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按“二、象辭破解”)
三、卦辭破解
卦辭曰:咸:亨,利貞,取女吉。
釋字(詞)
取女
“取”是“娶”的古字,即初文,“取女”今寫作“娶女”。《易》中出現的類似的詞有“納婦”、“歸妹”、“女歸”、“女妻”、“婚媾”等。《說文》:“(女),婦人也。”王育說:“對文則處子曰女,適人曰婦。”未婚曰女,已婚曰婦。古代女子出嫁曰“歸”,男人娶妻曰“取”,男人納妾曰“納”。
釋義
《咸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天時為酉。酉時代表一年當中的仲秋之月,當其時也,天地不交而萬物不生,但萬物所養育的下一代則進入成熟期。新一代的候鳥已能跟隨父母展趐南歸,草木的子實也紛紛脫離母體,四處安家。于人而言,父母已過中年,下一代已到談婚論嫁的年齡。《咸卦》上兌下艮,“兌為少女”、“艮為少男”;少女在上,少男在下,為少男追求、取悅少女之象。少男少女之間這種相互傾慕的情感是上天賦予的最自然的情感,其中不摻雜任何功利的因素,是為“無心之感”,故曰“咸”。“咸”這種無心之感,是男女之道的基礎,沒有這種男女之間相互傾慕的樸素情感,婚姻便失去了情感的基礎。故咸則情感通也,故曰“亨”。亨者,通達也,這里指男女之情通達。異性之間的這種情感適宜長久保持,故曰“利貞”。利貞者,宜持久也。咸則男女有了情感的基礎,乃婚姻 之基也,故曰“娶女吉”。
《咸卦》講男女之道,“咸”為男女之情也。婚姻當以感情為基礎,看來這是古今公認的道理。在現代社會里,法院判斷離婚,依據就是看夫妻雙方感情是否破裂,道理就在這里。男女之道,重在感情,以感情為基礎,則婚姻幸福,所謂“天作之合”,沒有感情為基礎,則婚姻是很痛苦的,這樣,婚姻反成了愛情的墳墓。以政治、金錢為目的的婚姻,就過多地摻雜了人為的因素,如果其中沒有感情成分,那這樣的婚姻注定是痛苦的。在現實生活中,不以感情為基礎的婚姻比比皆是,因此演繹出多少愛恨情仇的人間鬧劇。正因為如此,“有情人終成眷屬”才成為千古頌揚的美事。
四、彖傳破解
彖傳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釋字(詞)
相與
指相互交結,交往,指關系密切。
釋義
本《彖傳》共分四句來解釋卦辭。
第一句“‘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這一句解釋卦辭中的卦名――咸。《咸卦》上兌下艮,“兌為少女”、“艮為少男”,少男在下,少女在上,這是男孩追求、取悅女孩之象。“哪個少女不懷春,哪個少男不鐘情,”少男少女之間相互傾慕,互懷好感,這是一種上天賦予人類的最自然、最美好的情感,故曰“感也”。由于這種情感是天賦的、本能的、自然的,其中并不摻雜人為的功利思想,是一種無心之感,故卦名曰“咸”。咸者,無心之感也。從卦變角度講,《咸卦》是由《否卦》變化而來的,《否卦》上九剛爻下而六三柔爻上,互換其位,遂成《咸卦》,故曰“柔上而剛下”。《否卦》本為“天地不交”、“上下不交”之卦,剛在上而柔在下,卦變為《咸卦》后,《咸卦》上六和九三為正應關系,陰陽之氣相感應而上下相與,遂成少男在下,少女在上之象,以成男女之道,故曰“二氣感應以相與”。“二氣感應以相與”這是一種自然的感應,屬無心之感,故謂之“咸”。
第二句“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這一句解釋卦辭“亨、利貞、取女吉”。《咸卦》上兌下艮,“兌為說”、“艮為止”,故曰“止而說”,這里“說”通“悅”,歡喜的意思;又“兌為少女”、“艮為少男”,少男在下,少女在上,故曰“男下女”。“男下女”是男孩追求女孩之象,“止而說”是男女戀愛時的表現。“止”取象于艮,指適時,《艮卦·彖傳》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止而說”就是說適時和喜悅,這是男女戀愛的兩個條件。“止而說,男下女”就是說男孩放低身段,適時地追求和取悅少女。“止而說,男下女”這就是男女之道,循其道而行,則男女之情通達,故曰“亨”;循其道而行,則男女之情可久,故曰“利貞”;循其道而行,則有利于婚姻,是婚姻美滿幸福的基礎,故曰“取女吉也”。
第三句“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這一句把男女之道推而廣之,普及于天地萬物和圣人治國平天下。男女之道重在以感情為基礎,兩情相悅,天地萬物和治國平天下又何嘗不是如此?順其自然,兩廂情愿則無事不成,無事不諧。萬物化生乃感天地之情,圣人平天下乃順應民心。
第四句“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這一句是上一句的補充說明,并引申出觀其感則見其情的命題。萬物皆有情,其所鐘情,則有所感;觀其所感,則其情現矣。少男少女情竇初開,觀其所感,足見其情。唐·李商隱《無題》中有“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句子。原來彩鳳孔雀之類表達愛情的方式就是展開美麗的雙翼,所謂“孔雀開屏”。而少男少女們則心有靈犀,一個暗送的“秋波”或臉上飛起的一朵紅云,就會隔空傳物般地把心中的愛情點破。《咸卦》“止而悅,男下女”,少男自甘居下,適時而求,觀其所感,則其求愛之情可現矣;少女在上而喜悅,觀其所感,則其心有所屬之情可現矣。萬事萬物大抵如此。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