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在周易中有乎的意思

解夢佬

【原文】

9.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譯文】

孔子被匡地人拘禁時說:“周文王死了以后,中華文化的道統不就在我這里了嗎?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會掌握它了;天如果不想消滅這種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注釋】

(1)《楊注》:“《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離開衛國,準備到陳國去,經過匡。匡人曾經遭受過魯國陽貨的掠奪和殘殺,而孔子的相貌很像陽貨,便以為孔子就是過去曾經殘害過匡地的人,于是囚禁了孔子。‘畏’是拘囚的意思。與,音預。 ”

(2)《集解》引孔安國曰:“文王既沒,故孔子自謂后死者。言天將喪斯文也,本不當使我知之。今使我知之,未欲喪也。”

(3)《康注》:“文者,文明之道統也。春秋繼周文王,有文明之道,文王隱沒五百年,文明之道統大集于孔子。后死者,孔子對文王自謂也。言天若絕文明之統,則孔子自謂不得為文明之教主;天若未絕文明之統,則我為文明之教主,匡人必不能違天相害。”

【解讀】

蓋其時孔子為匡人所圍,形勢危急,故發此感慨,以向弟子陳明自己“以道自任”之志也。朱子說:“道之顯者謂之文,若禮樂制度之謂。不曰道而曰文,亦謙辭也。”(《四書集注》)黃式三說:“先王所以治天下者曰道,所以載道者文。夫子云‘述而不作’,述斯文即述斯道也。自程門分文與道為二,《注》因以不言道為謙辭,然《經》意是自任,不是自謙之時,朱子《答陳安卿書》言之矣。”(《黃氏后案》)故此處之“文”,實即“道”也。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有著五千年一脈相承文明的國家,“文”歷來備受重視,比如古代的人,如果死后謚號中有“文”,往往是最高獎賞。“文明”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賁卦《彖傳》中,其云:“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蓋賁卦下離上艮,離為火,艮為山,火焰燭山,山高接天,故有“文明”之象。所謂“文明以止”者,止乎禮樂制度也,這是人類社會不同于動物世界之最大處。圣人既能“觀乎天文”,又能“觀乎人文”,所以能洞察天地之變,從而“化成天下”。在本章中,孔子于生死關頭,強調“文王既沒”,中華文明的道統已落在自己身上,匡人必不能違背天意而害之,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接續道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何其感人至深也!#閱讀海淀#

《論語易解》作者,孫福萬教授,1964年生于山東省臨清市,現為國家開放大學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1986年山東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哲學、教育學及遠程教育研究及教學工作,曾在英國、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國的多所大學或機構訪問或學習,并在本校負責哲學引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管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教學。著有《遠程教育哲學導論》、《敝帚集》,《遠程教育百詞辨析》、《遠程教育概論》和學術論文多篇。

在周易中有乎的意思

孫·教授的《論語易解》是他潛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以《易》解《語》,以《語》證《易》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和新認識,對于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書的重點在于對《論語》的解讀部分,書中大量匯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于研究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參考資料。同時,對《周易》和《論語》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讀物。好,我就說到這,隆重向您推薦孫福萬教授的《論語易解》。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