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凱紫
來源:凱紫的詩詞之美(ID:kaizisc)
提起陶淵明,很多人率先想到的應該是他的那句“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
他是中國山水隱逸派的開山祖師,他所描繪的“桃花源”成了后世無數文人爭相追求的精神樂土。
但我今天要說他的這首詩,很冷門也許很多人都沒讀過,但是詩中卻有三句千古流傳的名言,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讀懂了終生受益。
這首詩名為《雜詩》,全詩如下: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詩詞翻譯
人生在世就如無根之木、無蒂之花,又好似大路上隨風飄轉的塵土。
生命隨風飄轉,人生歷盡了艱難,人們都已不再是最初的樣子了。
來到這個世界上的都應該成為兄弟,又何必在乎骨肉之親呢?
遇到高興的事就應當作樂,有酒就要邀請近鄰一起暢飲。
美好的青春歲月一旦過去便不會再重來,一天之中永遠看不到第二次日出。
應當趁年富力強之時勉勵自己努力奮斗,光陰流逝,并不等待人。
這是陶淵明晚年寫的一首詩,其中的“人生”、“盛年”、“及時”三句,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卻不知原來是出自陶淵明筆下。
這三句飽含哲理,即使是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所以說此詩應該算是陶淵明最不該被忽略的一首詩了。
人生來就像無根之木,無蒂之花,又宛若路上的塵土,隨風飄轉。
命運莫測,種種遭遇由內而外地改變著人的精神面貌,每一個人都已經不是最初的自我了。
其實這樣的慨嘆自古有之,只是在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特別頻繁,也許是和當時的戰亂動蕩有關吧。
皇權更迭頻繁,社會動蕩不安,百姓的日子也是朝不保夕。
即使當時陶淵明歸隱田野,但也不可能完全脫離俗世,所以難免會有這樣的感慨。
既然每個人都不是最初的自己,那麼又何必執著于骨肉血緣呢?
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應該成為兄弟,何必要同胞兄弟才相親相愛呢?
遇到高興的事情,就該開懷大笑,及時行樂;有好酒就該呼朋喚友,邀請左鄰右舍一起暢飲。
《論語》中曾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陶淵明的“落地”一句也是這個意思。
雖然社會黑暗,人心不古,但是陶淵明還是沒有放棄對“美好”的追求。
他希望在那動蕩的年代中,人人都能相親相愛,互幫互助,就像《桃花源記》中“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畢竟歲月如水,美好的青春年華一旦逝去,就不會再重來,就像一天中永遠不可能看到兩次日出。
既然如此,就該趁著還年輕,及時勉勵自我,努力奮斗,畢竟歲月從不等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