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又稱《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著作之一,被后人尊稱為“群經之首”,在我國文化史上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相濟、剛柔有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都出自周易。《四書五經》中的首經即為《易》,《道德經》中有88句經文引援自《易經》。
易經中的文化博大精深,被歷代文人所推崇。北大教授馮友蘭先生曾對易經做出精辟的論斷:“周易哲學可以稱為宇宙代數學。代數學是算術中的一個部門,但是其中沒有數目字,它只是一個公式,這些公式用一些符號表示出來,數字都可以套進去。我說周易可稱為宇宙代數學,就是這個意思。周易本身并不講究天地萬物,而只講一些空套子,但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套進去,這就叫“神無方而易無體””。
那麼,易經的“易”到底是什麼含義呢?
其實,“易”的本質是非常樸素的。古人說“簡則簡,易則易。簡則簡之易,易則易之簡,萬物皆在一簡一易中矣。”易學認為,《易經》雖然博大精深,但總結來說,其實也就三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易這個“易”是“變化”的意思,就天地萬物而言,總是不斷在變化的。比如河水總是不斷流動,太陽有起有落,地球不斷轉動,等等。了解了這層意思,我們就要不斷隨著天地萬物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變化,這樣才能適應大自然,才能與時俱進。
第二層含義:不易所謂“不易”,指的是天地萬物雖然是不斷變化的,但其變化又往往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是不變的。比如河水雖然不斷流動,但它總是往低處流的;太陽雖然有起有落,但總是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季節不斷變化,但總是按照春夏秋冬的節律的交替。以上的這些例子中,其變化的這個“規律”是不變的。因此,易經中的“易”,也有“不變”和“不易”的意思。
第三次含義:簡易所謂“簡易”,指的是天地萬物是不斷變化的,而且有其內在的變化規律,因此天地萬物是復雜的。然而,在復雜的背后,其中的內在規律確實簡易的。只要掌握了規律,剖開事務紛繁的表面,看到的往往是一個簡單的內核,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必要把事情想的過于復雜。
綜合以上三層含義,我們可知,《易經》包含著相當豐富而深刻的辯證法思想,它是一部講宇宙萬物與人類社會的變易法則的書。
《易經》諄諄告誡我們,要樹立起“自強不息”的人生哲學,在客觀事物的變化中,不可墨守成規,不因循守舊,而應把握最有利的時機,采取果敢的行動,同時還要時刻想到“物極必反”的道理,防止“亢龍有悔”的局勢發生。
易經的最寶貴之處,就在于它把萬事萬物都看成是處于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好的可以變壞,弱的可以變強,冬去春來,斗轉星移,皆是如此。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6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