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是人生中的一樁大喜事,每個地方都有著各種不同的婚俗文化,冕寧縣也不例外,在這塊淳樸的土地上一樣有著大同小異的民間婚俗文化,但也有其獨特的地方。在冕寧,參加婚禮,叫做“吃酒”或者“吃大碗”,舉行婚禮叫做“辦酒”或者“辦九大碗”。
相親
婚姻對象大多靠人介紹
小時候,我們最大的期盼,除了盼過年,那就是盼跟大人們去參加婚禮了。
在以前,大家的經濟條件都不好,辦酒席是很大的事,每個家庭都會動用上所有的家當,有的還會因此去借錢。從籌備開始,就是一個漫長而繁忙的過程,很讓大人們操心。不過,在這過程里的每一天也充滿了開心與喜悅。
在我的印象中,那時候能夠走到婚姻的相識,大多都是靠人介紹而走在一起的,自由戀愛的很少。媒人,在我們這里,叫“紅月”,也有叫“紅月大人”的,這是一個別致的稱謂,至于為什麼要這樣叫,我也不清楚。媒人,在農村地區,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角色。不僅僅要負責介紹,還要負責在男女雙方兩家之間協調,保持兩家關系良好,一直到兩個人結婚,都會全程參與。
訂婚
推算吉日良辰定下婚期
經過最初的“看人戶”相親后,如果男女雙方有意,接下來就該男方去女方家走動了。這樣的時機,一般會選在農忙的時間,男方“借口”去幫忙,同時也就有了表現的機會。女方的父母家人也就有了更直觀了解未來女婿的機會,勤不勤快、干活咋樣、身體咋樣?這里有句俗語,“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歡喜”。父母這一關過了后,兩個人開始一來一往地交往,也不會有太復雜的約會形式,大都是在雙方家里,有事時去幫忙,就有了相處的機會。
隨著時間推移,相互喜歡的兩個人,交往開始多了。在“紅月”的幫助下,如果男女雙方家都同意,就會把兩個人的生辰八字寫在紅紙上,叫“開八字”。拿八字去找會算命的人,算下他們兩個屬相命運是否合適,如果“八字相合”,就是美滿幸福婚姻的基礎。接下來就可以提出結婚的日期,男方家算好定下后把具體時間送給女方家,叫“送年月”。送過去后由女方家提出一些物品財物要求,結婚前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比如“邊豬壇酒”就是一頭豬的一半和一壇酒,還加上大米100斤、黃豆30斤等等。還有叫“羊子錢”的,就是定下給女方家幾只羊,折算成相當于等量羊子的價錢,送禮給女方家。推算選出的吉日良辰,女方家是前一天的單數農歷,男方家是第二天的雙數農歷。然后,結婚的準備議程就開始了。
辦結婚酒席,一般時間為三天。第一天叫“支客”也有叫“相幫”的,主要是廚師、總管以及幫忙的親友些來,支鍋架灶,開始各種準備工作。這一天要殺豬,殺好的豬肉要砍半頭,加上大米、黃豆這些,由男方送去給女方家,叫“送肘件”。第二天叫“正酒”,就是正式舉行婚禮的那天,新娘也迎進門了,參加婚禮的客人也來了,是最熱鬧的一天。第三天叫“謝客”,客人開始陸續離去,幫忙的親友開始清理所有的家具、工具與物品,借來的就還回去,用不完的就存起來,整個辦酒席活動也在當天下午進入尾聲。
準備婚禮
是忙碌和喜悅的過程
在辦酒席前大概一個星期,主人家會把總管、廚師、禮房等幫忙的人請在一起吃頓飯,叫“商量飯”。主要是對婚宴的菜品、工具的借辦、接待客人、迎接新娘等環節進行商量準備。這一天,主人家是可以喝點酒的,一來是所有的準備工作已經差不多了,可以適當放松一下;二來是真到辦酒席時也沒有空閑喝,所以主客都會在商量完事情后開懷暢飲幾杯。
