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命運決策板你這是幾個意思的簡單介紹

解夢佬

作者:王靈桂(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選擇。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以下簡稱“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斗向世界莊嚴宣告,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全面理解“關鍵一招”的歷史意義、深刻內涵、豐富實踐、寶貴經驗,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的題中應有之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回顧百年光輝歷程,黨領導人民建立了新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這兩件大事大大加快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探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把握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不斷前進。在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后,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鄧小平同志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個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

1921年,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隨后,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20世紀70年代末,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內外發展大勢要求黨盡快就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政方針作出政治決斷和戰略決策。在中國何去何從的重大關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大幕,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進入新時代,黨領導人民通過改革開放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一步步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能發生如此深刻的變化,我國能在國際社會贏得舉足輕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堅持不懈推進改革開放”“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離開改革開放,也沒有中國的明天”“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我們都要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決不能有絲毫動搖”。

走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

無論是搞革命、搞建設還是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黨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不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能夠創造出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的發展成就,走出正確道路是根本原因。

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新的征程上,只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在新的征程上,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在堅持黨的領導這個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全黨全國必須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絲毫不能動搖。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完善黨的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必須繼續把黨的領導貫徹和體現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不斷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改革開放這艘航船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確立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戰勝來自各方面的風險挑戰,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

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探索中,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支持鄉鎮企業迅速發展、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產稅到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贏脫貧攻堅戰、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沿線和內陸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成功舉辦多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搞好國營大中小企業、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從單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前無古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依法治國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外事體制改革、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生態環境督察體制改革、國家安全體制改革、國防和軍隊改革、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檢監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實推進,各項便民、惠民、利民舉措持續實施,使改革開放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指出,必須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系統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巨大成就和十三個顯著優勢,對新時代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

命運決策板你這是幾個意思的簡單介紹

我們黨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鞏固和發展了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重要保障。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圍繞這個總目標,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進一步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加快構建系統完備、規范高效的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得以不斷深化。

不斷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對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進行了整體部署。這些改革任務的總體完成,使黨和國家機構履職更加順暢高效,各類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更加適應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需要,改革整體效應進一步增強。

命運決策板你這是幾個意思的簡單介紹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消除貧困,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夙愿。改革開放以來,黨團結帶領人民實施了大規模、有計劃、有組織的扶貧開發,著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偉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盡銳出戰、迎難而上,向絕對貧困宣戰,吹響了拔除窮根的沖鋒號,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

實現小康,是中國歷代先賢圣哲孜孜追求的理想社會夢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1979年12月,鄧小平同志首次使用“小康”來描繪20世紀末中國的現代化圖景。從此,“小康”成為反映我國經濟社會和現代化發展的總體概念。目前,我們已如期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了新的大臺階。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01.6萬億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達約17%,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制造業增加值多年穩居世界首位,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基礎設施建設成就舉世矚目,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發電裝機容量、互聯網基礎設施規模等居世界第一位;科技領域取得重大成就,知識產權產出居世界前列。

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改革開放鑄就了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根植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淬煉升華于40多年闖關奪隘、劈波斬浪的偉大探索和實踐。在砥礪前行中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這種信仰信念信心,既為過去40多年提供了不竭動力,也為今后提供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究其根本就在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黨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充分激發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創造偉力,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們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廓清困擾和束縛實踐發展的思想迷霧,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永葆黨和國家生機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證,為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保證人民安居樂業、保障國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證。不斷建立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實行積極主動的開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同各方一道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為世界共同發展增添新動力。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堅持“摸著石頭過河”和頂層設計相結合,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統一,堅持試點先行和全面推進相促進,既鼓勵大膽試、大膽闖,又堅持實事求是、善作善成,確保改革開放行穩致遠。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增強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加強宏觀思考和頂層設計,聚焦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既敢為天下先、敢闖敢試,又積極穩妥、蹄疾步穩,把改革發展穩定統一起來,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推動改革開放走得更穩、走得更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澎湃的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堅定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通過回顧百年黨史,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中央確定的改革開放路線方針是正確的、改革開放的一系列戰略部署是正確的,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征程上,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和決心,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咬定青山不放松,風雨無阻朝著偉大目標前進。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我們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必須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勇立潮頭、奮勇搏擊。

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自古以來,中國大地上發生了無數變法變革圖強運動,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等豪邁宣言。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經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曾經創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正是這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變革和開放精神,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

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新舉措,開創了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了有力支撐,為人類共同事業作出了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把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光明宏大的未來貫通起來,在亂云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膽識,激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和動力,風雨無阻,堅毅前行,開創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偉業”。在“七一”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示了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堅定決心,深刻闡述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九個必須”,向全體黨員發出了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的偉大號召。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等一系列重要論述,彰顯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信心。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提出的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在新征程上不斷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來源: 經濟日報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6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