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傳為《易經》之源,為中國文化之源,為我國最古老的經典,
幾千年來,固定著華夏民族的思維程式。
《易經》經由伏羲先祖起筆、周文王姬昌于商獄中大成,經秦始皇焚書而幸免,又經文革而幸存。
《易經》是中國群經之首,是一部揭示宇宙規律的書籍,深深的影響著中國的文化。
除此之外,華夏文明,因玉而始。
受生存環境影響而形成的早期玉文化之內涵實質包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核心。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玉石見證了中國的歷史發展,與國家的神權政治息息相關。
早在10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是玉文化最初誕生的時期(全國7000多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發現約20萬件玉石器物,這就是最好的物證),
同時又恰恰是《易經》文化孕育、起源、發展的時期,所以說:玉的廣泛應用和玉文化的傳承是離不開易經文化。
“陰陽”是我國古代哲學最重要思想之一,也是《易經》的總體哲學思想內涵核心所在 。
《易經》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還將 “陰陽” 當成事物的性質及其變化的法則,把許多具體的事物都賦予了“陰陽”的涵義.。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世間萬物;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男為陽,女為陰,君為陽,民為陰,君子為陽,小人為陰……
易經是中華民族的思想靈魂,大智慧大學問,易經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頂尖作品。
是中華遠古文明的物證。
易經所說的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很清楚地說明中華文明發展的過程。
這一點,從最早的文字中可以證實。
玉,在最早的甲骨文字中常寫作“豐”,后來到金石文出現,演變成“王”,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這甲骨文時期的玉字“豐”不是指豐收,而是一種寓意,
古人的用意難以推測,但是遠古時期,玉器的制造難度極高,做好的玉石肯定不能隨便串,如果要用三片或者四片玉石用一根繩子串起來,后來統一到三片,一定是有著特殊的字意。
那多一片或少一片不行麼?答案還真不行。
這三片分別代表天、地、人三才,即任何時候都不忘敬天愛地。
在《易經)里面,我們看到的乾卦就是這樣的三塊玉璧,以致后來的乾隆爺在簡化的印章和臨刻的器物上都用這三塊玉璧作為“乾”的簡稱。
這玉字包含“天、地”還包含有“人”,并且用一根繩子串起來。
這繩子或許代表著古人已經找到了連接天地的線,通過這根線可以預知未來。
預知未來便能掌握命運,那這條神奇的線是什麼呢?
這“線”歷經波折,最終留存于世。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這根線就是《易經》,
《易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卦,這卦和我們的“玉”字也非常相似,也是有著天、地、人之說。
我們看到卦中的天地人的寓意,和三片成玉的寓意有著驚人的相似。
前不久,我就以連載的方式每天一篇文字,介紹了祖先的早期文化記載形式和傳承方法,例如我們都知道12生肖的玉器造型,而12生肖則代表12地支是與木星運行規律緊密關系的。
這就是易經文化對于玉造型的影響最直觀的一個現象。
我們不得而知,易經文化和玉文化是誰影響了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玉文化已經包容了易經文化。
“玉”在古人眼中不僅是珍貴稀少的美石,也是神秘溝通天地鬼神的靈異之物,因而在賞玉過程中,始終遵循“首德次符”的原則,即首先重視玉的質量,認真辨別真假,其次才觀察玉的色彩和外觀。
古人相玉,既有特定的自然屬性,又有社會的文化屬性和復合概念值得我們借鑒。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古人強調玉的文化屬性,也是來源玉特有的“溫潤瑩澤”的自然屬性,并賦予人文道德觀念。
中華文明的根源就是易經文化,而易經文化的核心就是陰陽平衡。
玉是大地的舍利子▬▬乃正陽之物,是陰陽調和之神器,好的玉器給你帶來滿滿的正能量!
本文由玉見沈華獨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其中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