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簡約機編八字汽車坐墊一件代發

解夢佬

日前,“女子一中午收到上千條驗證碼短信”成為熱門話題,引發網友對于惡意騷擾、電話“轟炸”他人的討論。手機被莫名“轟炸”,背后是誰在搗鬼?

記者調查發現,雖然“轟炸服務”一直被打擊治理,但這一服務仍在暗中活躍。只要花錢,相關軟件和服務就能找到。遭受“轟炸”的人,工作生活則會陷入巨大困擾。

報復

只因一個差評 手機直接“爆了”

僅僅因為給了一個差評,陸麗麗就遭受了來自商家的電話轟炸。“兩天兩夜了,半夜三更都不放過,對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陸麗麗希望,涉事電商平臺能介入管理,處理商家。

此前,陸麗麗在某知名電商平臺購買了一款嬰兒推車。由于嬰兒推車坐墊窄小、孩子坐上去不舒服,她只使用了一次便想退貨,然而商家卻回復用過就不能退貨。而后,陸麗麗在商品評論中選擇了打分差評。很快,商家發來紅包希望陸麗麗領取后刪除差評。溝通不暢之下,陸麗麗并沒有領取商家紅包也未刪除差評。此后,陸麗麗的手機便莫名收到了連續的“轟炸”。

“用網絡電話24小時轟炸。攜帶各種驗證碼的短信轟炸,手機直接爆了。”陸麗麗介紹說,商家甚至一度威脅恐嚇要找人上門收拾她。“這種商家鉆法律漏洞,肆無忌憚地威脅消費者,消費者投訴求助無門,這種商家怎麼能存在?”她質問商家是不是不刪除差評,就會一直瘋狂騷擾她?面對這樣的疑問,商家客服并未正面回應,只是回了一句“謝謝姐,我們保證不會打擾你的”。

簡約機編八字汽車坐墊一件代發

陸麗麗的遭遇,不是個案。消費者滕飛明也在此前遭遇了“呼死你”轟炸。滕飛明在某平臺購買了一條褲子,因為感覺產品存在色差,聯系商家客服,客服卻認為其產品并無色差問題。在一番交涉后,滕飛明給了店家差評。而后,他同樣突然遭到了騷擾轟炸。“被店家在網上購買了轟炸軟件,不停地對我進行騷擾轟炸。影響到了我個人生活。”滕飛明表示,店鋪產品存在質量和色差問題,打差評后卻被轟炸騷擾,自己內心很是郁悶。“我的目的就是要求商家道歉、賠償。”

簡約機編八字汽車坐墊一件代發

記者在消費者投訴平臺“黑貓投訴”檢索,發現只要輸入“差評 商家轟炸”關鍵詞,就能彈出90多條相關投訴。多個案例表明,消費者在購買產品后,由于產品質量問題、協商退款退貨難等而給商家打“差評”,或者不接受商家的紅包等,就遭遇了“呼死你”惡意騷擾。

黑產

套餐多隨便選 價格低至幾分

這些猖狂的“呼死你”轟炸從何而來?成本怎樣?記者調查發現,“呼死你”主要分為電話轟炸和短信轟炸兩種形式,不法商家往往會提供多種套餐。而短信轟炸的成本更是低到幾分錢一條。

經過多次輾轉,記者最終聯系上一位提供所謂“短信服務”的商家。頁面顯示,“短信服務”商品已拼單近4000單。在其服務介紹中,商家隱晦表示,“你的需求將被更好地滿足”。至于價格,“電話版”和“短信版”明顯不同。以“短信版”為例,其介紹“5元測試發驗證碼短信300條,10元3個小時,15元6個小時……30元24小時。”而“電話版”的價格則是20元打160個電話,30元280個電話,60元500個電話,150元可打1800個電話。其特別叮囑,“電話版”服務響鈴一到兩秒就掛,不會接通。“拍下后聯系,我來安排。”

記者拍下5元錢測試“短信版”。不到一分鐘,商家回復“開始”。隨后很快,記者手機上果然出現一條條帶驗證碼的短信。而這些短信的抬頭機構五花八門、各行各業都有。短短幾分鐘,有數十條短信“轟炸”了進來。“一般訂單提交后短信就會到(對方手機),除非猜到是你,要不然不會知道是你。”商家表示,即使對方猜到是誰購買的“短信服務”,“不承認即可。”

