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教是清代一支體系龐大、變化多端、組織嚴密、影響深遠的民間教會組織。它的活動遍及山東、河南、河北、山西、江蘇、安徽、新疆以及東北各省市,徒眾達百余萬人。創教于清朝康熙初年,歷經兩個多世紀,曾經出現過許多教名:五葷道、收元教、清水教,天理教、九宮教、八卦教。還有一些異名同教,如空子教、圣賢道、先天教、后天教、明天教、老理教、在理教等等。因為八卦教與白蓮教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所以它又被稱為白蓮教。在清光緒年間創成的一貫道、皈一道等教門,也與八卦教在思想和組織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可算作八卦教的末流。 單縣是八卦教的發祥地,這個教是由單縣劉家樓村(今龍王廟鄉趙家寨)劉佐臣創立的。劉佐臣又名劉佐振,劉奉天,劉多臣,號璿,被教徒們尊為“圣帝長老”,說他是“彌勒佛爺轉世”。他出生明末崇禎年間,是一個身懷氣功拳捧絕技,又精醫道的農村自由職業者,幼讀私塾,精通“五經”、“四書”,特別是對“易”經很有研究。同時,他還是一個白蓮教教徒,善結江湖豪杰,為人慷慨好施,又是一個沉溺于方術,以拆字算命為業的怪異之人。 劉佐臣生于明、清鼎革之際。八卦教創成的康熙初年,中國還處在一場大動亂的尾聲。在明末清初的半個世紀中,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漢族與滿族之間進行了一場縱橫交錯的生死搏斗,這場斗爭最終還是以農民階級的失敗而告終。農民起義的多次壯烈失敗,使這個飽嘗苦難的階級再度消沉。為了擺脫絕望的境地,從厄運中尋求寄托,這個階級中的部分代表人物放棄了對現實的抗爭而轉向宗教活動。他們眼望茫茫宇宙和經天運轉的日月星辰,希望在彼岸找到救星,從宗教的神秘主義中追求躲避苦難和永生的路徑。由于廣大底層群眾對宗教熾熱的追求和信仰,就給八卦教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 如果說明末清初,魯西南人民久經戰亂之苦,那末八卦教誕生的單縣一帶人民,則是雪上加霜。這個四省交界之處,是當時著名的黃泛區和窮鄉僻壤,又是明、清爭奪的戰場。民間宗教以及打著宗教旗幟的農民反抗斗爭,在單、曹一帶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特別是天啟二年,巨野徐鴻儒倡大成教(即聞香教),領導了一次規模浩大的反抗斗爭,起義爆發的中心是鄆、巨、單、成一帶地區,這次起義影響十分深遠。《明史·趙彥傳》記載:徐鴻儒“躪山東二十年,徒黨不下二百萬。”可見民間宗教在這一帶的雄厚群眾基礎。 民間宗教是苦難與專制制度的共生物,專制使人離異,苦難則是培養信仰主義的溫床。清朝康熙初年徐鴻儒領導的農民起義剛剛鎮壓下去,劉佐臣就繼承了聞香教抗清反滿的思想,在這塊災難深重的土地上,開始了他的創教事業。他一手拿著《五圣傳道》的經書,傳教布道,一手拿著《八卦圖》,著手八卦教的組織工作。 劉佐臣與同時代多數宗教活動家相比,是一個高超的組織者和宣教者。他的高明之處在于,其教義迎合了戰爭之后廣大群眾懼怕命運無常,生死不定的軟弱心理,以《五圣傳道》的武器,意圖給群眾指出一條“長生大道”。同時從一開始就以分卦形式,建立了一個比較嚴密的宗教組織。八卦教自倡教之日始便以八卦派分支系,每卦皆設卦長,各自收徒。劉佐臣為什麼要選擇“分八卦,收徒黨”的組織形式?在八卦教經卷《乾元享利貞春夏秋冬九經歌》中有這樣幾句韻文:“引陰陽,各分班,一生二,二生三,三氣之所命乾天,八卦《易》成性剛堅。”顯然在劉佐臣的眼中,八卦教的八卦是《易經》的產物,是天地陰陽互相交感的結果,因此具有神圣的不可動搖的力量。