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字塔與飛輪
本篇是在頭條發布的第15篇原創圖文
前言“道”,是老子想象出來的一個抽象概念,為了更好的解釋“道”的形態,老子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來解釋他想象出來的“道”。在《道德經》中,用來表示和形容“道”的詞有很多很多,比如下面的這些
無,有,玄,眾妙之門,谷神,玄牝,沖,淵,湛,象帝之先,天地根,一,無狀,無象,虛,混,母,橐鑰,水....
在這些詞匯當中,我認為有2個字,是最重要的,一個是“玄”,一個是“虛”,因為,其他關于“道”的描述,都是對“玄”和“虛”的引申。
“玄”字詳解“玄”字,出現在《道章》中的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恒無,欲以觀其妙;恒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玄”字,在當今的解釋中,代表著玄妙,奇妙的意思。但是它本來的含義指的是【吊著的絲帶,交織在一起的形態】
“玄”字的演化
這個會意字,來自于古代的染坊。人們將絲線染上顏色,交織在一起,懸掛在房梁上。就形成了“玄”的古字。又因為這些搖擺的絲線,飄忽不定,顏色幽深,于是引申出了幽遠之意,進而引申出了奧妙之意。秦時代,人們把“玄”字中懸掛的含義用另一個字“懸”來代替,以致于現在的“玄”中,失去了懸掛,交織的這個本意。
“同謂之玄”,這四個字的本意應指的是,“無”與“有”,交織在一起。“玄之又玄”,意指這樣的狀態交織多次,從而形成的陰陽太極之象,此為眾妙之門。因此,“玄”,是對太極圖的一種意會表述。那麼,老子為什麼會聯想到太極圖呢?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太極圖,來自于宋朝的道家。但是,更為久遠的“先天太極圖”,來自于伏羲時代,與《易經》中的陰陽爻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先天太極圖”,是伏羲用尺子丈量一年四季太陽所處的位置所繪制出來的圖,利用它,伏羲找到了節氣變化的規律。這比老子所處的時代,還早了4000多年。
先天太極圖
《周易》(傳世易經)的作者,就是封神榜里面招募了姜子牙的西伯侯姬昌(周武王伐紂成功后追封為周文王),因此,“易”文化在周朝發展到了一個頂峰。當代出土的周朝的青銅器中,人們也發現了先天太極圖的影子。周朝晚期雖然已經衰敗,但是它的文化底蘊還是春秋時期中最為強大的。作為西周圖書管理員的老子,不可能不知道先天太極圖。因此,“道”的概念,也許是老子用來嘗試解釋太極變化的一個方法。
從陰陽爻進一步思考,有為陽,無為陰,道乃是陰陽的源頭,太極是道的表象。老子從太極圖的形態入手,想到了宇宙的運轉規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因此,在《道德經》中,老子將道這個本源比做“一”;“二”指陰陽交織的狀態;“三”指道的表象,即太極中陰陽平衡的狀態。“負陰抱陽”與“沖氣以為和”,描繪的就是太極圖的形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所以, 將這些信息結合起來,我認為,下面這個圖,更符合《道德經》中對"道"的描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圖示
上圖中的“玄牝”,是老子對道一,二,三衍化的一種比喻。“牝”,本意是母獸,在這里,代表著生萬物的生育之神(谷神)。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谷”字代表了生機
“谷”這個字,它的本意中有生養的含義。水乃生命之源,當古人們看到,在兩山之中的溪流中,生機勃勃,各種生物都被養育在這片區域內,這便是“谷”字的由來。
當時的人們,認為山谷中存在著一位神靈,它能帶來生機,帶來“有”。因此,老子用“谷神”來比喻萬物的源頭,它就好似一直永不懈怠的“母獸”。源源不斷地為天地間帶來各種生命形態,“此為天下母”,她“綿綿若存,用之不竭”。這便是對“三生萬物”的進一步解釋。但是,為什麼會誕生谷神呢?礙于當時的認知水平,老子也無法解釋,只能歸因于“無”的作用。無中生有,生機是從虛無中誕生的。
“虛”字的詳解“虛”字的本意,指的是無人居住的丘陵,為什麼無人居住?因為有老虎住在里面。虛的下半部分是一個丘陵,上半部分是一只老虎的嘴。因此,“虛”的本意是有猛獸生活的丘陵,沒有人居住。這個本意被后來的“墟”給接管了。而“虛”字的含義,也引申為無人居住的丘陵的特性:大且空。
