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漫談易經與中醫的關系

解夢佬

現代人都很關系自己的身體健康,尤其在調養方面更是會優先考慮中醫。下面就來看看易經與中醫之間有什么聯系,快來看看吧!

漫談易經與中醫的關系

《易經》與中醫醫理
究竟《易經》的道理與中國醫理有多大關系?這是一個很奇妙的問題,要說起來,
醫理與易學是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諸位一定會說,既無什么太大的關系,還研究什么呢?這就要說到道家了。
在秦漢以前,春秋戰國時代,道家有所謂方士之流,他們講求修道煉丹。這些
丹道派思想的發展,是由《易經》的原理演繹出來的,也就是說,他們的思想是與《易
經》配合的。
到了漢代以后,中醫的哲學思想,也經過演變,外加道家的影響,而使得醫理以《易經》的道理來詮釋了。也就是說,透過間接的關系,中國醫理哲學思想,卻建立在《易經》的基礎上了。
中國文化的特色是偏重于抽象,偏向于玄妙,這正是智慧之學,但也在學習研究及了解方面,增加了許多的困難。
中國五千年的醫學歷史,許多學派發展下來愈來愈為神奇,似乎是走入純哲學的范圍,但其實際應用的價值,卻很令人懷疑。所以,我們可以說,易學與醫理之間,只是形而上的哲理的關系,至于形而下的法則方面的運用,卻是大有問題的。

易經八卦在醫學所代表的現象
看了先天八卦,我們清楚地了解到八卦已經將全部宇宙的現象畫下來了。這宇宙間的八種現象,就是天、地、日、月、風、雷、山、澤。請問,除了這八種現象構成了宇宙自然界外,另外還會有什么東西呢?八卦的歸納真是太偉大了。
孔子在《易經》的《說卦傳》上說:
天地定位,從任何方向望去,都是天。
雷風相薄,大氣摩擦發為雷電,雷電的震蕩成為氣流。
山澤通氣,這個道理與針灸的應用,是完全相同的,此點留在后面再說。
水火不相射,火多則水干,水多則火熄,極難達到均衡。
至于八卦所代表的人體部位如下,這是丹道派的觀念:
干—頭部 1
坤—腹部 8
離—眼睛 3
坎—耳朵 6
震—丹田(生命能) 4
巽—鼻子 5
艮—背部 7
兌—口部 2
八卦數的問題
我們看到(圖三)八卦上的數字,真覺得有趣,一二三四是向左旋轉,五六七八是向右旋轉。
這是《易經》的基本原理:天道左旋,地道右旋。 我們再看這些數字,對面相加皆成為九,所以先天八卦中雖然沒有九,但九實在存在于其中,稱為九在其中矣!
西洋的微積分,據說深受易理的啟示而發明的。但是《易經》數的觀念,卻認為天地間只有一個數,那就是一,這是《易經》的數理觀念,這個所謂數理,也并不一定是今天數學上的意義,大家不可混為一談。這個一,如果加一則等于二,再加一則等于三,最高為九,再加一則又回到了一。這個思想方法是歸納的邏輯,與西方分析的邏輯,是完全不同的。在這些數字中,一三五七九,至九為最高數,九代表至陽,陽能至九之數為頂點。二四六八十為陰數,六在中間,代表至陰。
先天八卦方位、氣候與醫療
兌為澤,它在八卦上的方位為東南,可以說東南多水,以現在來說,臺灣正處于先天八卦兌卦的位置上,正好在海洋的地方。
巽卦為西南,巽為風,那么西南是多風的區域。云南下關的風最大,卡車經過的時候,可以關了油門,任風吹馳而行,其風大可想而知。有人說:此之所謂巽為風也。
各地因氣候不同,地理環境有異,造成醫療方面的偏差。比如說,北方多溫病,因此《傷寒論》只能適用于南方了;臺灣是海洋亞熱帶的氣候,用藥的方法與大陸上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將一樣的藥,一樣的方法,應用到世界各地,忽略了氣候的因素,那是絕對不正確的。
談到這里,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樁事,一個朋友害了一身黃腫的病,由另一個中醫朋友治療,在他所開的藥方中,使用了麻黃六錢,當時我大吃一驚,因為在大陸上用麻黃非常慎重,絕對不敢用這樣多的。這個病友吃了一兩劑藥未見效,這位中醫朋友又增加麻黃為一兩。那時我實在忍不住要問他了,他解釋說,臺灣藥品質欠佳,成分有問題,再加上氣候的因素,一兩等于大陸上的兩錢而已,豈知照他的處方服用后不久,病就好了,由此證明,中醫最重視的是氣候。