《易》為六經之首,成為儒家經典,演繹八卦則成為歷代帝王預卜“經國大事”兇吉否泰的萬靈藥方。劉佐臣利用“內九宮,外八卦”的理論,制定了《八卦教理條》,促成了八卦教組織機構的創立和鞏固。“八卦分,天地開”。在“八卦教理條”中,世界被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分成西北、西南、正東、正南、東北、東南、正北、正西八個方位。這八個方位都圍繞著中央方位。“八卦即八官加以中央為九官。”從劉佐臣創教起,歷來劉姓教首都居于中央官的位置。《八卦教理條》中還說:“到中央、戍巳土,真人進了神仙府。”五行以土為尊,九宮以中央宮為尊,八卦教以劉姓教首為尊。正是在“內安九宮,外立八卦”教義的指導下,八卦教發展成為一個有著固定道首、組織嚴密的宗教教門。 劉佐臣還是一個出色的傳教者、宣教者。他在倡教之始就編造了《五圣傳道》即《五女傳道》經書,從康熙初年直到民國初年一直在底層流傳,為時二百五十年之久。《五圣傳道》是一部什麼樣的傳教經書呢?日本的澤田瑞穗先生說:“它是一部談論超凡入圣玄理的經書,或究求長生大道的經書。”也是一部修練內丹,追求長生不死的傳教書,所謂修練內丹于今人所云氣功相類似。書中假記一對夫婦,男子名常修,女子為單氏。夫婦二人平日向善,好佛禮拜,家附近有廟,廟內供奉著觀音、普賢、白衣、魚藍、文殊五位菩薩,夫妻常去拜供,一日常修告別妻子,“去訪長生大道”,走在一荒山野僻之處,僅有一茅屋光照如晝。常修進去后,見有五位農家婦女在紡紗織布,這五位婦女即五位菩薩幻化而成,因常修“心誠”欲在此地點化他。其中一人對常修說:“大道分明在一身,迷人不知向外尋。不遇圣師來指點,枉費修行一片心。”另一位說:“八卦六爻人人有,迷人不省東西走。有人滲透內八卦,好過青松九十九。”第三位又說:“人人本有長生藥,自是迷途枉自拋,丹熟自然金屋滿,何須尋草和燒茅。”這些是告誡信仰者,修行的道理既不在千經萬典之中,也不在名山洞府之內,長生之道是在自家身上修練內丹。劉佐臣借五位女子紡紗織布等勞作的簡單過程來說明“修真”的具體內容。他在書中寫道:“修行如同去紡棉,莫把功夫當等閑。未紡先尋清凈處,莫把六門緊閉關。紡車放在方寸地,巍巍不動把腳盤,知止而后方能定,定而后靜而后安。”又說:“靠尾間,透三關,透出云門天外天。”這就是說,當修行人完全入靜以后,靜中有動,體內一股氣流如同“撥動風車法輪轉”一樣,從尾間穴上升至泥丸宮(即人之大腦),然后再下降,納入丹田。八卦教追求的目標是要把“圣胎”運上泥丸宮,達到“透出元神”的目的。在信仰者看來,達到這一步就達到了生與死的界限,超凡入圣,羽化成仙了。《五圣傳道》中講:“耑等紡到心花現,功也園來果也圓。”就是這個意思。劉佐臣利用這個故事,廣招教徒。此外,八卦教還以“三教合一”的教義體系作為八卦的教義。”“一僧一道一儒緣,同入心空及第禪”,“本來大道原無二”,“三教原來總一般”。劉佐臣倡立的八卦教,全面地接受了民間教門三教合一的教義,深刻的影響了華北地區底層群眾的信仰和風習。他為引導人們崇敬膜拜自己,聲稱:彌勒佛是孔子轉世,劉佐臣又是彌勒佛轉世,而且號稱“圣地老爺”。廣大教徒是把劉佐臣當作再生孔子加以信奉的。八卦教的造經人用韻文的形式把儒家的思想編入經卷,使之成為人人必須遵守的教義:“仁者不殺謂之良,良善慈悲為仁常。義者不盜謂之溫,溫柔正道為義常。禮者不淫謂之恭,恭敬不偏為禮常。智者不毀謂之儉,儉者從寬為智常。信者不欺謂之讓,讓心不失為信常。”在這里仁、義、禮、智、信,殺、盜、淫毀、欺成為該教的五行五戒,而溫良恭儉讓是門徒處理教內外人與人關系的道德準繩。在八卦教內,通過修練內丹,進一步神化教主劉佐臣的崇拜儀式在各卦內逐漸形成。劉佐臣不但是孔子化身,而且成為光彼萬物的太陽。傳授愚門弟子歌詞,指太陽為圣帝,每日磕頭三次,每年上供五次,謂能消災祈福。