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
我們上次說完了華夏集團夏商周權力再分配,商戰江湖暗流涌動!夏商周大亂斗都故事!今天,讓我們來看一看中國華夏集團歷史上管理公司時間最久的一個家族經歷團體--橫跨800年的周朝!
歷史不斷重演--董事長權威接連被職業經理人挑戰!
周朝確立了“嫡長繼承”制,規定只有嫡長子才是總經理或分公司經理的唯一合法繼承人,庶子不再擁有繼承權。周成王即位時才12歲,周公暫時總攬公司業務,做了攝政總裁。周公輔政期間盡心盡力,“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惟恐耽誤了公事。“一沐三握發”就是正洗著澡呢,洗發香波剛抹在頭上,聽到有客戶來,立馬握著濕頭發出來接客。古人洗頭,窮人用皂角,富人用野豬糞。野豬糞最好選擇新鮮的,水分大,干的不太好使。在野豬糞里攙入香料制成洗發香波,不僅氣味清新,而且富含維他命原B5,令頭發健康,加倍亮澤。野豬糞學名叫豬苓,是一種形似野豬糞的植物的根(并不是古人洗澡都拿著屎盆子往自己腦袋上扣)。“一飯三吐哺”就是正吃飯呢,聽到客到立刻把嘴里的飯吐出來(干嘛不咽下去?浪費!),出去接客。
但是周公越勤政反倒越引起眾董事會高管的猜測,懷疑他另有企圖。周公自稱“王若”,“若”就是如同、相當的意思,“王若”就是如同王一樣,就是自人首席CEO。他的這種稱呼以及大權獨攬的架勢,令眾人懷疑他貪戀權柄,圖謀篡位,將對成王總裁不利。管叔尤其憤憤不平。周文王有十個兒子,老大早死(文王被囚時,老大去求情,被商紂殺死剁成肉泥做成肉餅拿去周文王吃),老二是周武王,老三是管叔,老四是周公。當年武王死時有人提議“兄終弟及”,但是被周公一口否決。他是三常委的首席,權大嘴大,一言九鼎。最終武王的兒子成王即位,周公輔政。如果按照“兄終弟及”的繼承辦法,老三管叔將繼承王位。周公一句話,管叔的美夢破滅。
不過當時“父死子繼”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周公立成王管叔也無話可說。但是現在的種種跡象使管叔認定,當時周公玩的其實是曲線奪位,目的只是要饒過管叔自己取而代之。管叔為首的監事會主任(“三監”),挾持武庚等諸侯,打著“清君側”的旗號進攻彈劾周公。“管叔、蔡叔疑周公之為不利于年幼董事長,乃挾武庚作亂”。“三監”本來是負責監視殷國保衛王畿的,現在反倒聯起手來進攻都城。
周公“奉天子以令諸侯”,取得董司長的直接行政命令,發動東征,前去迎戰。內戰打了三年,周公“伐誅武庚,殺管叔,而放蔡叔……”管叔被砍頭,蔡叔被流放,霍叔被貶為平民。武庚不僅被殺,封國也被取消,殷商的遺民脖子上被栓上繩索,分給各國做奴隸。跟“三監”跑的諸侯分別受到不同處罰。
周公再次分封各地打趣和分公司(諸侯),據說周公封了71個分公司。至此,周朝基本完成封建,中國的封建社會正式開始。各封國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各自發展,也可以叫做“一中各表”。
齊國地薄人稀,不適合發展農牧業,姜太公因地制宜發展工商業。他鼓勵婦女從事紡織、刺繡、縫紉,努力提高自己的工藝技巧。他鼓勵男人去打漁、曬鹽,將魚、鹽運往內地銷售。齊國很快成為中國的紡織和商業中心,諸侯國都來與齊國貿易。齊國發展很快成為諸侯國中的富國、強國。周公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設,據說周公曾制定了《周禮》。
“禮”就是規矩,包括全套的社會道德規范、法律制度。禮無所不在、無所不包,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大到機構、官職的設置,中到各種儀式、禮節,小到各工種的職責、各等級的穿戴用度都有詳細的規定。禮首先把人分為不同的等級,然后根據不同的等級制訂不同的規矩,讓人各安本分。
