受到這些負面的東西。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包括在《易經》中,你是找不到“自信”這個詞匯和這種理念的。在《易經》中只講:自省、自知、自律、自覺等,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真諦。比如:你碰到一個問題必須處理,《易經》會告訴你什麼呢?卦辭和爻辭會告訴你:或堅定信心,不可半途而廢;或提示要慎重行事,協調好各方關系等等,其實,都是在提醒你不要太過自信的意思。難怪孔子晚年研究《周易》,作“十翼”時曾說:如果再給我數年時間,我會按照《周易》去處世,那樣我的為人做事就會更加周到得體了。

周易對我們最終的作用是什麼意思

三、《易經》可以提升我們道德上的崇高

勿庸諱言,《易經》中的確有消極的東西,比如它的唯心觀念、神秘性等等,把它拋棄就是了。但《易經》中道德性的內容,有很多具有常青意義,在今天仍然不失其崇高的價值。這一點,不能不說是孔子和儒家學者對《易經》的貢獻。比如前面提到的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是出自《易經》的一例。這個校訓深涵的理念,必將不斷提升一代又一代清華學子的道德與人格。

周易對我們最終的作用是什麼意思

四、《易經》可以增強人類在宇宙大環境中的自覺

《易經》涉及了大量人類社會的現象與規律,提出很多有益的理念與觀點。比如:“求同存異”的理念,就是找到矛盾對立雙方的大公約數,以達到和平共處的目的。這樣的理念,小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大到處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智慧。

《易經》中還涉及大量自然現象和規律,提出很多自然法則,告誡人們要按照這些法則去生活,否則會遭到大自然的懲罰。比如:“天人合一”的法則,就是告訴人類在天地之間生活,就要與天地和諧共處。為了追求利潤的大工業生產就破了這種和諧,造成空氣污染,氣候異常,人類就面臨干旱、洪水、疾病流行等災難的威脅。環境保護主義者成立的綠色和平組織,就以“天人合一”作為他們的理論呢!其實,《易經》中提出的自然法則,是可以規范現代科學發明與現代化大生產的。只要人類一天不按自然法則生活,《易經》的用處就還會繼續。

最后,我概括地小結一下《易經》。從某種意義上說,《易經》是我國祖先最早的一部總結人類思維方式的百科全書。它以占筮為形式,以天、地、人和世界萬物萬事為對象,其內容涉及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各個領域,是一份充滿著我國祖先無盡智慧與信息的珍貴思想文化遺產,也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了解《易經》就應該記住三個人。第一個是伏羲氏,畫八卦,是《易經》的初始,也可以稱為中國文字的初始;第二個是周文王,重演六十四卦,并寫出卦辭,是《易經》的完成;第三個是孔子,做十翼,是《易經》的完善,為《易經》插上十個翅膀,在自然、社會乃至人文道德領域自由飛翔,成為千古經典,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總源頭。

《易經》決不是簡單的封建迷信。但《易經》里確有消極的東西。而且這些消極的東西在今天的社會里還大量存在。比如:占卜、算卦盛行就是一例。更可笑的是有些貪官貪污受賄了,你靠占卜算卦就能逃過法網了嗎?

我們今天研究《易經》,把它做為廣義定義的國學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要運用今天人類已掌握的知識和科技手段,對《易經》做出更加科學的認知,以確定《易經》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諸領域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價值,更好地為構建和諧文化服務。

來源:北京乾圓國學院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6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