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骨肉難為什麼意思算命

解夢佬

都說“大樹底下難長草”,這種“定勢”在衡水二中被打破。走進衡水二中,仿如信步花園——綻放的月季、玫瑰,還有許多叫不上名的花朵,讓人賞心悅目并驚嘆于師生們的精心護植。更讓人驚嘆的是,在那一棵棵高大的法國梧桐以及槐樹、意楊樹的下面,竟長著一片片綠油油的丹麥草,并且是那樣的茂密。花池里,小路旁,只要有空地的地方,就會看到它們充滿生命力的身影。

校園里,一塊巨石上刻著“超越”兩字,字體揮灑遒勁,昭示著衡水二中人頑強不屈、堅韌不拔的精神。曾幾何時,衡水二中條件簡陋、好生源極度匱乏、好師資無處挖掘。在此情況下,以校長秦海地為首的二中人“窮想辦法,辦法無窮”,不等不靠,拼搏創新,硬是憑著不服輸的勇氣、不動搖的毅力,經過18年的突圍逆襲,使衡水二中由一般化向一流化、邊緣化向資源化、單一化向豐富化跨越騰飛,由破敗的“爛尾校”成為美麗的“鳳尾校”,乃至全國的名校。

衡水二中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秦海地道:“小草雖小,但只要我們堅持‘原生態教育’理念,扎根大地,一切為了百姓,一切依靠百姓,我們的事業一定會獲得豐富的滋養,經久不衰,無堅不摧,永遠掌握著發展的主動權。”

骨肉難為什麼意思算命

抓住“關鍵點”,以超強合力彰顯綠色神韻

教育的根在哪里?秦海地認為:根在大眾、根在團隊;個人永遠是葉,葉永遠離不開根。

衡水二中的用人之道,在于講究人才結構利用和培養的系統性、協調性和互補性,用秦海地的話來講就是:“五指并攏,才能出拳有力;五音齊唱,才能發出強音。”二中人最常講的詞是“用心”,他們認為,人與人在一起叫團伙,心與心在一起才叫團隊。只有不懈求真、堅定信仰,才能變成鋼鐵團隊并形成超強合力。

固根先要培土,搭好框架,抱團取暖。衡水二中在制定相關考核制度時,既注重個人的績效,更注重對備課組和級部的整體考核,包括“集體備課”“青藍工程”和“結對幫扶”,對整體效益都有明確的界定和鼓勵。制度激發了每位教師強烈的集體榮譽觀。教師老張講了這麼一句:“一人奪冠軍不算什麼,集體拿冠軍才叫真本事。”通過制度的調節,秦海地把大家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整個校園上下掀起了一場“為學校而拼”“為集體而干”的熱潮,不到一年時間,全校上下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固根還要強筋,跳出常規,各顯其威。衡水二中的教師平均年齡只有29.5歲。秦海地用人有一個重要的原則:“不重資歷重能力,不重顏值重價值,不重過程重全程。”

在這一原則下,“愣頭青”變成了“領頭羊”——青年教師郝華鵬不僅教學成績出眾,而且有較強的組織能力,秦海地把當時年僅26歲的他提拔為高一級部副主任。郝華鵬上任后,不負眾望,在課程建設和部門管理上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在這一原則下,“含羞草”變成了“向日葵”——教師郝樹偉性格內向、老實巴交,很難引起別人的注意,但他平時愛較真、認死理,秦海地認為這是一個有創新理念的人才,好好培養,定然后勁十足,就將他提拔為高三級部主任,在打好學校“翻身仗”的過程中,郝樹偉一人頂幾人用,發揮了重要作用。

“返老還童,發揮余熱”也是秦海地重要的用人手段。對那些常年默默無聞的“老黃牛”式教師,秦海地同樣睜大一雙發現的眼睛,讓他們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教師伊長杰2003年師范畢業后來到衡水二中。18年來,伊長杰踏踏實實、任勞任怨,有較強的職業定力。2011年到2021年,他連續十年戰斗在高三教學一線。就沖他這份韌勁,秦海地先是提拔他擔任年級部主任,后來又一步步重用,將他提為校長助理,現在伊長杰已經是主管高三年級的副校長。在他的帶領下,高三年年創造輝煌的高考成績。

固根還要守好底線,不挖墻腳,穩住陣腳。在秦海地看來,教育講求綠色生態,校長必須要有全局戰略眼光,不相互折騰,搭臺不拆臺,幫忙不添亂,共同維系教育生態的平衡和良性循環。用人上,秦海地敞開校門,熱情接納八方能人到衡水二中共創大業。盡管求賢若渴,但他堅持該要則要,不該要的堅決不要。2018年,鄰校有一位教師很欣賞衡水二中的平臺,想跳槽過來,秦海地也知道他十分優秀,衡水二中正缺這樣的教師,但當得知如果這位教師離開,原來學校的學科建設就會受到很大影響,權衡再三,秦海地還是婉言拒絕了這位教師,勸他安心回原校工作。