但凡一個人想進入社會,新員工入職一般必須接受對方立下的規矩。企業會按不同級別、工種規定不同的工資待遇、工作職責、工服式樣、交通工具、住房標準……以及必須或有資格參加什麼活動、會議,等等等等。比方規定工人穿藍領工服,經理穿白領工服,偏有個工人穿著白領工服坐在生產線上,他一定會被敲打。為什麼古代的平民老百姓又被叫做“布衣”,因為“禮”規定了平民只能穿布衣(周時是指麻衣),綾羅綢緞等高級布料是高級人物用的。后來又規定了衣服顏色,比如黃色是皇帝專用,誰敢穿一身大黃立馬會被拉出去砍了。
周公在周成王20歲的時候還政于成王(也有說法是成王奪回權力,周公逃往魯國,不久病死在那里),周朝進入成康時代。成康時代被稱做周朝盛世。“成”是指周成王,“康”是周成王的兒子周康王。成王在位37年,康王在位26年,加起來一共63年。“成康盛世”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盛世。老百姓可以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安心生產。
周朝時青銅已經開始普及,農民使用青銅鑄造的農具耕作,勞動效率大大提高。之前一直使用從黃帝甚至神農氏年代流傳下來的石制農具,或是河蚌的殼、牛的下巴骨。那時的鐮刀是沒柄的,因為農民收割時只割穗不割桿,桿就爛在地里當肥。他們的地是種一年歇一年,以恢復地力,否則影響收成。反正地多的是,旁邊再開一片就得。青銅也開始應用到生活用品上,比如煮飯的鼎、喝酒的爵、縫衣的針、梳妝的鏡。
那時的飯鍋都是有腿的(“三足鼎立”的原意就是三條腿把鼎支起來),方便在下面空檔里燒火加熱。飯煮熟了直接端上桌——其實也沒有桌,只是一塊席子而已。古人席地而坐,確切地說是席地而跪,跟現在日本人一樣,食具有腿方便盛取食物,否則頭栽得太低,一不小心就進鍋了。酒杯也是一樣,方便熱酒。(古人講究喝熱酒,不傷胃。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后,現在可能只有在東北還保留溫酒的習慣。)酒杯上有把兒有嘴兒,防止熱酒杯燙手燙嘴。大概在戰國時期發明了灶。這時有腿的鼎就被無腿的釜代替,就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那個“釜”。沒發明桌椅但發明了小矮桌——案。鍋下的腿沒用了。
另外,陶瓷盤碗的普及也用不著端著鍋上桌了。喝酒也有陶瓷的酒杯酒壺,可以燙酒喝。周代還沒有發明瓷,但制陶技術已經很好,可以高溫燒陶加釉,類似現在的釉面陶瓷磚。周代最發達的手工業就是青銅鑄造和陶瓷燒制,還有紡織。前面說過,齊國是西周的紡織中心。衣服做得非常精致、漂亮,暢銷國內外。西周時貨幣已經開始普及,主要是海貝,也用銅做貨幣。“抱布貿絲”的以物換物交易依然存在。書包網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西周文化和殷商文化一樣主要是占卜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周易》。《周易》的作者據說是周文王。傳說周文王在囚禁期間,潛心研究《易經》,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推演出六十四卦。他寫的卦書被稱做《周易》。據說《易經》是遠古時期伏羲首創。《易經》認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世間萬物萬理都可以用陰陽、八卦來解釋。伏羲時代沒有文字,于是他畫了一個八卦圖來推銷他的學說。八卦圖類似韓國國旗,中間一個鴛鴦火鍋,八盤葷素涮菜環繞四周。(伏羲八卦正宗畫法其實是韓國國旗的畫法:四菜一湯。八菜一湯是后人附會,伏羲只推演出四卦。)