每逢“傳授心法歌訣”,則要求“弟子每日按早、午、晚朝太陽吸三口氣,把唾沫咽下,工夫閉久,可以給人家治病下針”。同時,還要每日對著太陽“兩手抱胸,合眼跌坐”口念“真空家鄉,無生父母”八字真言八十一遍,名日“抱功”。同時,在八卦教內部還大力倡導讖緯思想,流傳著政治性極濃,針對性極強的宗教預言。劉佐臣制造了一個“十字合同”的讖言,認為“十字合同”的出現,將預示著世道大變。什麼是“十字合同”呢?就是一個“周”字。周代表周朝,特指華夏民族。八卦教宣稱平湖的使命將落在姓周、姓劉兩族的肩上。劉姓是兩漢四百年天下的最高統治者。八卦教首劉姓是以漢室后裔自居的,儼然以推翻諸夷及胡人為己任,胡人則明指滿清統治者。劉佐臣在八卦教經書中提出:“平胡不出周劉戶,近在戊辰己巳年”和“也學太公渭水事,一釣周朝八百秋”的口號,具有強烈的排滿興漢,滅清復漢的思想,這些都迎合了當時人民群眾的意愿,深得民心,徒眾日多,使八卦教在華北地區站穩了腳跟。 康熙四十五年劉佐臣死后,他的兒子劉儒漢承襲父業,充任教首,掌教三十余年。這一時期,八卦教有了較大的發展,勢力范圍擴大到山東、河南、山西、直隸等省,有些教徒還在陜、甘一帶活動。中心地區仍是單縣、曹縣、成武、河南商邱、虞城。劉儒漢曾用一千七百兩白銀,外加一千零四十擔大米,捐納選授山西榮河縣知縣,到康熙五十八年“犯案”,“參回原籍。” 乾隆元年四月,劉儒漢病故,其子劉恪接充教首。乾隆二十二年劉恪之子劉省過承襲教首,乾隆三十七年因“清水教案”被清政府鎮壓處死。 從康熙初年至乾隆三十七年,在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中,清朝政府曾三次觸及到這個教的統治中樞,教首劉姓家族僥幸漏網。八卦教的內幕無人知曉,這個內部結構十分隱秘的宗教,到乾隆中葉“輾轉煽惑”、已“蔓延數省”,“從其教者動輒千百人”,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地下秘密宗教王國。這種情況直至乾隆三十七年劉省過清水教案發后,才為當局窺知內情。 乾隆三十七年二月,山東濮州小長治村李孟炳等人攜帶“邪書”,至河南臨穎縣傳教,為當局查獲。辦案者在臨穎縣教徒諶梅家抄出《訓書》一部,究出濮州沙土集人王中、李孟醇、龍居涇等人。乾隆皇帝諭軍機大臣“飛咨直隸、山東兩省查拿。”三月初,王中被獲。河南巡撫何煨將李孟炳等人傳授經書,上呈御覽。乾隆親批:“朕……及閱諶梅家搜出王中所傳逆書中有‘平胡不出周劉戶,近在戊辰己巳年,之句,……其為大逆顯然。即后頁‘也學太公渭水事,一釣周朝八百秋’之語,亦儼然有太公與周之意,不可不徹底嚴究,以申國法。” 乾隆三十七年三月,王中被捕。通過嚴刑,沒有吐露絲毫真情,于四月十五被當局絞殺于菏澤。與此同時,山東巡撫以河南案情為線索,迫使王中之徒王振供認:“王中系單縣監生劉宗禮之徒,惟王中能入老教主之家,余人不能與老教主見面。”這樣此案的審理觸及到了八卦教的核心。 五月六日,山東巡撫徐績委派按察使國泰親往單縣主辦此案。署單縣知縣史國輔逮捕老教首劉宗禮。劉宗禮供出劉省過。五月十一日,國泰抵單縣親赴劉家監督搜查,于臥房西屋地下,刨出大小瓶罐二十七個,皆貯銀兩,共計一萬二千四百二十七兩,又有金子一錠,計二兩五錢。通過對劉省過的審理,揭開了八卦教的內幕,劉省過掌教期間,“惟坤卦未曾立教”其他各卦的情況是: 離卦卦長為商邱郜大、郜二,郜三兄弟,勢力范圍主要在河南。 震卦卦長為菏澤縣王中,勢力分布在山東、河南、直隸、蘇北,傳教中心在菏澤。 坎卦卦長為直隸容城縣人張柏,山東的頭目孔萬林,傳教的中心在河北。 艮卦卦長為山東金鄉縣的張玉成、張靜安父子,活動中心在山東金鄉縣。 巽卦卦長為單縣的張炎,傳教中心在單縣。 乾卦卦長為河南虞城縣的張璽,張文士,傳教中心在河南。 