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廖陽
在海南閉關5個月、在上海深扎近1個月后,編舞家、視覺藝術家沈偉的浸入式藝術現場《融》,6月11日晚在上海西岸穹頂藝術中心全球首演。
這是沈偉受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邀請的最新創作,也是沈偉首次在中國大陸地區呈現其“整體藝術”(Total Art)類型作品,涵蓋舞蹈、繪畫、裝置、影像、攝影、文字、聲音等多重媒介,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盛宴。
浸入式藝術現場《融》
6月11日-20日,沈偉牽手 《舞蹈風暴》的明星舞者以及廣東現代舞團、謝欣舞蹈劇場的37位舞者,將在穹頂展演10場《融》,每一場都不盡相同、都無法復制。
根據西岸穹頂藝術中心的結構,以及《易經》中的哲學表達,沈偉量身定制了《融》。
西岸穹頂藝術中心呈圓形,《融》坐落其中,外圓內方——俯瞰下來,這個造型形似中國古代的錢幣,設計理念則暗合《易經》里的乾卦和坤卦:圓代表乾,方代表坤,乾為天,坤為地,泛指天地。此外,方形區域內部設有64個方格,方形區域四周設有64個展臺,代表64卦,象征萬物。
圓形區域面積約2826平方米,方形區域面積為900平方米,64個方格,每一個2.2米*2.2米……這是一個堪稱大場面的“藝術奇觀”。踏進穹頂的那一刻,“融”的旅程就已經開啟。
西岸穹頂夜景圖
《融》的觀看路線層層遞進,分為三個部分:視覺展覽、藝術短片、多媒體現場表演。
圓形現場被黑色幕布包裹,拉開幕布,率先映入眼簾的是視覺展覽,名為“萬物皆有靈”。64個展臺繞場一圈,以圓形軌跡鋪開,分別陳放著沈偉的16幅繪畫作品、16幅攝影作品、16件文字作品、16個由中草藥脫胎而成的嗅覺裝置。觀眾可以任意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駐足觀看。
16幅繪畫作品、16幅攝影作品,均為沈偉的新作,首度亮相。其中,繪畫的靈感來自《易經》,畫面尺寸不大,材料上用到了宣紙和水彩顏料,在藍、黃、棕等色調中進行冷和暖的對比。16段文字,同樣是沈偉特別針對展覽而寫作的。
“萬物皆有靈” 攝影:《有染》祝琳
第二部分是藝術短片,名為“一切且相連”。在四個方位,面向四面巨幅“天幕”,觀眾們或駐足站立,或席地而坐,可以觀看沈偉創作與剪輯的影像作品。
這些影像中,既有沈偉2010年拍攝于紐約的片段,也有今年5月在上海拍攝的片段。沈偉帶領舞者們在紐約、上海的地標性建筑、廣場、地鐵站、博物館前“快閃”,人與人之間不期而遇,人與城市融為一體。聯想到當下因為疫情而來的隔離,沈偉有感而發,希望重新思考人和人的關聯,人與社會的關系。兩段影像跨越時空,中西文化彼此交錯,形成奇妙的化學反應。
“一切且相連” 攝影:《有染》祝琳
第三部分是多媒體現場表演,名為“天地人為合”。 四面巨幅“天幕”緩緩升起,極簡音樂在耳畔奏響, 64個白色方格出現在眼前,37位舞者、12個裝置散居其中。
舞者們周身沾滿顏料,以身體作畫筆,在方格里、在裝置里留下不規則的痕跡,舞臺很快因他們的“行動繪畫”變得凌亂不堪。顏料很滑,舞者們要集中注意力,學著使用巧勁,不滑倒。沈偉認為,舞者們“掙扎”的狀態里自有靈魂,不用“投機取巧”,不用在意畫面好不好看,出現什麼就是什麼,關鍵在于它是不是真實流露的自然狀態。
同時,觀眾也被鼓勵脫掉鞋子,走到任何一位舞者面前,與他們“雕塑”般的美好肉身直面相見,沉浸式地感受舞蹈的力量。方格儼然一個個畫框,舞者就像是一幅幅流動的畫,觀眾則是來賞畫的。舞者和觀眾的互動,彼此的打探觀察、能量流轉、張力拉鋸,正是現場最有意思的一個點。
“天地人為合” 攝影:《有染》祝琳
一位舞者可能同時被好幾個觀眾圍觀,然而舞者們內心堅定、面部坦然、舞步從容。不少舞者坦陳自己不會緊張、不會害怕,甚至因為觀眾的圍觀,特別過癮,變得更鮮活、更興奮。穿梭不息的觀眾也“融”成了這場盛大表演的一部分,他們被舞者制造的張力包裹,和他們的磁場“打架”,思緒起伏跌宕、內心波濤洶涌。
現代舞、古典舞、民族舞……37位舞者來自全國各地,舞種、風格、基礎都不一樣,高矮胖瘦也不一。近一個月的排練里,時間緊,任務重。對許多舞者來說,要達到沈偉嚴苛要求的“質感”,必須克服刻在身體里的習慣,去熟悉另一種舞蹈方式,等于將他們打破重塑。排練初期,大家常常感慨“我不會跳舞了”,沈偉以“游戲”的方式帶他們進入緊鑼密鼓的訓練,最后都完成了蛻變。
《融》排練 攝影:《有染》祝琳
從內容到形式,《融》都極度抽象,難以用單一的藝術形式去定義,它的呈現方式非常前衛、非常現代,然而它的根又來自中國文化,表現的是中國傳統的天、地、人。
“我希望觀眾不要帶著過去的‘舊思維’來跟藝術溝通,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再去思考,不要先有自己的定位。”對于觀眾該以什麼樣的狀態來參與《融》,沈偉這樣說道。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藝術現場,是之前在全世界沒有做過的,融合的、指向未來的藝術。”近些年來,沈偉一直在探討藝術門類之間的共性,一直在研究怎樣通過全方位的藝術感知去開發人整體的感官認識,包括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表達的《融》,正是他在探索途中的一個成果,“我希望開發中國觀眾的感官、知覺。我們有時候會把老天給我們的感官屏蔽了,如果不打開這些感官,我們對這個世界永遠沒法做到真正的了解。”
藝術家在這個時代的使命是什麼?“藝術家有時候是用藝術來平衡自己,有時候是挖掘新東西。除了挖掘新東西,我覺得我也可以給世界帶來一些新鮮的、健康的知識、能量和智慧。”沈偉說。
沈偉 攝影:核視覺團隊
《融》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這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全新藝術品牌ARTRA“自定藝”的重磅項目,也是西岸文化藝術季2021“西岸夢中心”特別單元的開篇巨獻。
“西岸夢中心”是上海西岸打造亞洲最大規模藝術集聚區的重量級項目,由13幢(組)建筑組成,其中保留歷史建筑5處。西岸穹頂藝術中心曾經是中國首個濕法水泥廠上海水泥廠的預均化庫,如今成了“多元文化攪拌器”,緊接其后,西岸大劇院、西岸藝術中心南館等也將于明年陸續亮相。
責任編輯:陳詩懷
校對:欒夢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6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