神農和黃帝據說都研究過《易經》,神農從中悟出中醫理論,黃帝歸納成《黃帝內經》。倆人的研究成果被稱做《連山易》和《歸藏易》,但是已經失傳。只有周文王的《周易》流傳至今,所以《周易》常常被直呼為《易經》。周文王歸納了歷來用龜甲占卜的應驗情況,整理出六十四種可能性。他將龜甲上燒出的沒有間斷的裂紋定義為“陽”,用實線“—”表示;將中間斷開的裂紋定義為“陰”,用虛線“- - ”表示。(現在人考慮到成本問題——王八太貴了,改用拋銅錢,正面為陽,反面為陰。)
三條實線命名為“乾”,三條虛線命名為“坤”,兩需一實為“震”,兩實一需為“艮”……研究八卦的有一個順口溜:“乾三連,坤三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在八卦的基礎上,周文王繼續定義六條實線叫什麼,五實一需叫什麼,依次類推,編出六十四卦。每卦對應一個卦辭。例如在“乾”這一組里,標有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洪七公的“降龍十八掌”?)
周文王用龍來象征陽。“潛龍勿用”就是說龍(陽)潛伏在水(陰)中,被水所壓抑、所包圍,不宜有所作為,要忍耐。環境、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不能強為,自已還很弱小的時候應該韜光養晦,生存第一。“亢龍有悔”就是龍已經飛得很高了,到達極盛境地,那麼盛極而衰,物極必反,陽極則陰。陰陽兩個對立面是可以互相轉化的,是事物的正反兩個方面,是矛盾的統一體。這是不是和*的哲學觀相吻合?就象賈平凹的《丑石》說的那樣:美到了極點就是丑到了極點,丑到極點就是美到了極點。
周文王雖然是在解卦,卻在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的哲學思想。因此,雖然《易經》的本質是一本卦書,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儒家見儒,道家見道,三教九流各取所需,都將《易經》奉為理論基礎。孔子從《易經》中悟出“天人合一”發展出儒家,老子從《易經》中悟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發展出道家。《易經》在儒家吃香的年代被列為“萬經之首”,收入《四書》、《五經》之中,定為學生必修科目。后世的道士根據《易經》發展出“山、醫、命、相、卜”五術。“山”是指煉丹、練氣、符咒法術。常聽說的仙丹、氣功、降妖驅鬼都屬于“山”派。“醫”是指中醫,包括中藥、針灸、按摩、養生。應用陰陽五行八卦、表里虛實寒熱來解釋疾病。“命”、“相”、“卜”就是那些算命的、看相的、看風水的、測字的。先前“破除迷信”運動期間,“命、相、卜”轉入地下。現在沒人管了,紛紛從地下冒了出來。走在路上,常見馬路牙子上蹲了一溜“易學家”:周易算命、周易預測、周易取名、周易風水……
老道會五術,誰也擋不住,幾千年長盛不衰。據說美國人從陰陽八卦里面悟出了二進制,進而發明了電腦。洪七公洪老幫主從《易經》中悟出一套威力無比的掌法。這一定是周文王為消時解悶編此書時所沒有預料到的。“成康盛世”時國家比較穩定,周朝能夠集中精力對付外患,甚至開疆擴土。但是隨后的周昭王伐楚失利,不僅損兵折將徒耗國力,還丟了卿卿性命,周朝國勢發展曲線見頂回落由盛轉衰。