在生源的選擇上,秦海地同樣恪守這一底線。由于教學成績耀眼,衡水二中得到了很多學生和家長的青睞,每年都有很多家長托關系想把孩子轉學到衡水二中,但是秦海地一直堅持:轉學的學生無論多優秀,衡水二中一概不收,不能為了自己“過日子”而讓兄弟學校“過不了日子”。

衡水二中的優秀師資是很多學校競相爭取的資源,因而每年衡水二中都會有教師流動。對出于各種原因離開的教師,衡水二中始終尊重教師發展的意愿,讓他們找到可能更適合自己的機會,并隨時張開懷抱歡迎他們再次回來。有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因為同學校某位領導發生誤會負氣出走,到校外的培訓機構任職,兩年之間輾轉了好幾個工作崗位都不是很如意,經過比較,發現還是衡水二中的工作氛圍更適合自己,便萌生了回來的念頭。秦海地知道這個情況后,通過這位教師的好友勸他重返二中。那年暑假剛過,這位教師就回到了衡水二中的校園。

骨肉難為什麼意思算命

把握“轉折點”,以超凡動力高揚綠色旋律

事業成不成,重在精氣神。在衡水二中,常會被滿滿的“正能量”所感動、感染——早上五點,秦海地已經站在大門口迎接師生——這一習慣他已經保持了十八年,風雨無阻。很快,校園里響起震天撼地的跑操聲,令聞者深受鼓舞,懈怠之心頓消……

在衡水二中,集體宣誓是必修課,每次學生集體活動的重要一項就是學生喊響衡水二中的口號“二中加油、二中必勝、二中第一、我們第一”。很多人對此不理解,一位教師講述了口號的來歷——當年的衡水二中,雖然在秦海地到來之后發生了一些變化,但由于人們對學校此前的印象一時難以改變,衡水二中的師生還是經常被人輕視。有一年,一位外校來監考的教師,違反規定在校園內吸煙,并不聽學生勸阻。那位教師傲慢地把燃燒的煙頭扔在了草坪上,臉上讀出了輕視與不屑,學生跑回教室后,將班上的同學組織起來集體“抗議”。“二中加油、二中必勝”的口號就來自他們自發的相互鼓勵,后來衡水二中將其豐富并固定下來。“二中加油、二中必勝、二中第一、我們第一”這句口號激發了一屆又一屆衡水二中學生的動力,使他們變得自信、陽光、積極、樂觀、向上。來自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一位負責招生的老教授原來相信網上的傳聞,認為衡水二中的孩子是傳說中的“考試機器”,但當他第一次走進衡水二中,他驚訝地評價道:“衡水二中的孩子原來這樣充滿活力,和網上的傳言截然相反啊!”

秦海地認為,精神可以創造奇跡。易和難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振奮精神、迎難而上就會化難為易、駕輕就熟,把不可能變為可能。

時間拉回到2004年12月,那是秦海地剛上任的時候。當時的衡水二中是個“大雜燴”,也是個“邊角料”,生源是等人家錄過之后的“二茬生”。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差,還經常出現打架、逃學上網甚至在學校內抽煙喝酒等不良行為。社會上流傳著“二中二中,不學也中”的論調,不少教師在外都不愿意講自己是二中教師,一時間士氣低落,人心不振。秦海地上任后,從精神狀態抓起,從改變習慣入手,定了幾條高壓線——

第一,由走讀制改為寄宿制。一開始,家長集體反對,秦海地通過走訪、調研、召開家長會,做通了家長的思想工作。第二,嚴肅校規校紀。對于違反規定且屢教不改的學生處理起來決不手軟,第一年就清退了20多個學生,很多教師不理解:本來招生就很困難,好不容易招來的學生還要清退。秦海地告誡教師:“學校紀律不嚴格執行,學生違紀不嚴肅處理,明年家長仍然不敢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第三,從坐姿走姿抓起,從言談舉止抓起,形成“養成+勵志”的良好習慣。每學期,衡水二中都要軍訓7—9天,所有師生一起站軍姿,班主任全天候隨隊。秦海地給師生們講二中的傳承,同師生們一起看《戰神》《沖出亞馬遜》等電影。很快,學校校風學風大幅提升,師生們斗志昂揚。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為了幫助學生改掉壞習慣,衡水二中的教師幾乎全天在班。曾有一名學生,上高一時,由于基礎差,跟不上進度,漸漸喪失了學習興趣,上課經常趴在桌子上不聽講。班主任每次從監控系統中看到都要提醒他聽課,他很無奈地說,我真的聽不懂。班主任半開玩笑道:“聽不懂也要盡力聽,坐直身體,眼睛看著老師,就當是給老師一個面子。”在班主任的長期鼓勵陪伴和各科教師的悉心指導下,這個孩子上課越來越投入、越來越認真,最終考入大學,現在在一所醫院工作。