傳統的“九大碗”,就是九個菜,擺成橫豎三排,又方整又好看,九還有長長久久、吉祥如意的寓意,是好吃、好看、又有好的含義。在冕寧,經典的九個菜一般是:大酥肉切片和用白菜墊底的香碗、小塊酥肉加姜片煮到酥肉變軟的酥肉湯、三線肉塊加蜂糖炸到焦黃燉粑的墩子、豆腐方塊炸黃用堿水處理后再煮至外軟里嫩的豆腐圓子、糯米紅糖為料軟糯可口的酒米飯、排骨燒白蘿卜的炒骨湯、澆上香蔥雞蛋臊子粉條、清燒竹筍(也可以是燉干四季豆)、清蒸冕寧火腿,外加一盤冕寧酸菜(不算在九個菜中)。手藝好的老廚師,還會做一道湯,叫“清湯”,在“正酒”的早上,上完所有的菜后,由助手盛在湯盆中給每桌分點。這道看似簡單的湯,卻很要功夫。我父親就是一個老廚師,他說清湯是用大棒子骨、豬肉皮反復熬制打泡沫,直到湯汁變成乳白色的高湯,再用“豬漕血”(殺豬時停留在胸腔內的死血塊)吊湯,加少量蔥花、鹽、少許胡椒粉,就成為了鮮美的湯汁。現在的廚師,已經很少有人去做這個湯了,只因它費時又費力,還只是一個湯而已。
早飯后,家里擺上香案敬神,新郎磕頭后,掛上大紅花,在“接親大人”的帶領下,接親的隊伍就出發去女方家接新娘子了。隊伍里有一個背背簍的男生,一般為新郎的表弟或朋友。背簍里面放上2支火把、2瓶酒、2對蠟燭、一些火炮,還有一些新娘的用品。還有兩個未婚的小姑娘,是提馬燈的,馬燈上會剪貼上紅喜字,是燈籠的演變,她們會一直陪在新娘子兩邊。
辦酒席
喜慶熱鬧的婚禮
正酒的那天早上,天亮時分,是接新娘子進門的時間。婚車(婚轎)到新娘家門口,由“接親大人”代男方家給新娘一個裝有“下轎錢”的紅包后,接新娘到新郎家。整個途中由新郎的兩個年輕男友點燃火把,在新郎、新娘的兩邊迎接新人,提馬燈的小姑娘跟在后邊。快到男方家門口時,震天的鞭炮響起,歡快的氛圍瞬間被點到極致,滿院子的大人小孩都是開心的,他們在迎接著新娘子的到來。新娘由“送親大人”和“接親大人”兩個各牽一只手,向洞房走去。洞房門口的門檻上橫放著一個火盆,里面的木炭火燒得正旺。冕寧有老規矩,小夫妻倆個哪個先過了火盆,哪個就能當家做主。“送親大人”趕緊牽著新娘去,新郎也在親友的鼓勵聲中去占據“有利位置”,在大家開心的“哄笑”中,在喝過小朋友敬獻上的“進門茶”后,往往都是新娘子獲勝,第一個邁步進門。當然,他們倆從火紅的炭火上邁過,主要是預示著他們的日子會越來越火紅,會一直邁向幸福的生活。
男方家為女方家送親的人早已準備了一些紅糖醪糟蛋,叫“下馬飯”,送親的人每個人都至少要吃一碗,以示敬意。一陣迎來送往的客套后,女方家送親的人就坐下休息,吃瓜子、喝茶、抽煙。男方家去接親的人,忙著把從女方家“偷”來的各種東西,往男方家搬,邊搬邊大聲地炫耀戰果。冕寧這邊,迎親的人在女方家是要“偷東西”的,除了尖嘴(容易傷人的)的火鉗、剪刀、菜刀等不能“偷”,只要能夠搬動的都可以“偷”。“偷”來的東西會有家具、小家電、大米、油、肉這些吃的用的,還會有花草、豬、雞鴨這些,加上女方父母給女兒添置購買的家具、床上用品等“陪戀”,需要搬運的東西有時候會裝滿一輛汽車。這種特別的風俗,是一種祝福,是希望把好運和對生活的美好企盼帶給新婚的兩個人。
正酒的早餐大概在9:30左右開始。首先由女方的親友入席,叫“坐正席”(主賓席),要等他們全部入席坐定才能放鞭炮開席。為他們上菜的人,也是挑選做事穩妥又會說話的人。為了表示尊重,在送親的人沒有吃完離開飯桌前,是不能放鞭炮開下輪酒席的,其間還要有人專門為他們添菜加飯。同樣,在男方家去女方家接親時,也會有這樣的待遇,坐主賓席、享受特殊待遇,只是稍比在男方家次一點點,這叫“女方為大”。