兌卦卦長為山東東明縣的陳善山,傳教中心在東明。 從上述事實可以看出,八卦教真正形成“內安九宮,外立八卦”的組織形式,應在劉恪、劉省過掌教期間。各卦的組織機構是:它上奉劉姓為教主,各卦設卦長,卦長下設六爻。掌爻封號為指路真人。指路真人下面是開路真人、檔來真人、總流水、流水、點火、全仕、傳仕、麥仕、秋仕等教職。各教職不僅是分工不同,它還代表著在教中的地位、權限和利益。“全仕以上就可傳教授徒,流水以上可以經營帳目銀錢,真人以上可以動用銀兩。真人權力很大,可以裁處某一地區教內一切事宜,“賜封”教職,被卦長賜以“瑤數銅刃赤劍”掌爻的真人“可以掌教內生殺之權”。 點火是專管出錢人的姓名單子,用火燒了使陰司記帳。傳仕專管送信,麥仕,秋仕是最低的教職。教內以“功行”大小封賞教職。 到了乾隆中葉,八卦教內出了八、九個世代掌權的家族:教主劉家,離卦郜家、震卦王家、侯家、布家、坎卦張家,孔家……。嘉慶二十二年,清政府曾查獲一張《八卦教首譜系圖》。這張圖告訴我們,八卦的卦長全部實行世襲制。 乾隆三十七年,是八卦教世襲傳教家族由盛至衰的轉折。這一年春、夏兩季,這些家族的主要成員幾乎被清政權一網打盡。八月九日劉省過被斬決,其長子劉大洪關在單縣監獄,次子劉二洪逃至河南。劉省過之妻李氏并三子劉把(劉三洪)、四子劉永慶和劉五子以及劉銓之妻黃氏及兒子六人被押解到北京。李氏與四子、五子分給副都統果升阿為奴,住東城帽兒胡同。劉三洪分給伯鄂岳家為奴,住西城帥府胡同。劉銓妻及幼子分給公復家為奴。而劉姓近親多發往新疆種地。八卦教發展到劉省過時代已易名為清水教。 為什麼八卦教又叫清水教呢?這和其入教儀式有關:“入教時只用三蠱清水磕頭,所以叫清水教。” 劉省過兄弟的處死,曾經導致教內群龍無首,經過數年的沉寂,又擁劉二洪為教首。 劉二洪從乾隆三十七年清水教案逃出,到乾隆四十二年“潛回單縣”,遇見同教張世英,得知母親與兄弟們在北京為奴,遂決意赴京探母。他同張世英到了大名府,見了同教楊林。楊林湊給了他京錢五十千,派手下教徒送他到北京。他進京后,找到小椿樹胡同方中正家,認方為義父,改名方孝,先找到三弟叫他帶領到東城帽兒胡同,見到了母親和四弟。劉二洪到京后,在京畿、直隸,山東部分教徒的擁戴下,成為八卦教的領袖。 乾隆四十五年,他以教主身份到大名府一帶傳教,會遇同教楊林。楊林告訴他,大名府捕快領班段文經是八卦教頭目。段文經系廣平縣張孟村人,拜震卦教頭目焦玉坤為師,他還跟河南虞城李老五學拳捧,是一個拳教相兼的捕快。他依仗其社會地位和武功,廣招徒弟成立八卦會。 乾隆五十一年,他的徒弟、單縣人呂棟多次通過獄卒劉興幫的關系給關在大名府監獄的劉大洪送銀。同年四月份,段文經、徐克展打算占領大名府從獄中劫出劉大洪。他給劉大洪寫信,內有“心果至明,穩坐大名,心思己歲,忠心不退。”七月十四日夜,段文經會同元城縣捕役徐克展,召集同教五十余人,于三更天突襲大名府道。他們在城內許三家會齊。許三家有空房三同,貼近道署。三更以后,段文經點香叩頭,各用紅白細布包頭,由許三家推墻而出,先進道署,搶劫囚犯。在大名府監獄頭門打開之際,他們聽聞槍聲,遂跑至西門,砍傷軍卒,奪門逃逸,造成了震驚清廷的“邪教獄劫案。” 大名府劫獄事件后,大部分八卦會成員被捕,或凌遲,或斬決。主犯段文經逃脫,不知所終。劉省過的幾個兒子再次受到牽連。劉大洪子乾隆五十一年八月初六與呂棟等一同處斬。劉二洪、劉四洪及母李氏在北京被捕處死。劉三洪是伯鄂岳的奴仆,鄂岳放福建副都統,劉三洪隨同赴閩。九月十七日閩浙總督常青奉旨將劉三洪斬首于福州。這樣劉大洪兄弟四人,在其父遭難后的十四年,因大名府劫獄案全部羅難。從劉佐臣到劉二洪,單縣劉氏家族掌教五代,計一個半世紀,這個家族終于退出了歷史舞臺。然而這個家族的影響在歷史長河中仍不斷翻起波瀾,傳出陣陣回響。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