楚國本是周朝的大區(諸侯)。楚的先人因為助周伐商有功被封為分公司經理(子爵),封地在南方的蠻荒之地——荊楚辦事處。周朝的經理分為爵位分五等:經理(公)、主管(侯)、主任(伯)、生產班長(子)、生產組長(男)。公爵、侯爵封地百里,可擁有三師編制的軍隊;伯爵封地七十里,可擁有兩師軍隊;子爵、男爵封地五十里,只允許擁有一師的軍隊。楚國只是一個小小的子爵,并且祖上面子不夠大,爭取不到留城指標,只得“上山下鄉”來到窮山僻壤,遠離中原。但是,楚人很快發現“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楚國在蠻荒小族當中鶴立雞群,他很快就被周圍一幫小弟兄擁為老大。
做了老大的人就不愿意再服小,拒絕向周朝朝貢。周朝要求楚國進貢的只是濾酒的茅草(古人喝的酒擱現在叫米酒,需要用茅草過濾掉米粒)。東西并不值錢,只是那麼一個意思,表示臣服而已。但楚國就是不肯進貢,也就是說不肯向周朝服小。楚國和周朝因此爆發沖突,周昭王三次征伐楚國。第一次征討無功而返,第二次更慘全軍覆沒,最后一次周昭王御駕親征,贏了,楚國望風披靡屈膝服軟。周昭王和六師(一師五千人)軍隊敲著得勝鼓,唱著得勝歌凱旋而歸。在漢水乘船溯江而上的時候,船突然像前蘇聯一樣解體了。六師盡沒,周昭王也一起落水身亡。原來楚人假意投降,造船送周軍回家。但他那船板是用膠粘的,經水浸泡就會開裂。夠陰夠狠的楚人用膠粘的船把周軍送回姥姥家。
公司最高管理權起波瀾--董事長婚照迭出,公司經營慘淡
公元前878年,第十代周王,也就是周厲王即位。這個厲王是個雷厲風行的改革家。他出臺、推廣了很多改革措施。這些措施擱現在看都是好點子,但在那時太超前了,國人一時接受不了。他要循序漸進,摸著石頭過河,先搞個試點,然后以點帶面,可能還容易成功一些。但是他獨斷專行,霸王硬上弓,拿來就推廣,引起國人的反對,最終引發“國人之亂”。他那時就想到“削藩”,想把大區和大型分公司拆分成小辦事處,讓任何一個分公司都沒能力和總部抗衡。這個方案一出臺,立刻把自己放到了分公司經理的對立面。改革效果可想而知。他宣布全國的山林江湖都收歸國有,任何人打漁、打獵、打柴、采藥、采礦,都需要向政府交納“專利”稅。“專利”令一出,民聲鼎沸,靠山林江湖謀生的那部分人反應最為激烈。
被收入《詩經》的歌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汝,適彼樂土。”就出于那時。把周厲王比做貪婪的大老鼠。“碩鼠歌”唱遍了大街小巷,成為時下最火,網絡點擊率、卡拉OK點播率最高的流行歌曲。周厲王得知,暴跳如雷。下令將一切膽敢惡毒攻擊偉大領//袖的現行反////革/////命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一時間,血雨腥風籠罩全國。“路人相遇,示之以目,不敢輕言”。
有人勸諫周厲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堵住百姓之口比堵住河口的后果還嚴重,一旦決口,后果不堪設想。但是周厲王不以為然。他堅持認為自己的意愿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意愿,說怪話的、罵大街的只是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周厲王不但想壟斷天下財富,還想壟斷天下的言論。“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國人忍無可忍,發動暴動。
周厲王下令考核處罰。但是他的業務經理告訴他,軍人都來自于農民,你能指望農民打農民嗎?把守皇宮的衛士不但沒有攔阻暴動的百姓,反而帶領他們沖入皇宮。周厲王只得倉皇逃出皇宮,躲到彘(今山西霍縣)再也不敢回去。公司不可一日無決策者。諸侯推舉周公和召公(周武王時期周公、召公的后人。諸侯的爵位是可以世襲的。)出面收拾殘局。(也有說法是推舉共國的君主。)周召和諸侯共攝國政,稱“周召共和”。周召開始攝政的那一年被稱做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中國從這一年開始有了明確而連續的紀年。
