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說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現代人認為寺和廟就是佛教場所,是和尚們生活和居住的地方。而事實上,寺和廟原來和佛教、和尚都沒有關系。佛教從東漢才開始傳入我國,而寺和廟在東漢之前就早已有之。“寺”原本指官署,是官員辦公的地方。《說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三蒼 》:“寺,官舍也”。“廟”是古代天子和貴族供奉、祭祀先祖的建筑和地方,稱為宗廟。《禮記·大傳》:“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宗廟嚴故重社稷……”。那麼寺廟後來為什麼和佛教扯上關系了呢?
據說佛教在東漢時傳入我國後,佛教經書由白馬馱來,暫存在官署鴻臚寺內,後專門創置第一所佛教藏經弘道之所,取名曰“白馬寺”,這就是“寺”作為佛教場所的開始。《廣韻》:“寺,漢西域白馬駝經來,初止于 鴻臚寺,遂取寺名,創置 白馬寺。”廟本來是古代貴族奉祀祖宗的建筑和地方,後來把民間供祀受人崇拜的圣賢或神靈的建筑也混稱為“廟”。佛教傳入後,與中國文化相融合,更是寺廟混稱,寺廟反成了宗教場所的慣稱。
《周易》成書于先秦時期,故《周易》與佛教毫無關系。《周易》中的寺就是指官署,廟就是指天子或貴族供奉、祭祀祖宗的建筑和地方。西周實行分封制及嫡長子繼承制,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國君在封地立廟建國,成為該諸侯國的始祖;諸侯國君在自己封地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在封地立廟建家,初封的卿大夫成為該家的始祖。所以,在《周易》中,立廟象征開國承家。
寺與廟取象于艮卦,《易·說卦傳》曰:“艮為門闕,為閽寺”。由于艮體最基本的取象為山,所以艮的取象引申為泛指高大的建筑物,“門闕”、“閽寺”就都是高大的建筑物。“閽”指宮門,宮門不常開,如常在昏中,故會意為閽。“寺”指官署,官署掌法度,故從“寸”;官署中正不偏,五行屬土,土在中也,故從“土”。《說卦傳》明確列舉“艮為寺”,卻沒有明確指出艮為廟,但艮為廟是確定無疑的。廟不但是高大的建筑物,也有和寺類似的功用。廟不但是供奉、祭祀祖宗的場所,也是族人聚集、議事的場所,故類似于寺的辦公職能。從這個意義上講,寺和廟有基本類似的特征,故皆取象于艮卦。從釋《易》實踐中看,凡言“廟”者亦皆與艮卦有關。不僅言“廟”者,凡言“開國承家”者,亦都與艮卦有關。
“王假有廟”見于《萃卦》和《渙卦》之卦辭。《萃卦》是由《觀卦》變化而來的,《觀卦》本身就是一個雙倍放大的艮體,且九五之尊為艮體主爻,故其象必與廟有關。《觀卦·卦辭》曰:“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描寫的正是君王在太廟中祭祀時的情景。《萃卦》由《觀卦》變化而來,承《觀卦》之意,故曰“王假有廟”。《渙卦·卦辭》言“王假有廟”就更清楚明白了,因為《渙卦》九五本身就是艮體主爻。不僅如此,《渙卦·象辭》更明確地說:“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下面再說一下“開國承家”。《師卦》是由《剝卦》變化而來的,《剝卦》先變為《謙卦》,然后《謙卦》再變為《師卦》。《剝卦》上艮下坤,為地上有廟之象,《剝卦》一陽下面五個陰爻,也可看成是一個大艮體,其象本身就是一座高大的宗廟,象征天子以天下為家的宗廟。《剝卦》變《謙卦》時,《剝卦》上九下行而為《謙卦》九三,三位是武人之位,也是諸侯之位,夏商周時期諸侯統兵而事從于天子。《謙卦》九三為艮體主爻,象為廟。《剝卦》變《謙卦》象征諸侯立廟,諸侯統治的地方叫國,諸侯立廟就是“開國”。《謙卦》變《師卦》時,《謙卦》九三繼續下行成為《師卦》九二,《師卦》九二與初六以及下面待息的陰爻組成艮體,艮為廟。二位是家室位,卿大夫統治的地方叫“家”,故卿大夫立廟就是“承家”。《剝卦》變為《師卦》的過程中,先“開國”又“承家”,故曰“開國承家”。《剝卦》剛開始變為《謙卦》,《剝卦》六三就被削去兵權,上調賦閑了,直到《師卦》中也是這樣,成為了上六。因為無論是六三,還是上六,皆柔而為“小人”,不能承擔“開國承家”的重任,故《師卦》上六爻辭曰“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9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