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豐(豐)卦內卦為離,外卦為震。離為火,震為雷。火有多種表現形式,在豐卦當中,離火可以視作電,電也是一種火。電生于內,雷震于外。先有電,后有雷。所以豐卦表現的電閃雷鳴的盛大之勢。
豐卦卦辭的“宜日中”,說的是有關太陽的事;而爻辭說的雖然也是有關太陽的事,但卻是一次日食的過程。
首先是“六二,豐其蔀,日中見斗”,日食開始出現,太陽被遮擋住一塊,天上出現了北斗七星。蔀,是搭棚子用的席子,在這里是指遮擋的意思。和后面的沛相比,蔀要小一些,所以在日食開始的時候用蔀代表太陽被部分遮擋的狀況。
日食繼續發展,到九三爻,也就是下卦的最后一爻,到達極限,所以是“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日食完成,太陽被完全遮擋,好多星星都可以看到。“豐其沛”的“沛”,朱熹說:“一作旆。”“方”字旁的“旆”,這個旆字的原義是旌旗上的飾物,在這里代指整個一面旗子。在爻辭中指的是比“蔀”更大一些的遮擋物。“日中見沬”的“沬”通日字旁的“昧”,指的是不太清晰的小星星。
六二爻因為只是遮擋了一部分太陽,所以,只能看見像北斗星那樣比較明亮的星。而九三爻太陽被完全遮擋,所以就連密密麻麻的小星星也可以看見了。六二相當于日食初虧到食既的階段,而九三相當于食甚的階段。
食甚之后,太陽又重新從月亮的遮擋中走出來,所以接下來的九四爻又重新回到了“豐其蔀,日中見斗”,遮擋的部分開始減少,太陽又露出了一部分;而到了六五,爻辭為“來章”,太陽的光芒重新出現。顯然這是一個日食從生光到復圓的過程。由此可見,整個豐卦的爻辭,從六二,到六五,就是一個日食發生的全過程。
日食在古代被認為是一種兇兆,類似于虹霓的出現。所以,伴隨著日食的出現,發生了一系列的災難,比如:“往得疑疾”“折其右肱”“遇其夷主”。得了奇怪的病,折斷了右胳膊,主人被殺了。因為主人被殺,所以“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闃其無人”,被嚴嚴實實遮擋起來的家,里面已經沒有人,“三歲不覿”,而且是好多年沒人了。
本來是兇兆,但奇怪的是“往得疑疾”的結果是“吉”,“折其右肱”的結果是“無咎”,“遇其夷主”的結果也是“吉”。這里的“吉”“兇”“吉”不斷反轉。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豐卦《彖傳》說: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當太陽走到天空最高的地方,說明陽光從此將走向衰落,所謂“日中則昃”。與這種現象相類似的,就是“月盈則食”。這里是食,意思是殘缺。當月亮變成滿圓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月亮將開始殘缺。在我們生活的缺陷世界里,沒有什麼人,也沒有什麼事,能夠擺脫物極必反的定律。所以,《彖傳》說:“天地盈虛,與時消息。”天地之間,無論何物何事,都擺脫不了滿盈和虧虛之間的變化,根據時的變化,或者生長,或者消亡。消息,就是消亡和生長。
萬事萬物如此,更何況于人,更何況于鬼神?
日食當中的食甚,是陰滿盈的狀態;月相變化當中的滿月,是陽滿盈的狀態。日是太陽,也會被陰所吞噬;月是太陰,也會被陽所占滿。而不論是陰還是陽,當它達到極致狀態之后,那麼它就必然會走向它的反面。
豐卦當中的一次次吉兇之間的反轉,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思維模式。這其實也是在糾正我們的一些錯誤的認知。
在生活當中,我們許多人都執著于對完美的追求,但《周易》的智慧告訴我們,追求完美,就等于追求毀滅。所以,我們必須坦然接受我們的缺陷世界,包容自己的不完美,包容他人的不完美,包容你所處社會環境的不完美,乃至于包容整個世界的不完美。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