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沙市乘公交車,沒多長時間就到了黃興鎮黃興新村涼塘。黃興故居為祖業,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共有房屋53間,為硬山頂小青瓦土坯木結構,主體建筑坐西北朝東南,為二進五開間,并有東西廂房。
黃興故居,門前有三口并列的水塘,四周是護莊河,水田阡陌,包圍著整個院落,就像是孤島,又像是水城。綠木成蔭,遮天蔽日,碧波蕩漾,清風送爽,故稱涼塘。
沿水塘繞去,一座木橋架在護莊河上,過了橋,是麻石鋪成的小路,眼前便呈現一座八字形風火槽門。顧名思義,風火,即風火墻,槽門,即必經之路。槽門將整個房屋緊緊圍住,組成一道墻,既起防火作用,又起照壁作用,點綴著院落。門額上書寫一個大大的"乾"字,紅地白字。門口兩側各有一聯,"惠風和暢,化日舒長",也是紅地白字,格外醒目。兩堵墻上各鑲一木框,內有標識,仿佛像兩扇窗戶,特別和諧。
走進宅院,面對寬闊的田園,正門額上書寫一個大大的"福"字,門口兩側也各有一聯,"蒙慶受福,長樂永康",紅地黑字,竟與槽門略有差別,仿佛是紅宣墨筆書寫。旁邊還掛一豎匾:"黃興故居",竟是廖承志題寫。兩邊廂房堂屋門額也分別書寫,"南軒"、"稼圃",映襯著"耕讀傳家"之風。
整個前坪院,收拾的條理有序,該綠化的綠化,該栽樹的栽樹,滿院子墻皆是白色,屋頂上瓦全是黑色,黑白分明,草木相映,裝點著院落非常典雅,讓人看去,肅然起敬。
過堂屋,兩邊擺有長形條凳,接待來訪客人、學生休息。靠會客廳一旁,是"慎學軒",黃興父親黃筱村的書齋。黃筱村清末廩生,設館授徒于桑梓,曾任地方都總居一鄉之長,略有產業,通達時務,殷實人家,在當地頗有名氣。對面便是"勸學齋"、"講堂",黃興和其他孩子學習的地方。在人的一生中,家教、啟蒙是非常重要的,走什麼路?形成什麼樣的世界觀?都起到奠基指導作用。
過了天井就到了正堂屋,是會見重要客人、進行祭奠、開會的地方。只見北墻上方安放著一雕花大神龕,神龕內供奉著黃家歷代祖先的牌位。左右墻上分別懸掛有黃興自己書寫的"無我"、"篤實"牌匾。黃興一生光明磊落,無私無畏,顧全大局,團結同志,他以"無我"、"篤實"自勉。抱定"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的信念,處事待人,奔走革命,始終表現出一位偉大革命家的高尚品德。據黃家后代說,這"無我""篤實"就是他們黃家的家教、家風。
兩邊分別是黃興及父母的臥室,黃興1874年就誕生在這里,并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直到1896年遷居石家河新居。先后生活了22年之久。故居是黃興生活成長的搖籃和學習知識繼而成才的啟蒙地。
黃興學習勤奮,為文敏捷,1893年,考上了長沙城南書院。1896年中秀才,1898年又以名諸生調入長沙湘水校經堂學習,不久,即以成績優異保送武昌兩湖書院深造。1899年秋,又由兩廣總督張之洞選派赴日本考察教育。
外出的學習,變法的接觸,出國的深造,開闊了黃興的視野,解放了黃興的思想,加重了黃興的反滿情緒,秘密建立起反清華興會。后來,結識了孫中山,又將華興會與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合并改組為中國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從此,孫黃二人成為親密戰友,在長期艱苦的斗爭中肝膽相照,甘苦與共,共同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他們一文一武,一個思想家,一個實干家,常被人以"孫黃"并稱。詩云:"開國之功未可忘,國人猶自說孫黃。"
黃興雖是書生,文才筆墨,世人難比,但他的一生卻是走武裝起義的道路。他到處發動武裝起義: 1904年春,長沙起義;1906年春、夏,黃興赴廣西桂林、梧州、龍州等地密商廣西起義;1907年9月,欽州廉州防城起義;12月,鎮南關起義;1908年3月,欽廉上思起義;5月,云南河口起義。自嘲為"常敗將軍"。黃興,殫精竭慮,鍥而不舍,屢起義屢失敗,屢失敗屢起義,頑強拼搏,不休不止,徒手博虎,一次一次動搖著清王朝的根基。" 失敗是成功之母",光這勇氣,就令人佩服的。
1911年4月,黃興又親自參與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廣州黃花崗起義。起義前他寫下了絕命書:"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表現了黃興敢于犧牲敢于獻身的革命精神。起義爆發后,黃興親率"敢死隊"攻打兩廣總督府,猛沖勇殺,被擊斷右手二指,仍堅持戰斗。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卻加快了全國革命高潮的到來。正如孫中山所說:"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軍情緊急之際,黃興于28日趕到武漢,頓使"士氣高昂,軍心大振"。 11月3日,鄂軍都督黎元洪親在閱馬廠舉行登臺拜帥大典,授命黃興為革命戰時總司令,全權指揮陽夏之戰。至今,"拜將臺"還在。
陽夏保衛戰打了41天,最艱苦的那30天是黃興領導指揮的。辛亥首義居功至偉的居正不無感慨地說:"自克強堅守漢陽之后,各省得乘機大舉,次第響應,使革命日壯,基礎日固------故克強之功,不在守漢陽之孤城,而在其大無畏之精神。以未經教練之烏合殘卒,含辛茹苦,抵擋馮國璋北洋熟練之雄師,因此穩定起義之武昌,促各省革命之崛起------陽夏之堅苦支持,自不得不歸功克強。"
克強即黃興字也。功也好,過也好,誰參與誰知道。當時的參謀長李書成說:"克強總是個最平實的人,做事有功不居,光明磊落,作戰身先士卒,愛護袍澤,做人推誠務實,容忍謙恭,受謗不言詮,受害不怨尤,不道人之短,不說己之長。"可見他的性格,不為名,不為利,只為革命事業成功,只為實現民主共和的理想。
黃興就是這樣一條鐵骨錚錚的漢子,即使被擊倒一千次,只要還剩一口氣,他就會掙扎著從血泊中第一千零一次爬起,他高昂的頭顱決不會低下------惡勢力只能消滅他的肉體,卻無法戰勝他的信念、他的精神。
武昌起義勝利后,短短兩個月,湖南、廣東等十三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黃興被任命為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1912年2月12日,清皇帝溥儀退位,清王朝滅亡。
多年的奮斗,浴血奮戰,黃興積勞成疾,于1916年10月31日病逝。章太炎挽黃興聯寫道:"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評價甚高。
歷史人物,就要放在歷史的大潮中去評價。十一年后,又一個湖南人毛澤東說:"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黃興也許就是這樣一個先行者。
2018-7-15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6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