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包括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太陽小腸經。太陽統攝營衛,主一身之表,以固護于外,為諸經之藩籬(圍墻)。
太陽,亦稱“隆陽”“大陽”“巨陽”,是陽氣旺盛之經,有溫煦暖照之意。在這里,太陽的防衛作用,主要靠命門之火溫煦,以啟動膀胱的氣化作用。陽氣循膀胱經脈達于肌表,敷布于全身,太陽處于他經之外,故主一身之表。臟腑的俞穴均位于足太陽經上,衛陽借助俞穴以統各經營衛的運行,所以仲景以太陽統攝營衛立義,外感諸邪與人體爭斗,太陽之陽氣必將奮起抗邪,在此發生的疾病稱之為太陽病。當然,太陽病并非完全都是由外而入,例如在一定條件下,疾病由陰轉陽(少陰病陽復太過,病轉太陽之腑),或由里出表(陽明兼太陽病證)。
中風表虛證:即桂枝湯證,病機是衛陽浮盛,營陰失守。證候是發熱(熱勢不高)、脈浮、汗出,惡風惡寒,鼻鳴,干嘔。方藥為桂枝湯(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傷寒表實證。①麻黃湯證:病機是風寒束表,衛陽被遏,營陰郁滯,肺氣失宣。證候是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方藥為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②大青龍湯證:病機是風寒束表,衛陽被遏,營陰郁滯,內有郁熱。證候是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方藥為大青龍湯(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石膏、生姜、大棗)。③小青龍湯證:病機是風寒束表,表證未解,水飲內蓄,停于心下。證候是干嘔,發熱,惡寒,無汗,咳嗽,脈浮緊,或口渴喜熱飲、飲量不多,或下利,或小便不利、甚則少腹脹滿或氣喘等。方藥為小青龍湯(麻黃、桂枝、炙甘草、芍藥、大棗、干姜、細辛、半夏、五味子)。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于網絡。首發于頭條號,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suanming/355884.html