后來,周厲王郁郁而終,周公和召公擁立太子為王,稱周宣王。周宣王一直規規矩矩,周朝出現中興之象。但是好景不長,幾十年后,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使周朝幾盡崩潰。周幽王寵愛一個叫褒姒(bāo sì)的女秘書。這女孩也怪,不愛笑,誰逗也不樂。幽王發話了,誰能逗王后一笑,賞金一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周朝的“趙本山”、“郭德剛”輪番上場,把看家的“包袱”都抖出去,但是“笑”果全無,用相聲的行話講:一瞇到底,熱臉貼了個冷屁股。大臣虢(guó)石父,出了個餿主意,叫做“烽火戲諸侯”。古代遇到敵情,主要靠烽火臺報警,當時也沒有電報電話,傳播速度的最快的就是烽火臺了。隔不多遠建一個臺子,輻射全國各地。每個臺子都預備下狼糞和柴草。白天點狼糞,晚上點柴草。遇到緊急情況,烽火臺立刻點火或升起狼煙。轉瞬間,One by one, 消息如擊鼓傳花一般傳遞出去。幽王認為是個good idea,決定試試先。
這一日,秋高氣爽,幽王帶著褒姒,來在城樓觀風景。幽王悄悄下令,點火!頓時間狼煙四起。遠處的烽火臺不明就里,也緊跟著冒起狼煙。遠近諸侯一看都城方向狼煙沖天,以為敵國來犯,立刻點齊兵馬奔向鎬京。等他們氣喘吁吁趕到鎬京城下,卻不見敵兵的影子,只見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樓之上看熱鬧。敢情是“逗你玩”!諸侯嘴上雖然不敢說什麼,但是心里那個罵呀,帶著兵氣哼哼地回去了。諸侯一通瞎折騰,風一般走了,正如他們風一般的來,還真把褒姒給逗樂了。
幽王見褒姒笑了,心中大喜。賞!馬上給了虢石父一千斤黃金。這就是“千金一笑”的典故。后來,周幽王的前岳父申侯,見幽王得了褒姒以后把原先的申后和太子宜臼都廢掉了,非常生氣。申后和太子是他的女兒和外孫。申侯向犬戎借兵攻打周幽王。他要讓周幽王知道,申后的娘家人不是好欺負的。公元前771年,犬戎兵如餓狼撲食一般沖向鎬京。周幽王一看情況緊急,急忙下令烽火臺點火!只見狼煙升起,轉瞬間傳向四面八方。諸侯抬頭一看,喲,又來!還玩上癮了?諸侯以為周幽王又在玩“烽火戲諸侯”的游戲,沒當回事。古代版的“狼來了”。
周幽王望穿兩眼,卻不見諸侯一兵一馬前來。不久,鎬京城破,幽王被殺。申侯只想給幽王一點顏色,沒想到局面失控,犬戎兵一刀下去,萬朵桃花開,整出一大堆顏色。請神容易送神難。犬戎兵盤踞鎬京,不想離去。申侯無奈,暗地聯絡諸侯勤王。鄭、衛、秦、晉四大分公司聞訊飛馬來援,四國聯手趕走犬戎。幽王已經死翹翹了,諸侯一商量,把原來的太子宜臼扶上王位,就是后來的周平王。兩戰之后,鎬京已成一片廢墟,并且臨近犬戎難免再被騷擾。
無奈之下,周平王只得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洛邑是當年周公建的第二都城。因為鎬京在西,洛邑在東,所以歷史上把遷都前的周朝稱為西周,把東遷后的周朝稱作東周。東周500年又被進一步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因為孔子曾編《春秋》一書記載東周前二百多年的事,西漢劉向曾編《戰國策》一書記載東周后二百多年的事,因書得名。
周平王黯然結束西周奔往東周,重敲鑼鼓另開張。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