正酒這天,男方家是很熱鬧的,白天有敬酒的、有“押飯”的,飯后有對歌的、跳舞的,那時候打牌的人倒是很少。跳舞的設備很簡單,一個收錄機、幾盒磁帶,在院壩里頭就可以擺開陣式。32步、42步、霹靂舞、交誼舞、扭秧歌,所有幫忙的親友,圍裙都不用解下,馬上就可以融入到大舞池中,男女老少用開心的表演,把各式各樣的舞姿演繹成了醉人的樂趣。
晚上,鬧洞房也是必不可少的,“送親大人”會提前帶上幾個女士坐在洞房里,以“保護”新娘子。鬧洞房的都是新郎的弟兄老表,參與的人會想出各種奇招怪術為難新郎新娘,不但可以逗取大家開心,還可以討得零食,有時候還會意外收獲新娘子親自縫制的鞋墊、手帕等。鬧到很晚,大家才會意猶未盡地散去,俗話說鬧房越厲害,新人的日子越紅火。
新婚后
追求幸福美滿的生活
正酒第二天,是新娘子到新家的第二天了,這是“謝客”的日子。早飯后,很多親友都會離開,送親的也大多要返回了,男方家還是要極力挽留的。一是大家都忙,二是形成的老規矩,到晚飯時,多半只剩下近處的親友和鄰居們了。他們會幫助主人家清洗和收拾,為操勞的主人家分擔一些辛苦。
送走自己娘家的人,新娘子離別的淚水還沒有干,就會馬上融入這個新的家庭,幫公婆做些家務、招呼著每一個幫忙的人。角色,在一個轉身的時間,就可以完全轉變過來。從此,她就會在這個新的家庭,與他的家人一起,去奮斗生活。冕寧,對新娘子的角色轉換有一個調侃式的小故事:結婚前幾天,女生在男方家,見到有老鼠在吃他家的谷子,就沖男朋友喊“去看下,有老鼠在吃你家的谷子。”結完婚剛第二天,又見到老鼠在吃谷子,大聲喊“老公,有老鼠在吃我們家的谷子,趕快去打了。”邊說還邊自己就去找掃帚打老鼠。這只是為了大家開心的小故事,但這卻真實地描述了女生在生活中的從屬性。她們為了自己珍愛的那個男人,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環境,只為與他開創新的幸福生活。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很多老傳統老習慣逐漸被改變,不變的,是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心。
現在很多戀人都是自由戀愛的,在結婚時就根據規矩找一個人當“紅月”;“送年月”還是有的,不過已經折算成了現金,由男方家在結婚前送給女方家;彩禮的數字越來越大,常常會根據女生的家庭、學歷、長相定出高額的彩禮,甚至有的家庭都到“不堪重負”的程度;老式的“三轉一響”也早已不在,變成了“三金”,還得“有車有房”;迎娶新娘那天也有了“上轎錢”、“下車錢”、“走路錢”、叫父母還有“改口錢”;婚禮也開始有了各種主題的儀式……好像金錢的成份多了一些,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但總感覺沒有了小時候“吃九大碗”的感覺了!
變得最多的,應該還有菜品。過去的“九大碗”也只剩下了幾樣特色的菜,數量開始由十一樣、到十三樣、十五樣、十七樣甚至更多!在九大碗的基礎上,會有“兩葷兩素”、“三葷三素”、還有“五葷五素”的,最多的可以達到二十一個菜,可謂包羅萬象、葷素齊全。所加的菜品,包括了雞鴨鵝禽類、魚蝦蟹等河魚海鮮、豬羊牛等畜類、筍花菌菜各式各樣,講特色、論品質、談味道,蒸、燒、炸、炒、燉、煮、燜、煸、鹵、熏、腌、燴各種川菜、廣菜、湘菜廚藝展示,簡直是大比拼、大薈萃。這些變化,不僅是飲食文化在提升,更是富足生活的內涵的體現。
文/劉剛 圖/余祖靜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