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如何才能真正地走向國際?這是幾代電影人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
近幾十年,我們經歷過李小龍、成龍、鞏俐、章子怡、港片等成功,但隨著產業的發展,中國電影的票房雖然越來越欣欣向榮,影片內容質量卻難說越來越好,更別說走向世界了。
▲上世紀70-90年代,香港電影曾風靡全球
在電影創作迷失方向的今天,或許我們可以一起溯本求源,看看這部首次為華語電影打開國際大門、讓世界感受到中國武俠魅力的影片——《俠女》。
▲《俠女》鳳凰衛視電影臺8月17日 21:15 8月28日 04:05播出
# A Touch of Zen
# 影片簡介
1978年,英國出版的《國際電影指南》評選世界五大導演,其中華裔導演只有一人;美國時代周刊曾列出國際最出色的50位導演,僅有三位亞洲導演入選,分別是日本的黑澤明、溝口健二與胡金銓。
出生于中國北京,胡金銓是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制片人美術師,曾獲的1997年臺北金馬影展的終身成就獎。
▲一代巨匠胡金銓導演是香港武俠功夫電影的開山鼻祖之一
胡金銓導演的《俠女》于1970年上映于臺灣、1971年上映于香港,距今已有半個世紀之久,曾獲1975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綜合技術獎。
但哪怕今天來看,這部電影也堪稱華語武俠片的巔峰。
▲徐克的《新龍門客棧》、李安的《臥虎藏龍》及蔡明亮導演的《不散》無不都是受到胡金銓影響,并向他致意之作
影片改編自蒲松齡《聊齋志異》中《俠女》一篇,講述了明熹宗年間,沒落書生顧省齋(石雋 飾)在小鎮經營字畫鋪“代寫書信春聯”過活,奉養家中老母。
一次偶然,他結識了家附近廢屯堡新搬來的楊之云(徐楓 飾),與其暗生情愫。
▲“俠女”飾演者徐楓
恰逢東廠人士歐陽年(田鵬 飾)前來打探,其與附近算命瞎子(白鷹 飾)動手,被顧生與其母遇見,遂將受傷的算命瞎子就近帶到楊之云處。
顧省齋也由此得知了楊姑娘與算命瞎子的真正身份——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而被杖斃的左副都御史楊漣之女楊慧貞;保衛忠良之后的石門樵將軍。
▲《俠女》劇照
因二人都被朝廷通緝,東廠追殺,情況危急之下,顧省齋提出要以逸待勞。
他以屯堡之地利設下重重計謀,誘敵深入,又得楊慧貞的師父高僧慧圓(喬宏 飾)幫助,最后二人成功擺脫東廠追兵逃出生天。
屯堡一戰過后,高僧慧圓借超度亡靈之機將楊慧貞帶回寺中。
顧省齋跋山涉水找到寺廟附近,卻看到在巖石上放著一個孩子。上面留著一張字條寫著:“孽緣已盡,皈依空門,顧氏香煙,綿延不絕”。
光陰如水,官府開始通緝畫匠顧省齋。慧圓得知顧省齋有難,告之楊姑娘和石將軍。
一樵夫發現懷抱孩子的顧省齋在林間歇息,報告了官兵。危機時刻,楊姑娘、石將軍前來相救,在樹林中與東廠番子殺得天昏地暗。
錦衣衛許顯純以其超常武功步步逼近,石、楊二人均受重傷。這時慧圓大師率弟子在林間騰云駕霧而來。許顯純頑固不化,拼命抵抗,終被慧圓大師和弟子們制服。
影片最后,慧圓大師修成正果。楊姑娘、石將軍、顧省齋仰望慧圓大師,只見他對著世人,右手遙指遠方。
▲《俠女》劇照
# 影片賞析
《俠女》是胡金銓在聯邦影片公司拍攝的第二部電影,第一部是同享盛譽的《龍門客棧》。
▲《俠女》(1967)
《俠女》的拍攝耗時三年,胡金銓不惜血本歷時九個月搭建仿古街道三條、老房屋百棟,動用技術人員超過1200名,為了做舊,還燒毀部分建筑。
僅是這些成本就達到了1400萬臺幣,在當年來講絕對是大制作。
▲聯邦無法忍受胡金銓拍戲花錢大手大腳,拍攝周期不斷拉長。《俠女》完成后分上下集上映,但票房皆不理想。直到影片最終在戛納獲獎賣出歐洲版權,才彌補了虧損
作為一代武俠片名導,胡金銓卻曾說他其實對武術一竅不通,還說武打動作是把舞蹈、音樂、傳統戲劇結合之作。