易經中醫醫理
《易經》比《黃帝內經》成書早,其豐富的哲理及自然科學的原理滲透入《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吮吸了《易經》的精髓,并進行了卓越的發展,它把陰陽哲理靈活地應用于解釋醫學,是對陰陽特殊性的發展,也是《黃帝內經》對《易經》陰陽哲理的最杰出的應用,《黃帝內經》名言:生之本,本于陰陽就是最好的證明。
《易經》的陰陽哲理在《黃帝內經》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黃帝內經》把陰陽哲理延伸應用為中醫學的核心。《黃帝內經》把陰陽和人體醫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用來解釋人體的生理和病理,這樣,把陰陽由原來的哲學概念升華為醫學理論,并貫穿于中醫的理、法、方、藥等各個方面,使其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
第二,《黃帝內經》以陰陽為基礎,把陰陽、表里、虛實、寒熱八綱作為辯證論治的基礎,即以表、熱、實證為陽;里、寒、虛證屬陰,從而作為判斷疾病發展變化的綱領。
第三,《黃帝內經》以陰陽平衡作為健康的標志,將陰陽失衡即陰陽平衡被不同程度地破壞作為疾病的概念,把糾正陰陽平衡作為治療的手段,恢復陰陽平衡則作為治療的的目的。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曰: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又曰治病必求于本,清代醫家張志聰解釋說:本者,本乎陰陽,足見陰陽在中醫學中的地位。
《易經》平衡觀對中醫理論的影響
《易經》平衡觀對中醫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第一,《黃帝內經》高度強調陰陽平衡是維持生命的基礎。
楊力提示
《黃帝內經》在生命功能方面發展了《易經》的平衡觀,它高度強調陰陽秘,精神乃治;在病理方面,則強調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黃帝內經》認為:疾病的發生與臟腑陰陽的平衡被破壞密切相關。在診斷方面以審查陰陽的變化為主要診查原則,如說審其陰陽,以別柔剛。在治療方面,以恢復陰陽平衡為宗旨,如說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在養生防病方面,以順應內外陰陽的消長平衡為養生原則。總之,《黃帝內經》強調人體內部的陰陽必須保持平衡。
第二,《黃帝內經》強調人與外界環境的平衡。受《易經》人與天地相應的觀點的影響,《黃帝內經》不但強調人體的內在平衡,還尤其重視人體與外界環境的平衡。《黃帝內經》認為:大自然具有充分的自衡能力,如生態的穩定自調,這是一種自然規律。人體的自衡、自穩能力也是驚人的,包括生理上的自我平衡及心理上的自我平衡。這種自我平衡是通地臟腑氣機升降出入,臟氣之間的生、克、乘、侮以及經絡之間的氣血多少來實現的。
第三,《黃帝內經》運氣七篇總結了人與自然陰陽氣化的平衡規律。《黃帝內經》運氣七篇通過勝、復、郁、發氣化規律總結了自然界的自我平衡機制,并以天道、氣化、物候三者之間的關系歸納了人與自然相應的平衡機制。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復之,表明宇宙氣化之間是互相平衡的,太過的要被另一種氣制約,不及的同樣要受到另一種氣的相助,從而使自然界的氣化保持相對平衡。
總之,《易經》的陰陽平衡觀滲入了《黃帝內經》,對人體的陰陽平衡及與大自然的平衡作了理性闡述。
陰陽消長理論在傳統養生學中的應用
我在前面已講到十二消息卦的精華在于是通過陰爻和陽爻的增減來反映陰陽的消長轉化規律。這個規律在養生氣功中被《周易參同契》作了重大應用。《周易參同契》把十二消息卦應用于丹道修煉。
參,即三,指《易經》、黃老及爐火。契,即契合。參同契,即《易經》將天地比做一個大宇宙,把人比做一個小宇宙,并把人體比做一個煉丹熔爐。參同契的核心,是通過十二消息卦的陰陽消長規律,提出了火候說,從而使《周易參同契》成為中國第一部煉內丹專著。《周易參同契》所創內丹理論成為道家內丹的圭臬,也成為中華養生的瑰寶。
《易經》整體觀對中醫陰陽平衡的影響
《黃帝內經》說:生之本,本于陰陽。《易經》的整體觀對中醫的影響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易經》主張天人合一,人與天地、社會相應的整體觀成為中醫學的指導思想。《易經》的整體思想滲入了《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強調人-自然-社會三位一體的三維醫學,三維觀的實質就是整體觀。《黃帝內經》不但強調人體內部是一個整體,而且非常重視人與天地自然的統一關系,如曰:人與天地相應也。又如《黃帝內經》闡述生命時,突出生之本,本于陰陽,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表明《黃帝內經》非常重視人這個小宇宙與天地這個大宇宙的密切關系。這個密切關系就是維護人與大自然的陰陽平衡。
第二,中醫藏象學說源于《易經》,并對天象、物象和人象的關系進行了重大發展。《黃帝內經》的藏象學說把天象、地象和人象作了三合一,并將陰陽五行貫穿其中,是人與天、地相應的整體觀的升華。中醫藏象的內涵,就是將人這個整體以五臟為中心,聯系六腑及體表五官七竅,歸類為五個系統,并與天地宇宙大整體密切相關。《黃帝內經》:心者,生之本也,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表明了心與神、面、血脈相關并通于夏天,并成為一個藏象整體。藏象整體成為中醫主要基礎理論,并用以概括人的生理病理。
第三,中醫運氣理論把《易經》強調的人與天、地相應作了重大發展。運氣理論是《黃帝內經》對《易經》天人合一觀的杰出發揮。運氣學說的核心是通過運氣氣化揭示宇宙氣化與人體氣化的宏觀整體關系,這個關系就是天道-氣化-物候(包括病候)的關系。運氣氣化是連接天道(宇宙運動)與物候(包括生物體,尤其人體生理病理)之間的樞紐。運氣理論的要旨就是通過氣化理論把握天道對物候的影響,以及物修對天道的應答規律,從而應用于疾病的治療及預測。
提示
《易經》陰陽觀奠定了中醫理論的核心,沒有《易經》陰陽理論,就沒有中醫學。《易經》的變易觀奠定了中醫的辯證論治。《易經》的整體觀奠定了中醫的指導思想。
總之,中國是系統整體思維之鄉,在整體思維方面有著優良的傳統,《易經》是我國系統思維的結晶,集中了我國系統思維的精華,是不能丟掉的。最后,我要強調一下,不要因為有人攻擊《易經》的天人合一就有顧慮,恰恰相反,天人合一就是《易經》整體思維的基礎,這是不能丟。中醫的藏象論治也在于發揮了整體互動優勢。

以上就是關于漫談易經與中醫的關系的分享,更多算命資訊,請關注紫微府!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