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選出來一個人,與丁真打擂臺的話,這個人選一定是“留蝦女孩”。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擁有一雙來自大自然的純真的眼睛。
河南一位小學生,通過網絡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她用那真摯的眼神,打動著每一位父母的心。
一頓精美的飯菜,卻留著美味的食物不去品嘗。她將自己碗中僅有的美味留住,只為拿回家給生病的媽媽。
作者丨小辰
何為“留蝦女孩”?
據了解,畫面中女孩的媽媽剛做完手術,身體處于恢復期,她就將學校食堂平時做的“美味”(蝦)留下,沒舍得吃,將它帶給生病的媽媽。
本是平常事,也是隨手發布在了網絡上,沒想到這位小女孩卻因此走紅。
“孝順”是中華傳統美德,在時代的變遷中,這種美德很少在公眾媒體上出現,女孩的一個小舉動,就這樣掀起網上的“熱議”。
女孩所在的學校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清集鎮二郎廟小學,這個學校的校長(張鵬程),曾不斷宣傳自己任職的鄉村學校,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家境都比較困難,學生能夠吃到肉,靠的是校長自己的生活補貼。
學生和校長的關系,就像是朋友一樣,一些孩子家庭方面的事情,也會主動講述給校長。
時代在不斷地變遷,這便導致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辛苦”,那些感恩的心理自然就不會出現。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其實并非是孩子的自覺度高,而是家庭生活的困難,孩子不得不自給自足,就像這位女孩一樣,她擔心母親的營養不充足,更擔心母親的病情。
家長培養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就要讓他們理解“感恩”的含義。
什麼是“感恩”?感恩是在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要做出相應的感謝或者回報。
父母和孩子之間真的需要感恩嗎?
換個角度去看待父母養育孩子的問題,你就能明白,家長對孩子各方面都提供了相應的幫助,然而孩子卻在不斷地荒廢、消遣著父母無條件的“愛”。
若是沒有感恩的存在,那麼,父母老的時候能夠擁有的只有去往“敬老院”。
孩子表達“感恩”的方式有許多種,不過他們理解感恩的過程,是漫長的,畢竟他們享受著生活,卻不思考誰創造了生活。
“留蝦女孩”在學校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想要把好處往家里帶,這就是她的感恩方式。
若非是被拍,傳到了網上,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贊揚。
畢竟現在小孩都有早熟現象,對父母的辛苦,他們都會做出相應的“感恩”方式,只是沒有人去主動發現這些細節而已。
在選擇擁有孩子的時候,父母的“責任”已經在無形中承擔,能夠懂得生活不容易的孩子,就會發現,父母的辛苦,就會做出像“留蝦女孩”那樣的行為。
父母的付出沒有人能夠全部銘記于心,孩子也將這種情感當成了習慣,自然也就忘記父母的幫助,等到真正感覺到自己應該為父母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那麼“感恩”才會形成,所以,孩子擁有父母幫助的時候,就應該學習理解“感恩”。
家長和孩子之間需要“感恩”,感恩的方式有許多,通過自己內心的想法去不斷表達就好。
“留蝦女孩”的孝道是我們需要保持的心理和態度,面對家長,要有勇氣地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愛。
都說“學校是我家,環境靠大家”,張鵬程校長確實將學校當成自己的家,任何地方有問題,自己就主動進行修繕,就連學校日常食物的補充,都需要張鵬程校長進行金錢方面的補貼。
“留蝦女孩”視頻剛一公布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人發現這個學校的整體環境,校長的主動補貼,明顯能夠感受到偏遠地區的教育和校園環境嚴峻問題。
學生們在學校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
若學校本身都沒有辦法支撐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那麼父母在外工作就更會不踏實。
校長用自己攢下的工資,對學校各方面進行補貼,一些生活小事,校長也不會去花錢雇人修理,而是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改變學校的環境。
每一所學校都有專屬于自己的特點,可是校園環境和教育不能出現問題,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尤其是偏遠山區的孩子,他們想要通過知識去改變自己的家鄉。
現在各個城市的生活,都沒有達到統一,在關注他人生活的時候,也要思考自己原本的生活條件。
他們都沒有放棄對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我們有什麼資格,不斷嫌棄自己的生活條件?
成長需要經歷千辛萬苦,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要忘記父母的辛苦,擁有端正的思想,才能深入了解生活的真諦。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