從小受母親影響,擁有美學繪畫底子的胡金銓表示他的許多電影靈感來自于中國傳統戲劇及山水畫墨。
然而,正是這麼一個“外行人”成就了武俠電影史上的諸多經典,使得后人紛紛效仿致敬。
▲竹林打斗戲的剪接及鏡位調度,武術指導使用彈簧床的創新技巧,都是《俠女》在影史上創造出的藝術經典
對比起當今的快銷影視,《俠女》的每一幀都能體現出導演獨到的匠心。
▲據聞為了等這束光,全劇組在山里等了三天
服裝上,比起如今古裝劇中錦衣玉食的基層老百姓們,《俠女》中的服化顯得十分講究,當中的服飾、飾品、兵器與帽子等等都是根據明朝時代的背景做設計,也在一定程度上貼合了人設。
男主角顧省齋衣著樸素,粗麻布料暗示出他生活的落魄,簡樸的設計又與他文雅的書生氣質相得益彰。
觀眾視角一開始不明身份的歐陽年,則是披著斗篷帶著斗笠登場,時不時給出的眼神特寫刻畫出人物的神秘。
▲歐陽年(左)與顧省齋(右)
俠女楊慧貞一襲白衣簡潔灑脫,更凸顯出人物的英氣。
武打上,彼時的動作戲,雖然沒有如今的飛天遁地般花樣層出,卻一招一式干凈利落,將俠客的快意灑脫融貫于銀幕之中。
被奉為經典的竹林之戰,將刀光、劍光、日光交叉剪輯,組成一幅令人目不暇接的光影圖像;
而畫匠顧省齋與官兵的斗法,雙方用盡各種詭秘的招術,又使整個銀幕都籠罩在神秘莫測的氣氛之下……
▲《俠女》中經典的竹林打斗戲
動如脫兔的人物與靜止的自然景致使得動靜更加分明,豐富了畫面的層次,也使觀眾更容易進入影片中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
▲后來的許多導演受胡金銓影響深遠,李安《臥虎藏龍》中的竹林戲便是受其啟發
▲影片《十面埋伏》
除此之外,胡金銓還運用京劇身段,讓武術動作兼具力與美。
片中人物打斗的橋段,無論是眼神、身段、過招,皆清楚分明,鏗鏘有力,再配上戲劇性的配樂提高緊張感,增加了舞臺效果與藝術性。
▲胡金銓對影像的要求絲毫不得含糊,時常一個動作拍上百十遍。“竹林對決”一場戲,短短十分鐘足足拍了25天,后期胡金銓又親自一格一格精剪,這才造就了武俠影史上的經典
他的創意為后來的武俠片塑造出許多無人能及的經典畫面,如運用彈簧床抗拒地心引力,達成飛檐走壁的效果。
不知道當年的評審第一次看到人施展輕功飛來飛去的景象內心作何感想?
人物上,胡金銓塑造的人物性格忠奸立判、善惡分明。
▲影片中的人物立場與中國傳統戲劇嚴守生、旦、凈、末、丑的人物譜系分類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觀眾能夠一眼判定人物的派系與好壞,這種人物譜系的劃定方法至今仍被主流武俠電影所沿用
主要角色卻又與主流設定有所區分,讓人眼前一亮。
如勇敢追求自我實現的俠女楊慧貞,一改當時流行武俠片女人是“紅顏禍水”的形象。
她神秘孤冷、處事冷靜、個性獨立,卻不會給人難以接近的感覺,甚至主動與男主角交好,與其他武俠片中柔順溫婉或美艷潑辣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
楊慧貞雖然面部表情不多,說的話也少,但胡金銓就是能用鏡頭呈現出她英氣與靈氣結合的多元魅力。
飾演俠女的徐楓因而一舉成名,俠女冷傲重義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此外,《俠女》中的男主角也與傳統武俠片不同——他不會武功,沒有權勢,連保護自己或家人的力量都沒有。而他又飽讀詩書、侍母至孝,就像是京劇中的文生一樣。
或許是胡金銓故意用一個不會武功的人和女主角的角色塑造互補,一方面可以讓觀眾將焦點放在女主角身上,另一方面顛覆大眾對武俠片的刻板印象。
而在人物細節上,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有兩處。
顧省齋初見楊慧貞時,為一個姑娘敢住在廢棄的靖虜屯堡疑惑頓生,而母親卻覺得顧省齋和楊姑娘正好是一對,于是回家后就開始攛掇兒子把楊姑娘娶回家。
兩人說到眉開眼笑、得意洋洋,以至于母親要給兒子盛剛煮好的粥的時候,勺子里的粥一下全撒出去了。