與此同時,商家表示還可以購買“電話版”,“包月50元,你自己可以操作”。據了解,“電話版”則主要是給購買者一個網頁后臺的賬戶和密碼,購買者就可以提交4個電話號碼同時運行。而“電話版”呼出去的轟炸電話,對方看到的來電號碼均是國外號。

“系統很好,效率高,完美,對方立馬道歉了”“非常好,我炸死你”“非常好用,半夜(使用)更佳”……而在該服務頁面的商品評價中,有數百位網友留下評論。甚至,其中有一位疑似學生的網友留言表示,“家人們,特別好用,給老師買一個賊解氣。”

有數據顯示,短信轟炸黑產目前危害涉及超2000個網站的3500多個驗證碼接口和2400個短信接口,每天全網發生的轟炸短信多達160萬次以上。

鏈條

掛羊頭賣狗肉 “苦心”躲避監管

事實上,“呼死你”一直都是相關部門嚴厲打擊的對象。我國《網絡安全法》第27條、第63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絡、干擾他人網絡正常功能、竊取網絡數據等危害網絡安全的活動。

記者調查發現,提供此類服務的商家,往往會掛羊頭賣狗肉,通過各種方法、方式來躲避監管。

在一些網頁中,直接搜索“呼死你”“轟炸”等關鍵詞,已很難尋覓到相關軟件或商家。但同時也衍生出諸如“烘榨雞”“轟榨雞”等詞匯。盡管網絡上有軟件宣稱是“無限破解版”等,但經測試大多是噱頭。更多的真實情形,還是掛羊頭賣狗肉、躲避關鍵詞監測。

記者發現,在電商平臺上,涉嫌提供“呼死你”轟炸的商家,往往以“短信代發”“短信軟件”“短信服務”等字眼出現。甚至,會打出“突破障礙”“可包月,可體驗”“強悍”等詞匯。而在具體咨詢溝通中,商家也不會主動提及“轟炸”或“呼死你”字眼,甚至對商品不會過多描述,只是表示下單后再聯系。

前述提供“短信服務”的商家,就十分謹慎。在溝通中,其多次把“電話”稱作“電畫”,而對于記者咨詢的其他問題,則簡單幾個字回復,不愿意多言其他。而在給記者發來的任務截圖中,其也故意將“轟炸進行中”“短信轟炸已啟動”等表述的“轟炸”二字打碼處理。

“違法、違規、敏感詞都不要提,如果你問我有沒有×××,我只會回復您:沒有。”一名商家在自動回復中如此表示。而在咨詢商品詳情時,其同樣對自己所提供的服務模糊答復,只表示“拍下后聯系我,自己注冊和充值后即可使用。”“效果超級棒。想開就開,想關就關,全看你心情。”而對于其他問題,其“概不回復。”

說法

違法“呼死你”存多種風險

“‘呼死你’轟炸,主要是通過呼叫轉移或者虛擬號碼設備、相關軟件來實現的。原理就是讓一個設備或軟件,不斷向某個號碼進行自動呼叫。”網絡安全研究專家、北京漢華飛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根表示,由于“呼死你”成本低廉,一些不法商家愿意花這個成本去惡意騷擾客戶。

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來,現實中的確有人用“呼死你”專門騷擾他人,這是違法的。“《民法典》中有關于隱私權的明確規定,‘呼死你’轟炸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和生活安寧權。此外,還涉及個人信息泄露和網絡安全的問題,必須嚴厲打擊。”

朱巍認為,有些商家很精明,以合法形式去掩蓋非法目的。對此,平臺不能睜只眼閉只眼,要采取自查、暢通舉報渠道等必要措施。“要將買賣‘呼死你’服務的人的真實身份信息留下,并向監管部門報告。監管部門也要加大執法、及時采取措施。”

“一旦遭遇‘轟炸’,可以加裝攔截軟件,也可向運營商投訴和尋求幫助。如果運營商不解決,則可以向工信部投訴。”彭根表示,運營商真想解決這個問題是一定能解決的,“就看力度有多大。”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樊宏偉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6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