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生辰八字算命自檢表

解夢佬

【透視網絡黑產】

光明網記者 黎夢竹

生辰八字算命自檢表

當前,不少人好奇自己“運勢”。為測試和暗戀男生的契合度,金伊(化名)在一款星座預測App上,花費200元解鎖了相關功能。

在網站和社交平臺上,像金伊這樣依靠占卜來測情感、測運勢、測財富、測婚姻、測學業的年輕人不在少數。不過,這些測試軟件真的靠譜嗎?日前有媒體曝出,不少從事“塔羅牌占卜”經營的店鋪,不僅從業門檻低、人員素質低,不少商家更是利用部分人的迷信心理,花式營銷牟取暴利,并采取各種辦法規避監管。

背后暗藏龐大生意鏈

網絡占卜熱度有多高?在B站上,“你會經歷多少次戀情”“你的正緣什麼時候出現”等情感測試類占卜視頻層出不窮,不少播放量達百萬,彈幕滿屏“領取好運”;在微博平臺上,“塔羅牌占卜”話題的閱讀量為29.2億閱讀,討論量394.1萬。

在淘寶上,也有眾多塔羅牌占卜業務店鋪。記者瀏覽的一家店鋪顯示,其店鋪收費為50至259元不等,產品分為初、中、高階塔羅牌陣和“星盤”等。當記者詢問該店客服測試是否準確時,對方表示“店鋪測試老師有8年塔羅牌經驗,準確率達90%”。數據顯示,該店鋪月銷量1000+,已有7000多條評價,既有人表示“感覺有點準”,也有人直言“不準”“沒啥用”。

記者瀏覽另一家店鋪的用戶評價信息看到,其中一條提到某位老師“獲得了國外專業機構的資格證書,很專業”。對此,記者又向客服求證具體是什麼證書,對方卻未予以回應。

除常見的星座、塔羅牌、八字算命等,近年還興起了AI算命,只需將生辰八字、面容手相等信息輸入,就能自動分析,替人“指點迷津”。不過,想要獲取這份報告則需付費,如果還想獲取“事業運程報告”“情感運程報告”等單項報告,還需另外支付費用。

這類AI算命也被曝出有多宗“罪”:如要求上傳“五官清晰”的個人正面照片,可能造成個人生物信息的泄露或被不當利用;部分AI算命機構采用代理零門檻、層級無限裂變、收益按比例提成的營銷推廣模式,已有變相傳銷的嫌疑。

年輕人占卜背后:為尋求確定感

盡管網絡算命看起來并不靠譜,為何還會吸引大批年輕?作為一名熱衷星座分析的90后,金伊看來,星座、占卜雖并不科學,但當自身面對一些懸而未決的事情時,可以為她提供一些參考,“其實我只相信我愿意相信的部分。”

95后上班族小陳也嘗試過一次付費網絡占卜。她坦言,當時工作并不順利,對未來十分忐忑。結果,她的體驗感是“被強灌了把雞湯”,并表示再也不想嘗試了。小陳還發現,這位占星師不時會在朋友圈發布用戶夸贊其測得很準的對話,狀如微商。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謝天歸結為一種“確定感的尋求”。他表示,網絡占卜由來已久,之所以還能在今天成為流行現象,源自現代社會充斥的風險性。“人不喜歡在不確定感里生活,這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城市中的年輕人,當較高頻次的換工作、搬家等增加了生活的不確定性,而個人又無法克服時,就會在方方面面增強自己的確定感、安全感。”

很多占卜利用了心理學原理,但并不同于專業的心理咨詢。在謝天看來,占卜的人往往希望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能得到結果;而心理咨詢不會給予個人確切承諾,其原則是引導人們通過努力達到某種積極狀態。

強化平臺履行法律監管義務

北京觀韜中茂(廈門)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許煒介紹,目前還未有專門的法律法規針對網絡占卜行為,主要是根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等規定進行規制。

他表示,相關規定仍顯寬泛,這是因為對“占卜”是娛樂還是“迷信”,法律定性上存在爭議。“比如,朋友之間問一下生辰八字,然后簡單說一下運勢,大多數時候并不會被認定為違法行為。”許煒說,但由于許多“網絡占卜”是披著占卜的外衣行詐騙之實,甚至搞傳銷,監管就顯得尤為必要。

許煒建議,應當增設禁止“網絡占卜”相關法律規定,相關部門也應重點關注“網絡占卜”是否針對未成年群體開放。同時,他認為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政策法規,明確賦予網絡平臺法律監管職責,要求網絡平臺自檢自查,對存在“網絡占卜”行為的店鋪、賬號進行封停,屏蔽關鍵字搜索,遏制“網絡占卜”等封建迷信的傳播。

“此外,禁止封建迷信類App、占卜測算等小程序研發設計,讓經營者無法通過網絡途徑開展占卜經營活動,清除‘網絡占卜’現象。”許煒說。

生辰八字算命自檢表

除法律層面干預機制,謝天表示,還應完善社會心理救助機制進行引導和幫助,同時也鼓勵年輕人閱讀文史哲書籍,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啟發,勇于面對挫折,理性認識社會,提升心理自愈能力。

來源: 光明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