不知道這段戲是一場意外還是導演與演員的神來之筆,母親興奮得意以至于潑了粥的行為,和我們生活中得意忘形的時候一模一樣了。
還有經典的竹林一戰,楊、石二人面對追兵,全力以赴爆發潛能才獲得勝利,在林中喘得上氣不接下氣,連站都站不穩。
對比起那些打完一場狠戰后大氣都不帶喘的武林高手,這個反應可謂是很真實了。
不僅如此,還有影片中各色的攤販、多嘴的母親、不合觀眾意跑去報官的樵夫,每個人物、每個龍套都有他們的人物細節,組成了《俠女》中包羅萬象的江湖。
場景上,胡金銓擅于以景入情,用不同場景完成意境的表達與氣勢的呈現。
影片全程渲染出一種古色古香的布景,古齋荒草,怪石嶙峋,流水淙淙,高山依依,再加上煙霧彌漫出的詭異氣氛,山林渲染出的鐘靈氣息……
結合史實背景與《聊齋志異》的奇異幻想,胡金銓給觀眾呈現出一個詩情畫意、似實非實的世界。
再加上光影的運用,使這種古樸渾厚的意境將中國人的儒家思想與佛道二家的禪境結合,展現出一種武中有文,文中有武的意境。
所以影片劇情雖然簡單,卻不會只讓人感受到武林的打打殺殺。
▲一眾高僧前來營救楊素貞等人時,個個輕身騰躍,如有飛翼,烘托出佛家人出世的瀟灑脫俗
《俠女》之所以有別于一般的武俠片,在于胡金銓沒有滿足于刻畫一個真實的武林,還加入了道德反省,以及佛學禪理,使本片立意上升至哲學的高度。
中國武俠電影雖然有許多是以宗教名勝作為空間舞臺,以佛、道兩家的師徒情義為表現題材,但是,真正能夠將佛家思想融貫于整部影片敘事結構和美學意境之中的并不多見。
▲《俠女》英文譯名《A touch of Zen》
影片從蜘蛛捕食開始,以涅槃完結,前者是人間爭斗的世道,后者則是佛教意念的精神向往。
每次法師出現,畫面都以仰視角度拍攝,同時法師背后有陽光射來,象喻佛光普照,這些都使得本片具有哲學思考的深度。
面對惡勢力的追殺,楊慧貞和石將軍的處境岌岌可危。就在這時,慧圓大師騰躍于自然靈氣與綠葉陽光之間,猶如神仙下凡,手到擒來將東廠鷹犬就地制服,顯示出佛法無邊的威力。
結尾慧圓大師圓寂之時,遙指西天像是在為楊姑娘與石將軍指引蒼生的道路,而自己則已消融在一片璀璨的日光之中——胡金銓向人們具象化出東方的“美”和“神性”,也向我們展示了俠義與佛緣的終極世界。
#尾聲
胡金銓導演在武俠電影的世界中縱橫馳騁數十年,《俠女》以他特有的藝術風格,譜寫了一部中國武俠電影蕩氣回腸的歷史篇章。
他的其它作品也與各大國際電影獎項結下了不解緣:
第一部獨立編導的《大地兒女》獲獎無數;《龍門客棧》囊括金馬獎兩大獎項;《忠烈圖》獲1975年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杰出貢獻獎;《山中傳奇》榮獲1979年第十六屆金馬獎之優等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美術設計等六項大獎;《空山靈雨》更獲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胡金銓第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抗日戰爭片《大地兒女》
有人說,胡金銓是親炙于傳統生活與文藝氛圍的最后一代人,他將自己華夏兒女的一腔熱血變為民族之魂魄融注于電影意蘊之中,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肝膽相照的英雄豪俠,將武俠與中國文化發揚的淋漓盡致。
▲胡金銓導演親自為演員扎發
對中國而言,民族文化傳統與世界藝術的交融發揚是一件逆流而孤獨的工作,它需要能力,更需要耐性。
在為中國電影尋求出口的今日,當代電影人也應追本溯源,理解中華文化的獨特模式與思想境界,從而用精雕細琢的電影藝術與靈妙的技藝,延續舊文化的香火。
即將播出
《俠女》8月17日 21:15 / 8月28日 04:05
編輯:Skylar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