“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不要有選擇地看待每一個孩子。”衡水二中的教師有一個硬性任務——和學生進行“無問題談話”。班主任會把學生分成幾組,每一組由一位科任教師負責,一個星期內,各教師要與自己所負責的小組學生進行一輪談話,了解每個孩子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學生范鈞宇剛進校時成績排在班級末等,這讓他接受不了。幾位教師輪流跟他談話,鼓勵他。后來,范鈞宇的自信心越來越強,自己也找到了學習方法。2018年高考,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山東大學;學生榮良子原先自制力比較差,經常管不住自己,上課做小動作。班主任于是把辦公桌放到他的課桌旁,“貼身監視”,幫助他改變不良學習習慣。最后榮良子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成績……

“變則通,通則久。”對于學生的成長,秦海地認為,不僅要端正其學習、生活習慣,更要堅持改革學校教學。好的課堂一定要給學生思考、探索、表達的空間。近年來,衡水二中通過強力執行課改,落實“實”“改”“新”“活”四字方針,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主線,以學生發展為主旨”的課堂教學四“主”理念,規范教學常規,培養四有教師,使學校的課程改革如一池春水,澎湃激蕩,也給師生成長創造了“憑魚躍”“任鳥飛”的碧海藍天。

激活“興奮點”以超常魅力構筑“綠色長城”

秦海地認為,要辦好學校,教師十分重要。只有把教師們當骨肉,才能啃下前進道路上的“硬骨頭”;只有真心實意地做好教師們的后勤,千方百計為他們排憂解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衡水二中的平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優秀老師加入,教師隊伍迅速擴大了一倍多。

秦海地在筆記本上這樣寫道:“德在人前,必受人尊;利在人后,必有人敬。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作為校長一定要大氣大度,當好表率,自覺地構筑‘綠色長城’。要建設好一支團結拼搏,堅強有力的教師團隊,僅靠制度是不夠的,管理的最高境界還是要靠非權力因素發揮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管好別人,先要管好自己,管住自己的學習,管住自己的私欲,管住自己的細節,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秦海地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平時,他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崇高的人格影響帶動了一班人,使衡水二中形成了一股“見困難就上,見名利就讓”的良好風氣——學校的評優嘉獎向一線教師傾斜,教師們的待遇漲了又漲。多年來,衡水二中的行政干部任勞任怨,真正實現了哪里有學生,哪里就有行政干部的身影。衡水二中還有一項不成文的規定,高考績效只能發放給教高三的教師,行政干部不能“染指”,哪怕是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和教務主任都不能例外。

秦海地在學習上十分謙虛、刻苦。他出身數學專業,但他對傳統文化葆有濃厚的興趣。他的辦公桌上堆滿了經史子集。在學習過程中,他會把自己沒弄懂的一些詞語和概念記下來,去請教語文、歷史教師。靠著這種“販運式”的學習,秦海地慢慢走進了傳統文化這塊寶地,并運用其中的一些科學可行的理論來指導實踐,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管理體系。

把教師們當骨肉,就要把心交給他們,把他們舉過頭頂。不少老教師還能回憶起這樣一件事——在秦海地上任的那年春節,秦海地到處“化緣”,給每位教師發了一點年貨。禮品雖小,但畢竟是學校“破天荒”的福利,也表達著秦海地對大家的一片心意,教師們至今難以忘懷。

在衡水二中,教師們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會引起秦海地的高度關注。在秦海地看來,教師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衡水二中,由于組織職稱申報的資料特別繁瑣,很多教師都處理不好,秦海地給辦公室下了“死命令”,必須幫助教師們組織好材料,絕對不能因此耽誤教師的榮譽和職稱評定。多年來,行政上報的資料沒有一件被退回,就連上級主管部門都十分稱奇。秦海地平時還經常囑咐行政人員,對教師的事要精益求精、慎之又慎,千萬不能因為行政工作的疏忽耽誤一線教師的工作。

制度管人,文化管心。大家都感到秦海地好像有“特異功能”,教職員工乃至一些學生、家長,誰家發生了什麼事,他總是能在第一時間知道,并采取相應措施,伸出援手。有一位教師的母親晚上突發腦溢血,住進了醫院——這位教師老家距離學校幾百公里,而他因為剛拿到駕照,不能獨自上高速。半夜三更,這位教師試著打電話給秦海地。秦海地得知后,立即聯系辦公室,讓學校的司機師傅連夜將他送回老家;還有一位教師,老家是外地的,夫妻雙方工作都很繁忙,而父母在老家沒辦法幫忙帶孩子,孩子的小學距離二中比較遠,接送都不方便,他們想把孩子轉到距離二中近一點的小學來上學,一直沒能實現。舉目無親的他們想到了校長。秦海地得知后,立刻幫助他們聯系學校。最終,孩子順利轉學到了附近的學校。

把教師當親人,還要給他們留空間。在衡水二中,教師家里有事請臨時假不扣課時補貼,短期請假不扣工資,平時家里有什麼事也可以及時協調,彈性管理讓教師們享受到溫暖的人文關懷。

“拼卻老紅一萬點,換將新綠百千重。”千磨萬擊丹麥草,敢叫“爛尾”變“鳳尾”。秦海地的“原生態教育”引領衡水二中從“廢墟”上快速崛起,轉型突圍,勇立潮頭,在燕趙大地綻放出奪目的光華。

(作者:王俊文 惠依琳)

來源: 教育家雜志社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