“虛”字的演化
“虛”因為大且空,因此能容無窮盡。
天地之間其猶橐鑰與?虛而不淈,踵而俞出。
“橐鑰”(tuó yuè)指的是古代的一種鼓風吹火的風箱,老子把天地比作一個巨大的風箱,它大且空,并且無窮無盡,隨便動一動,就能起風。如果人們能夠體會到“虛”的力量,那麼就能觸摸到“道”的本體。
“利”與“用”的本意
老子用了幾個形象的比喻,來讓人們了解什麼是“虛”的力量。
卅輻同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燃埴為器,當其無有,埴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輪轂中“虛”的部分,正好能夠放入輻條。粘土做制作的器皿中含有“虛”的部分,正好能夠放入各種酒水。建造出來的房子中的“虛”的部分,正好能夠用來容納人們的生活。因此,“虛”能夠容納“有”,而“有”就是一種人們可以利用的工具或東西。比如輪子,酒水,和房間。
這里的“利”與“用”,是兩個不同的詞。
“利”和“用”的演化
“利”,本意是一個人拿著鐮刀割麥子,所以,“利”需要一個器具的支持,引申利用之意。
“用”,本意是一個木桶,可以裝東西,因此,“用”的本意是容納,裝載的意思。
正是因為有了“虛”,才有了“用”,有了“用”,才能容納“有”,而“有”,能被利用。這就是“無中生有“的邏輯。因此,人們一旦想要利用任何一種東西,就需要創造出能夠容納這種東西的空間。這個空間,就是“虛”,也就是“道”的本體,它大且空,但卻能容萬物。
對于普通人來說,想要利用水杯,就要形成水杯的“虛”的部分,既裝酒水的空間。對于一家企業來說,想要產生利潤,就需要形成利潤的“虛”的部分,即利潤空間。對于統治者來說,想要利用人民,就需要形成社會的“虛”的部分,既人的生存空間。這便是老子的治國之道。
道沖,而用之有弗盈也。呵呵!始萬物之宗。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呵呵!似或存。吾不知誰子也,象帝之先。
老子心中的道,是一個空無一物的巨大空間,它無論如何也無法被填滿,正是因為無法被填滿,因此有大用。它如此深邃,是萬物的源頭。因為能包容萬物,所以所有銳氣和紛爭都將被它融于一體。老子不知道它從哪里來,只知道它很久之前就存在了。
虛空是源頭
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 ,吾以觀其復也。夫物云云,各復歸于其根。歸根曰情。情,是謂復命。復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亡亡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達到“虛”的境界,就是心態的極致。在這樣的極致心態下,人們對外所表現出情緒是不會變化的。“虛”是本體,“玄”是規則,宇宙萬物都默默按照這樣的方式在運轉。
在這種狀態下,人會成為一個冷靜的旁觀者。老子在這樣的體悟狀態下反復了觀察了許久。發現世間所有的一切,都隱隱的歸于“虛”的根源。對于人來說,人的“虛”,體現在心情上,而心情,又來自于自身命運的反復。但是命運的反復,是萬物的宿命,這樣的宿命是很普遍的。了解到這樣的反復,就能明了世間的一切。如果不明白這樣普遍的反復循環,就會做干擾“道”的事情,往往會產生更多不良的后果。知道了這樣的規律,就能生容人之心;有了容人之心,就有了公道;公道就能帶來統治;而統治這樣的行為是自然的;這樣自然的行為符合“道”,因此能夠長久;因此老子認為處事應當就如同“道”的運轉一樣,隱藏自己的本體(沕身),且不懈怠(不怠)。
小結《道德經》中所描繪的道,是一種推動事物發展的作用力。“道”可以引申為規則和規律,但是它的本體是一個比規則和規律更本質的核心,既產生這個規律和規則的源頭。這個源頭有兩個重要的特點,一個“玄”,一個“虛”。
通過進一步了解“玄”,“虛”的古字含義,我們進一步明白,“玄”代表著先天太極圖中陰陽二氣交織的形態,“虛”意味著大且空的形態。這樣我們就能更容易理解老子所運用的比喻以及這些比喻對道的描繪。
玄:眾妙之門,谷神,玄牝,周行而不怠
虛:道沖,淵兮,橐鑰,象帝之先
正如同時期的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悟到了原子一樣,我們的老子,發現了物質在宏觀層面上的一些規律。這些規律,可以用現代的相對論與熵的概念來進一步解讀。這部分內容,就放在下一篇中來說吧。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7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