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腳”,顧名思義就是走路時兩只腳掌呈“八字”形。它有“外八”和“內八”之分。走路時腳尖相對、足跟朝外,為“內八字”,而足跟相對、足尖朝外則為“外八字”。
“八字腳”的人走路時,不僅影響形體美,而且他們走路時的運動規律也與正常人有所區別。正常人走路時,向前出去的腳,是腳跟先著地,然后再向前過渡到整個腳掌,最后由腳掌和腳趾蹭地產生一種向前的推動力使人往前移動;“八字腳”的人走路時,則是用腳跟的外側先著地的,腳掌外側、全腳掌依次著地,最后由大腳趾頭的內側蹭地,而其他四只腳趾則沒用上力,這就違背關節活動的正常規律了,所以有“八字腳”的寶寶走路常走不穩,甚至還容易摔跤。
小兒“八字腳”的發生,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1、過早讓孩子開始站立
小兒的運動發育是有一定規律的。有句順口溜這樣說道:“三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一般情況下,寶寶發育到三個月的時候會抬頭,四個月會翻身,六個月會坐,七個月會打滾,八個月會爬,周歲的時候會行走。
有些家長過于心急,還沒等寶寶學會坐,就扶著孩子站起來蹦了。由于這個時候寶寶的腳力還不夠支持他整個身體呈站立姿勢。為了增加身體的穩定性,寶寶的雙腳便自然而然地打開,久而久之便形成“八字腳”。
2、太小開始穿硬邦邦的鞋子
家長在給孩子選購鞋子時,如果選擇硬邦邦的鞋底,如皮質較硬的皮鞋等。小兒由于足部腳腕力量還不夠,穿過硬的鞋子,走路時容易有一種腳“帶不動”鞋子的感覺,因此容易形成異常步態的不良習慣。
3、營養素的缺乏或腦部損傷
營養素的缺乏或腦部損傷,也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八字腳”的情況。維生素D或鈣缺乏的孩子,他們可出現骨骼的改變,臨床上表現為O形腿或X形腿,進而影響到寶寶的步態;另外,有腦癱的寶寶,他們由于大腦不能正常地發出指令而出現肌張力異常及原始反射延遲消失,在臨床上可出現一些奇怪的姿勢,如學走路時,腿常呈一種典型的剪刀狀,即腳尖點地,膝蓋緊貼,兩只腳相向交叉,伴有“八字腳”等。
預防寶寶“八字腳”,家長應該怎樣做?
為了預防寶寶“八字腳”的發生,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這些事。
1、保證寶寶各項營養素的攝取要充足。
2、在寶寶運動發育過程中要遵循其發育規律,注意不要過早地讓寶寶開始站立。
3、寶寶可行走后,家長應該為其選擇一些較為舒適的鞋子,最好是布鞋或膠底鞋。當發現寶寶在行走過程中出現“八字腳”時,需及時請醫生進行診治。
4、如果是因行為習慣所致的“八字腳”,家長可以先糾正其不良的行走習慣,如可訓練其沿著一條較寬的直線行走,行走時注意使其膝蓋的方向始終向前,走路時腳跟先著落,腳離開時重點放在足趾上,反復練習,可收到一定的效果,另外也可做專門的矯正鞋去糾正。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8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