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可以聽的喲,如不方便手持手機閱讀,可點擊標題后的頭戴耳機圖案,即可聽到朗讀)
今天的人,一講到“易”就是“易經”,就是周易。似乎周易就是“易”了。電燈點火,其實不燃。
其一:
什麼是“易”?這不大好說,不過,其義不出于無思無為、無動無不動、無有無不有,無大無小,無不大無不小。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有;什麼都是,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動,什麼都在動。用大家都熟悉的說法,那就是“太極”擁有的一種機制、機理。這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不受人的意志影響的,是不會改變的。那就是“不易”。這是“天”的“易”,處于隱藏的狀態。這是“易”的第一重意義。
古文“周易”的一種寫法
其二:
當這種“不易”被人們認識到之后,通過圣人發明創造出表示這種“不易”的卦和卦的集合,當然卦當中包含了豐富的意義。這就成為“人”的“易”。這就是“易”的第二重意義。這個階段在孔子的《系辭》中講做“著之者圣”。就是說,圣人使那種“不易”之道,用卦的形式表現出來,顯明起來。
先天八卦 方位圖
其三:
圣人發明創造的“易”卦被畫成圖畫,刻于巖石、骨頭、陶器、玉器以及后來的紙草、皮草、竹木之類之上,流傳下來,成為最早的、并不被叫做今天稱之為“書”的“易書”。這是“易”的第三重意思。
其四:
后來有賢明的人,得到這種“易書”,研究它,使它發生發展變化,整理它并加以說明,就出現不同時期的“易”和“易傳”。賢明的人說明它的內涵。這就是《系辭》所說的“述之者明”。歷代的賢明把前人的“易”加以整理,不斷帶來新的思想。前后賢明的思想著述的集合體,就是“易”的第四重意義。即傳世的“易學”。
到了周代,西周草創時有個姬昌,演化八卦成為新的卦序的64卦。才有了后人稱其為“周易”東西。
周易只是“易”的一部分,也是“易學”的一部分。
學習周易需要拓展眼界。
古易經書籍頁面之一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